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救救白鱀豚     
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属鲸目齿鲸亚目淡水鲸科,是世界上仅存的四种淡水豚之一。白鳍豚的大脑、声纳系统和皮肤结构具有十分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生态特征,在水生生物学、仿生学、水声学和军事科学上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已被国家列为一类保护动  相似文献   

2.
1997年11月4日至10日农业部渔业局组织长江中下游6省市的几百名渔政和科技人员在长江上起宜昌下抵入海口迁2000km江段、湘江等有关支流及番阳湖、洞庭湖等附属湖泊,对白鳍豚(Lipotesvexilifer)和江豚(Neomerisphocaenoides)进行了大期7天的同步调查。结果表明,受查流域共发现白鳍豚21头、江豚343头。白鳍豚是中国长江特有的物种,生存范围过去可从三峡至长江入海口,现在己退缩到长江中下游。据查1986年白鳍豚种群数量约300余头1990年剩200多头。近年预测不足100头。此次调查表明宜昌至入海口仅生存21只白鳍豚,在活动最频繁的地区新…  相似文献   

3.
长江水系濒危珍稀动物知多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鲟,又称“象鱼”,我国特有的经济鱼类,是长江中仅次于中华鲟的大型古老动物,为我国所独有。白鳍豚,是世界仅存的4种淡水豚之一。据中科院水生所专家介绍,白鳍豚目前在长江中的数量已不足 100头,为世界12种最濒危动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1.流行情况:赤区病的传染源是被细菌污染的水体、用具和带菌鱼等。当鱼在捕捞、运输、放养过程中不慎损伤鱼体,或冻伤,或体表被寄生虫寄生而受损时.病原菌便乘虚而入,引起发病、草鱼、青鱼、鲤鱼、鲫鱼、团头纺等多种淡水鱼都可发生此病。在我国各地,此病一年四季都有流行,特别是在捕捞、运输后.或在北方越冬后,极易暴发流行。2.症状:病鱼鳞片脱落,鱼体表面出血发炎,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明显。病鱼鳍的基部或整个鳍充血,鳍的末梢端糜烂,通常烂去一段,鳍条问的软组织也常被破坏.使鳍条呈现扫帚状,称为"蛀鳍".在病鱼体…  相似文献   

5.
《饲料研究》2005,(6):61-61
日本山口县下关市的下关南风泊市场在2004年11月26日卸下了本年度汛期的最后一船来自中国养殖的鲜活红鳍东方鲀。中国运输船华丰号用60h从大连将红鳍东方鲀运抵日本的下关,卸下了2.7万尾红鳍东方纯,前一天另一艘船卸下了2万尾红鳍东方纯。鱼体规格为600-1000g左右。  相似文献   

6.
常见鱼病的症状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细菌性烂尾、烂鳍症 由细菌引起的烂尾、烂鳍症传染性极高,从鳍条开始,继而身体腐烂至死。这种烂鳍症有2种病征,第1种由鳍边开始腐烂,再向内伸展,第2种由鳍中央部分开始,向四面八方蔓延。患处变白色,最后脱落。鱼运送或产卵后身体抵抗力会减弱,此时最易感染。病鱼一经发现,必须立即隔离,施以抗生素或叮啶黄等药剂来治疗。  相似文献   

7.
鱼竖鳞病的防治便方鱼竖鳞病常见于鲤鱼,每年春季发病较多。病鱼有的鳞片向外张开、竖立,如同松球状,并有烂鳍,鳍条基部充血、腹部膨大等症,现介绍防治便方如下。1.在捕捞、运输、放养时,勿使鱼体受伤。2.在发病初期注入新水,可使病情停止蔓延。3.蒜头0.5...  相似文献   

8.
研究人员亟今只对小部分现存的数以万计的有鳍鱼类和有壳类在膳食中对Vc的需求做过研究.仅就已做的考察而言,鱼类膳食中的Vc是必需的.和灵长类,豚鼠,蝙蝠,昆虫以及鸟类一样,鱼类也缺乏细胞合成Vc所必须的L——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鱼类缺乏维C的早期症状是发生由于胶原形成不足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在居延海采集的大鳍鼓鳔鳅的形态特征、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测量分析,采取鱼群长度频率分布"~(Petersen法)分析其种群年龄结构,采用脊椎骨年龄鉴定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人工繁殖和增殖放流对居延海大鳍鼓鳔鳅种群数量增长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是恢复其种群规模的有效方法;居延海大鳍鼓鳔鳅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合理,存在资源衰退和捕捞过度问题,应恢复人工繁殖和增殖放流,加强渔政管理,捕捞规格应限制为体长大于14.98cm,体重大于49.32g。依据测量分析结果推算出居延海大鳍鼓鳔鳅体长生长与年龄的拟合方程、体重生长与年龄的拟合方程、体长与体重的关系方程,对其种群恢复、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市某鸡场因饲料车间一时疏忽,在饲料中未添加骨粉,致使近2000羽肉仔鸡严重缺钙,引起105羽死亡,184羽成残肢鸡.查明原因后,在饲料中添加2%的优质骨粉,饮水中添加0.2g/羽的葡萄糖酸钙饮水,2d后即好转,5d康复.1发病情况该场3月份购进艾维茵肉鸡苗1997羽,采用网上平养,使用自配育雏鸡料,25日20日龄时使用第二批鸡料7天后发病,40%以上的鸡表现两腿软弱无力,行走几步就睡下,其中5羽骸行,但食欲正常.随后病情不断加重,发病鸡达80/以上,破行鸡陆续增加.两腿拖地,两羽撑地行走,侧卧或伏卧不起.30日晚突然停电,温度下…  相似文献   

11.
韩昌全  宋仁朋  韩骏 《中国家禽》2006,28(16):33-33,34
1种鸭跛行形成的原因 1.1传染病引起的跛行 1.1.1鸭瘟主要症状:前期体温升高,后期下降,流泪、鼻有分泌物,呼吸困难,头颈缩起,两翅下垂,两腿麻木无力,跛行或卧地不起,驱赶时往往用两翅拍地而走。病鸭不愿下水。主要病变:全身性出血,皮下尤其是头颈部皮下弥漫性水肿。本病对不同日龄和不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  相似文献   

12.
红鳍东方养殖技术辽宁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谢德全辽宁省农业开发世行贷款项目办公室王毅红鳍东方俗称河、廷巴、蜡头棒子。该鱼全身是宝,鱼肉白嫩、鲜美,经济价值高,含有剧毒的卵巢、肝脏和血液能提炼河毒素,是极其昂贵的医药原料。近年来,在我省沿海已开始养殖...  相似文献   

13.
陈明 《四川畜牧兽医》2007,34(12):50-50
1 临床症状 病鸭反应迟钝,精神萎靡,嗜睡,头颈、翅膀和两腿麻痹。重症见头颈伸直垂地、软弱无力,眼睑紧闭,翅下垂,两腿瘫痪,腹泻,排绿色稀便。 2 病理剖检 剖检死鸭7只,濒死鸭4只。大部分鸭嗉囊内有难闻的酸臭味,十二指肠空虚无食,但充血、出血严重,整个肠道充血,喉和气管中有少量带泡沫的黏液,咽喉黏膜有少量的出血斑点,肺轻微出血,心外膜有针尖样出血点,其他脏器未见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1发病情况 2005年3月18日某农户家散养20鸡中有12只发病,其中7只已死亡。并且周围农户家散养鸡最近也不同程度的出现相似情况。症状基本相似,都出现头部下垂及斜颈,嗉囊扩张及张口呼吸,步行困难,眼结合膜苍白,最后倒地死亡,死亡后两腿一脚在前一脚在后。  相似文献   

15.
2006年6N9月,在福建省宁德市某红鳍东方纯养殖场发生不同日龄的红鳍东方纯爆发白口病,该养殖场在宁德海域几十个网箱中养殖有日龄和体重不同的红鳍东方纯25万尾。2006年5月份以前,河豚发育生长都非常顺利,鱼的体重为0.2--0.4kg,按体重不同分养在几十个网箱中。2006年6月份,由于海水水温逐渐升高,在较小的鱼的网箱中发现有鱼相互追逐和撕咬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山东饲料》2006,(11):35-35
1.原料选择选新鲜冷冻就鱼为原料,只采用鱿鱼躯干部分,头鳍、表皮、内脏等另做他用。  相似文献   

17.
一、非典型新城疫发病特点 (一)7日龄左右雏鸡发生非典型新城疫的表现精神不振,羽毛松乱,翅膀下垂,瘫痪或站立不稳,食欲减退或废绝.呼吸加快。部分病鸡有口腔黏液流出及拉黄绿色或黄白色粪便等症状.病程长的表现为歪头、扭颈、转圈.两腿麻痹等神经症状,死亡率,淘汰率为5%-7%,病理检查可见喉头及气管内有少量黏液,腺胃肿胀,盲肠扁桃体和泄殖腔黏膜出血。  相似文献   

18.
1998年3月至6月,西峡县某美国七彩山鸡场的雏山鸡发生佝偻病,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1998年3月2日,某山鸡场引进1日龄美国七彩山鸡1000只,自行配制饲料喂养,18日龄时开始出现软腿、关节肿大、站立困难、破行等症状,1周内发病率达98%,死亡率41.5%。2.临床表现发病初期病山鸡仅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少,约经2日后,症状逐渐明显,发病山鸡两腿发软弯曲,有的呈“X”状,有的呈“O”形,附关节肿大,站立行走不稳。困难,明显踱行、嗜卧,常向前扑倒或附关节着地向前移行,后期病雏卧地不起,因两腿不能支撑身体而无法站立行走,…  相似文献   

19.
一.发病情况 某养殖户常年饲养肉鸽500对左右。该户2002年4月下旬自南京某场引进新品种鸽20对,回家后未隔离消毒观察即同群混养,又因该户已近一年未用新城疫疫苗免疫,于5月初全群大部发病并有死亡。至5月19日,死亡200多只,经用灭败灵、强力霉素(原粉)饮水拌料未见效果。二.临床症状最急性发病的基本未见症状即死亡,大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主要症状为精神沉郁,闭目呆立,羽毛松乱,昏睡。拉黄绿色稀粪,吃食很少或不食,喜饮水。有的摇头、缩颈、流泪,口鼻腔有粘液,嗉囊胀大,充满气体和液体。后期可见到转圈,头向上仰等神经症状,或向前直冲盲目乱撞,或两腿伸直至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20.
本县恒丰垦殖场—家养鸡专业大户,于1999年8月底从外地引进一批罗斯鸡,进场时进行了一般检疫,消毒和预防接种(包括马立克氏病疫苗),生长一直良好。2000年3月初开始产蛋,产蛋率达89%,持续半个月。从3月28日产蛋量逐渐下降,临床上出现脚软无力,产软壳蛋,互相啄羽,严重时发生瘫痪。发病率占笼养产蛋鸡的7.6%,死亡率为72%。1临床观察 病鸡发病较为缓慢,开始有啄羽异食现象,随即产蛋减少,蛋形发生变化,但食欲仍正常。约经5-10d,两腿软弱无力,不能站立或站立不稳,常展开翅膀以图平衡,呈现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