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旋毛虫病(Trichinellosis)是由旋毛虫(Trichinella spjralis)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流行广泛,危害严重。猪为旋毛虫的最常见性宿主,其成虫寄生于肠壁粘膜上,称肠旋毛虫;幼虫寄生于横纹肌内,称肌旋毛虫。肌旋毛虫对猪危害十分严重,猪感染后主要以骨胳肌内形成包囊结构为主要特征。病猪主要表现生长  相似文献   

2.
旋毛虫各隔离种的感染性和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毛虫病(Trichinellosis)是由旋毛虫寄生于宿主体内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对人和家畜健康危害很大.成虫寄生于肠腔,称为肠型旋毛虫;幼虫寄生于同一动物的横纹肌内,称为肌型旋毛虫.其主要的宿主动物是猪、犬、猫、鼠类、狐狸、野猪及人等.由于人食入含有幼虫包囊的生猪肉而感染旋毛虫病,可使人死亡,因此旋毛虫病原检测在肉品卫生检验上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3.
犬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本病对人体的危害较大,严重时可致人死亡.成虫(肠旋毛虫)寄生在犬的肠内,幼虫(肌旋毛虫)寄生在肌肉组织中且形成包囊.摄食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旋毛虫包囊的肉均可造成感染;此外,切过生肉的刀、砧板均可能偶尔黏附有旋毛虫的包囊,亦可能污染食品,造成感染.该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宿主包括人、猪、狗、鼠、猫等100余种动物,甚至鲸也可以感染旋毛虫病.  相似文献   

4.
旋毛虫病是旋毛形线虫的成虫寄生于人、猫等多种动物的肠内,其幼虫寄生于宿主的横纹肌内所引起的疾病,人因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含旋毛虫的猪肉、狗肉而暴发此病,常可致死。因此,本病在兽医公共卫生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不可忽视。l病原特征旋毛虫成虫细小,长度为1—4mm,白色,线状,肉眼不易见到,其虫卵在雌虫子宫内孵化,产生幼虫,经肠淋巴和血液循环到达肌肉内发育成梭形或长椭圆形的包囊,幼虫在包囊内呈螺旋状盘曲,一般一个包囊内含有一条幼虫,但多的可达6—7条,此时的幼虫已具感染性,宿主感染6个月后,  相似文献   

5.
旋毛虫病是一种以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为病原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旋毛虫主要侵袭宿主的肠道和肌肉组织,其中旋毛虫感染肠道期指旋毛虫成虫期,该期是旋毛虫侵袭宿主的关键阶段,决定了旋毛虫在宿主体内生活史的完整性。旋毛虫在宿主肠道的寄生会引发机体肠道损伤,机体通过排虫反应将其排出体外。排虫反应是多种因素相互调节的结果,即通过宿主肠道上皮细胞分泌黏蛋白和增加肠道平滑肌蠕动收缩能力来促进肠道上皮细胞中旋毛虫的排出,二者受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共同调节。笔者从宿主感染旋毛虫后发生的肠道病变、分泌黏蛋白、肠道平滑肌收缩能力增强和免疫调节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旋毛虫感染肠道期的排虫机制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旋毛虫病是一种由毛首目旋毛虫科的线虫─—旋毛虫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对人危害很大,能致死亡。现已查明,至少有65种哺乳动物可感染本病。在自然条件下,本病多见于猪、鼠类、狗、猫。在屠畜中主要感染猪、狗。羊,特别是山羊也可患旋毛虫病,本病在欧美各国均有流行,在我国也不少见。其成虫寄生于宿主的肠内(即肠旋毛虫),幼虫寄生于横纹肌里且形成包囊(即肌肉旋毛虫),当人或动物食入生的或未煮熟的肌肉旋毛虫病畜肉后,即可感染本病。猪旋毛虫病的诊断,目前采用的和正在研究的方法有:(1)显微镜检查法;(2)集样消化法;(3…  相似文献   

7.
旋毛虫病是由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a)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其幼虫寄生于猪的横纹肌。人主要摄入了生的或末经煮熟的含旋毛虫囊的猪肉而感染。该病对人体危害很大,所以肉品卫生检验非常重要。笔者于2009年4~8月对在东沟乡市场销售的部分猪肉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8.
正旋毛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主要是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旋毛虫幼虫囊包的猪肉及其制品所致。自发现150多年以来,人们一直试图将其控制或消灭本病。但在过去20年内,本病仍流行于世界上许多地区。据估计,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100万人体感染者,国际旋毛虫病委员会在2006年—2008年报道了1万多例病人,国际动物流行病办事处2007年报道了1万头生猪感染[1]。本病不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对养猪业也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猪旋毛虫成虫寄生于肠道内,称为肠旋毛虫;幼虫寄生于肌肉内,称为肌旋毛虫。猪旋毛虫是肉品卫生检验重点项目之一,在公共卫生上具  相似文献   

9.
旋毛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由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引起,成虫寄生于宿主的小肠,幼虫寄生于横纹肌肉;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寄生虫病。由于病原传播的极其复杂性,控制本病则必须及早诊断,目前国内外对于旋毛虫病早期诊断的研究发展较快,尤其是免疫诊断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的幼虫和成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分布于世界各地,传播途径复杂,宿主动物种类繁多。该病是由毛形目、毛形科的旋毛形线虫寄生于人畜体内所引起的疾病。成虫寄生于肠管,又称肠旋毛虫。幼虫寄生于横纹肌,又称肌旋毛虫。据统计,包括猪、犬、猫、鼠、狐狸、狼、貂等120多种哺乳动物和人均可感染旋毛虫。患病动物轻则肌肉僵硬,咀嚼困难,运动障碍,生长迟缓,重则卧地不起,导致死亡。人感染后引起发热,肠炎,肌肉疼痛,咀嚼和呼吸困难,食欲不振,显著消瘦,严重时多因呼吸肌、心肌及其他脏器的病变和毒素的作用等而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11.
河池市屠宰猪旋毛虫检疫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毛虫病是由毛首目、毛首科(Trichinellidae)的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成虫寄生于肠道,幼虫寄生于横纹肌。人和动物采食含有活幼虫的肌肉后均被感染,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河池市管辖九个县、一个市、一个区,地处广  相似文献   

12.
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是一种感染宿主骨骼肌细胞的寄生虫.旋毛虫新生蚴钻入宿主骨骼肌细胞后,会导致其去分化,从而改造肌细胞,使之形成保姆细胞(nurse cell,NC).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观察ICT人工消化法检验肉类中旋毛虫敏感性的影响因素与优化方案的检验效果.将12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40只),分别经口感染300条、20条、5条旋毛虫感染性肌幼虫,42 d后剖杀.肌肉剪碎后经ICT-消化法消化,收集肌幼虫,观察不同沉淀容器、温度、过滤筛及消化时间对幼虫回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虫回收率随筛孔径的增大而升高(p<0.01),随温度升高而降低(p<0.01).肉样消化2 h的幼虫回收率(96.18%)明显高于消化005 h(88%)(p<0.05).ICT-消化法与改良消化法用于5条旋毛虫感染小鼠肌肉检验时的阳性率均为100%,但后者收集的幼虫数(68.70条)明显多于前者(55.90条)(p<0.01);改良消化法对每克肌肉虫荷(1pg)为0.1 lpg和1 lpg的肉样检验时,敏感性与幼虫回收率均为100%.消化法检验肉类中旋毛虫的最佳方案为肉样43℃消化2 h、消化液冷却至4℃时40目(425 μm孔径)筛过滤及锥形量杯沉淀.  相似文献   

14.
旋毛虫病是由毛尾目,毛形科的旋毛线虫引起的一种常见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成虫寄生于宿主的肠道内,幼虫寄生于宿主全身的横纹肌中。人、猪、犬、猫、鼠类等均能感染。人类主要是通过食用生肉、半生不熟的肉类和接触患病的动物而感染旋毛虫病,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孕妇感染还可引起胎儿的死亡或畸形。人体旋毛虫首先在1828年在伦敦尸检中发现,随后在欧洲及北美洲陆续发现,猪体内发现旋毛虫是在1946年Zeidy在猪肉中发现。我国1964年在  相似文献   

15.
旋毛虫病是指旋毛线虫在人或动物肠道内寄居,它的幼虫在宿主横纹肌中寄生,导致疾病。该疾病通过含旋毛虫的肉类传播给人类,人因生食或未煮熟含有活的旋毛虫幼虫而感染。近年来,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逐渐加大了对该病的检验和防治力度,以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6.
猪宰后旋毛虫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毛虫病是由毛首目、毛形科的旋毛虫的幼虫和成虫引起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其成虫寄生于人和多种动物的小肠内,称为肠旋毛虫;幼虫寄生在同一动物的横纹肌中,呈灶状分布,称为肌旋毛虫。成熟的肌旋毛虫,具有感染人畜的能力。人感染旋毛病严重者可致死亡。目前对于本病感染率较高的养殖地区可以采血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来进行血清学诊断。为了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还必须进行严格的宰后旋毛虫的检验。  旋毛虫的成虫,附在宿主的肠粘膜上,呈短的白细丝状,肉眼勉强可以看到,经过冲洗、刮膜等生产过程可以除去,一般不会被摄入人体造…  相似文献   

17.
正旋毛形线虫简称旋毛虫,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成虫和幼虫先后寄生于动物肠和肌肉所引起的肠旋毛虫病和肌旋毛虫病的总称。该病是一种严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感染宿主非常广泛,传染途径复杂,人和鼠类、狗、猫等多种哺乳动物可感染该病,在家畜中主要感染猪。由于猪肉是人们生活主要肉食来源,如人食入未经煮熟带旋毛虫幼虫的猪肉及制品会引起发病。因此,猪旋毛虫病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威胁,同时对养猪业、肉品加工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旋毛形线虫简称旋毛虫,其成虫和幼虫分别寄生于同一宿主的小肠和肌细胞内。人和多种哺乳动物可作为该虫的宿主,该虫寄生于人体引起旋毛虫病,是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之一,严重感染时可致人畜死亡。 为解决猪肉旋毛虫检疫实际操作中检测速度和准确性的问题,在实践中总结出“视频展台+投影仪”快速检疫猪肉旋毛虫的方法并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9.
各旋毛虫隔离种某些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猪、犬旋毛虫和国际标准隔离种: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和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 nativa)的研究发现,猪旋毛虫和旋毛形线虫在小鼠隔肌中出现保姆细胞的时间比较早,分别于感染第16天和18天出现,第38天和36天所有幼虫都已形成保姆细胞,而犬旋毛虫和本地毛形线虫出现保姆细胞的时间较晚,于感染第20天和22天出现,第32天完全形成。猪旋毛虫和旋毛形线虫雌虫体外培养24小时平均产新生幼虫数分别为66.0和76.2,而犬旋毛虫和本地毛形线虫分别是28.8和22.0,前二者在雌虫体外产新生幼虫能力上明显高于后二者。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猪旋毛虫为旋毛形线虫,犬旋毛虫为本地毛形线虫。  相似文献   

20.
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成虫和幼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旋毛虫可侵害人、猪、鼠类、犬等150多种动物,其成虫寄生于宿主的肠内,幼虫可在宿主的横纹肌肉内寄生。人发生旋毛虫病是因食用了生的或未烧熟的旋毛虫病肉[1]。自70年代末以来,英国曾3次爆发本病,我国也发生了几十次人感染旋毛虫的事故。尤其近几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食肉量增加,而且肉类及食用方法多样化,致使本病的发生有增加趋势[2]。为加强对旋毛虫病控制的研究,本文现将旋毛虫病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病原1825年首次发现的旋毛虫为旋毛形线虫(T.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