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12种单味中药及4种常用抗生素对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得出黄连、黄芩、大黄的抑菌效果较好,乳酸环丙沙星对细菌的敏感性最高。根据单味中药的抑菌结果设计了3个不同组的复方药物进行抑菌试验,得出复方2的抑菌效果明显,此试验为新型中西医结合药物的组方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5,(6)
针对奶牛乳房炎的3种主要致病菌,拟定主要药理作用不同的三个中药复方,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从而筛选有效中药复方,为中药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斑点叉尾鮰“腹水症”病原的体外中药药敏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改良后的平皿内挖涧法,选择五倍子、黄芩、野菊等18种中草药对来源于患"腹水症"的斑点叉尾鮰肝脏的1株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在此基础上,按照中兽医方剂配伍的特点初步筛选了9种中草药组成4个复方(A、B、C、D),并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对五倍子、地锦草、大黄、乌梅、黄芩、紫花地丁较敏感,其中五倍子的抑菌效果较显著,抑菌圈直径大于20 mm;4个复方均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中复方A(五倍子、金银花、黄芩等)的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15,(6)
<正>丁月云等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打孔法),选择连翘、金银花、黄芩、黄柏、鱼腥草等21种中草药对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发现诃子、黄芩、石榴皮等的综合效果好。王晓丽等用纯中药制剂"消炎增乳散"超细散剂。主要由蒲公英、金银花、漏芦、党参、当归、神曲、路路通等中药组成。病牛每天1包180 g混入饲料,连用10 d。治愈率80%。木村直美等临床试验证明,复方黄连(黄连、蜂胶、乳没)和复方大青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知网、维普、万方、读秀等数据库搜索有关中药对无乳链球菌抑菌效果的相关文章,采集数据,使用Ren Man 5.3进行Meta统计分析,评价大黄(Rheum)、五倍子(Rhus chinensis)、黄连(Coptis chinensis)3种中草药对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的体外抑菌效果,为中药防治无乳链球菌的筛选和复方的配制提供科学的参考。研究共纳入相关文献2篇,经过Meta统计分析,3种中药的体外抑菌效果为:黄连大黄、黄连五倍子、五倍子大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敏感分析结果稳健。研究结果表明3种中草药对无乳链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大小为:黄连五倍子大黄,这一结果需要在养殖过程中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
选择8种具有抗菌消炎效果的单味药物,以昌吉地区奶牛临床型乳腺炎的7种病原菌为受试菌株,进行中草药的体外抗菌活性定量分析,试验出复方制剂对各种细菌均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复方中各种药物达到了互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17,(12):5-6
试验采取的忻州某奶牛养殖合作社中患乳房炎病牛的14份奶样,分离到大肠杆菌(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reptococcus)、无乳链球菌(S.aureus)。药物敏感试验显示这些菌株对大部分抗生素耐药。采用中医辨证理论及中药组方原则制定了以抑菌消炎、改善微循环为思路的中药复方并制备注射剂,进行质量检查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的中药注射剂治疗乳房炎有效。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对昆明裂腹鱼源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有抑菌作用的中草药及复方,本研究通过煎煮法制备31种常见中草药水提取物,以牛津杯法测定各味中草药对该菌的抑菌圈直径,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选取体外抗菌活性较好的6种中草药,应用棋盘法进行15组二联药方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试验;按正交设计表配伍25组复方,同样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1种中草药中,五倍子、地榆、诃子、苏木、黄芩、黄连等6种中草药抑菌效果最好;15组联用药方均未发生拮抗作用,其中以五倍子+地榆、诃子+黄芩联用效果最好,FIC分别为0.31、0.50,表现为协同作用;综合复方中草药的抑菌作用,复方F16(五倍子∶地榆∶诃子∶苏木∶黄芩∶黄连=4∶4∶2∶5∶3∶1)的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圈直径达23.2 mm, MIC与MBC分别为0.98 mg/mL、1.95 mg/mL,可作为昆明裂腹鱼源维氏气单胞菌抑菌药物的首选配伍组合。  相似文献   

9.
经过对近百味中草药的筛选,优化组合配制了针对草鱼“三病”(菌性肠炎、烂鳃、赤皮病)有明显疗效的4号复方组方——我们命名为鱼健宝;并对各组方剂、疗效、药理分别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草鱼“三病”的临床防治试验。结果显示,本试验4号复方“鱼健宝”对草鱼“三病”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明显;草鱼“三病”的临床防治试验表明,4个组方的中草药对预防草鱼“三病”都有较好的效果,其中以方4“鱼健宝”的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中草药对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改良二倍稀释法和抑菌圈法测定了24种单方中草药和9种复方中草药对刺参腐皮综合征4种重要病原菌灿烂弧菌、假交替单胞菌、哈维氏弧菌和恶臭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不同中草药对特定病原菌抑菌效果差异较大,单方中草药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56mg/ml,中草药水煎剂H-5和H-9对假交替单胞菌的抑菌圈最大,达22mm。单方中草药中穿心莲、大青叶、金银花和川芎4种中草药对4株病原菌抑菌效果最好,其水煎剂对4株病原菌平均抑菌浓度分别为6.25、7.81、5.86和3.52mg/ml;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是17.5、11.3、14.0和11.5mm。将筛选的4种单方中草药组成9种复方,复方MIC和抑菌圈均显著好于单方,最低MIC降低到0.20mg/ml。其中复方HC-G和HC-D抑菌浓度最低,效果最好,平均抑菌浓度分别降低为0.54和0.64mg/ml;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3mm和16.3mm。试验结果显示,复方最佳配比为穿心莲、大青叶、金银花和川芎=2∶1∶3∶2。该复方可为生产高效专用中草药,以替代抗生素,为刺参健康养殖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1.
采用牛津小杯法和攻毒法,观测“五味消毒饮”复方、单味药对化脓性细菌的抑菌效果,及对兔热毒性病理模型的疗效。结果表明:“五味消毒饮”复方、单味药对三种化脓性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复方针剂的抑菌效果优于水煎剂。进一步验证“五味消毒饮”治疗疮痛肿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试管法测定杜仲提取物、大蒜素及其按不同比例配成复方制剂,通过对鱼类3种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杀菌效果检测,探索杜仲提取物、大蒜素的抑菌性能,以及复方制剂的协同抑菌作用。结果表明:杜仲提取物、大蒜素及制剂对鱼害粘球菌、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两种药物协同抑菌作用明显。杜仲提取物、大蒜素及其复方制剂对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均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仅1∶2复方对鱼害粘球菌有杀菌作用。两种药物复方的杀菌作用,既有协同也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3.
23种中草药及复方对鲫肠道3种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打孔法),选择蒲公英、大黄(熟)、板蓝根、连翘等23种中草药及5种复方制剂(H1-H5)对来源于鲫肠道的两种致病菌和一种益生菌进行了体外抑菌实验。结果发现蒲公英、连翘、山楂、穿心莲能有效抑制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tococcus aureus)的生长,而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影响较小。5种复方制剂对嗜水气单胞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H1不影响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而其余四种复方制剂对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复方制剂H3、H4和H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余两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应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诃子、五倍子、石榴皮等16种中草药及其复方对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致病性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应用棋盘法设计16种中草药组合的120种双联复方和10种中草药组合的120种三联复方,评估了复方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表明:16种中草药对大鲵致病性豚鼠气单胞菌均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抑菌作用强弱依次为诃子、五倍子、石榴皮、大黄、槐角、覆盆子、黄芩、金樱子、肉苁蓉、丁香、川牛膝、赤芍、知母、防风、天葵子及罗汉果;在120个中草药双联复方中,5.8%为显著协同作用,82.6%为协同作用,11.6%为相加作用;在120个中草药三联复方中,29.2%为显著协同作用,87.5%为协同作用。因此,合理的中草药配伍能提高对大鲵致病性豚鼠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20,(9)
目的为研究秦皇岛地区流行貉源肠炎沙门菌对抗生素类药物和中草药水煎剂敏感性。方法采用KB纸片法检测试验菌株对15种抗生素类药物的敏感性,采用牛津杯法检测11味中草药水煎剂对试验菌株的抑菌效果。结果试验菌株对阿米卡星、氟苯尼考表现为敏感,对头孢曲松表现为中介,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新霉素等共12种抗生素药物表现耐药;试验菌株对石榴皮、乌梅、苏木等5种中药水煎剂表现为高敏,对五倍子和黄芩共2种中草药水煎剂表现为中敏,女贞子、连翘、金银花、黄连共4种中草药水煎剂对试验菌株未表现出明显抑菌效果,结论试验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部分中草药水煎剂对试验菌株具有抑菌效果,其中石榴皮水煎剂抑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中草药复方B总黄酮的提取及其抑菌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海军  郑曙明 《内陆水产》2003,28(12):34-35
对中草药复方B总黄酮的提取及其对败血病痛原菌-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进行了研究。提取试验的结果:用30倍量的85%的乙醇76℃条件下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为最佳方案;抑菌试验的结果:复方B的提取物总黄酮抑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鱼源乳酸菌对水产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高活性乳酸菌的抑菌作用,采用牛津杯法体外评价了6株鱼源乳酸菌对9种水产致病菌的抑菌特性,并通过纸片扩散法测定21种抗生素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6株乳酸菌对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及豚鼠气单胞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鳗弧菌、大肠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杀鲑气单胞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无抑制效果,且发酵上清液的抑菌能力大于菌体。药敏试验发现仅3种药物能有效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的生长,而17种抗生素的抑菌效能已不同程度减弱甚至消失。与抗生素类药物相比,乳酸菌发酵液的抑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优于抗生素,为抗生素替代品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17,(Z1)
中草药是中医预防治疗疾病所使用的独特药物,是一种纯天然药物,并保持了各种成分结构的自然性状和生物活性。试验以黄芩提取物为试验药物,对鸡大肠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试药物对这两种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以1日龄的蛋雏鸡为试验动物,用黄芩提取物进行饲喂试验,目的在于探讨黄芩提取物对人工诱发的鸡大肠杆菌病和鸡白痢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草药对海水动物致病菌体外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扩散法和稀释法研究了31种中草药对6株海水养殖致病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稀释法比扩散法更适用于中草药体外抑菌研究,扩散法由于受培养基等影响,误差较大,故实验以稀释法结果为主进行分析。同种中草药对不同致病菌抑制作用差异大,其中番石榴(Psidium guajava)、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黄芩(Scutellaria)和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对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piscicida),肉桂(Cinnamomum cassia)和火炭母(Polygonum chinense)对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均有强杀灭作用;其次板蓝根(Lsatis tinctoria)、女贞子(Ligustrum lucidum)和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的抑菌效果较好,其余中草药抑菌效果差(仅在高浓度下才轻微抑菌)甚至完全无效;同菌株对不同种类中草药的敏感性差异也很明显,且抑菌药物种类少,可见药物筛选试验对针对性用药具有重要意义。稀释法结果显示,相同浓度下同种中草药的药粉比水提取物抑菌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筛选对大鲵致病性豚鼠气单胞菌有抑菌作用的中草药。采用琼脂打孔法,测定中草药在不同pH值时对大鲵致病性豚鼠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圈效果。使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中草药在不同pH值时对大鲵致病性豚鼠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试验结果表明,200种中草药对大鲵致病性豚鼠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各不相同,其中135种中草药具有一定抑菌作用,其余65种无抑菌作用,而不同pH值时抑菌效果亦有所不同。药液为酸性时,乌梅、五味子、五倍子及诃子的抑菌效果极强,抑菌圈明显。135种中草药对豚鼠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亦有所差异,其中,诃子、五倍子、石榴皮、大黄及槐角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小于1mg/mL,抑菌作用最强。本试验筛选出具有很强抑菌作用的中草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