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明确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schler)在河南省的发生规律,于2012—2013年在该省各地采用灯光诱集法对二点委夜蛾成虫进行诱测。结果表明:河南省二点委夜蛾每年发生4代,其中越冬代成虫在4—5月陆续羽化,未形成明显的高峰,第1代成虫高峰期为6月上中旬,第2代成虫高峰期为7月中下旬,8月下旬9月初为第3代成虫高峰期,其中第2代成虫密度明显大于第1代和第3代。2012年二点委夜蛾在河南省北部地区发生较重,浚县第2代成虫密度为4 916头,2013年河南省中东部发生较重,民权县和长葛市第2代成虫密度分别达到8 409头和5 390头。对成虫监测结果分析发现,2012—2013年河南省二点委夜蛾成虫发生期与降雨量和温度的关系不稳定,但每年第2代成虫密度与该年5、6月下旬日均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依据5、6月下旬的降雨量和温度建立的2012年和2013年第2代成虫密度自然对数回归方程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612和0.752,可较好地反映二点委夜蛾第2代成虫的发生密度。  相似文献   

2.
为准确掌握常见夜蛾种群动态,于2020年4—10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对甜菜夜蛾、黏虫、小地老虎、二点委夜蛾和棉铃虫进行了逐日监测。结果表明,各监测点以甜菜夜蛾诱集量最多,棉铃虫和二点委夜蛾的诱集量次之,小地老虎和黏虫的诱集量较少。受寄主作物种类及种植面积影响,不同监测点的总诱蛾量存在显著差异。综合成虫动态和寄主作物生育期分析判断,甜菜夜蛾和棉铃虫是当地的主要夜蛾科害虫。甜菜夜蛾的成虫高峰期为7月上旬至8月上旬、8月中旬至9月上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棉铃虫成虫高峰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下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下旬。  相似文献   

3.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是重要的林业害虫,对吉林省中西部农林业生产造成威胁。目前尚无美国白蛾在此区域种群动态的系统研究。2017—2019年,选用虫情测报灯、高空探照灯对美国白蛾的成虫动态进行监测,并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两灯在监测美国白蛾消长动态上一致,6月上中旬是成虫始见期,终见期为9月中旬。发生趋势曲线显示两个高峰期,6月下旬—7月上旬是1代成虫高峰期,8月是2代成虫高峰期。虫情测报灯、高空探照灯逐日诱蛾量具相关性。但两灯在诱集数量上未见一致性,对不同世代成虫的诱集效果也未体现规律性,这可能与此区域美国白蛾的虫源组成有关。本研究结果可为制定美国白蛾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崇左甘蔗螟虫种群动态及螟黄赤眼蜂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阐明了崇左甘蔗螟虫发生规律和探索利用螟黄赤眼蜂防治蔗螟的田间效果,为应用该天敌控制螟虫危害提供参考。在崇左市龙州县连续两年开展了甘蔗螟虫人工合成性诱剂诱集成虫,监测其种群动态和释放螟黄赤眼蜂防治蔗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崇左市诱集到的甘蔗螟虫种类以条螟和二点螟为主,黄螟少;2016年条螟成虫高峰期分别在3月下旬、5月下旬、7月中旬和8月下旬,2017年条螟成虫的高峰期在3月中旬、5月中旬、6月中旬和8月中旬;而二点螟主要诱集到第1代成虫,2016和2017年二点螟第1代成虫的高峰期分别在4月中旬和3月中旬,其他时期诱蛾数量少。释放螟黄赤眼蜂两年后,甘蔗田螟虫造成的枯心苗率和死尾率均控制在1.56%~8.76%,螟害节率控制在4.45%~7.39%,两年平均挽回产量和减少损失为15194.4 kg/hm2和18.68%,糖分含量增加1.18%~2.25%,甘蔗产糖量增加3529.9~3879.3 kg/hm2,可挽回蔗农经济损失7293.31元/hm2,平均每公顷可增加纯收入6873.25元。本研究表明释放螟黄赤眼蜂对甘蔗螟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较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成虫的种群动态变化,2002—2014年在陕西省礼泉县当地具有代表性的苹果园中,采用性诱剂诱捕器对桃小食心虫成虫的种群动态进行系统监测,并于2010年和2011年的7—8月桃小食心虫成虫盛发期,系统调查了成虫发生量与苹果着卵量的关系,建立基于性诱剂监测的桃小食心虫成虫防治指标。结果显示,苹果园桃小食心虫成虫的种群动态、始见期和终见期在年度之间差异很大,每年主要集中在6—8月发生;桃小食心虫成虫每年出现多次无规律的高峰,但第1代成虫高峰期发生的早晚与越冬代成虫高峰期出现的早晚有密切联系,即越冬代成虫高峰期出现早,则第1代成虫高峰期出现也就相对较早,且越冬代成虫发生量明显多于第1代成虫。性诱剂诱捕的成虫与卵果率之间呈极显著的对数关系,当以卵果率1%或2%为防治指标时,性诱剂诱捕器诱蛾量为8.3头/诱捕器·日或30.0头/诱捕器·日。  相似文献   

6.
春季气候条件对梨小食心虫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并掌握梨树重要害虫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种群动态规律,本试验通过性诱技术获取了2009-2012年共4年成虫的发生量数据,结合气象资料,应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安徽省砀山县梨小食心虫种群消长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并对越冬代的防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安徽砀山,梨小食心虫一年发生5代,4月中旬左右越冬代成虫进入成虫羽化高峰。4月份降水量与越冬代羽化高峰期发生量呈显著负相关(r=-0.957 3*),低温条件下发生量小,越冬代羽化高峰期发生量与日均光照时间呈现出显著正相关(r=0.986 5*)。降水、低温、弱光照对成虫活动有很大阻碍。越冬代成虫的发生高峰期虫量是影响全年发生危害程度的重要因素。在3-4月降水较少、温度较高、光照充足的年份,越冬代成虫的发生量大,需要重点监测与防治,防治适期为4月中旬。  相似文献   

7.
二点委夜蛾成虫对不同诱测物质趋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1年在二点委夜蛾成虫发生高峰期内,将几种测具设置在同一生态区域内进行诱集试验,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证明成虫的趋化、趋味性,从中筛选有效的监测工具。结果表明,二点委夜蛾成虫对糖醋诱杀液有一定的趋性,但效果差,成本高;杨树枝把对二点委夜蛾成虫的诱集效果比麦秸把、半干草堆、麦秸堆理想,诱集数量多,总体效果与佳多测报灯相当;半干草堆和麦秸堆有一定的诱虫效果,但诱测数量与杨树枝把相差太大;竖放的麦秸把基本没有诱测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明确昆虫性信息素与不同颜色诱虫板组合对水稻二化螟成虫的诱集效果,筛选和验证确定适宜水稻二化螟诱集监测的优选材料,为虫情监控及其应用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2021年水稻越冬代二化螟成虫发生期,应用性信息素与4种不同色板组合开展成虫诱集监测对比试验,筛选确定最佳的诱集材料组合.[结果]性信息素与降解黄板、嫩绿色板、降解绿板、降解蓝板的4种组合对二化螟的各指标诱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10%显著水平下,嫩绿色板组合对越冬代二化螟的日均诱蛾量、见蛾后单次诱蛾量、累诱蛾量指标与其他3种组合均有显著差异(P<0.10),最高单次诱蛾量指标与降解黄板组合有显著差异(P<0.10),各指标中,嫩绿色板组合对二化螟的绝对诱量最高,其始见蛾早,高峰期诱蛾量最大,诱蛾峰型及蛾峰最明显,在各监测时期的平均诱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色板组合(P<0.01),对天敌和有益昆虫诱杀量最低,对非靶标害虫诱量较低,总体效果最佳,明显优于其他3种色板组合.[结论]生产上可优先选择性信息素与嫩绿色板组合用于水稻二化螟成虫种群发生动态监测和精准防控.  相似文献   

9.
华北落叶松鞘蛾性引诱剂及其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 ̄1994年在山西省太岳山森林经营局对华北落叶松鞘蛾人工合成性引诱剂的生物活性、剂量反应,以及应用技术进行了林间研究。结果表明,该虫性引诱剂顺-5-癸烯醇(Z5-10:OH)的最佳诱虫剂量为100μg。采用性引诱剂诱捕器对成虫发生期进行了连续两年的监测,在中低虫口密度范围内(〈8头幼虫/10cm枝条),诱蛾量随虫口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当虫口密度超过10头幼虫/10cm枝条时,其诱蛾量反而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越冬代亚洲玉米螟发生动态,连续3年在辽宁沈阳开展了越冬代玉米螟化蛹及羽化进度调查和性诱监测。结果表明,越冬代玉米螟成虫羽化期为5月上旬至7月中旬,羽化高峰期在6月上、中旬。成虫性诱监测结果与化蛹及羽化进度调查结果基本一致,操作简便,可反映越冬代玉米螟发生动态,为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科学参考。不同田块性诱监测结果表明,越冬代玉米螟成虫的主要栖息场所是杂草地、小麦田和大豆田等植株生长茂密地块。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辽宁省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innaeus)的发生规律,于2014—2016年连续3年对辽宁省彰武县哈尔套镇10个村59个不同梨园采用三角屋胶粘式诱捕器进行了雄成虫数量消长动态的监测,并对幼虫蛀果率、老熟幼虫数量及化蛹行径、蛹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辽宁省彰武县,从4月下旬至9月下旬,苹果蠹蛾成虫共有2次发生高峰:第1次为5月下旬,第2次为7月中下旬;苹果蠹蛾在2016年全年内有3次明显的蛀果高峰期:第1次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2次为8月上旬,第3次为8月下旬。老熟幼虫更趋向于脱果后直接掉落到地上再从地上沿着树干往上爬并在老翘皮下寻找合适位置化蛹;苹果蠹蛾经人工饲养的蛹期为9.95 d。研究表明,苹果蠹蛾在辽宁省彰武县1年发生2代,第1代从5月中旬到9月下旬,越冬代从7月中旬到翌年6月下旬。  相似文献   

12.
多维时间序列分析在稻纵卷叶螟长期预测预报上的试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多维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以梅雨三要素作控制因子,对江苏通州市稻纵卷叶螟迁入代的迁入高峰日、高峰日蛾量及迁入代累计蛾量提前1年作预测,3年预测结果准确率很高,为害虫的长期预测预报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南亚果实蝇(Zeugodacus tau(Walker)),俗称南瓜实蝇,是一种重要经济性实蝇,被河南省列为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本研究以诱蝇酮为引诱剂,自2013年至2017年在河南省9个地市27个监测点针对南亚果实蝇成虫开展了诱捕监测,并进行了种群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信阳、三门峡、南阳诱到南亚果实蝇成虫较多;南亚果实蝇在河南的发生高峰期在7―9月份,与寄主植物的结实挂果期基本一致。本研究能够为河南省南亚果实蝇入侵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下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为其有效测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悬挂不同高度性信息素诱捕器的诱捕监测方法,对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下果实套袋和不套袋苹果园桃小食心虫的空间发生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泰安地区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期为5月中下旬-10月上旬,其中,6月-9月是桃小食心虫发生盛期,此间共出现两次高峰。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下,距离地面0~2.5m处均可监测到桃小食心虫雄成虫;果实不套袋苹果园在树体不同高度桃小食心虫的发生数量均显著高于果实套袋苹果园(P0.01);果实不套袋苹果园距地面1.5m处的桃小食心虫诱捕量显著高于其他高度(P0.01),而果实套袋苹果园2.0m处诱捕量显著高于其他高度(P0.01);桃小食心虫发生动态趋势、成虫发蛾高峰期和持续时间在果实套袋和不套袋两种条件下差异不明显。试验结果进一步明确了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下桃小食心虫的空间分布动态规律,可为提升应用昆虫信息素预测预报的精准性与诱捕防治的全面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漯河地区地老虎类成虫的种群动态,2006年-2021年,在河南省漯河利用虫情测报灯对其成虫种群进行了持续监测。结果表明,16年诱集的地老虎类害虫共计4种44 899头,主要包括小地老虎Agrotis ipsilon(Hüfnagel)、大地老虎A.tokionis Butler、黄地老虎A.segetum(Denis et Schiffermüller)和八字地老虎Xestia c-nigrum(Linnaeus),不同种类间年诱虫量差异较大。混合种群发生盛期在5月下旬至8月上旬。小地老虎在河南漯河1年可见4代成虫,以第1代诱虫量最大;诱虫高峰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1代)和7月上旬至8月上旬(2代);近16年间小地老虎在各年均为优势种,但其虫量和诱虫的比例在近几年呈明显下降的趋势。黄地老虎年度诱虫量在近几年上升趋势明显,诱虫高峰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大地老虎成虫盛发期在10月上旬至10月下旬,八字地老虎所占比例有所上升,但全年无明显的诱虫高峰;而且这两个种类的诱虫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ests were made using coloured sticky traps to determine trap efficacy in catching adult Myndus crudus Van Duzee (Homoptera, Cixiidae) under field conditions. Blue traps caught more M. crudus adults than any of the other colour traps tested. Blue traps caught adults of both sexes during the day and night although significantly more adults were caught during the day. A sampling bias was shown in that blue traps caught significantly more males than expected from the field population. Blue sticky traps were more effective at sampling adult M. crudus populations than previous sampling techniques based on host plant attractiveness and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use in future sampling.  相似文献   

17.
ZHANG YU-AN 《EPPO Bulletin》1989,19(4):649-654
The fruit fly pests on Sichuan citrus include Tetradacus citri and T. tsuneonis (Diptera: Trypetidae), regarded as distinct species in China. Special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former, which is a quarantine pest in China. It is distributed in 18 counties of Sichuan Province and has caused serious losses in citrus orchards. Its hosts are all the citrus fruits, especially orange and pomelo. T. tsuneonis is distributed in only two counties and attacks only tangerine, but it is a potential hazard to all citrus crops in the province. Both species have only one generation per year. The pupae overwinter in soil. Emergence of T. citri begins at the end of April. Before oviposition the adults need supplementary nutrients. Twenty days after emergence, copulation begins and 15 days later the adult begins ovipositing (peak period mid-June to early July). The peak period for hatching is in early September. After three instars, the larva becomes mature in mid-October. The peak period of pupation is from the end of October to mid-November. Emergence of T. tsuneonis is about 15 days later than T. citri. The larvae bore the flesh of citrus fruits, causing great loss to citrus growers every year. Surveys are regularly conducted to check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ests in Sichuan Province. Quarantine regulations enacted in 1982 and 1984 regulate the movements of articles that could spread the pests, with specified safeguards. Before female oviposition, spraying with trichlorfon in sugar solution gives satisfactory results in controlling citrus flies in orchards.  相似文献   

18.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是为害‘库尔勒香梨’的主要害虫。本研究利用性诱剂诱捕器系统调查了不同栽培管理条件、果树种类和用药次数下梨小食心虫各世代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单植梨园全年成虫有5个高峰期,混植梨园成虫有4个高峰期。单植梨园和混植梨园梨小食心虫种群世代发生量不同,混植梨园中梨小食心虫种群世代重叠严重,发生数量是单植香梨园的4.02倍;单植梨园中管理粗放的河边梨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较重,打药频繁的母本园发生较轻,梨小食心虫成虫第1~第4代峰期延迟8~28 d,属于迁入为害。研究还表明:在混植梨园中梨小食心虫产卵有8个高峰,幼虫孵化期有6个高峰,在世代发展中相邻峰值叠加,形成成虫期4个大峰。因此,研究不同栽培管理条件下梨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有助于对其进行科学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少实蝇粘虫板对天敌的诱杀作用,完善实蝇粘虫板在果园的使用方法,于2018年和2019年分别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橘园、桃园、梨园悬挂实蝇粘虫板,调查其诱杀的橘小实蝇、其他害虫和天敌数量。结果表明,橘园、梨园和桃园共诱杀到15个种、4个科和9个类群,包括靶标害虫橘小实蝇、其他害虫和天敌。3种果园中粘虫板诱杀的昆虫种、科或类群数量有差异,其中梨园中诱杀的昆虫总数最多,为13 653头,其次是桃园,橘园中诱杀的昆虫总数最少。在橘园、梨园和桃园中,橘小实蝇的相对丰富度分别为5.90%、23.45%和21.73%,最早出现时间均为6月;在橘园中橘小实蝇诱杀量高峰期在8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下半年天敌诱杀量高峰期略滞后于橘小实蝇的诱杀量高峰期,在梨园和桃园中橘小实蝇诱杀量高峰期主要集中在7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橘小实蝇诱杀量高峰期与天敌诱杀量高峰期无明显相关性;3种果园中粘虫板诱杀的主要天敌有瓢虫、食蚜蝇、草蛉、寄生蜂,桃园和梨园中诱杀的草蛉较多,橘园中诱杀的瓢虫和寄生蜂较多。应用实蝇粘虫板防控橘小实蝇时,梨园和桃园应从6月上旬开始悬挂,橘园应从8月上旬开始悬挂,先少量悬挂,根据诱杀橘小实蝇数量,再逐渐增加粘虫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