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茶叶是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的传统优势产业,然而大面积的低产茶园是阻碍当今茶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瓶颈。2012年全县茶园采摘面积8.36万亩,产量4320t,平均亩产干茶只有41.66kg(采摘一芽二三叶加工绿茶或红茶)。然而县茶叶工作站在小湾东镇银山茶场和公郎镇罗伯克茶场进行的低产茶园树冠改造试验,分别取得了1.53亩茶园亩产383kg、1.74亩亩产423kg的高产记录,全县平均亩产与低改试验茶园亩产差距达10倍左右。目前全县亩产50kg以上的茶园仅1.8万亩左右,亩产100kg以上的不足0.5万亩,绝大部分都是低产茶园。如果亩产平均达到100kg,总产量将达到8360吨,说明茶园低改增产潜力非常大。南涧县低产茶园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稀植茶园,是由于采用"稀大丛"种植方式或因栽后缺株断行所造成,每亩仅有茶树300~500株,这类茶园有2万多亩,茶树高度一般在100cm以上,树幅80~100cm,具有高产型树冠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安溪是福建省的重点产茶县,年产茶叶6000多吨。据1983年全县茶园普查,当时茶园面积为103574亩,其中亩产50kg以上的一类茶园有15751亩;亩产250kg以上的高产茶园有3000多亩;而亩产25kg以下的三类茶园有50785亩,占总面积48%,低产茶园面  相似文献   

3.
当前茶叶生产上存在生产周期长、见效慢、产量低、质量差的问题还相当普遍,如湖北房县,从60年代开始发展茶叶生产以来,茶园面积和总产虽有大幅度增加,据年报统计,1992年全县茶园已达到14965亩,比1966年的1263亩增加了10.85倍;茶叶总产量达36300kg,比1966年的200kg增长180.5倍,但是,茶园单产却低得可怜,1992年7340亩采摘茶园,平均亩产还不到5kg,同时非生产期也长,1984年发展的2067亩茶园,直到1992年才开采投产,非生产期竟长达10年.因此,探索茶园的速成高产,已成为房县发展茶叶生产首要解决的间题.如何使茶园速成高产优质,近几年来该县特产苗木场从茶树矮化密植栽培途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将这一技术作一浅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4.
我县湘波乡茶场,于1965年建场,共发展茶园370亩,其中常年投产茶园300亩,良种幼茶47亩。该场由于大部分茶园是大搞群众运动开荒种植的,建园标准低,茶园耕作层浅,土壤肥力低。1980年,土壤普查速效 N、P、K 分别为42.6、2.2、56.6ppm。有机质含量低,保水、保肥能力差,给茶树生长造成了“先天不足”的后果。加上过来茶场吃大锅饭,茶园管理粗放。历年单产低,收入少,到1980年,平均亩产只有149.8斤,每亩收入214元。部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名优茶效应的发挥,各地新茶园面积迅速扩大.而在新茶园建设中,茶园开垦是基础工作,做好茶园开垦就有效地解决了茶树栽培土壤这一基础.因为土壤是茶树赖以生存的场所,深厚的土层,具有较好的保肥、蓄水能力,可为根系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施肥、耕作、灌溉、铺草等栽培技术,都要依赖深厚的土层作基础,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应.茶叶产量与茶园有效土层厚度的关系非常密切,有效土层深的茶园产量就高,浅的产量就低(表1).据调查,浙江省亩产干茶250kg以上的高产茶园,有效土层平均厚度都在70cm以上,多数超过1m.因此,为使茶树良好生长,具有较高的生产能力,植茶土壤的有效土层厚度达70cm以上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产茶园的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坪  黄婺 《中国茶叶》1991,(4):18-19
浙江省目前茶园总面积为250.7万亩,其中70年代发展的茶园占50%以上,1990年产茶11.2万吨,亩产干茶49.1kg 总产值约6亿元,上交国家税收约1.8亿元。茶叶收成的好坏,于国、于民都有重要影响。一、中产茶园改造的意义近几年来,由于承包责任制不够完善,茶叶市场大起大落,导致茶叶生产滑坡,茶园树势衰退,中、低产茶园面积比重扩大。特别是中产茶园,全省为170多万亩,主要是70年代期间发展的,现正当壮  相似文献   

7.
目前的茶园改造,大多针对那些品种劣、树龄老、树势衰弱、稀植或缺株多、园地条件差、管理水平低、采养不当的“稀、老、衰”低产茶园,而对一些品种优良,园地条件好,肥培管理水平较高,树龄处于青壮期,茶树骨架枝健壮,发芽密度尚可,亩产也有100~150kg,但树高失控(超过1.5m以上),树体庞大,树貌好看茶难采的中产茶园,却难以忍痛割爱,进行改造。福建省霞浦县涵江茶场近年却对这类中产茶园大胆地进行了改造尝试,取得了良好成效。 该场创立于1974年,地处霞浦县南部葛洪山脉西南的丘陵地区,海拔300m左右,茶园建成为茶林结构,生态环境优越,全场共有茶园280.5亩,其中中产茶园120亩。近年来,该场有计划地改造了这些中产茶园,培养成“矮、壮、宽、密、茂”的丰产型树冠,为生产名优茶提供了优质原料,茶叶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同时也增强了茶园的后劲。笔者现将该场中产茶园改造的技术与效果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双峰县自去年入秋以来,动员广大茶农改造低产茶园。全县已改造低产茶园七千多亩。双峰县茶园由于建园标准低,土层浅、土壤瘦,加上管理差等原因,低产茶园还不少。1983年亩产仅83斤。针对这种情况,双峰县人民政府于去年九月底就召开了会议,号召全县各地抓紧改造低产茶园,并下达了2800亩改造低产茶园的计划,每改一亩,经验收合格,由县发给补助款30元。梓门公社新华大队茶场,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茶叶生产的主要基地仍然在广大的农村人民公社,绝大多数社、队茶园都是解放前遗留下来的旧式茶园,茶蓬稀密不一,肥培管理粗放,茶树生长势不良,因此单产低。我们所住的基点——历口公社东山生产队,可说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队是一个茶粮并举的生产队,全队社员31户,有旧式茶园110亩,其中可采茶园94亩,水田155.6亩,旱地22亩,但是直到1962年茶叶平均亩产仅25斤干毛茶。  相似文献   

10.
文成县地处浙南山区,茶叶生产上由于茶类单一、加工设备陈旧落后、茶园基础差,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低产、低效的状态.针对这种情况,近几年来.该县采取了“攻春茶,重点开发名优茶,抓好低产茶园改造,积极发展名优早茶基地和优化茶园、茶类结构”的做法,使低产茶园走上了“一优两高”的路子,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几年来已改造低产茶园3450亩,平均亩产由改造前的13.6kg上升到改造后的45.3kg,年增干茶110吨,1993年生产名优条38吨,全年茶叶总产值增加220万元,使茶叶生产走出了低谷,开创了茶叶产销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茶叶是我省一项重要经济作物和传统出口商品,为了扩大茶叶出口提供更多更好的商品茶,促进山区尽快富起来,必须把开辟高标准新茶园和巩固、提高、改造现有茶园的工作,同时抓上去。我省现有茶园一百多万亩,其中相当部分是在五十年代后期或六十年代初期建立起来的。由于开荒种植质量低,管理粗放等原因,造成树貌差,单产低,亩产只有50—80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红壤面积十分辽阔,开发和利用红壤种茶,实现高产稳产,是茶叶科研的重大课题。由于广大红壤自然条件较差,加上栽培技术发挥不够,形成了单产低,收益慢的落后状况。目前,国内茶叶单产高低悬殊非常突出,高的如广东英德红星茶场的1.54亩茶园,亩产干茶1515斤,亩产1000斤的茶园也已不罕见。但低产茶园还占很大部分,亩产不过30~40斤,主要原因是土壤肥力低,建园基础差,树型培养不合理等。  相似文献   

13.
我省现有茶园面积6 9.9 5万亩,其中采摘茶园49.77万亩,总产40.03万担,按采摘茶园面积计算,平均亩产80斤,其单产低的主要原因,是落后茶园所占比例较大。以省华侨企业总公司为例,全公司茶园面积4.9万亩,平均单产139斤。据他们82年底普查,亩产茶青850斤以上茶园,只占总面积的18.9%,其产量占总产的40.2%;亩产茶青430至849斤茶园,占总面积34.98%,产量占总产的39.36%;亩  相似文献   

14.
钱敬智 《中国茶叶》2010,32(10):10-10
一、茶叶生产概况 安徽省广德县属于半山区县,茶园面积4万亩,年产茶叶3300吨,产值6000万元。山区茶园1.4万亩,多为分散垦复的野生茶园,主要生产"太极云毫"名优茶;由于只采春茶,单产较低,一般亩产仅15kg左右,但质优价高,主销县内市场;2010年新茶上市价格400~600元/kg,白茶2000元/kg左右。  相似文献   

15.
西乡县茶园土壤改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西乡县是陕西省第一产茶大县,属全国重点产茶县之一,拥有茶园30余万亩,其上世纪70年代中期建设的坡式水平梯地单条播常规茶园和90年代前后建设的双行直播密植速生茶园,面积约占全县投产茶园面积的60%。这两类茶园,从土壤状况来看,前者建园基础差,活土层薄,土壤贫瘠,保肥水性差,茶树生长势差,产量下降,单产低。后者建园虽将播种带进行抽槽深翻,现已经20余年的采摘,茶树生  相似文献   

16.
一、茶园水土流失现状松溪县地处福建北部,全县茶园5.43万亩,根据水保部门普查全县茶园水土流失面积4.别万亩,占菜园面积89.2%。茶园分布情况,南部低山区,主要分布在3个乡镇18个村,占茶园面积51%,而且也是茶园水土流失比较集中地区,这些菜园大部分70年代开垦,由于过去建园低劣、园面倾斜、梯层窄、园路直上直下,没有水土保持措施,加上管护粗放,现已造成冲刷严重。有些茶园园面支离破碎,沟壑纵横,表土流失,有些已侵蚀到心主,水土流失不断加剧,茶根裸露,茶树长势衰退,单产低,品质差。全县亩产在sod斤以下有3.48万亩…  相似文献   

17.
苍南县现有茶园2.66万亩,近几年产量徘徊在850吨上下,平均单产32公斤,处于低水平。主要原因是低产茶园面积大。1989年苍南县农业局在普尾茶场进行50亩低产茶园改造试点、示范。低改前亩产干茶30公斤,亩产值197元,通过改造后,到今年春茶亩产干茶达60公斤,亩产值达1453元,单产  相似文献   

18.
浙江苍南县有茶园面积49646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20000亩左右,年产茶叶884吨,生产茶叶有龙井、碧螺春、春毫、雪龙、毛尖等名优茶,有温炒青、烘青、珠茶等大宗茶.全县采摘茶园平均亩产为44kg,平均亩产值529元,但各地差异很大,发展十分不平衡,最高的亩产达350kg,亩产值达4150元,而最低的亩产仅20kg,亩产值250元.其中五凤乡坑口茶场、前垟茶场和普尾茶场3500亩高效丰产茶园平均亩产值达到2260元,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总结这三个茶场的经验,主要是依靠科学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在发展“一优两高”茶业中,围绕着“投、降、增、提、促”五个字(即合理投入、降低成本、增加产量、提高品位、促进销售)做文章,通过“四改进、二进行、一开拓”七项措施来实现,这也是苍南县发展茶叶生产应走的路子,现将这七项措施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富阳县场口镇现有1454亩高山茶园,1991年茶叶总产量18.16吨,产值22.7万元,平均亩产量为12.5kg,亩产值156.10元。导致这些高山茶园产量低、效益差的主要原因:(1)茶园立地基础差,一般梯高1.50~2.00m,梯面宽度1.50~1.70m,土地利用率低,耕作层浅,土壤质地差,不能有效地蓄水保肥,每当夏秋之交雨量集中季节,水土流失严重,影响茶树正常生长。(2)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平均气温都明显低于平地茶园3~5℃,每年的冬季和早春都要受到冰霜侵袭,因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羊楼洞茶场建于1952年,现有茶园面积10053亩,其中8561亩是五十年代初、中期种植的。这部分茶园虽然种植方式较合理(行距4.5尺,丛距1~1.5尺),早期经过系统修剪和较好的肥培管理,但由于树龄不断增大,加上管理不善、病虫为害等,致使树势衰败,单产极低。1976年平均亩产干茶只有85斤。 1978年以来,我场分期分批按比例对低产茶园进行了改造。几年来,全场共改造低产茶园2330亩(台刈584亩、重修剪1746亩),使茶园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茶树树冠得到了更新复壮,树高适中(70~80厘米),树幅扩大(120~130厘米),每平方尺生产小桩在200个以上,骨干枝粗壮,树冠结构合理,覆盖度在80%以上,产量大幅度提高。1983年投产茶园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