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鱼鸭混养是一种综合养鱼的好模式。一方面,鸭子可以取食病鱼、水生昆虫的幼虫等有害生物,消除对鱼类生长的不利影响,同时,鸭粪落入水中,小部分以有机腐屑的形式直接被鱼所食,大部分经游离分解,被水体吸收,促进了浮游生物生长,增加鱼类的天然食料,从而提高了肥水鱼产量。另外,鸭群在水面来回游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中溶氧密度,改善了水体环境;鱼鸭混养解决了鸭粪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邗江县瓜洲镇军桥养殖场实行鱼鸭混养,大搞综合养鱼,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  相似文献   

2.
鱼鸭混养可充分利用资源。鸭粪及鸭吃剩的残余饲料既是杂食性鱼类的饵料,又是池塘浮游生物的优质肥料。鱼塘为鸭提供水草、螺蚬、蛹等食物。在炎热的夏天,鸭在水面,体温降低,食欲增加。鱼可摄食鸭体的寄生虫和排泄物,为鸭起清洁环境及保健作用。鸭能及时捕食池塘中的野杂鱼,对鱼塘鱼类群体起调节作用。在同等条件下,鱼鸭混养比鱼或鸭单独养殖经济收益提高50%左右。其关键技术是:1.投放鱼种。每年可清塘底的鱼塘,宜投放福寿鱼、鲮鱼、鲤鱼等杂食性鱼类,适当搭配鳙鱼和鲢鱼。不能清底的山塘、水库,以投放鳙鱼、链鱼等上层鱼为…  相似文献   

3.
鳖是肺呼吸动物,由于其呼吸和摄食不停地在水中上下运动,有利于池塘底部有机物的释放和浮游物的生长,也有利于光合作用在表层产生的氧气搅入底层,使上下层水体含氧均匀,有利于鱼类生长。鳖的剩余饲料和排泄物一部分被杂食性鱼类直接利用,一部分可被浮游生物利用,为鱼类增加饵料,促进鱼类的生长。鱼鳖混养既产鱼,又产鳖,可以提高单位水面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每平方  相似文献   

4.
六、龟、鱼混养技术 一、龟、鱼混养的好处 龟虽然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但多潜居水底,或上岸晒壳、摄食、活动。与鱼类混养可以有效提高水体利用率。 乌龟主要以肺呼吸,不仅不与鱼类争氧,相反,由于龟的上下频繁活动,促进了上下水层的对流,防止水体表层因浮游植物旺盛的光合作用所产生的过饱和氧逸向空气,弥补深水层的溶氧不足。同时,龟在池底活动,又可加速池底有机物分解,减少其耗氧量。因此龟鱼混养,可以增大水体溶氧量,减轻“泛池”死鱼的危  相似文献   

5.
鱼鸭混养是利用鱼、鸭互利共生的原则进行的生态养殖方式,可以实现“饲料喂鸭,鸭粪肥鱼,一塘双用,下鱼上鸭,一料双兼,鱼蛋双收”的生态效果。鸭粪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为31%,总磷含量0.67%,因此鸭粪和剩料等是鱼类重要营养来源。鱼塘养鸭的优点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鸭可以捕食鱼塘中的野杂鱼、小虾等,在为其自身提供优良营养的同时消灭养殖鱼类的饵料争夺者,提高饲料利用率;第二,鸭子在水面活动,可以起到搅水、曝气和增氧作用;第三,鸭子能够捕食鱼塘中的某些传染病、寄生虫等的传播媒介或中间宿主,减少鱼类疾病的发生;第四,充分利用资源,提…  相似文献   

6.
高效水产养殖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饲养通过对名特优新水产品的综合饲养,可使效益显著提高.综合饲养的主要形式有:不同食性、习性鱼类的混养,普通鱼类与名贵鱼类的混养以及鱼虾、鱼蟹、鱼鳖、鱼龟、鱼螺、鱼蚌的混养等.还可实行(鱼--鸡、鸭、鹅、猪、牛等--果)多种形式的高产高效综合立体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鸭鱼综合经营是我国鱼畜禽综合经营中的最佳模式之一。一、鸭鱼混养的优点第一,鱼塘养鸭可以为鱼增氧:通过鸭在水面不停浮游、梳洗、嬉戏,将空气不断压入水中,同时也将上层饱和溶氧水搅入水的中下层,有利于改善鱼塘中、下层水中溶氧环境,可省去用活水或安装增氧机的费用。  相似文献   

8.
鸭鱼综合经营是我国鱼畜禽综合经营中的最佳模式之一。一、鸭鱼混养的优点第一,鱼塘养鸭可以为鱼增氧:通过鸭在水面不停浮游、梳洗、嬉戏,将空气不断压入水中,同时也将上层饱和溶氧水搅入水的中下层,有利于改善鱼塘中、下层水中溶氧环境,可省去用活水或安装增氧机的费用。  相似文献   

9.
水库综合养殖主要是建立一个以鱼为主,畜禽为辅的水陆有机结合的生态养殖体系,即建立库边建舍养猪、鸭、鸡或鹅.水中养鱼的立体综合体系。猪、鸭、鹅粪入库肥水,可增加水中的有机物含量,促进浮游生物的繁衍生长,为鱼提供丰富的饵料,使物质能最得以多重利用.  相似文献   

10.
鸭鱼套养的饲养方式已经广泛应用于淡水鱼养殖过程中,这种养殖方式是把水产养殖业与畜牧养殖业较完美融合在一起。最大的优势是节约养殖鸭、鱼的经济成本,鸭舍里散落出的饲料和鸭粪可以被鱼所利用,增加养殖饲料的利用率,降低鱼养殖的经济成本投入,使养殖收益有所提高。鱼类的生产也为鸭类提供动物性饵料,提高养殖养鸭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正常情况下,在鱼类生长高峰期的6~9月份,养殖水体中的氮素成分是不易缺乏的。因为夏季水温较高,鱼类摄食活跃,投食量增加,饲料中过多的蛋白质通过鱼机体的代谢转化为氮由粪便排于水体中,此时水体中氮是充足甚至过量的。可是大部分养殖户和鱼饲料生产厂家习惯追求高蛋白的水产料,使水中氨氮含量超标,这样反而对鱼类有害。  相似文献   

12.
《水禽世界》2009,(4):2-2
位于英山县方家咀乡茶园村的东方红水库,水面250亩,水位深,水质好,长期以来水库以养鱼为主,农户养殖种类比较单一,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该村党支部探索发展新路子,决定利用当地水产资源,推广鱼鸭混养模式,鸭粪既能作为鱼的饲料,又能增加鱼的抗病能力,据初步估算,养鸭当年的收入在5万元以上,通过鸭粪肥鱼,可使鱼产量增加2万公斤。  相似文献   

13.
鳌花鱼又名鳜鱼、桂鱼、季花鱼等,为肉食性凶猛鱼类,也是淡水中的珍贵鱼类,其肉质细嫩鲜美,刺少肉厚,营养价值很高。 鳌花鱼生长快,如果饲养条件较好,一年即可育成商品鱼。鳌花鱼为底栖鱼类,喜欢栖息在静水或缓流并水草茂盛的水体中。 一、繁殖 1.亲鱼的采捕和培育:春季在江河、水库中捕捞鳌花亲鱼。雌鱼体重0.5公斤以上,雄鱼O.3公斤以上,其性腺已发育成熟,可混养在家鱼的培育池中。家鱼的亲鱼一般体型都较大,鳌花亲鱼是不会对其形成威胁的,每公顷混养30~45尾鳌花鱼,即能除掉池中的野杂鱼,又能  相似文献   

14.
氮、磷、钾是养殖水体中的主要营养元素。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中的氮、磷、钾的补充主要是通过施入无机肥和发酵的农家肥。正常情况下。在鱼类生长高峰期的6~9月份.养殖水体中不易缺氮。因为夏季水温较高,鱼类摄食活跃,投食量增加。饲料中过多的蛋白质通过鱼机体的代谢转化为氮由粪便排于水体中,此时水体中的氮充足甚至过量。可是大部分养殖户和鱼饲料生产厂家习惯追求高蛋白的水产料,使水中氨氮含量超标,这样反而对鱼类有害。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鱼类不发病或少发病,最根本的办法是增强鱼的体质,提高抗病力。改进饲养管理方法,是增强鱼体质的一个重要手段。 1.提早放养,提早开食。把春季放养改为冬季放养,是一项重要措施。因为春季水温已经上升,病原体开始生长繁殖,而且鱼类越冬后体质瘦弱、鳞片松散,鱼体极易受伤,病菌乘虚而人使鱼发病;而冬季水温较低,鱼体肥壮,鳞片紧密,不易受伤。即使有些鱼体受伤,病菌也处在不活跃状态,鱼类就有充分的时间恢复创伤。到春季水温上升,可提早开食,鱼类能很快进入正常生长,并增强抗病菌能力。 2.合理地混养和密养。实践证明,单养池塘比混养池塘易发病,所以无论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或从预防鱼病的观点来说,都应该提倡鱼类混养。适度密养,可有效利用水体的鱼产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但过度的高密度放养的水体,鱼类中容易感染各种疾病而造成大量死亡。在经营管理中一定要坚持合理密养。  相似文献   

16.
开展“鸭鱼”混养是发展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之一。水禽粪便是鱼的好饲料,据试验每亩鱼塘饲养30只鸭子,就能解决鱼的饲料问题。但是,鱼鸭混养要加强管理,其技术要点是: 一、鱼种的搭配比例及放养密度,应根据情况灵活进行,多放养直接摄食禽粪便的鱼类和适当放养滤食性鱼类,即应以鲢鳙鱼为主,搭配草、鲤、鲫鱼,每亩放养2000~3000尾。  相似文献   

17.
1 放养鱼种要适当。在鱼鸭混养的池塘里,应以养殖罗非鱼为主,其次为滤食性鲢鱼、鳙鱼和杂食性鲤鱼、鲫鱼等。而草鱼,因喜爱清静的水体,故应不放或少放。2 搞好鱼塘的排灌系统。鱼塘中养鸭后,鸭粪易造成水质过肥。这样,容易使鱼感染疾病,或发生泛塘。因此,需向鱼塘中定期注冲清水。如排灌系统不好,清水灌不上,肥水排不出,就会影响鱼的正常生长。3 注意鱼塘水质的变化。要根据鱼塘水质,适当调整鱼、鸭的放养密度。当鱼塘水质透明度保持15~25cm时,每667m2(1 市亩,下同)水面可放养各类鱼种2500~2700尾,放养鸭子200~300只。…  相似文献   

18.
埃及塘虱鱼与雏鸭混养导致雏鸭大批死亡原因初探@符永燕¥海南省农业学校@吴淑民¥澄迈县白莲镇兽医站埃及塘虱鱼与雏鸭混养导致雏鸭大批死亡原因初探■符永燕(海南省农业学校571100)■吴淑民(澄迈县白莲镇兽医站)编者按:鱼鸭混养是增加效益的途径,但应用不当也会...  相似文献   

19.
1 生态养殖蛋鸭优势 1.1 在畜禽养殖业中鸭粪便处理难的问题,一直困扰众多养殖户.其实,鸭粪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变废为宝:一是发酵处理,可以投入池塘以养殖滤食性的鲢鱼、小虾等;二是大量的鸭粪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或生物肥料的原料;三是可以培育蝇蛆来饲喂特种水产品或名贵鱼类等;四是鸭粪通过垫料中微生物的代谢,转变成菌体蛋白为鸭提供营养;五是用鸭粪生产沼气.鸭粪处理的好,可使舍内少臭味,少蚊蝇,环境清新,并且能增加产品附加值.  相似文献   

20.
增氧机主要作用是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以确保水中的鱼类不会缺氧。同时,也能抑制水中厌氧菌生长、防止池水变质,威胁鱼类生存环境。一般是靠其自带的空气泵将空气打入水中,以此来实现增加水中含氧量的目的。通常是通过电动机或柴油机等动力源驱动工作部件,使空气中的氧气迅速转移到养殖水体中的设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