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在中国的法制化进程中,农民更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权利主体。笔者认为,中国农民保护自己的权利主要有三种方式:私力救济、公力救济和灰色途径,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农民的私力救济。对于这些途径,它们在中国的存在各有其独特原因,应从法治的眼光对它们进行取舍和平衡。  相似文献   

2.
饶小龙  吴君茂 《甘肃农业》2006,3(7):128-129
本文从权利保障的理论开始讨论,引出农民权益保障的重要性,也就是为什么要强调农民权益保障.接着分析造成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的各种因素,最后尝试性的总结我国目前农民权益保障的途径为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二种途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公务员的权利救济制度目前属于行政内部监督机制的一环,在实际操作中缺乏有效性。本文在对国外和地区的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理论与模式介绍的基础上,对我国公务员的权利救济制度进行探析,并从理论和具体制度上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浅析我国行政指导的司法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政府行政管理的一种手段,行政指导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诸多法律上的问题,尤其是司法救济的缺陷,这也成为人们指责行政指导的主要原因。本文从行政指导的涵义出发,对当前中国行政指导实践面临的“合法性危机”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行政指导司法救济制度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农民在行政救济中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农村历史与农民现实发展的局限性,以及我国行政救济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农民在行政救济中面临许多困境。因此,应从多方面入手,采取全方位措施,消解农民的行政救济困境,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刘同君  王筱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662-16664
在村民自治的近30年中,村民与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之间的矛盾冲突逐渐显现,且对此类冲突的救济途径不畅通,广大农村农民的权益保护遭遇瓶颈。从我国现有法律规定以及诉讼体系来看,应赋予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自治组织以准行政主体的资格,通过修改和完善村民自治基本法律、宪法、行政诉讼法、刑法及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对村民的合法权益进行相对畅通的司法救济,并辅之以调解救济,以到达保护村民利益最大化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行政资助属于行政给付的范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农业行政资助正呈现范围越来越广、资金数额越来越大的趋势。美、法、英、德、日诸国对行政给付提供了程序不同、方式各异的法律救济。我国对农业行政资助提供了行政复议、申诉和信访等法律救济渠道。应进一步拓宽救济渠道,同时赋予行政一定的裁量权,使农业资助行政在法治的框架下充分发挥推进民生政策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命脉,土地管理工作是使土地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根本和前提。如何在土地管理过程中更好地推动公众参与,本文认为,监督机制与救济机制是土地管理程序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监督与救济行为不仅可以对土地征收的行政决策进行重新调整与修正,而且实质上也是从程序性制度层面确保农民参与土地征收决策的权利。一是要坚持做到信息公开;二是要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完善舆论对土地征收的监督机制;三是要成立专门的监督委员会;四是要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把土地管理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9.
行政指导是政府行政管理民主化、法制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已经引起我国行政法学界的普遍重视,但对其研究扔处于相当幼稚的阶段,许多理论问题未能追本溯源,阐释清楚,特别是行政指导的性质,性质的界定往往关系看过程中怎样进行法律控制及事后的法律救济。事实上,行政指导应是一种不具有法律强制力的权威性(非完全意义上的权力性)行政行为,它并不是一种事实行为,也不绝对是一种非权力性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德国、法国和日本的民事诉讼权利救济与实体权利的保护、法院权力的制约紧密联系。同时,上述国家更从宪法层次配置诉讼权利的救济,明确规定了可救济的当事人诉讼权利范围和救济措施,也从程序管理或司法行政措施的角度排除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救济。德国、法国和日本的民事诉讼法都采取了“金字塔式”的诉讼权利救济模式,相比之下,德国和日本的救济模式更加接近,救济范围比法国更广,对法院职权控制比法国更严。  相似文献   

11.
汉代把对孤儿等弱势群体的救济以法律的形式同定下来,但是抚孤问题更多依靠社会及民间的力量来解决;宗族内部的收养是救济孤儿的最主要方式,是孤儿得以生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绿豆芽培养过程中铅毒害及硒的缓解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豆芽培养过程中,进行铅(Pb)和Pb 10.00mg·L-1硒(Se)对比实验,测定了Se对Pb胁迫下叶绿素含量、CAT活性和膜相对透性。实验结果表明,Se能缓解Pb胁迫导致的绿豆芽叶绿素含量的降低,增强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缓解Pb胁迫导致的绿豆芽细胞膜相对透性的上升趋势。Se可增强绿豆芽对Pb胁迫的抗性,然而Se缓解Pb对绿豆芽的毒害是有一定限度的。  相似文献   

13.
行政复议制度是我国解决行政纠纷的重要制度之一,其功能定位对行政复议制度实施 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行政复议制度功能定位在我国多种学说观点的分析与研究,不难 发现,行政复议立法目的与法治实践需求的不断变化推动其功能定位由最初的内部监督逐渐转 向权利救济、争议解决,并且最终向多元化功能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作为特殊行政行为的行政调查,其实施能对相对人权益产生较大影响。尽可能穷尽行政调查的瑕疵状态并予以深入分析,能够为行政调查的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前提,特别是能为行政调查救济制度的针对性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虽然我国已存在行为保全制度相关的立法,但其并不适用于整个民事诉讼领域,为了更好地进行事前救济,有必要在我国民事诉讼中构建行为保全制度。目前国内有关行为保全概念的主要学说,均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行为保全在实质上应是一种程序,不能再将其进行细化归类为诉讼程序或非诉讼程序。我国现行的行为保全制度适用范围小、规定粗略。我国民事诉讼行为保全制度应从程序启动、申请条件、担保等具体角度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6.
生态移民是实现扶贫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双赢的必然选择。宁夏西海固地区是我国六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这里自然条件恶劣,长期面临着贫困与生态环境的双重压力。宁夏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生态移民,既能缓解贫困,又能保护生态环境,更是关系到宁夏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长远目标的实现。为此,必须明确此次移民的战略布署,制定有力的保障措施,打好这场扶贫和生态的攻坚战。  相似文献   

17.
透过清代以工代赈捐纳筹资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兼具救荒与兴修工程双重功效的以工代赈的资金来源,除了赈捐、河工捐这些暂行事例外,还有常例。在清代公开的国家制度保障下,运行数百年的捐纳制度,为遇到临时的或长期的财政困境的朝廷动员社会力量筹集以工代赈资金提供了保障。有清一代,捐纳资金为朝廷顺利实施以工代赈提供了程度不等的持久的正向支撑力,帮助朝廷履行灾荒赈救职责,修复灾毁急要险重工程,吸纳最具潜在不稳定因子的青壮年灾贫民到工劳动,化解社会危机。即使在光绪初年以民捐民办为突出特征的义赈兴起之后,清廷仍旧通过诸种措施增加捐纳资金,用于兴办工赈,强撑起了官赈的“面子”。评价捐纳制度的利弊得失,应以其社会效果为基本标准,而不是简单地斥其为滋弊的温床。  相似文献   

18.
2011年国家扶贫新标准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扶贫开发进入了新阶段。该文在国家扶贫新标准实施的背景下,总结了福建省扶贫开发的历程,分析了国家扶贫新标准下福建相对贫困问题的表现,并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福建省扶贫开发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9.
论将人身自由罚纳入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听证作为保障行政行为公平、公开、公正和保护相对人正当权益的一种重要程序和手段,已为多数国家所重视并在立法中有所体现。我国现行的《行政处罚法》没有将人身自由罚明确列入行政听政程序中去,这应该是一个缺憾。在宪法第四次修正案已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环境下,在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即将修改之际,有必要把人身自由罚纳入到行政听证程序的范围中去。  相似文献   

20.
刘晓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9):1971-1973
当下村委会选举中侵犯村民选举权利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救济。从社会学角度分析村委会选举相关各方的行为,可以发现村民选举权利受到侵蚀的社会心理根源。考察几个主要的监督渠道和救济途径,村委会选举权利得不到充分保障的原因在于行政监督和救济缺乏动力、权力机关监督软弱、司法救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