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畜禽业》2014,(7)
<正>在养猪生产中仔猪腹泻等经常发生,却未给予相应的重视,这类疾病常年存在,即使得到了很好的治疗,治愈的猪只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常表现为生长缓慢、耗料多、疾病不断甚至形成僵猪,给养殖者带来一定的损失。仔猪腹泻发生于断奶后的310 d,其中以710 d,其中以710 d发病率最高。发生腹泻的仔猪60日龄体重比未发生腹泻仔猪降低3 kg左右。现就仔猪腹泻的病因和防治叙述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4,(9)
<正>腹泻病可在各个年龄阶段的猪群中发生,但是主要发生在仔猪的三个生长段:出生后13日龄、73日龄、714日龄和刚断奶后的仔猪。1致病机理小肠是大部分营养成分吸收的场所,大肠段含有众多的菌落,具有强大的发酵作用,所吸收的大部分是一些挥发性脂肪酸、电解质和水分。仔猪在病原微生物和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下,肠道内环境发生紊乱,病原微生物大量增殖,产生、释放有害气体和毒素,造成肠绒毛萎缩及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破坏了肠黏膜完整性,消化机能紊乱,小肠吸收能力降低,小肠  相似文献   

3.
<正>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属于冠状病毒,在仔猪及成年猪中都可发病,尤其在早春产仔猪时候为本病流行季节,严重会造成大批量仔猪死亡,影响经济效益。1流行特点及症状1.1流行季节一般在早春产仔时,多在春节前后易发。不同年龄的猪均有易感性。潜伏期一般在27 d,10日龄到6周龄的猪发病率较高,10日龄以内病死率高,成年猪症状较轻,大多数能自然恢复。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14,(12)
<正>犊牛白痢是兽医临床常见病之一,若不很好的预防和及时治疗可造成严重损失,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危害。根据笔者十多年的临床经验,对该病谈几点认识和体会。1病原及流行特点该病由多种血清型的病原性大肠杆菌所引起。主要发生于13日龄犊牛,23日龄犊牛,23周龄的犊牛也可发病,呈散发或地方流行,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发。传播途径以消化道为主,也可子宫内感染和脐带感染。大肠杆菌为条件性治病菌,凡引起犊牛抵抗力降低的各种因素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14,(7)
<正>1仔猪黄白痢1.1临床症状1.1.1仔猪黄痢:常发生于17日龄的初生仔猪,主要是拉黄痢,粪便大多呈黄色水样,食欲废绝、脱水、消瘦,迅速死亡。1.1.2仔猪白痢:107日龄的初生仔猪,主要是拉黄痢,粪便大多呈黄色水样,食欲废绝、脱水、消瘦,迅速死亡。1.1.2仔猪白痢:1030日龄仔猪拉灰白色粪便、腥臭、皮毛粗乱,食欲废绝、消瘦脱水。2防治措施2.1加强仔、母猪饲养管理2.1.1母猪产前40 d和15 d注射猪大肠杆菌苗(k88、k99、98p)。搞好圈舍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4,(4)
对100例犬细小病毒病病例从不同品种、发病日龄、发病季节和临床治疗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日龄的犬均易感,尤以6090日龄的幼犬易感性最高达41%;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夏季和秋季发病率最高,分别为40%和37%;在不同的品种犬中,尤以藏獒的发病率最高,达62%;采取综合性治疗的方法可使治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14,(9)
<正>大肠杆菌又叫做革兰氏阴性杆菌,长度为13 um,宽度为0.43 um,宽度为0.40.7 um,其两端钝圆,无芽孢,有鞭毛,能够运动,个别菌株还可能有荚膜。能够引起仔猪感染黄、白痢的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号相对较多,大多数都具有K88外表面抗原,能够产生一定的肠毒素,危害性极高。大肠杆菌对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在阴潮环境下存在的时间不会超过30 d。1病例2014年1月,东海某猪场发生了一窝4日龄哺乳仔猪中有5头猪拉黄痢,紧接着又相继有5窝仔猪出现发病的情况,在3 d时间内,先后死亡了大约8头左右。大概半个多月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4,(9)
<正>腹泻是猪场的常发病,是制约养猪场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细菌和病毒的感染是引起猪腹泻的主要原因,本文就引起猪腹泻的几种常见传染病进行论述。1仔猪黄痢由大肠杆菌引起初生仔猪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排黄色液状粪便。1.1流行病学特点以13日龄多见,同窝仔猪发病率常达90%以上,病死率很高。仔猪如未及时吸吮初乳,饥饱不均,饲料配比不当或突然改变,气候骤变等因素,均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4,(10)
<正>2014年4月,郯城县红花镇某养兔场兔群发生腹泻,发病后34 d出现死亡。笔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等方法,确诊为魏氏梭菌和球虫混合感染。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采取综合防制措施,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养兔场为商品兔养殖场,发病前成年兔存栏230只。60日龄以内的兔740只。兔场按正常免疫程序接种  相似文献   

10.
为评估南海中南部中上层渔业资源,利用2019年6—7月(夏季)在南海中南部开展的渔业资源声学调查数据,结合灯光罩网生物采样数据,对南海中南部调查海域5种主要中上层经济鱼类,包括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鲣(Katsuwonus pelamis)、双鳍舵鲣(Auxis rochei)、长体圆鲹(Decapterus macrosoma)和脂眼凹肩鲹(Selar crumenophthalmus)进行了渔业资源声学评估。结果表明,调查海域5种鱼类的资源量分别为2.81×104 t、3.77×104 t、8.71×104 t、5.73×104 t、2.66×104 t,资源丰度分别为3.78×109尾、2.39×109尾、8.95×108尾、4.95×108尾、1.55×109尾。调查区最北断面(14°00′~16°00′N、110°00′~117°3...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14,(2)
<正>鸡球虫病是危害养鸡业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本病分布广泛,世界各地均有发生,1550日龄的雏鸡发病率高,死亡率可达80%。成年鸡多为带虫者,但增重和产蛋受到一定影响。1病原体寄生于鸡的艾美尔球虫,全世界报道有9种,但被公认的有7种。最常见的有柔嫩艾美尔球虫,寄生于盲肠,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瓯江口刀鲚(Coilia nasus)资源的变动情况,根据2017年2月—2019年11月对瓯江口海域进行的12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资料,以生物量、丰度作为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运用FiSATⅡ对刀鲚的生物学参数进行估算,采用Beverton-Holt模型对刀鲚的资源变动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2个航次拖网调查共采集刀鲚1 008尾,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的平均生物量和平均丰度分别为16.06 kg·km-2、4.22 kg·km-2、14.62 kg·km-2和0.82×103尾·km-2、0.13×103尾·km-2、0.85×103尾·km-2;体长范围为12~357 mm,优势体长组为105~270 mm,占84.36%,体长(L)和体质量(W)的关系式为W=3×10-6L3.017 8;体质量的生长拐点年龄为2.20龄。采...  相似文献   

13.
<正>大多数脊椎动物在形态和生理上表现出显著的雌雄两性性别差异,长期以来,性别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大命题之一[1]。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性别决定是确定性别分化方向的方式,性别分化为具有双向潜力的未分化性腺经过程序性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发育成精巢或卵巢,并出现第二性征的过程[2]。大部分鱼类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如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3]、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4]、乌鳢(Channaargus)[5]等的雄性个体大于雌性,鲤(Cyprinuscarpio)[6]、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7]、大西洋鲑(Salmosalar)[8]、欧洲舌齿鲈(Dicentrarchuslabrax)[9]和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10...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4,(9)
<正>2014年4月,某养殖户饲养的肥猪发病。该户共饲养肥猪100余头,其中体重1020 kg发病猪只20余头,已死亡3头,发病5 d。1温和型猪瘟的流行原因在调查养殖户中笔者发现,该病发生主要有以下原因。1.1母猪和仔猪未接种过疫苗母猪饲养量在10头以下的养殖户母猪80%以上不接种猪瘟疫苗;70%以上自繁自养的断奶仔猪不接种猪瘟疫苗,95%以上的待售仔猪断奶时仍未接种猪瘟疫苗。经研究证明,在  相似文献   

15.
<正>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2013年6月,笔者接到一养猪场场主报告猪发病并前往诊治。该猪场内有一部分3040 kg架子猪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后躯无力、共济失调后倒地死亡。经过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及实验诊断,初步诊断为猪急性链球菌病,立即采取有效预防治疗措施,有效控制了该病的发生和发展。1发病情况该农户共饲养143头生猪、2013年6月19日早上发现有5头体重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14,(5)
猪增生性肠炎,又称为猪增生性肠病,是由胞内劳森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以保育猪或生长育肥猪出血性、顽固性或间歇性下痢,以回肠和结肠段黏膜呈腺瘤样增生为主要特征的肠道综合症。620周龄的生长育成猪较易感,虽然被感染猪死亡率仅有5%20周龄的生长育成猪较易感,虽然被感染猪死亡率仅有5%10%,但患猪饲料利用率比正常猪下降17%10%,但患猪饲料利用率比正常猪下降17%40%,被迫淘汰率升高,养殖损失较大。主要有急性型、慢性型、亚临床型,通过流行病学、病原检查、血清检查、临床症状可以将其与一般下痢区分开。提高管理措施,严格引种,加强免疫,消毒,药物预防治疗等可以有效控制此病。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14,(11):19
<正>温度的影响猪自身调节温度的能力特别差。因此,猪舍必须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效果,并且得用通风系统进行调控。温度要保持在始中的范围,以使猪感到舒适,生产性能保持在最好的状态。在此温度之上或之下,猪将产生应激反应,饲料效率下降。当温度在2028℃之间,猪舍内的温度每下降1℃生长育肥猪每天需要增加能量209.2 k J。在12℃28℃之间,猪舍内的温度每下降1℃生长育肥猪每天需要增加能量209.2 k J。在12℃20℃,每降低1℃,每天需要增加能量418.4 k J以上。这意味着每降低1℃每头猪每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14,(7)
<正>生猪若出现体温升高,呼吸急促,口流白沫、呕吐等症状,首先应该做的是及时是将猪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依据猪中暑的程度给猪的头部喷洒凉水,饮用薄荷水20 mL,樟脑酊30 mL、同时肌注安那加210 mL。若中暑猪出现意识障碍,卧地不起,陷于昏迷状态,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4,(9)
<正>仔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大肠肝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散发性传染病。本病多发生在春、秋季节,呈散发性,传染性不明显,多发于生长快、个体较大、膘情好的仔猪。断奶后饲喂大量精料,突然调换饲料和改变饲养方式,缺乏硒等微量元素,气候突变等应激因素,都可促使本病的发生。1流行病学本病呈地方流行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见于春季和秋季,主要发生于断奶后12周的仔猪,突然发病,病程短,致死率高。发病猪多是饲养良好和体格健壮的仔猪,本病的发生与饲料、饲养方式、气候突然变化有关,如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人工鱼礁的投放对南四湖微山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分别于2021年10月(秋季)及2021年12月(冬季)对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微山湖共鉴定出8门66属143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为64种,占总种数的44.76%,且两次调查中各区域优势种均以蓝藻门和绿藻门为主。秋季对照区、塑料礁区和水泥礁区浮游植物密度分别为1 304.17×104、3 026.30×104和4 154.82×104 cells/L,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99、2.71和2.67;冬季对照区、塑料礁区和水泥礁区浮游植物密度分别为2 091.46×104、1 639.52×104和1 286.47×104 cells/L,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52、2.51和2.54。结果表明,人工鱼礁的投放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但随着鱼礁投放时间的延长,鱼礁内存在淤泥堆积的现象,减弱了其对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促进作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微山湖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