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畜禽业》2016,(11)
正牛水疱性口炎是由水疱性口炎病毒引起的牛、马和猪的一种传染病,它可侵害多种动物,人也可感染。特征是在动物的口腔黏膜、乳头皮肤以及蹄部皮肤出现水疱、糜烂。本病很少发生死亡。1病因牛水疱性口炎病毒分类上属于弹状病毒科、水疱病毒属。核酸类型为单股RNA,病毒粒子呈子弹状或圆柱状,具有囊膜。病毒可在7~13日龄鸡胚中增殖,并使鸡胚死亡;病毒也可于猪和豚鼠肾细胞、鸡胚上皮细胞、牛舌、猪胎、羔羊睾丸细胞中增殖,引起  相似文献   

2.
<正>牛水疱性口炎是由水疱性口炎病毒引起牛、马和猪感染的一种传染病,它可侵害多种动物。自然情况下,牛、马、猪等家畜较易感,绵羊、山羊、犬、兔等家畜易感性差。成年牛易感性高,1岁以下的犊牛易感性较低。病畜为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和消化道而感染,唾液和水疱液是重要的传染物。一些吸血昆虫也可成为  相似文献   

3.
张平年 《畜禽业》2023,(2):64-66
牛口炎作为牛临床常见病之一,常被人们称之为口疮疾病,中兽医又将其分为口舌糜烂和口疮2种类型,病变部位多集中在牛口腔黏膜处,病牛舌头相继表现出发红、肿大、溃疡、水疱等临床症状,与此同时,口腔分泌物增多,影响并抑制病牛的正常采食。牛口炎有着较为复杂的发病机理,当受到机械或化学刺激后均可能造成口腔黏膜损伤,进而为致病菌的发生提供机会,引发口炎疾病。临床上还有诸多疾病与牛口炎症状较为相似,例如口蹄疫、水疱性口炎等,因此,做好牛口炎疾病的诊断工作很是关键。从病发原因、诊断要点、防治措施等方面对牛口炎展开综合论述,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21,(8)
在羊类养殖方面黑山羊的饲养潜力巨大,但是在黑山羊饲养过程中存在传染性水疱性口炎现象,针对黑山羊传染性水疱性口炎防治进行研究,并针对地性制定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5.
王刚 《畜禽业》2013,(7):73-74
猪水疱病又称猪传染性水疱病,最早是在1966年,发现于意大利,属于猪的一种比较新的传染病。根据其临诊症状可以将其分为典型,温和型和隐性感染。因为其症状与口蹄疫,猪水疱性疹类似,所以其确诊需要实验室诊断为依据,此病的防治余姚通过,免疫预防,控制传染源及加强免疫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5,(11)
<正>猪水疱病(SVD),是由猪水疱病毒(SVD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发病过程中以身体不同部位出现,特别是口鼻腔黏膜、蹄部出现水疱、溃烂为特征。本文将从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防治等方面,就猪水疱病作一简述,为兽医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些参考。1病原猪水疱病病原为猪水疱病病毒(SVDV),属于微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病毒  相似文献   

7.
<正>2011年的2月至3月,四川省九寨沟县的漳扎、玉瓦、黑河等部分乡镇的村寨发生了猪水疱性口炎,该病的发生曾引起了当地农牧民众的高度恐慌,多误认为发生了猪口蹄疫,受四川省九寨沟县畜牧兽医局的委派,笔者立即赶赴猪病发生乡镇的村寨进行诊治,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流行性口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发病特征是患病畜口腔黏膜、舌、唇、鼻盘、蹄部和乳头发生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口腔流涎。1病因分为非传染性和传染性两大类。非传染性原因多见于采食饲料粗硬,秸秆直接刺破口腔黏膜或采集腐败、发霉饲料等引起。传染性口炎多见于放线菌病、口蹄疫、猪传染性水疱病等。2流行特点该病可感染牛、羊、猪等动物,呈点状散发,病的传染力不强,每次只有少数患畜发病,一般通过病畜唾液散播病毒,病畜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损伤的皮肤黏膜和消化道,病程主要呈良性经过。  相似文献   

9.
马丽君 《畜禽业》2019,(8):69-70
猪痢疾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以黏液性、出血性下痢为特征肠道传染病。可造成仔猪生长缓慢,饲料转化效率低,给养猪业带来较大经济损失。对猪痢疾的病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和防控措施进行了综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17,(8)
牛传染性口炎又称牛丘疹性口炎,引发该传染病的主要原因是牛丘疹性口炎病毒,其主要特征为病初体温升高、流涎,随后口腔黏膜、舌黏膜、齿龈坏死、溃疡、脱落。根据近年来对患牛的诊治,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的观察,结合中西兽医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殷卫 《畜禽业》2010,(3):76-77
<正>猪水疱病(Swine vesicular disease)是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由猪的水疱病病毒引起,发病率高,流行性强,以病猪发热,鼻镜和蹄部皮肤产生水疱为特征。猪的水疱病在临床上很  相似文献   

12.
<正>猪水疱病(SVD)又称猪传染性水疱病,是由猪水疱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病猪的蹄部、口腔、鼻端和母猪乳头周围发生水疱。该病首次发现于1966年,是猪的一种比较新的传染病,由于其流行性强、发病率高,严重影响猪和猪产品的流通与国际贸易,所以国际兽疫局将其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动物防疫法》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近年来,该病对养殖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威胁到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应引起养殖企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高热性猪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对高热性猪病的诊断方法及常见类型进行了总结,并基于高热性猪病的发病原因,提出治疗和预防策略,以期保障养殖户利益,降低高热性猪病发病率,促进养猪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20,(5)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又可称之为日本乙型脑炎,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引起,可致多种牲畜、人患病。以一例猪流行性乙型脑炎为依据,阐述了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方法及结果,并对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方法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养猪业的不断壮大,生猪的出售、购进,进入流通领域的比例逐渐增多,给生猪带来的发病机率也在增多。生猪的水疮性口炎就时有发生,在临床症状上与口蹄疫、猪水疮病相似,尤其是单纯性猪口蹄疫与猪水疮病的流行情况和症状几乎完全相同,难以区别。下面谈一谈猪口蹄疫、水疮病、水疮性口炎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猪的常见中毒性疾病较多,多数病例发病突然,如不及时准确的做出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则会导致迅速死亡。特别是某些症状相似,难于准确诊断的病例更是如此。根据临床经验对猪亚硝酸盐中毒和氢氰酸中毒的病因、症状、治疗性诊断等方面进行归纳对比,提出简易的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14,(2)
从出现流涎,咀嚼时口角有白色泡沫状口水流出的马麝中随意地选择6只,分为3组,每组2只,分别定为Ⅰ组、Ⅱ组、Ⅲ组,分圈饲喂,饲料质量不变。第Ⅰ组以中兽医胃寒吐沫症进行治疗,第Ⅱ组以口炎进行治疗,第Ⅲ组作为对照。治疗前后对其临床症状进行跟踪观察。结果表明,第Ⅰ组的症状减轻后又恢复,第Ⅱ组的症状消失,第Ⅲ组的症状无改变,从而总结出其症状是由口炎引起,文章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与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猪血凝性脑脊髓炎是常常给养猪业造成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感染猪以呕吐、衰竭和明显的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且一旦发病,死亡率高达90%以上,该病很可能是全球普遍存在的。建立快速RT-PCR诊断方法,检测猪血凝性脑脊髓炎抗原,对发展养猪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猪水疱病(SVD)又称猪传染性水疱病,是由猪水泡病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猪的蹄部、鼻端、口腔粘膜甚至乳房皮肤发生水疱为主要特征,临床症状与口蹄疫极为相似,但牛、羊等家畜不发病。本病1966年首先在意大利发现,1971  相似文献   

20.
猪传染性胃肠炎疾病较为常见,且具有较高的传染性与死亡率,同时传播速度也较快,当猪感染此疾病之后,治疗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原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