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良姜多糖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以新鲜的高良姜和马铃薯为原料,通过比色法、色差仪法、Photoshop图像灰度值分析等测定高良姜多糖对马铃薯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以及对马铃薯匀浆褐变度和反应体系颜色值变化的影响。[结果]试验得出,高良姜多糖对酪氨酸酶的活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0.315 mg/m L,能显著降低反应体系的褐变度。[结论]高良姜多糖具有较强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可望用于美白护肤、果汁护色、鲜切果蔬保鲜等领域,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王宇飞  李靖靖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583-10584
[目的]寻找安全、高效的酪氨酸酶抑制剂。[方法]以酶抑制动力学为跟踪方法,考察了苹果渣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并将其用于马铃薯的抗褐变。[结果]苹果渣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为不可逆抑制,苹果渣提取液浓度为2.0 g/L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高达90.0%,对马铃薯浆褐变的抑制率高达86.8%。[结论]苹果渣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为果蔬的抗褐变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3.
酪氨酸酶是合成黑色素细胞的关键酶,为了探讨竹笋壳黄酮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对竹笋壳中的黄酮类物质进行提取纯化,并采用酶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笋壳黄酮提取物对酪氨酸酶单酚酶和二酚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笋壳黄酮提取物导致单酚酶和二酚酶活力下降50%的抑制剂浓度(IC50)分别为5.6和4.6mg/mL;笋壳黄酮提取物对酪氨酸酶单酚酶的迟滞时间有明显的延长效应,8.0mg/mL的笋壳黄酮提取物可使单酚酶的迟滞时间从1.4min延长到4.2min;笋壳黄酮提取物对酪氨酸酶二酚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混合型可逆抑制,笋壳黄酮提取物对游离酶的抑制常数(Ki)为3.1mmol/L,对酶底物络合物的抑制常数(Kis)为5.7mmol/L;笋壳黄酮提取物对酪氨酸酶单酚酶和二酚酶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瓜蒌瓤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方法】考察了提取溶剂、L-酪氨酸量、酪氨酸酶的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酪氨酸酶抑制率的影响。【结果】当加入50μL浓度为0.362mg/mL的L-酪氨酸,50μL活力为327U/mL的酪氨酸酶,反应5min时,瓜蒌瓤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瓜蒌瓤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作为化妆品的天然美白添加剂。  相似文献   

5.
双孢蘑菇中酪氨酸酶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双孢蘑菇中提取酪氨酸酶,探索一种新的酪氨酸酶活力测定方法,并研究了该酶的特性及几种抑制剂对酪氨酸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以L-酪氨酸为底物,在波长317 nm处测定酪氨酸酶的活力,与传统习惯上所用的475 nm波长相比,灵敏度高。②动力学研究显示,以L-酪氨酸为底物时,Km=0.493 mmol/L,Vmax=37.88U/min。③双孢蘑菇中酪氨酸酶的最适pH值为6.5,pH值在5~7时,酶的活力较高;最适反应温度为30℃,在20~50℃范围内酪氨酸酶保持较高的活力。④抑制双孢蘑菇中酪氨酸酶活力以异抗坏血酸效果最好,当其浓度达到0.025 mmol/L时能使酪氨酸酶完全失活;苯甲酸和柠檬酸的抑制效果也较好,当浓度分别达到0.060 mmol/L和0.600 mmol/L时也能使酪氨酸酶完全失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柿子叶不同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多巴为底物,利用酪氨酸酶与多巴反应生成红色多巴醌的原理,用酶标仪检测柿子叶不同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结果]柿子叶的乙醚萃取物对酪氨酸酶有最大抑制,最大抑制率为43.5%,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591 mg/ml。[结论]柿子叶的乙醚提取物对酪氨酸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美白功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天麻素对体外培养的B16鼠黑素瘤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不同浓度的天麻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小鼠B16黑素瘤细胞,测定细胞黑素生成量,通过测定天麻素对蘑菇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天麻素影响黑色素形成的机制。[结果]当浓度大于15 mmol/L时,天麻素能抑制B16黑素瘤细胞黑色素形成和酪氨酸酶活性,且呈浓度依赖性。天麻素对蘑菇酪氨酸酶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69.37±9.22)mmol/L,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混合型可逆抑制,抑制常数Ki=(123.8±20.2)mmol/L,提示天麻素可能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抑制B16细胞黑色素的形成。[结论]天麻素可作为一种潜在的色素障碍性疾病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室内测定687.5g/L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菌丝抑制作用、在田间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及对马铃薯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687.5g/L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菌丝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中浓度(EC50)为0.4549mg/L,亚致死剂量(EC95)为1.6425mg/L,喷雾800倍液和1000倍液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分别为80.66%和75.32%,对马铃薯喷雾600倍液和500倍液,药后3d、7d和14d马铃薯生长正常,无药害。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室内测定687.5g/L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菌丝抑制作用、在田间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及对马铃薯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687.5g/L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菌丝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中浓度(EC50)为0.4549mg/L,亚致死剂量(EC95)为1.6425mg/L,喷雾800倍液和1000倍液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分别为80.66%和75.32%,对马铃薯喷雾600倍液和500倍液,药后3d、7d和14d马铃薯生长正常,无药害。  相似文献   

10.
《安徽农业科学》2020,(2):186-188
[目的]研究番石榴叶不同有机溶剂提取物对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对酪氨酸酶活力的抑制作用,可为番石榴叶在抗氧化抗衰老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乙醇、乙酸乙酯、石油醚和丙酮4种不同有机溶剂并采取超声、浸提及萃取的方法提取番石榴叶粗提物。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L-DOPA法分别测定粗提物对过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和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番石榴叶提取物清除过氧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47.1、35.5和21.2μg/mL;而丙酮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IC_(50)值分别为165.3和115.9μg/mL。[结论]番石榴叶提取物具有开发作为抗氧化抗衰老药物以及酪氨酸酶抑制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达到增殖菌体的目的,对粪肠球菌F71进行了培养基优化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的组成为:胰蛋白胨10 g/L,酵母粉10 g/L,葡萄糖10 g/L,无水氯化钙0.04 g/L,七水合硫酸镁0.019 2 g/L,磷酸氢二钾0.04 g/L,磷酸二氢钾0.04 g/L,磷酸氢钠0.4 g/L,氯化钠0.08 g/L,土豆汁50 g/L,碳酸钙1 g/L,乙酸钠10 g/L,碳酸铵2 g/L,乙酸铵1 g/L,半胱氨酸盐酸盐0.5 g/L,pH值为9,最适培养温度为35℃。用此培养基进行增殖,F71的最高活菌数达到2.78×108 cfu/mL,比基础培养基提高了54.6%。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氯化铵对绿色杜氏藻增殖的影响情况。绿色杜氏藻的一次性培养试验结果 显示,氯化铵的浓度对绿色杜氏藻的增殖具有显著的影响。最适宜绿色杜氏藻增殖的浓度是 0.20~1.00 mmol/L,浓度值过高和过低均不利于绿色杜氏藻增殖,浓度过高时增殖缓慢,并且 稳定期短,易崩溃。在最适宜浓度水平时,绿色杜氏藻进入指数生长期较快,增殖速率值较大; 在1.00 mmol/L浓度时,绿色杜氏藻在稳定期获得最大的微藻密度值。  相似文献   

13.
王宁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8821-8822
[目的]研究酪氨酸酶的活性,为防止马铃薯及其他舍酪氨酸酶的水果和蔬菜等发生褐变提供参考。[方法]以马铃薯为原料,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酪氨酸酶的活性;为确定提取酪氨酸酶的适宜条件,测定不同温度和不同pH值对酶活性影响。[结果]结果显示,多巴溶液的吸收光谱最大吸收峰λmax为480nm,随着时间的增大吸光度变化趋于稳定。以此建立动力学曲线,由曲线的斜率可计算出酪氨酸酶的活性,并由试验得出酪氨酸酶的活性受温度和溶液的pH值影响较大。因此,提取和测定酪氨酸酶的活性时的适宜条件为:可见波长λmax为480nm,温度控制在30℃,pH值6.5。[结论]为保障酪氨酸酶的活性,在提取和测定时应选择适宜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给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硝态氮、铵态氮、硝态氮和铵态氮混合3个氮源,0、75、300 kg/hm2 3个硫酸镁施用量,研究不同氮源与镁配合施用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源对马铃薯块茎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不同氮源与镁肥配施对马铃薯块茎产量有明显的影响,单施硝态氮与镁肥配合或硝态氮和铵态氮混合与镁肥配合都能提高马铃薯大、中块茎比例。不同氮源与镁配施对马铃薯块茎总淀粉、粗蛋白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全硝态氮或50%硝态氮+50%铵态氮混合与硫酸镁75 kg/hm2配合对马铃薯鲜块茎维生素C含量有明显的影响。不同氮源与镁配施对马铃薯块茎氮、磷、钾和镁养分吸收量有显著的影响。不同氮源对马铃薯块茎氮、磷、钾和镁养分吸收量没有显著影响。除钾吸收量没有受到施镁的影响外,马铃薯块茎中的氮、磷和镁养分吸收量随施镁量增加而相应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等量硝态氮和铵态氮混合与适量镁肥配合施用可增加马铃薯块茎产量、提高养分吸收、改善品质和提高商品率。  相似文献   

15.
研究氯化铵、亚硝酸钠和硫化钠水平对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存活的影响,共3个实验:实验1研究了氯化铵水平(0、100、158、251、398、631、1000和1585mg/L)对缢蛏存活的影响,发现随氯化铵水平的升高,缢蛏存活率呈下降趋势;在24、48、72和96h,LC50分别为515.65、163.44、104.99和85.48mg/L,安全浓度为4.93mg/L。实验2研究了亚硝酸钠水平(0、4、10、25、63、158、398和1000mg/L)对缢蛏存活的影响,发现随亚硝酸钠水平的升高,缢蛏存活率呈下降趋势;在24、48、72和96h,LC50分别为713.00、217.07、87.90和23.61mg/L,安全浓度为6.04mg/L。实验3研究了硫化钠水平(0、13、25、50、100、200、398、794、1585、3162和6310mg/L)对缢蛏存活的影响,发现随硫化钠水平的升高,缢蛏存活率呈下降趋势;在24、48、72和96h,LC50分别为3843.18、2072.71、1011.95和306.30mg/L,安全浓度为180.87mg/L。  相似文献   

16.
The present study modified potato protein and flour with tyrosinase to promot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potato staple food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yrosinase treatment markedly altered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of proteins. After tyrosinase treatment, the maximum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of potato protein and flour increased from 322.32 to 332.40°C and from 294.24 to 299.61°C, respectively. Tyrosinase treatment remarkably reduced the pasting viscosity of potato flour, that is, the peak viscosity, through reducing viscosity, breakdown, final viscosity, and setback by 32.50, 60.98, 13.04, 68.24, and 74.31%, respectively. In contrast, tyrosinase treatment increased the shear resistance and hardness of the protein and flour gels; the maximum stress values of the protein and flour gels increased from 1.48 to 10.1% and from 6.87 to 14.8%,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tyrosinase treatment promoted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and structural stability of potato protein and flour. These results may provide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potato staple foods.  相似文献   

17.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果实酪氨酸酶的分离纯化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并分离香樟果实中的酪氨酸酶。[方法]从香樟成熟果实中分离和纯化出酪氨酸酶,研究该酶的酶活、蛋白质含量、最适pH值、最适温度、动力学特性和稳定性,并分析了不同金属离子、化合物和中药对其酶活的影响。[结果]经分离和纯化,获得43 kD的酪氨酸酶。该酶的最适pH值和最适温度分别为7.5和50℃。以L-DOPA为底物,测得Km和Vmax分别为12.83 mmol/L和180.65U/mg。该酶在pH值4~7和较高温度时均较为稳定。Al3+和Cu2+对该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而Zn2+、Mg2+等则有激活作用。250mmol/LEDTA对该酶有激活作用,抗坏血酸和1 mmol/Lβ-巯基乙醇有完全抑制作用。中药女贞对其有强激活作用,乌梅对其抑制作用最明显。[结论]香樟果实中酪氨酸酶同工酶的存在为该酶的纯化带来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中酪氨酸酶活性测定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酪氨酸酶的活性,为防止马铃薯及其它含酪氨酸酶的水果和蔬菜等发生褐变提供参考。[方法]以马铃薯为原料,以pH=7.2的Na2HPO4-HCl缓冲溶液为体系,用分光光度计在480nm处测定马铃薯提取液的吸光度,建立曲线,从而得出酪氨酸酶的活性。[结果]在该条件下,所测数据波动小,酪氨酸酶的活性稳定性高。[结论]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马铃薯中酪氨酸酶活性,方法简便、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