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树木解剖及昆虫饲养选择的方法调查红脂大小蠹的捕食性天敌,发现一种鞘翅目颚甲科的昆虫为红脂大小蠹的天敌.利用Y-型嗅觉仪进一步研究发现健康油松挥发物、虫害油松挥发物及虫粪挥发物对该天敌昆虫都有显著的引诱作用,尤其对虫害油松挥发物趋向行为更强烈.该天敌昆虫在栖境定位和寄主选择过程中所利用的挥发物主要来自上述3类挥发物.4种单萜烯化合物对此种天敌昆虫的室内引诱实验发现,(S)-( )-3-蒈烯对天敌的引诱作用较为强烈.  相似文献   

2.
松果梢斑螟成虫的寄主选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松果梢斑螟成虫产卵期,采用顶空吸附法和CC-:MS分析,研究虫害后油松球果萜类挥发物成分的变化.油松虫害球果(枝)单萜挥发物的释放呈现昼夜节律,并且特异性挥发组分为1R-(+)-α-蒎烯、β-香叶烯和D-柠檬烯.梢斑螟成虫为夜出性害虫,因此产卵期晚上的球果(枝)挥发物更有意义.油松和华山松球果的触角电位(EAG)测试表明:虫害球果与健康球果相比,梢斑螟(雌雄蛾)对油松虫害球果的EAG反应更明显;而对华山松虫害球果和健康球果的EAG反应差异不明显.Y-型嗅觉仪的趋向试验表明:雌成虫的寄主选择性明显高于雄虫,油松球果提取液的引诱作用高于华山松球果,而当年生针叶提取液、虫害球果及其提取液挥发物对雌成虫的引诱作用均高于健康球果;挥发物标准品测试显示,1R-(+)-β-蒎烯、β-香叶烯和D-柠檬烯组合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虫害油松球果及其提取液可显著刺激雌成虫产卵,表明油松虫害球果提取液组分中存在着雌成虫的产卵刺激物;华山松球果提取液的存在明显抑制了雌虫在油松虫害球果提取液滤纸上的产卵,表明华山松球果提取液中可能有产卵拒避剂.  相似文献   

3.
使用Porapak Q吸附剂,采用动态顶空的吸附方法,连续抽取11个不同阶段的对照、损伤与虫害油松的挥发物成分.运用GC、GC-MS与图谱峰面积进行挥发物成分定性与单萜相对含量的定量分析.与对照和损伤油松相比,虫害油松含有高比率的(+)-α-蒎烯(超过90%)和月桂烯,但(+)-3-蒈烯,(-)-β-蒎烯,莰烯和柠檬烯含量较低.(+) -3-蒈烯含量对照和损伤油松高于虫害油松(低于4%).(+)-3-蒈烯含量从损伤4天后的最低水平逐渐恢复到对照油松中含量水平.(-)-β-蒎烯和柠檬烯在不同处理的油松中含量相近,但在接入雌雄虫后3个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尽管目前不确定我国的红脂大小蠢是否在危害油松后释放信息素,但研究表明红脂大小蠢可能会利用各种单萜成分细节上的变化作为化学信号,从而实现寄主的选择和种群聚集.本研究对于揭示油松抗性机制,完善红脂大小蠢的监测与防控技术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森林挥发物保健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疗养的机理研究一直备受学者们重视,森林挥发物的保健功能作为森林疗养科学理论中关键的一环,还处在理论研究与实际运用的探索阶段。文中简述了森林挥发物对人体抗癌、调节血压、缓解精神障碍、降低血糖、缓解疼痛、抗痉挛的保健作用,并对森林挥发物保健功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森林疗养理论的深入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油松挥发性物质分析及红脂大小蠹的触角电位反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布于山西的油松树脂中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成份为(R)-( )-α-蒎烯、(S)-(-)-β-蒎烯和(S)-( )-3-蒈烯,占萜烯总量的97%以上,其中(S)-( )-3-蒈烯的比例最大,另外还有香叶烯、( )-柠檬烯、莰烯、孟二烯和水芹烯等成份.触角电位反应中,雄性红脂大小蠹对油松挥发性物质中(S)-(-)-α-蒎烯、柠檬烯和(S)-( )-3-蒈烯的反应较为强烈,而雌性红脂大小蠹对油松挥发性物质中(S)-( )-3-蒈烯、柠檬烯、(S)-(-)-α-蒎烯和香叶烯的反应较为强烈.雌性红脂大小蠹较雄性红脂大小蠹对这些挥发性物质更为敏感.寄生于我国油松的红脂大小蠹对树体挥发物的反应与原产地美国有较大的差异,产生变化可能与寄主挥发物成分和环境变化有关,但其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兴安落叶松刨花和脲醛树脂胶黏剂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热压温度、热压时间、施胶量、密度工艺因子对刨花板甲醛和其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压温度、热压时间、施胶量和密度4个工艺因子对刨花板甲醛的释放及其他有机挥发物的释放均影响显著;提高热压温度、延长热压时间、降低板密度能显著降低甲醛及有机挥发物的释放量;综合考虑甲醛及其他有机挥发物释放量确定优化工艺因子为热压温度180℃,热压时间37.5 s·min-1,施胶量11%,密度0.6 g·cm-3,压制出的刨花板甲醛及其他有机挥发物释放量明显下降,满足GB 18580-2001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五鹿山自然保护区是白皮松天然种群的重要集中分布区域之一,笔者利用样方法对保护区内的白皮松森林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白皮松的群落类型主要有油松-白皮松林、白皮松林、白皮松-侧柏林3种.其中,油松-白皮松林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种群中出现频度和重要值较高的物种主要有油松、侧柏、辽东栎、沙棘、黄刺玫、披针叶苔草等.  相似文献   

8.
乌拉山自然保护区油松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乌拉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油松种群的分布特点,设置了3个具有代表性的样地,采用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点格局分析(Ripley's K-Function)方法对油松种群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评价及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样地油松种群年龄结构处在不同发育阶段,这主要是...  相似文献   

9.
土壤是森林植物生命活动的基质.该文研究了冀北山地6种典型森林的土壤养分状况,以及土壤养分的等级.结果表明:6种森林土壤的全氮均属于极贫乏程度,全氮含量排序为:白桦落叶松混交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白桦阔叶纯林>蒙古栎纯林>油松纯林>落叶松纯林;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排序为:白桦纯林>白桦落叶松混交林>蒙古栎纯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油松纯林>落叶松纯林;6种森林类型土壤磷均属于极贫乏程度,全磷含量排序为:白桦纯林>白桦落叶松混交林>落叶松纯林>蒙古栎纯林>油松纯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速效磷含量排序为:白桦纯林>落叶松纯林>白桦落叶松混交林>油松纯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蒙古栎纯林;速效钾含量排序为:白桦落叶松混交林>白桦纯林>蒙古栎纯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油松纯林>落叶松纯林  相似文献   

10.
油松是山西省重要的人工造林树种,面积大,蓄积量多,做好油松人工林抚育作业,确定合理的采伐强度是提高森林经营质量的基础。通过森林经营试验,研究了油松人工林最适宜的抚育强度。  相似文献   

11.
为精准提升我国北方主要树种油松的森林质量,选取了中村林场4种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典型林分开展近自然差别化经营,并建设示范林。经营模式包括:目标树全林经营、目标树经营、油松低效纯林转化培育混交林、交通沿线培育景观林。通过探索油松林经营技术路线并付诸实践,显著提升森林资源的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效果,以期为本区域乃至全省油松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可参考、可复制的技术示范。  相似文献   

12.
油松天然更新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的天然更新,是以油松林木的自身能力,借助于自然条件进行天然下种、恢复森林的。因此,油松林地的天然更新好与坏,直接影响油松林分是否长期生存、速生丰产和永续利用的大问题。为了更好地掌握和利用影响油松天然更新的因子。我们对沈阳市东南山区内的油松林地天然更新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从中摸索油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有机挥发物VOC对环境的危害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文中概述了木材干燥中有机挥发物 VOC的来源、成分、挥发量、挥发浓度及浓度变化过程、影响挥发量和挥发浓度的因素,并介绍了测量和控制木材干燥中VOC挥发的几种方法。旨在加强对木材干燥工业中有害气体研究的重视,为木材干燥的VOC挥发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油松球果对外源茉莉酸甲酯和虫害诱导的生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松果梢斑螟幼虫转移危害期,研究外源茉莉酸甲酯(MJA)处理和油松球果小卷蛾幼虫危害引起油松球果挥发物、多酚氧化酶(PPO)、蛋白酶抑制剂(PI)以及球果游离氨基酸、松脂和含水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小卷蛾幼虫危害后,1年生和2年生球果单萜挥发物种类没有变化,只是含量发生了变化,并且挥发物总量明显增加;2年生球果受害后,α-蒎烯、莰烯、β-水芹烯和β-蒎烯含量下降,而β-月桂烯和D-柠檬烯含量增加,这种成分和挥发量的变化对天敌具有吸引作用.外源MJA处理后,与1年生和2年生受害球果挥发成分有类似的变化,但变化的程度要小得多.外源MJA处理和小卷蛾幼虫危害后,均可引起1年生和2年生球果PPO和PI活性的增加,且1年生球果对2种诱导的反应更敏感.2年生球果受害后,游离氨基酸含量发生变化,含水量下降,松脂含量增加,这表明球果受害后,抗营养和抗消化酶类增加,营养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5.
简讯     
“山西油松天然优良林分选择标准和方法的研究”通过鉴定山西素有“油松之乡”的美称,也是我国油松天然林中心分布区和种子主产区,每年需种量约40—50万公斤。为了克服群众在采种时,不自觉进行负向选择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提高种子的遗传品质,进行遗传改良,由山西省林科所负责,管涔、关帝、黑茶、太行、太岳、吕梁、中条山等森林经营局参加协作,开展了“山西油松天然优良林分选择标准和方法的研究”。通过三年的努  相似文献   

16.
油松落针病的发生与土壤条件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辽宁东部地区油松落针病的发生与土壤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7个县的油松发病林分内共有4种森林土壤类型,分别为石质棕色森林土、暗棕色森林土、草甸棕色森林土、生草棕色森林土。石质棕色森林土类型发病率(86.34%)和发病指数(50.01)最高。土壤肥力测定显示共同规律是随着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钙和镁含量的减少而油松落针病均呈现病情加重的趋势,速效氮含量比正常下降了87.73%,表现最明显。发病林分的土壤pH值皆呈弱酸性,林分病情随着土壤的pH值减小而加重。  相似文献   

17.
大气候室测定家具中甲醛及其他VOC的释放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0m(3)大气候室测定家具中释放的甲醛和其他有机挥发物,并用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等分析.结果表明:家具中释放的甲醛和总有机挥发物(TVOC),超过相关标准限量;TVOC中二甲苯、乙酸丁酯和正十一烷相对较多;甲醛为总醛类挥发物的88%.基材甲醛释放量为E2级时,通过贴面并涂饰处理,仍不能阻止甲醛的释放.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油松人工林立地指数同气候和地形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前言目前我国正在开展在森林调查和规划方面应用遥感技术的研究,如何利用卫星象片和航空象片对林地生产力进行估价,是一个新的值得探索的课题。1978年曾于辽宁省开展遥感技术在林业基地规划中应用的研究,油松立地指数的研究也是其中的一个内容。本项研究引用了为编制油松立地指数曲线而收集的资料,其目的在于找出在卫星、航空象片上容易判读的  相似文献   

19.
油松人工林养分循环的研究 Ⅰ.营养元素的含量及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松人工林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之一,具有较重要的林学地位,本文以河北隆化中山地区一片油松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以化学分析的数据为基础,对营养元素在油松林木各器官,各部位的含量,和分布状况及林分各部分的养分量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结果对油松人工林的营养诊断及其它营林措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述了我国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高世代种子园的相关报道,包括建园材料的选择、建园的配置设计、种子园的营建及经营管理等内容,并对高世代种子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实现我国油松生态公益林与用材林建设质量的稳定提高,同时促进森林生态系统与林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