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仕凡 《畜禽业》2011,(6):17-18
<正>做好雏鸡的饲养管理,是养鸡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关系到雏鸡的生长发育及成活率。进而影响生产性能,从而影响整体经济效益。针对雏鸡的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提高雏鸡的成活率,更好地提高鸡的生产性能,是搞好雏鸡的饲养管理的关键。1进雏前的准备工作1.1育雏舍及育雏用具的准备和消毒将育雏舍整修并打扫干净,备好育雏工具:料盘、饲槽、饮水器等。然后进行消毒,可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喷  相似文献   

2.
雏鸡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养鸡生产的经济效益,因此在鸡的育雏时期要精心照料,为雏鸡生长提供全面的饲料、清洁的饮水、适宜的温度、足够的新鲜空气、适当的光照强度、有效的疾病预防和防疫措施,提高雏鸡成活率,减少雏鸡死亡数,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5,(12)
在现代养鸡生产中,雏鸡人工育雏成败将直接影响到其后鸡的生产性能(蛋鸡的产蛋性能、肉鸡的产肉性能),因此,人工育雏是养鸡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但雏鸡人工育雏成败受诸多方面的影响。文章就雏鸡人工育雏成败诸多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在现代养鸡生产中,人们对雏鸡进行人工育雏,雏鸡人工育雏成败将直接影响到其后鸡的生产性能(蛋鸡的产蛋性能、肉鸡的产肉性能)。因此,人工育雏是养鸡生产中关键的第一环节,但雏鸡人工育雏成败受诸多方面的影响,就此雏鸡人工育雏成败诸多原因与各位同行进行分析探讨,敬请同行指教。人工育雏成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概括起来分为两大类因素,即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相似文献   

5.
雏鸡从脱壳到脱温是育雏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创造良好的环境,配合科学的饲养管理和严格的疫病预防工作,才能提高雏鸡的成活率,促进雏鸡的生长发育,达到最佳的育雏效果。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4,(2)
<正>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在各种年龄均可发生的一种传染病。以23周龄以内的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以雏鸡拉白色稀便及糊肛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着育雏成活率及鸡群质量,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流行特点本病是鸡的一种卵传性疾病,种  相似文献   

7.
在养鸡生产中,育雏是关键,育雏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后备鸡的生长发育、成活以及将来的生产力和种用价值,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2008年9月7日至10月2日,通过对平南县大新镇大廊鸡场的1656只雏鸡进行了观察和研究,25日龄统计,雏鸡存活数是1598只,死亡数是58只,总耗料600kg。随机抽取127只雏鸡称重为32.4kg,结果是25日龄雏鸡成活率达96.5%,绝对增重225g,相对增重882g,肉料比为1∶1.67。  相似文献   

8.
陈赛 《畜禽业》2001,(2):63
近年来,科学养鸡普及广大农户,蛋 鸡育雏成活率从80%左右提高到了 90%以上,但8周龄之前的体重却始终 达不到品种要求的标准.笔者在长期的 农村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了养鸡户使蛋 雏鸡体重达到品种标准的新方法. 在育雏过程中,除了搞好卫生消毒 防疫、科学免疫、合理投药、保证育雏温 度、通风良好、饲喂精细外,采用了以下三 种方法使雏鸡体重达到了品种标准要求. 1 及时调群 在蛋雏鸡十日龄左右(结合免疫或 断喙)进行第一次调群,即将大小或发育 情况不同的鸡进行分笼饲养.简单的方 法是在免疫或断喙时将明显大或强壮的 鸡和弱小的鸡挑出来分笼饲养.对弱小 的鸡给予细心的管理和饲养,这样便可 使其体重跟上正常鸡群.按照此法,以 后,可进行第二次或第三次调群.  相似文献   

9.
黎业勇 《畜禽业》2007,(7):24-25
对提高雏鸡的育成率进行分析和综述。认为提高育雏成活率要从几方面入手:保持适宜的育雏温度和湿度;控制好饲养密度;制定合理的光照制度,保持正常的通风换气;搞好卫生和消毒;选择优质的雏鸡;做好雏鸡的饮水与开食工作;做好雏鸡防病、驱虫和药物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0.
吴建平 《畜禽业》2011,(10):12-13
农村养鸡生产中,育雏是关键。雏鸡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养鸡的经济效益。随着市场物价不断上涨,农村养鸡业也得到了恢复和迅速发展,但雏鸡死亡率相对较高,经济效益不显著,雏鸡死亡率高是困扰广大养鸡户的一大难题,怎样提高雏鸡成活率是养鸡户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养鸡成败的关键。为帮助广大养殖户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从地址选择、鸡舍建设、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影响雏鸡成活率的诸多因素,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探讨,科学的提出了提高雏鸡成活率的综合技术措施,有助于农户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常会斌 《畜禽业》2012,(10):84-85
鸡白痢是主要危害雏鸡的一种细菌性疾病,是影响雏鸡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病的病原是鸡白痢沙门氏杆菌。防治本病的关键是及时清除和淘汰鸡群中的带菌鸡,种鸡场更应建立和培育无白痢的种鸡群;发病后用杆菌必治、杀菌元帅、杆菌消、杆尽杀绝或肠泰等药物治疗的同时加鞣酸蛋白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2.
刘美荣 《畜禽业》2012,(8):69-70
<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属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由几年前以秋冬、冬春寒冷季节多发到现在的一年四季可发,即由季节性流行变成了育雏和育成的阶段性流行。本病仅感染鸡,其他家禽不感染。各种年龄的鸡都可发病,但雏鸡最为严重,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4,(4)
<正>刚出壳的雏鸡个体很小,绒毛稀少,对温度比较敏感,不能有效调节自身体温,既怕冷又怕热,应根据雏鸡的活动情况控制适当的温度,才能很好地生长,提高雏鸡成活率,降低雏鸡死亡率。因此,在育雏工作中,掌握必要的温度控制技术,对育雏十分重要。1育雏室育雏室的保温性能直接关系到控温效果,要求育雏室座北朝南,地势高燥,密封性好,没有贼风侵入。人口设有缓冲室,门口安装保温门帘,北墙窗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4,(6)
<正>1选购良种蛋鸡品系,提高鸡群质量在选购良种时,应当选择当地饲养量大,生产表现好的鸡种饲养;其次,应选购有一定饲养规模、饲养管理条件好的场家的鸡苗,切不可图便宜,购买无种鸡来源、小炕房孵化的鸡苗。对购进的雏鸡,要根据不同周龄,进行科学育雏,精心培育,按时进行公母分群,及时淘汰剔除发育不良的劣质鸡、低产鸡和病弱鸡。  相似文献   

15.
采取三个不同药物防疫程序对2100羽土杂鸡进行了为期8周的育雏试验,其成活率均在96%以上,其中试验2组效果最好,成活率达98.42%,此预防程序可在实际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农村养禽业发展滞后很大程度上受到农村育雏条件限制,农民从孵抱房购回的雏鸡,由于没有良好的保温育雏条件,导致死亡率极高,养殖成活率低,最终养殖失败,极大地挫伤了农民养殖的积极性。为此,探究农村电热毯育雏技术,以期提高农民对家禽生产的养殖水平,推动我国养禽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17,(5):54-55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规模化散养逐渐成为养殖业一个新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商南县10个规模化散养鸡的走访调查,得出选购优质雏鸡、选择合适的鸡场、选择合适的育雏时间、抓好雏鸡的围养训练、散养鸡后期的饲养管理是林坡散养鸡管理五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化养禽业的发展,人工授精技术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传统的人工授精方法往往会造成鸡病的交叉感染,威胁母鸡健康,影响母鸡产蛋量,受精率,甚至影响种蛋的孵化率、雏鸡的成活率,进而造成经济损失。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生产的鸡用人工授精盒,采用鸡人工授精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一只鸡换一个针头,既可避免鸡病相互感染,又可避免输精过程造成的创伤,方法简便易学,近几年在种鸡场推广应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 种公鸡的调教 种公鸡要进行单笼饲养,按营养需要供给全价配合日粮,在参加配种前一周要进行采精调教,经过调教好的公鸡如果停止使用一个时期,再用时也需提前3~4d的调教,并剪去种公鸡尾羽以及泄殖腔周围的羽毛。  相似文献   

19.
<正>育成期是指雏鸡经育雏脱温后到母鸡开产、公鸡上市阶段(50~140日龄),是鸡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鸡,可辨清雌雄,全身羽毛已经丰满,消化机能已经健全,采食量大增,  相似文献   

20.
陈赛  王碧和 《畜禽业》2001,(11):65-65
十多年来,科学养鸡普及农户,农户养鸡水平不断提高,蛋鸡育雏成活率从80%提高到95%左右,但雏鸡8周龄前体重却达不到品种标准要求.在长期的农村养鸡工作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了使蛋雏鸡体重达到标准体重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