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测定的国际标准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解析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测定的国际标准,阐述了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在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检测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段春宇 《中国动物保健》2022,(5):131-132,104
为了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可行性,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比对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IAC-HPLC法),对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进行了检测,对检测结果的准确度、精密度和样品加标回收率进行了分析.ELISA法线性方程相关系数为0.995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  相似文献   

3.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测定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AFB1)含量,对两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AFB1的判定结果一致,证明本实验室采用的酶联免疫试剂盒是准确的,ELISA操作简单快速,适用于AFB1的快速筛选,高效液相色谱法耗时长、成本高,更适用于疑似样品的确证及精确定量。  相似文献   

4.
贾涛 《饲料广角》2012,(24):41-42
目前饲料中违禁药物孔雀石绿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酶联免疫法、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酶联免疫法检测时间最短、操作最简单,但准确度相较与其他方法不高,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检测最准确,但检测时间也最长,操作最繁琐。本文对此做了酶联免疫法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同时检测饲料中孔雀石绿的方法比较,并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所检测出的结果验证酶联免疫法所检测出的结果,经试验:酶联免疫法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测定结果一致;对于饲料样品,所检批次试剂盒在1、10μg/kg孔雀石绿添加浓度处的准确度范围为:70.0%~84.0%,批内变异系数、批间变异系数均≤7.0%;酶联免疫试剂盒方法饲料中孔雀石绿检测限为0.4μg/kg;用酶联免疫法作为检测饲料中孔雀石绿的筛选方法,当出现阳性样品时再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进行确证,可缩短检测时间并可减少工作量,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霉菌毒素污染饲料后会降低其养价值,引起动物疾病,并危害人类健康,应当建立相应的检测体系。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目测法、薄层色谱法(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MS)、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和GC-MS)、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层析法(IC)、分子生物学检测等。综述了霉菌毒素常见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酶联免疫法检测饲料中孔雀石绿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饲料中违禁药物孔雀石绿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酶联免疫法、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酶联免疫法检测时间最短、操作最简单,但准确度相较于其它方法则不高。而液质联用法检测最准确,但检测时间也最长,操作最繁琐。文章对此做了酶联免疫法与液质联用法同时检测饲料中孔雀石绿的方法比较,并以液质联用法所检测出的结果验证酶联免疫法所检测出的结果,经试验:酶联免疫法与液质联用法测定结果一致;对于饲料样品,所检批次试剂盒在1μg/kg、10μg/kg孔雀石绿添加浓度处的准确度范围为:70.0~84.0%,批内变异系数、批间变异系数均≤7.0%;酶联免疫试剂盒方法饲料中孔雀石绿检测限为0.4μg/kg;用酶联免疫法作为检测饲料中孔雀石绿的筛选方法,当出现阳性样品时再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确证,可缩短检测时间减少工作量,并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结合胶体金定量读数仪研制出一种快速定量检测谷物和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的胶体金快速定量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以胶体金标记高特异性单抗,与偶联抗原进行正交试验,确定适宜条件,同时通过与对照线和试验线的颜色对比,应用胶体金定量读数仪,对样本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1胶体金快速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方法简便、快速、稳定性好,且可得出具体数据,避免了人肉眼观察的差异;与常见霉菌毒素无交叉反应,样品检测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在20%以内。由此可见,本试验研制的黄曲霉毒素B_1胶体金快速定量检测试剂盒可用于谷物和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的快速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8.
饲料在自然条件下污染的黄曲霉毒素主要包括B_1、B_2、G_1、G_24种,因为黄曲霉毒素B_1具有致癌性,饲料和粮食中一般以黄曲霉毒素B_1作为黄曲霉毒素含量评价的主要指标,我国饲料卫生标准GB_13078-2001只对黄曲霉毒素B_1限量进行了规定。目前,对饲料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有胶体金法、薄层分析法、酶联免疫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等。主要对近年来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各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限量要求下的方法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调查夏秋炎热潮湿季节后,上海郊区蛋鸡养殖场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和呕吐毒素污染情况,为鸡场的毒素污染预防和治理提供相关数据。选择上海郊区及周边蛋鸡场鸡舍内可能受污染的区域采集具有代表性的10批饲料样品,使用美国Affinitech公司酶联免疫试剂盒对样品毒素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被检的全价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和呕吐毒素的检出率都为100%,其中黄曲霉毒素检出率虽然很高,但是都没有超标,检测样品的黄曲霉毒素平均值为4.03!g/kg,属于轻度污染;呕吐毒素的超标率为80%,其中呕吐毒素含量在1.0~5.0mg/kg,属于中度污染的样品数为8个,是污染上限的2~4倍。2种毒素都没有检出重度污染。结果提示,酶联免疫法(ELISA)操作简单和便捷,有利于在广大饲料生产企业和蛋鸡养殖企业中推广使用。广大饲料生产企业和蛋鸡养殖企业也要做好原料质量控制并在饲料中使用有效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同时建立相应常规采样检测制度,以预防和防治霉菌毒素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比较三种不同方法对霉菌毒素检测结果的差异,旨在为检测霉菌毒素提供科学依据。本实验采用酶联免疫(ELISA)试剂盒、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和液相质谱质谱联用(HPLC-MS/MS)三种检测方法,对仔猪配合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A)、呕吐毒素(DON)含量进行检测。ELISA法检测AFB1、ZEA和DON时,超标率与UHPLC法和HPLC-MS/MS法接近;但ELISA法检测AFB1结果为限量值为80%以上时,采用UHPLC法的检测结果显著高于HPLC-MS/MS法(P0.05),其他所有样品的AFB1、ZEA和DON两种仪器检测方法差异不显著(P0.05)。ELISA可作为霉菌毒素检测的快速初筛法;对ELISA结果进行确认时,低含量AFB1样品更宜采用HPLC-MS/MS法,其余样品采用UHPLC法检测更经济;对DON和ZEA的ELISA结果确认时,也可采用UHPLC法。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5,(5):41-45
本次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调查共检测2 423个样品,通过酶联试剂盒初筛和液质联用仪验证两种方法进行呕吐毒素的检测。结果发现:呕吐毒素污染主要存在小麦、小麦副产物、玉米和玉米副产物中,饼粕类样品污染较轻。从地区来看呕吐毒素污染最为严重是华北地区,大于1 000μg/kg的样品比例为29.1%。从抽样环节来看污染最为严重的是粮食集散地,大于1 000μg/kg的样品比例为为34.2%。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掌握黄曲霉毒素B1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呕吐毒素)2种真菌毒素在饲料中的污染状况,对117份饲料样品进行检测。采用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依据《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17)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分析。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1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平均检出率分别为52.1%和44.4%,最大检测值分别为13.64μg/kg和2.37mg/kg。饲料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和呕吐毒素均有检出的共24批,检出率为20.5%。从检测结果得出,黄曲霉毒素B1存在超标现象,不合格率为0.85%;在饲料样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虽有检出但无超标情况。这表明霉菌毒素在饲料中的污染情况普遍存在,今后应加大对饲料中霉菌毒素的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13.
陈玲 《广东饲料》2008,(11):35-36
目前黄曲霉毒素检测的主要方法有:薄层法(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免疫亲和柱荧光光度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快速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是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常用方法,所涉及的仪器及试剂比较少,操作比较简单,被很多企事业单位所采用。但在应用ELISA法检测黄曲霉毒素时如果不注重操作细节问题,就可能出现假阳性,从而难以很好地监控饲料品质。  相似文献   

14.
ELISA法检测配合饲料中黄曲霉素B_1前处理方法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配合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含量,关键在于样品的前处理。本文对配合饲料中AFB1的前处理作了方法改进。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前处理方法较国标方法能显著地提高AFB1的检出量,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数据一致,且改进方法加标回收理想,平均回收率为87.3%~94.5%。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的检测一般采用酶联免疫法、薄层色谱法等半定量方法,笔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其中黄曲霉毒素B1和黄曲霉毒素G1线性范围为5~50 μg/mL,黄曲霉毒素B2和黄曲霉毒素G2线性范围为1.5~15 μg/mL,平均回收率为80%~110%,RSD为5.00%~10.00%.结果表明采用HPLC法测定操作简便,定性准确,定量精确.  相似文献   

16.
随机抽取我国西南地区102家不同规模饲料生产企业的205份仔猪配合料与青年母猪配合料样品,采用ELISA法检测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和伏马毒素,对含量超过国家限量值80%以上的样品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复查。对于两种方法所测结果差异较大的样品,采用液质联用法(HPLC-MS/MS)确认,综合分析各种方法所测得的试验结果,获得试验最终数据。结果发现,五省市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全部被检出;呕吐毒素除广西省稍低外,其余省市均被全部检出;伏马毒素检出率最低为四川省。该批饲料样品中的毒素平均含量均未超出国家限量,伏马毒素在所有样品中超标率为0,其他毒素超标率在不超过20%。分析认为,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以及伏马毒素在西南地区猪配合饲料中污染程度相对较轻,但污染范围较广,建议饲料生产企业应该继续加强对原料和产品的品控管理。  相似文献   

17.
<正>莱克多巴胺的残留检测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及酶联免疫检测法等,试验旨在通过对不同莱克多巴胺ELISA试剂盒质量评价与检测研究,为莱克多巴胺监测试剂盒的使用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8.
霉菌毒素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薄层层析法(TLC)、色谱法、质谱联用技术、免疫化学检测法等。各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稳定性、检测环境、操作难易程度、设备和费用的局限应用领域有较大的差异。本实验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MS/MS)、横向流动免疫技术(LFD)、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三种方法测定玉米基质定值质控品A、B、C样品的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三种毒素的含量,评估空白样品和定值质控品的检测结果和回收率,根据临床应用,比较三种不同的霉菌毒素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准确度评估结果显示:HPLC-MS/MS法ELISA法LFD法,但三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实际生产可以灵活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生物芯片真菌毒素阵列,选用其中的赭曲霉毒素A、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4个组分,同时测定其在奶牛饲料中的残留量,考察该生物芯片的准确性、精密度和重现性等指标。结果表明:4种真菌毒素的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可达到0.99以上;试剂盒质控样品和阴性样品2个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在80%~120%之间,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nce,CV)在15%以内,方法准确性和重复性较好;对奶牛饲料样品检测结果重现性考察的CV在10%以内,表明方法重现性较好;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相比,2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差异性小,且生物芯片法前处理更为简便。真菌毒素阵列生物芯片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缩短了大量样本的筛查时间,为批量样品筛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20.
随机抽取浙江省8家不同规模牛羊养殖场青粗饲料样品22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黄曲霉毒素,ELISA法检测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呕吐毒素和伏马毒素等5种常见霉菌毒素含量。结果发现,68.2%的青粗饲料样品中检测到3种及以上霉菌毒素残留。青粗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很低,仅从鄱阳湖草中检出,残留量低于我国及大多数国家对牛羊饲料黄曲霉毒素总量限定标准。赭曲霉毒素的检出率18.2%,4个阳性样品的残留量均远低于我国及欧盟对牛羊饲料相关限定标准。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和伏马毒素的检出率分别为90.9%、72.7%和90.9%,除压块玉米秸、野生谷壳、毛豆秆和金华稻草的呕吐毒素含量超出我国犊牛和泌乳动物配合饲料限定标准,该三种毒素在其他阳性样品的残留量均低于我国及欧盟对牛羊饲料相关限定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