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草坪草腐霉枯萎病的室内、室外毒力,结果表明:甲霜灵、移栽灵、代森猛锌、乙磷铝、百菌清和仙生对草坪草腐霉菌室内毒力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菌率均达到90%以上。室外盆栽试验表明:甲霜灵,仙生和乙磷铝对草坪草腐霉枯萎病均具有良好防效,在试验剂量下防效均大于70%,而百菌清的室外防治效果最差,与其余药剂处理差异极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应用于水产饲料添加剂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浓缩的光合细菌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红色非硫光合细菌,根据分离菌株的细胞形态结构、活细胞特征吸收峰及生理生化特征,参照<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初步鉴定为沼泽红假单胞菌.利用它的纯培养物进行实验室水产养殖试验,其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可以明显提高养殖鱼的成活率以及生长速度.黑曲鱼经过20d的养殖后,加入光合细菌的试验组比对照组成活率显著提高了20%.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体长提高了约2%.平均体重提高了约3%,差异均为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bacteria,PSB),属螺菌科,是能以光作为能源、以二氧化碳或有机物作为碳源进行繁殖的微生物。广泛分布于湖泊、海洋、土壤中。其应用性和生产性研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日本学者在60年代就发现了光合细菌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分解净化作用,之后,小林正泰(1981)、小川静夫(1985)等人对光合细菌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1-3]。我国对PSB的研究起步较晚,最初的研究主要是菌种的分离和用于高浓度污水的处理。90年代以来,PSB作为一种具有特殊营养、促生长、抗病因子和高效率净化养殖污水及对环境和…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降低载鸭水体革兰氏阴性菌和内毒素污染对肉鸭肠道发育和生长性能的影响.将480只1日龄鸭随机分成4组,包括对照组、对照组+低聚半乳糖、对照组+光合细菌以及对照组+低聚半乳糖+光合细菌.每组由4个重复栏组成,每栏30只,在50 d的试验期间采用“高床+水池”模式养殖至出栏.结果表明,日粮添加低聚半乳糖和向载鸭水体应用光合细菌均抑制水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数量(P<0.05),降低鸭血液内毒素(P<0.05),增加肠黏膜绒毛长度(P<0.05),提高肉鸭日增重(P<0.05),降低料重比和死亡率(P<0.05).表明低聚半乳糖和光合细菌通过降低养殖水体革兰氏阴性菌和内毒素水平促进肠道吸收能力,提高肉鸭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5.
光合细菌在植物上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合细菌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用其制成光合菌肥,对植物来说,可增殖有益共生菌,有效改善植物营养、增加土壤肥力、降解土壤农药残留和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等。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化工产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化学农药被带入土壤,虽给农作物的产量带来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作物的质量却每况愈下,农药残留加重,土壤板结,肥力日益衰弱。因此,作为一种有发展潜力的生物菌肥,本文对光合细菌在不同植物上的应用现状、施用效果和前景预测等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床垫料对生长肥育猪肠道菌群、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体重为(30.5±0.8)kg的杜×长×大杂交生长肥育猪90头(公、母各半),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5个处理组垫料分别为50%稻壳+50%锯末(对照组)、100%杏鲍菇菌糠(100%菌糠组)、15%稻壳+15%锯末+70%杏鲍菇菌糠(70%菌糠组)、25%稻壳+25%锯末+50%杏鲍菇菌糠(50%菌糠组)、35%+35%稻壳锯末+30%杏鲍菇菌糠(30%菌糠组)。预试期7d,正试期90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00%、70%、50%菌糠组大肠杆菌数分别降低了35.4%、24.0%、20.8%(P<0.05),沙门氏菌数分别降低了29.4%、19.3%、15.2%(P<0.05),乳酸杆菌数分别增加了21.7%、15.9%、12.2%(P<0.05),双歧杆菌数量分别增加了20.2%、16.7%、11.8%(P<0.05);100%、70%、50%、30%菌糠组血清总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30.6%、33.0%、28.0%、18.4%(P<0.05);血清尿素氮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32.4%、34.5%、33.9%、22.0%(P<0.05);各试验组血清白蛋白、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各试验组血清中IgA、IgG、IgM、IL-6含量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100%、70%、50%菌糠组IgA、IgG、IgM、IL-6含量差异不显著。综上可知,杏鲍菇菌糠作为发酵床垫料可改善生长肥育猪肠道微生态区系的平衡、提高猪只免疫性能,15%稻壳+15%锯末+70%杏鲍菇菌糠为生长肥育猪最优的垫料配比。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降低载鸭水体革兰氏阴性菌和内毒素污染对肉鸭肠道发育和生长性能的影响。将480只1日龄鸭随机分成4组,包括对照组、对照组+低聚半乳糖、对照组+光合细菌以及对照组+低聚半乳糖+光合细菌。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在50d的试验期间采用"高床+水池"模式养殖至出栏。结果表明,日粮添加低聚半乳糖和向载鸭水体应用光合细菌均抑制水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数量(P0.05),降低鸭血液内毒素浓度(P0.05),增加肠黏膜绒毛长度(P0.05),提高肉鸭日增重(P0.05),降低料重比和死亡率(P0.05)。表明低聚半乳糖和光合细菌通过降低养殖水体革兰氏阴性菌和内毒素水平促进肠道吸收能力,提高肉鸭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8.
利用光合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协同生长的特点进行混菌培养试验。蜡样芽孢杆菌好氧,光合细菌兼性厌氧,通过两种细菌的不同添加比例,寻找一种最好的添加比例,使光合细菌活菌数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值。试验过程中,采用正交试验对两种菌的比例进行了科学的组合,从而找到两种菌的最佳配比:在光合细菌1%或5%、芽孢杆菌1%的添加量的情况下,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光合细菌菌数达到理想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鼠李糖乳杆菌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作用,试验采用牛津杯法检测了鼠李糖乳杆菌与三种细菌共培养的细菌数、抑菌圈直径,并测定了细菌生长曲线。结果表明:共培养后三种细菌的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鼠李糖乳杆菌发酵上清液和全菌裂解液与三种细菌共培养后,细菌对数生长期明显滞后或未出现对数生长期;鼠李糖乳杆菌发酵上清液和全菌裂解液对三种细菌的抑菌圈直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全菌裂解液对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圈直径显著大于上清液(P0.05)。说明鼠李糖乳杆菌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制效果最强,全菌裂解液的抑菌效果优于上清液。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20,(2):311-317
采用人工肌肉注射类志贺邻单胞菌(Pseudomonas shigella)后,以针对细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感染鲟鱼肠道菌群组成和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鲟鱼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Chaol、ACE、observed_species、 Shannon和Simpso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和对照组鲟鱼肠道优势菌群均为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iod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但感染组鲟鱼肠道拟杆菌门细菌丰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而变形菌门(特别是邻单胞菌属)细菌丰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类志贺邻单胞菌感染能导致鲟鱼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和丰度显著变化,为鲟鱼细菌性疾病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丁燏  左阁  蔡昆仑 《饲料工业》2002,23(2):44-46
为锂元素在水产免疫中的应用作了探讨。主要包括无机锂对光合细菌和罗非鱼的毒性,无机锂对光合细菌的生长和罗非鱼免疫因子的影响,含锂培养的光合细菌体外抑菌和体内对罗非鱼免疫因子的影响等。试验结果表明,锂对光合细菌最小抑菌浓度为50mg/kg,最小杀菌浓度为100mg/kg,在8mg/kg~12mg/kg间对光合细菌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锂对罗非鱼半致死浓度为0.5mg/kg,安全浓度为0.1mg/kg,无机锂可以提高罗非鱼血清(浆)中溶菌和抗菌活力、增加免疫细胞的核质比,但吞噬细胞活力和免疫细胞数量没有增加;含锂培养的光合细菌细胞破碎物体外具有显著抑制弧菌的能力,体内可以显著提高罗非鱼血清中溶菌活力。说明锂作为免疫激活剂,在水产上应用是可行的,同时可以用光合细菌作为锂的载体来消除无机锂对罗非鱼的毒性。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选取了4种常用的光合细菌培养基,通过筛选,得出计数培养基为最佳.再对计数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生产配方为碳酸钠2.0 g,乙酸钠3.0 g,酵母膏2.0 g,磷酸二氢钾0.5 g,Fe-EDTA 0.005 g,氯化铵1.0g,食盐1.0g,六水氯化镁0.2 g,pH 7.6,蒸馏水1000mL;该配方生产的活茵数可迭12.5亿个/mL.同时,光合细菌生长阶段活茵数与OD值的拟合直线方程为y=4.2255x-0.6155(R2=0.9532),为生产上对光合细菌活菌数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简单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对比试验法,研究不同微生态制剂对海月水母生存与生长的影响。生存试验分为5组: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水母配合饲料;Ⅱ组、Ⅲ组、Ⅳ组和Ⅴ组依次添加屎肠球菌、胶红酵母、沼泽红假单胞菌和EM10,结果显示:屎肠球菌和胶红酵母能在24 h内使海月水母严重受损,其余3组至72 h完好无损。生长试验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B组~D组分别添加沼泽红假单胞菌、EM10和沼泽红假单胞菌与EM10的混合微生态制剂。每周测量水母伞径、收缩频率和pH值,NH_3-N、NO_2-N水平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沼泽红假单胞菌能促进海月水母的生长(P0.05);EM10会抑制海月水母的生长(P0.05);其与沼泽红假单胞菌的混合组水母生长性能介于两者之间(P0.05),光合细菌是水母适宜的微生态制剂。  相似文献   

14.
禾谷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ereale)引致的炭疽病是山西晋北地区燕麦(Avena sativa)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但目前尚未开展化学杀菌剂防治燕麦炭疽病的研究。为明确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对燕麦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本研究选取6类10种杀菌剂,使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液滴法对其抑菌效果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丙环唑25%乳油、嘧菌酯25%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25%悬浮剂对禾谷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092 1、0.877 4、0.118 0和0.002 9 mg·L~(-1);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嘧菌酯25%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25%悬浮剂对禾谷炭疽菌孢子萌发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浓度≥0.80 mg·L~(-1)时,孢子萌发抑制率均为100%,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嘧菌酯25%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25%悬浮剂的EC50分别为0.112 4、0.118 4和0.005 9 mg·L~(-1)。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建议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在炭疽病发生前作为保护性杀菌剂使用,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嘧菌酯25%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25%悬浮剂作为保护和治疗性杀菌剂使用。此外,生产者应及时轮换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化学杀菌剂防控病害,同时改善种植条件,引进和选育抗病品种,保证燕麦的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15.
高鹏  刘琳  刘昀鑫  魏江铭  李瑶  赵祥 《草业科学》2022,38(9):1737-1744
禾谷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ereale)引致的炭疽病是山西晋北地区燕麦(Avena sativa)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但目前尚未开展化学杀菌剂防治燕麦炭疽病的研究.为明确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对燕麦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本研究选取6类10种杀菌剂,使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液滴法对其抑菌效果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丙环唑25%乳油、嘧菌酯25%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25%悬浮剂对禾谷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0921、0.8774、0.1180和0.0029 mg·L?1;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嘧菌酯25%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25%悬浮剂对禾谷炭疽菌孢子萌发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浓度 ≥0.80 mg·L?1时,孢子萌发抑制率均为100%,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嘧菌酯25%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25%悬浮剂的EC50分别为0.1124、0.1184和0.0059 mg·L?1.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建议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在炭疽病发生前作为保护性杀菌剂使用,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嘧菌酯25%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25%悬浮剂作为保护和治疗性杀菌剂使用.此外,生产者应及时轮换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化学杀菌剂防控病害,同时改善种植条件,引进和选育抗病品种,保证燕麦的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将桑园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等多种药剂混合使用,开展对蚕桑生产安全性及对桑园褐斑病和白粉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多种药剂混合使用对桑树不产生药害,桑树全年均能正常生长;试验药剂的残效期在正常条件下7d后采叶喂蚕,家蚕均能正常发育和上蔟结茧。对桑白粉病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组合是77.5%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73%克螨特·炔螨特乳油4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世高·苯醚甲环唑20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混合使用(相对防效50%、病情指数12.8)及瓜果飘香百菌清600倍液单独使用(相对防效50%、病情指数12.8);对桑褐斑病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组合是77.5%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73%克螨特·炔螨特乳油4000倍液,百菌清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混合使用(相对防效68%、病情指数5.7)。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中草药添加剂对断奶仔猪肠道菌群和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72头体重(8.13±0.67)kg的健康28日龄的三元断奶仔猪,遵照单因素原则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0%、2.0%中草药添加剂,预试期为7 d,正式期25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日增重、日采食量均显著增加(P<0.05),试验组耗料增重比分别显著降低26.01%、40.81%、30.49%(P<0.05);试验组仔猪大肠埃希氏菌数、腹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组最低;试验组仔猪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均显著增加(P<0.05);试验A、C组的各测定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合各项指标可知,中草药添加剂使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显著提高,腹泻率降低,抑制肠道内大肠埃希氏菌繁殖,促进有益菌的增殖,且添加量为1%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复合菌培养物对奶牛产奶量、乳品质和体细胞数的影响。选择30头荷斯坦奶牛,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复合菌培养物400 g/(头·d),试验期为37 d。测定指标包括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及体细胞数。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产奶量比对照组增加6.84%(P>0.05);乳汁体细胞数下降率比对照组提高29.78%(P<0.05);两组奶牛乳脂、乳蛋白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菌培养物在降低体细胞数和改善奶牛产奶性能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选择体重32 kg左右的长大二元杂交猪18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9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3%的复合微生物添加剂(由酵母菌、乳酸菌、芽孢菌、光合菌和放线菌等有益菌种组成),经过87天的饲养试验后进行屠宰测定。结果表明:试验组全期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8.25%(P<0.05),料重比比对照组降低4.42%,瘦肉率比对照组提高9.57%(P<0.05);同时,试验组肉色、大理石纹正常,肉质优良。可见,本试验所用复合微生物添加剂能提高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  相似文献   

20.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一种光合细菌复合制剂持续饲喂草鱼30 d和60 d,探讨草鱼的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饲喂30 d时,添加光合细菌复合制剂的处理组草鱼白细胞吞噬百分比、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血清和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极显著高于饲喂基础饲料的对照组草鱼(P<0.01);饲喂60 d时,处理组草鱼血清抗菌活力、血清和肝脏总SOD活力较对照组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为所选光合细菌复合制剂持续饲喂草鱼30 d或60 d,对草鱼生长量有促进作用,能提高草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