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宗庄村位于山东滕州市级索镇西部,全村247户,拥有村民980人,人均耕地0.7亩,村里有种植温室大棚的传统,2006年人均收入5200元。由于没有工副业项目,集体收入一穷二白,是典型的经济“空壳村”。  相似文献   

2.
黄广才是江西省全南县金龙镇水西村村干部 ,他从 1988年开始种桑养蚕 ,至今已发展到 7亩桑园。 2 0 0 2年养蚕 2 6 5张种 ,产茧 980kg ,种桑养蚕收入 10 780元 ,亩桑产茧 14 0kg,亩桑收入 15 4 0元。在他的带领下 ,全村 2 10户农户已有 5 3户种桑养蚕 ,杂交桑园面积达到 2 31亩 ,其中连片种植 30亩以上的基地有 5个 ,种桑 5亩以上的大户有 2 0户 ,10亩以上的专业户有 2户。 2 0 0 2年全村养蚕 80 5张 ,产茧 2 8175kg,种桑养蚕收入达到 30 9万元 ,占全村农业总收入 10 5 8万元(不含工副业收入 )的 2 9 2 %。在 2 0 0 2年蚕茧价格偏低的情…  相似文献   

3.
宗庄村位于山东滕州市级索镇西部,全村247户,拥有村民980人,人均耕地0.7亩,村里有种植温室大棚的传统,2006年人均收入5200元。由于没有工副业项目,集体收入一穷二白,是典型的经济空壳村在热心村民的指点下,我们来到该村党支部书记宗西平的家中。今年55岁的宗西平热情的介绍了他们村齐心协力改善村容村貌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4.
连州区万车乡万北村地处万车河岸,全村有耕地面积182.7亩,其中水旱田面积145.7亩,旱地面积37亩,全村有人口217人,32户,是个人多田少的地方。1984年农业生产值8576元,其它副业收入11560元,人平收入652元。全村桑地面积79亩,家家户户都种桑养蚕。去年饲养蚕种547张,收入蚕茧款64616.59元,平均亩产值817.93元,蚕桑收入占农业收入的74.64%,占人平收入的65.87%、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是可观的。  相似文献   

5.
<正> 睢宁县桃园乡位洼村有303户、1323人,耕地面积1700多亩。过去单一生产粮食,粮食虽然增了产,但经济收入很低。1978年人均农业收入只有124元,副业收入也不多。近两年他们合理调整了农业生产结构,在保证粮食稳定增长的基础上,把村前村后的200多亩“鸡口田”沙碱地改粮植桑,全村桑园面积从78年的110亩发展到409亩。84年饲养蚕种1090张,产茧7.72万斤,收入茧款15.7万多元,产值比78年增长4.6倍,成为  相似文献   

6.
<正>湖北省云梦县义堂镇曾滕村有475户,1920人,1495亩耕地,人均0.78亩,主产棉花、小麦。近年来,这个村的农民在种好责任田的同时,把发展养鸡作为致富奔小康的一条重要途径。1991年,全村有养鸡专业户45户,共养伊莎蛋鸡3.8万只,年创产值201.4万元,养鸡收入64.6万元,占农业收入的33%,户均1360元,人均336元。今年,全村养鸡户猛增到21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44%,养罗曼蛋鸡10.3万只,预计年创产值可达550万元,养鸡收入180多万元,占农业收入的70%以上,户均增收3700多元,人均增收近千元。  相似文献   

7.
<正> 泸县天兴乡狮子村,全村9个社,340户,1194人,有耕地755亩,人平耕地0.63亩。他们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突出抓了栽桑养蚕,利用“四边”和荒地及部分低产土栽桑42万株,人平351株,其中投产桑27万株,1991年栽16万株,1989年养蚕570张,收入173937元,1990年养蚕844张,收入250712元,1991年养蚕1300张,产茧42472公斤,收入448535元,张平产茧32.7公斤,张平收入345.16元,户平收入1319.22元,人平养蚕1.09张,收入375.66元,蚕桑生产稳定发展。 1.专业户引路,逐步形成规模生产。他们  相似文献   

8.
<正> 上流庄村地处山东省沂水县西北端的沂山南麓,是沂蒙山区有名的回族山村。全村530户,1790口人,总面积1万多亩,其中耕地2360亩,山荒5千多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个村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在搞好荒山开发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草食畜禽为主的节粮型畜牧业,同时以牧带工,以销促产,使资源、产品、市场开发配套进行生产、加工、销售协调发展,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199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3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1280元。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招远县辛庄镇马连沟村,自1976年开始饲养肉鸡,全村先后建鸡场3处,孵化场一处,共占地94亩,建鸡舍570间。1989年养种鸡15000套,出售肉鸡11万只,孵化出售雏鸡150万只,生产加工饲料150万公斤,共收入690万元,盈利80万元。集体养殖业带动了家庭养殖业,全村家庭饲养猪牛、羊、禽、兔收入30万元,共计养殖业总  相似文献   

10.
肥城县西大封衬。共五百六十户,两千二百五十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坚持发展以饲养肉仔鸡为主的畜禽业生产,支援国家外贸出口,同时促进了全村经济发展。以养鸡业为主的畜牧业为该村农业提供了优质肥料,为村办工副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促进了全村农业的稳定增长和工副业收入的增加。如利用养肉仔鸡收入的积累先后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4,(10):129-130
<正>奶畜业被称为"朝阳"产业,奶山羊饲养与奶牛饲养并举,小大兼有,取长补短,各得其所,使节粮型畜牧业全面发展。目前,奶山羊生产已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奶山羊产业已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山羊奶不仅营养成分全面,而且容易消化吸收,故西欧一些国家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已掀起了饮山羊奶热。山羊奶的总营养价值高于牛奶,接近人奶。山羊奶的干物质含量一般比牛奶高10%左右,比人奶高5%左右,每千克山羊奶的产热量为3 264 kJ,比牛奶高210 kJ,比人奶高419 kJ。山羊奶含脂率高  相似文献   

12.
<正> 诸城市皇华镇是一个6300户,3.8万人,耕地4.1万亩,总面积11.25万亩的小山镇。草山草坡较多,有着发展奶山羊的天然优势。这里的群众历史上就有养羊的习惯,但1980年以前,奶山羊却一直徊徘在6百只左右。自1980年建起了皇华乳制品厂后,奶山羊逐年迅速发展,形成厂与群众双双获利的大好局面。到1988年上半年,奶山羊已发展到1万只,其中产奶羊7千只,比1980年增长了15.7倍,8年平均年递增42%,群众养羊经济收入达到110万元。乳制品厂1988年产值达到3百万元(1980年产值50万元,无利  相似文献   

13.
有的地方说奶山羊不值钱,可在我这里,奶山羊不仅能帮我挣钱,还帮了我的大忙。我场的奶山羊1只就能卖到800元左右,前一阵羊场搬家,我卖了一大批,价格便宜些,但也有六七百元1只。我养奶山羊,并不是想靠羊奶挣钱,主要是因为我这奶山羊是最理想的保姆羊,产奶频率和质量高。我场饲养的南江黄羊、小尾寒羊、波尔山羊及黑山羊等产下的羔羊都可由奶山羊来喂奶,周围许多奶牛场也从我这买奶山羊用来供小牛犊吃奶,也有的猪场用山羊奶喂仔猪。另外,小尾寒羊产羔性能好,但容易出现缺奶的情况,我就用奶山羊来代替母羊喂奶;因为缺奶的小羊羔吃牛奶容易拉稀,…  相似文献   

14.
赵毅 《四川蚕业》2007,35(1):4-4
柏垭镇羊鹿村现有农户655户,农业人口1997人,耕地面积2223亩,其中旱地1362亩,有桑园面积1155亩,养蚕农户348户。2006年全村养蚕2000张,茧款收入160多万元,人平茧款收入800元,是全市蚕桑专业第一村。羊鹿村1999年养蚕仅240张,到2006年发种2000张连续6年发种、产茧、茧款收入翻番  相似文献   

15.
<正> 西昌市兴胜乡德胜村在该乡东测,与喜德县李子乡接壤,是无水源保证的贫瘠地水稻亩产700市左右,玉米亩产300市左右,无工付业,收入低,属乡内贫困村。 为改变贫困面貌,八十年代起,利用无水源保证的旱地低产田栽桑,到1994年全村435户中,有405户已栽桑1300亩,户均3.33亩其中320户,有投产桑850亩,产茧1250担,产值82万元。户均投产桑2.65亩,产茧3.9担,产值2570元。亩产茧1.47担,产值970元。全村11个组2个组超10万(九组18万居全村之首)2个组9万以上,2个组超5万,余均超万元,有30亩桑园产茧超4担。年蚕桑收入上千元221户。其中超五千不足万元的25户,超万元10户。2户产茧一吨以上。  相似文献   

16.
各地见闻     
<正>养兔专业村山东省蓬莱市太辛店镇的“兰中村”全村70户共213口人,从60年代开始养长毛兔.1993年这个村养兔户达65个,占全村户数的93%;全村有兔2800余只,户均40只;其中,养兔上百只的15户,占养兔户的23%.当年全村养兔收入28万元,户均收入4000元,是种植业收入的1.4倍,养兔已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他们的主要经验:一是就在于利用本地优势;二是狠抓科学养兔;三是运用采毛新技术.他们从1989年开始.与外地建立关系,请人传  相似文献   

17.
<正> 射阳县特佣乡王村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蚕桑专业村。全村468个农户中有396户养蚕,桑园面积800亩,1987年全村栽桑养蚕收入59万元,占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的46.3%,一、三、五组农户收入的90%来自栽桑养蚕。栽桑养蚕不但壮大了村级经济,还有力促进了全村各业的综合发展。一、选准路子抓发展。王村在1981年人平收入只有52元,随着党在农村经济政策的  相似文献   

18.
<正> 四川省达县万象乡八角村九组农民梁尤章,是个有胆识,有经济头脑的人。近两年来,他在党的富民政策启示下,决心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搞以养猪为主的饲养业和工副业,扩大商品生产,发展庭院经济,走勤劳致富的路子。1985年他家生猪饲养量达到121头,出栏103头,纯收3303元,养牛4头,出售2头,收入470元,养禽25只,收入225元,承包鱼塘0.5亩,收入220元。为加速发展商品生产,搞活流通,他及时办起了酒厂,加工坊,开展了制豆皮和打米磨面业务,收入4620元。并利用庭院和隙地,耕植了柑桔等近100株,部份树现已挂果。他家1985年仅养殖业和工副业,收入11523元。不但增多了收入,清除了环境污染,而且还为  相似文献   

19.
东仓乡溪边乡原来是个穷山村,全村58户人家粮食不能自给,集体化时亩产粮食从未超过0.5吨,劳动报酬最高是0.58元,人均收入没有超过百元.山上无树木,烧柴靠别村,9.5亩桑园养蚕收入占全村副业收入80%.1981年生产责任制落实后,桑园逐  相似文献   

20.
江山县四都乡水滩头村共137户,507人,有粮田542亩,桑园300亩.1985年农业总收入约28万元左右,其中蚕茧款收入11.46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40%以上.全村127户栽桑养蚕,1985年户均产茧210公斤,产值836.4元,年蚕桑收入超千元的有38户,其中超2千元的有6户.该村发展蚕桑生产后,人均收入超过450元,比三年前增1.2倍.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他们的经验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