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龙游县是浙江省早熟梨的优势栽培区域之一,现有梨面积758.3公顷,产量16 000多吨,"金棠"牌梨闻名远近。20世纪90年代推广梨计划密植栽培取得了早结丰产的效果,但是密植梨园后期容易出现树冠郁闭、通风透光差及产量与品质下降等问题。因此我们在龙游县东华街道上杨村丘陵果园中选择4~14年生树体健壮、树冠较完整、无严重病虫害的黄花梨和翠冠梨作移栽树。移栽时间在2007年10—11月,种植地肥水条件较好,管理水平上等,几年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梨大树移栽密植速生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许燕  洪飞 《现代园艺》2014,(3):35-36
<正>梨树在江苏如东县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也是近年来果农脱贫致富的主要渠道之一。从2008年开始,如东县科技人员对主栽品种翠冠和丰水梨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推广,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并为广大果农接受的梨树管理技术。现介绍如下:1选择合理的栽培密度20世纪80年代如东县商品梨生产中大多实行矮化密植栽培,新建梨园667m2栽67~111株,虽然早结丰产,但随着树龄的增长,密植梨园的弊病也逐渐显  相似文献   

3.
<正>果树省力化栽培也称为简化栽培,最早源于日本[1]。梨园省力化栽培主要采取宽行密植、生草栽培、肥水一体化、病虫害生物防治和简化修剪等园艺手段,并充分利用梨园割草、耕作和喷药等机械设施进行高效栽培管理,实现梨园优质高产。1宽行密植梨园宽行是实现高效栽培管理的第1步,便于修剪、打药、施肥和果品运输等机械化作业。宽行密植就是适当减小梨树株间的栽植密度,加宽栽培的行距。通过预留间伐株进行适度密植,可达到早期丰产、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但在丰产后应根据树势尽早进行间伐,尤其是在南方多雨地区,及时间伐可使树体舒张、通透性好,为后期的丰产优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乔砧密植梨园的开心形整形技术徐凌飞(陕西省果树研究所杨陵712100)传统的梨树栽培,为稀植大冠,结果晚,效益低,树形多采用疏散分层形,树体高大,通风透光性差,管理不方便。全国各地先后对乔砧密植梨的栽培进行了研究。陕西对乔砧砀山酥梨采用了开心形整形,...  相似文献   

5.
<正>1梨密植团状栽培有利于结果枝的均匀分布与伸展行状栽培的密植梨园结果枝向行间伸展有较大的空间,而行内没有伸展的空间。如1 m×4 m的栽植模式,行内的枝条伸展0.5 m,超过0.5 m就会形成交叉枝和重叠枝,直接影响光照的吸收利用率,逐年会形成细弱枝,造成挂果量减少,果实品质下降。中后期明显出现上强下弱的趋势,甚至下部结果枝死亡,结果部位上移。  相似文献   

6.
赵全  陆福和  郭伟 《果农之友》2009,(4):16-16,21
2003年3月。天津市蓟县出头岭镇从北京郁金香生物技术公司引进韩国梨品种甘泉、满丰成品苗木50142株.建立密植良种梨园2414公顷,经几年栽培观察,两个梨品种表现品质好、丰产、易管理。在天津蓟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现总结早果优质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7.
光照强度对鸭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梨是河北省的特产,远销国内外,是北方主要果品之一。果实品质如何?向来受到栽培者和消费者的关心和重视。近年来,随着密植试验的开展,有些新梨园也采用了密植栽培方式。但是密植之后,又出现了新的矛盾,高产和优质的矛盾是其中之一。日本林真二等报道,从不同年份的不同气候条件对梨果实品质的影响看,凡是高温日照多的年份比日照不足的年份,糖分含量高得多。本试验着重研究光照强度对鸭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1977年春按株行距0.67×1m和0.5×1m定植一年生晚三吉梨苗1.2亩,运用综合技术措施,实现定植后第2年结果(平均亩产77.67kg),第3年丰产(平均亩产4798.04kg),连续8年平均亩产超过5000kg,好果率均在99%以上。创出了7年生梨树最高亩产达到12913.59kg的记录。实现了11年生梨园1.2亩累计总产71249.5kg,年平均亩产5397.69kg。3年生梨园收回全部投资并有盈余,11年平均每亩年纯收入987.23元。总结出梨乔砧密植早结果、早丰产、持续高产的一套栽培技术措施,并提出双行水平树墙式丰产树体结构指标,可供梨乔砧密植栽培参考。  相似文献   

9.
早熟梨在我国南方地区一般在7月份成熟,比北方提早一个月上市,极具市场潜力,但该地区由于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早熟梨在密植栽培对病虫害较多,从而限制了栽植密度,影响了前期经济效益。为了探索南方早熟梨密植高效栽培技术,为早结丰产和高效益栽培提供技术依据,我们从品种选择整形修剪及肥水管理等方面入手,经过5年的努力,终于摸索出一套南方早熟梨高效栽培技术。按2×1m定植的梨园,定植第二年每667m2产量达720kg以上,第三年进入丰产期,每667m2产量达2100kg以上,第五年每667m2产量可达4400kg以上,而且品质优,病虫害少,经济效益高,现将其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梨矮化密植栽培是采用矮化砧木进行宽行密植的现代栽培模式,适合机械化、标准栽化栽培。榅桲作为梨矮化砧,矮化效应显著,表现为树体矮小、结果早、品质优、丰产性强。通过合理的水肥管理,梨矮化栽培第3年666.7 m2产量即可达到1 200 kg。密植是获得早期丰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有效栽培方式,不仅能增加叶面积,还能有效利用光能,矮化密植栽培已经成为国外梨树主要的栽培形式[1],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梨矮化密植栽培是当前国内外新兴的梨集约化栽培新模式,具早结、丰产、效益高和便于田间各项管理等优点,是当前梨研究和推广的主流方向。文章从园地选择、培育壮苗、品种选择、配植授粉树等方面详细介绍梨矮化密植栽培技术,为四川攀西地区及与攀西气候相似地区发展矮化密植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密植栽培,向栽培者提出了快成形早结果的挑战性要求。近十几年来,各地新发展的梨树,几乎都是密植梨树,栽植密度比过去增加了3—4倍。但很多密植梨园,至今仍在惯用稀植梨园的修剪方法。这是造成成形慢、结果晚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两种栽培模式梨园的成本与效益,省力化栽培模式梨园实行宽行密植、机械化作业、肥水一体化管理、生草制、树体圆柱形、以夏季修剪为主、花期放蜂授粉;传统栽培模式实行窄行密植、人工施肥、大水漫灌、果园清耕制、树体开心形、花期人工辅助授粉。666.7m^2产量均为2000kg条件下,省力化梨园比传统梨园每年可节省人工成本2030元,节省物质及机械租赁等生产成本431元,产值增加1512元,效益增加3941元,节本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Ing  G 刘成 《北方果树》1997,(3):47-48
南美的梨生产南美梨的主产区在智利和阿根廷。阿根廷的梨栽培区位于南纬38°—39°;智利的梨主产区位于南纬35°。智利的梨没有火疫病、梨木虱,春季霜害和冬季冻害。阿根廷有些梨园有晚霜和梨木虱为害。南美的梨园土质好,水份供应充足,在一个生长季内,梨树新梢...  相似文献   

15.
一、苏联梨的产量及主要栽培区目前,苏联梨的年产量为68万吨。梨树的比重,占全国现有果树的6.2%。梨的传统栽培区是克里米亚。主要梨产区为乌克兰和摩尔达维亚,这里集中了全国47.8%的梨园,在仁果类树种中的比重占21%。乌克兰主要生产梨园集中在普里德涅斯特罗夫耶、外喀尔巴阡山及南方诸省。  相似文献   

16.
<正> 矮砧密植栽培是现代果树栽培发展的趋势。苹果矮化砧的应用历史较梨久,栽培也广泛。欧美各国以榅桲做梨的矮砧虽然已有40多年历史(Hatton,1935),但由于榅椁砧抗寒性差及与梨品种不亲和等问题,生产  相似文献   

17.
适于梨矮化密植的新树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于梨矮化密植的新树形于洪华,贾敬贤(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辽宁兴城·125100)梨矮化密植是当今世界栽培的总趋势,是获得梨树早结果、早丰产、高效益的重要栽培方式。栽培方式变了必须有一套相适应约矮化密植栽培技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重要的措...  相似文献   

18.
乔砧密植黄花梨盛果期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砧密植黄花梨园能实现早果丰产的前期栽培目标 (见《中国南方果树》1997年第 1期第 39页 ) ,但进入盛果期后 ,在南方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 ,棠梨(PyrusbetulaefdiaBge)砧黄花梨枝叶生长量大 ,树冠逐渐郁闭 ,梨园通风透光条件恶化 ,导致产量不稳 ,果实品质下降 ,病虫为害加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笔者在本站 0 34hm2 梨园内 ,对 5~ 8年生密植黄花梨园 ,进行了盛果期优质栽培技术的研究 ,取得了平均每 6 6 6 7m2 产量 2 191kg ,优质果率 (一级果以上比率 ) 91 4 %的效果。1 选用双主枝单层主干形树形 ,合理修剪…  相似文献   

19.
<正>梨锈病又名赤星病、羊胡子,是梨树和桧柏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各地梨产区均有分布,以梨园附近有桧柏栽培的地区发病严重。常造成早期大量落叶,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0.
果树密植栽培是当代果树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探索适应我市自然条件的高产、优质高效发展梨树生产的途径,1980年以来,我们开展了梨乔砧密植丰产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初步总结出了梨乔砧密植丰产栽培的配套技术。试验园定植两年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