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正>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是由鸡沙门氏菌引起鸡和火鸡的一种传染病。雏鸡呈急性败血性经过,以肠炎和灰白色下痢为特征。成鸡以局部和慢性隐性感染为特征。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病进行了诊断和治疗,经采用加强饲养管理,应用中西药治疗等措施,该病很快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2.
<正>鸡白痢病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以肠炎和黄白色或灰白色下痢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幼龄雏鸡,常呈急性败血症经过,引起大批死亡。该病既可水平传播,也可垂直传播。垂直传播对种鸡场有严重影响。阳性鸡所产的种蛋一部分带有该菌,大部分带菌蛋中的鸡胚在孵化期间死亡,少部分呈带菌状态孵出,而使雏鸡发生鸡白痢。在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正>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鸡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对雏鸡的危害较重,特别是岀壳后两周内的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成年鸡多呈慢性经过。1病原鸡白痢沙门氏菌为染色镜检为中等大小,两段钝圆,多数单个存在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中不生长,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EMB)上  相似文献   

4.
杨安龙 《畜禽业》2013,(4):16-18
鸡白痢沙门氏菌能引发鸡白痢的一种常见病原菌,其耐药性对禽业生产形成较大的威胁。本研究旨在了解鸡白痢沙门氏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情况。对疑似雏鸡白痢的131份病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和PCR方法,鉴定出127株鸡白痢沙门氏菌。采用纸片法检测分离菌株对21种抗菌药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主要对萘啶酸(73.23%)、链霉素(66.9%)、复方新诺明(53.5%)、羧苄青霉素(52%)、四环素(51.2%)、甲氧苄氨嘧啶(48.1%)、氟罗沙星(46.45%)、吡哌酸(46.45%)以及磺胺甲基异噁唑(35.4%)产生较高的耐药性;对其它抗生素的耐药性较低,而对头孢曲松、卡那霉素、加替沙星等没有耐药性菌株。鸡白痢沙门氏菌分离株有多重耐药性,多重耐药率高峰出现在耐4耐(15.7%),5耐(19.7%),7耐(18.1%)种抗生素,同时也有9耐(7.1%),甚至出现了耐13耐(0.78%)抗生素的菌株。鸡白痢沙门氏菌分离株对多数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加强对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监测,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疾病流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鸡沙门氏菌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类常见的多发疾病的总称,不但具有多发性、传染性的特点,而且对人和动物都有一定的危害。阐述了鸡沙门氏菌的临床症状和诊断方法,并分析了鸡沙门氏菌的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鸡白痢病(pullorum disease)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一种最常见的,也是最顽固的鸡的传染病之一。主要发生于孵化后不久的雏鸡,常常出现白色下痢,并呈现急性败血症而致死,雏鸡发病、死亡率都高,甚至高达100%,成年鸡则多表现为无症状的带菌者。该病既可横向水平传播,也可垂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散养鸡沙门氏菌流行情况,为防治沙门菌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从福州周边3个规模化散养肉鸡场疑似感染沙门氏菌病料中分离到1株沙门氏菌,同时采用K-B法和CLSI推荐方法测定分离株对18种抗菌药和4种常用消毒剂的敏感性。结果分离株对新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氨苄西林、羧苄西林表现出严重的耐药性;对以二氯异氰尿酸钠粉为主要成分的消特灵也表现出一定的抗性。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5,(8)
沙门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家禽被沙门氏菌感染后,出现禽伤寒、禽副伤寒、鸡白痢等。我区历年来都有养鹅习惯"荣昌陆海空、畜牧猪鹅蜂",鹅源沙门氏杆菌病是危害我区养鹅业的重要传染病。通过对鹅源沙门氏菌的流行病学、危害及防制措施进行综述,目的是为了今后在养鹅业生产实践中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鸡白痢的防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鸡的传染病。本病特征为幼雏感染后常呈急性败血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成年鸡感染后,多呈慢性或隐性带菌,可随粪便排出,因卵巢带菌,严重影响孵化率和雏鸡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朱江  吴杰霞 《畜禽业》2012,(8):75-76
<正>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在各种年龄均可发生的一种传染病。幼雏感染后常呈急性败血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因此,加强本病的防制工作,对提高养鸡业经济效益有着  相似文献   

11.
对广西壮族自治区3个鸡场疑似沙门氏菌感染发病鸡进行细菌分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染色镜检、生化实验、血清学鉴定、DNA测序、动物回归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到6株沙门氏菌,生化特征和血清学特征符合肠炎沙门氏菌特性;DNA测序结果与肠炎沙门氏菌同源性为100%;动物回归试验表明,分离菌株能致死SPF鸡,并复制出与临床表现一致的病例;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诺氟沙星和阿米卡星高度敏感,为广西地区鸡源沙门氏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Swine salmonellosis),是由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主要致病菌是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还有鼠伤寒、德尔培和肠炎沙门氏菌等。该病菌分布广,能从各种途径传入猪群。许多猪可借本身的抵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6,(12)
牛沙门氏菌病也叫副伤寒,病原体是沙门氏菌,可引起牛及多种动物发病,是一种细菌性传染病。沙门氏菌种类繁多,发病牛的临诊表现类型也多样,如出现败血症、肠炎、孕牛发生流产、胃肠炎、肺炎、关节炎,幼龄牛多发,成年牛也时有发生。综病原体、发病特点、症状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鸡沙门氏菌病是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或败血性传染病,各种日龄的鸡均可发病,雏禽感染后发病率最高。本病包括鸡白痢、鸡副伤寒、鸡伤寒等病,主要经卵传递,消化道、呼吸道和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亦可感染,鼠、鸟、昆虫类动物常成为本病的重要带菌者和传播媒介,由于可以垂直传播,因此,发病率极高。严重危害鸡只的健康,常常给养鸡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19,(12):86-87
鸡沙门氏菌为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无芽孢的小杆菌,具有血清型繁多、分布广、传染性强以及危害大等特点,一直是世界各地人类食物性中毒以及畜禽感染发病的重要致病菌。2018年7月,兴农动物医院接诊了1例5日龄雏鸡大量死亡病例,通过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测诊断为鸡沙门氏菌病,结合药物敏感性实验使用阿莫西林和乳酸环丙沙星饮水,3 d后成功治愈该病。通过病例的诊断和治疗,可为临床上治疗鸡沙门氏菌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仔猪生产的传染病。临诊上多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和慢性坏死性肠炎,也可使怀孕母猪发生流产,不仅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公共卫生带来较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犊牛沙门氏菌病又名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各种品种、年龄的牛均易感,以犊牛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沙门氏菌存在于健康牛的消化道等部位,当机体抗病力降低,诱发本病;在外界环境不良或饲养管理不当时,还可引起外源性感染。沙门氏菌也可经动物传染给人,引起人的食物中毒,所以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现将林芝地区犊牛沙门氏菌病的诊断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林芝地区米林县某牧民家,40~60日龄犊牛自然发病,当时正值雨季,棚舍潮湿,犊牛抗病力降低。犊牛饮食被粪便污染的水和草料,引起感染,死…  相似文献   

18.
仔猪副伤寒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永良 《畜禽业》2010,(3):66-67
<正>猪沙门氏菌病通常称为仔猪副伤寒,是由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一种条件性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以病猪出现腹泻、粪便  相似文献   

19.
雏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有效的防控雏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笔者调查了西昌市某养鸡户病鸡的临床症状和剖检病理变化,对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病原菌高敏的药物对病鸡进行治疗。结果表明,该病为雏鸡白痢沙门氏菌病,使用病原菌敏感的药物灵先锋及拜诺欣对病鸡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此外,笔者还提出了该病的综合防控措施,对减少该病的发生和减少经济损失均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6,(12)
鸡伤寒病由鸡感染伤寒沙门氏菌而引起。本病以垂直传播为主,也可以通过水平方式传播,感染后通常有4~6 d潜伏期,排黄绿色粪便、古铜色肝脏、肝脾肿大和小肠黏膜斑状出血为本病的典型病变。该病可以通过选择培养基将细菌分离培养从而确诊,在WS琼脂上长出中心黑色的菌落。氟喹诺酮类、氯霉素类、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对本品都比较敏感,最好两种以上搭配使用,见效更快。从源头控制本病是最好的预防方法,加强管理,定期消毒可降低该病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