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以涂料直接涂饰的染色单板为试材,以氙光作为辐射光源,考察不同的涂饰染色单板在100 h光照过程中试材表面材色的变化规律,并分析试验因子对光变色的影响。结果表明:涂饰染色单板受光辐射易发生变色,材色的明度指数均呈上升趋势,而色度指数a*、b*变化各异。染料品种对色度指数的变化影响极显著,涂饰酸性蓝染色单板的光变色度显著大于涂饰酸性大红染色单板的光变色度。涂料种类对色度指数b*影响显著,涂饰聚氨酯清漆染色单板的光变色度明显大于涂饰丙烯酸清漆染色单板的光变色度。   相似文献   

2.
PU漆阔叶树材透明涂饰过程中色度学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8种阔叶树材采用聚氨酯清漆进行透明涂饰处理,定量检测和分析三次涂饰过程中木材色度学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各色度学指标随涂饰次数和树种不同而异,涂饰前后色度学特征变化为明度均降低,色饱和度、黄蓝轴色品指数均增加,色差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3.
高温热处理人工林杉木木材的材色和涂饰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林杉木试材在160-220℃下分别热处理3和5 h,测定并分析了热处理前后试材表面颜色、光泽度的变化,并采用醇酸清漆和聚氨酯漆分别对其进行涂饰,同时对涂饰后试材表面的颜色以及耐磨性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热处理后木材颜色变深,明度和光泽度降低,色差增大,且随处理温度的升高以及时间的延长,变化幅度增大;红绿轴色品指数降低,黄蓝轴色品指数总体增大,但均为无规律性变化.与热处理前后试材颜色参数的变化相比,涂饰后不同条件热处理材的明度及总体色差减小;与素材漆膜比,热处理使漆膜的耐磨性随处理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尤其是在200℃以上较长时间处理会使漆膜耐磨性显著降低从而影响漆磨质量,影响的程度与涂料品种有关.  相似文献   

4.
泡桐材墙壁板两种涂饰工艺效果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醇酸清漆、木蜡油为漆料,采用对比法,对泡桐材墙壁板进行涂饰工艺实验,比较改进工艺和传统工艺涂饰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改进工艺的涂饰效果,明显好于传统工艺。采用改进工艺涂饰,明度下降较少;涂饰醇酸清漆,改进工艺比传统工艺的明度高4.62、明度偏差低3.47、明度变异系数低5.64%;涂饰木蜡油,改进工艺比传统工艺的明度高5.41、明度偏差低2.72、明度变异系数低4.25%。改进工艺的色差好于传统工艺的色差;涂饰醇酸清漆,改进工艺的色差比传统工艺的色差低0.94、色差偏差低2.80、色差变异系数低7.04%;涂饰木蜡油,改进工艺的色差比传统工艺的色差低6.10、色差偏差低1.80、色差变异系数低3.89%。仿珍贵木材色调涂饰正交优选试验的色精涂饰量为11 g/m2、面漆涂饰量为37 g/m2,可使桐材表面涂饰达到理想效果。8种珍贵木材色调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工艺对桐材仿珍贵木材涂饰效果,比传统工艺效果好;色差偏差小,色度均一,颜色稳定。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橡胶木进行热改性处理和糠醇浸渍处理,采用PE或PU组分清漆进行涂饰,对涂饰前后试材的材色和光泽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糠醇改性材与热改性材涂饰前后的色差值为12~24,PE涂饰的变化值略大于PU涂饰;色度指标中,对照材和改性材的明度L*均降低,但红绿度和黄蓝度的变化则与改性方法、改性程度有关;170℃热改性材的红绿度和黄蓝度明显上升,210℃热改性材的红绿度和黄蓝度则明显下降;高增重率糠醇改性材的红绿度和黄蓝度均显著下降,而低增重率的红绿度基本不变、黄蓝度下降明显;改性和涂饰缩小木材顺纹和横纹方向的光泽度差异,但PE和PU涂饰之间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以表面粗糙度、底漆涂布量、面漆涂布量、固化时间为因子,采用4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研究火力楠木材涂饰聚氨酯清漆工艺。结果表明,火力楠木材涂饰聚氨酯清漆的最佳工艺为:砂光表面粗糙度为3.28μm(选用150目砂带),底漆涂布量30g·m~(-2),面漆涂布量90g·m~(-2),固化时间8h;漆膜性能:附着力为1级;耐磨性平均失重量为0.058g;抗冲击性平均等级为2级。表面涂饰聚氨酯清漆后,明度(L*)降低,黄蓝轴色品指数(b*)增大,促进木材偏黄的特点,增强了木材偏红的特点;明显改善了木材的光泽度。SEM分析表面:适宜的表面接触角有利于漆膜与火力楠木材的界面结合。  相似文献   

7.
英国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涂料产品。Lonza公司引进了Drywood Woodstain,一种专门用于Non-Com Exterior阻燃处理木材的水基涂料,可为处理过的木材添加彩色涂饰,与处理木材表面附着牢固且不会影响阻燃处理的效果,可提供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色彩。  相似文献   

8.
热处理对表面密实材变形固定及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高温热处理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木材压缩变形固定方法,以往研究中大多对木材进行整体热处理,但整体热处理方式耗时长能耗大,且表面密实材仅仅是表面几毫米的密实层需要固定,因此有必要探究一种适合表面密实材的变形固定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热压机对表面密实材进行表面热处理,并对不同条件处理后的试件进行回弹率、表面硬度、耐磨性、材色的测定和红外光谱分析,探讨热处理对表面密实材变形固定和性能的影响。结果热处理对固定木材表面的压缩变形效果显著,且吸湿、吸水和水煮回弹率均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或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当温度高于200 ℃,延长处理时间会造成木材表面硬度和耐磨性的降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或处理时间的延长,表面密实材的明度差、红绿轴色品指数差和黄蓝轴色品指数差的绝对值增大,色差增大,材色变深。热处理后各吸收峰的吸光度均呈现降低的趋势,且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降低越明显,在高温作用下木材3大组成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素由于热解反应导致其含量降低,另外影响木材尺寸稳定性的羟基和羰基的数量也相应减少。结论热处理可以对表面密实材进行有效地变形固定,但提高处理温度或延长处理时间会导致木材表面硬度和耐磨性的降低以及材色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借助CIE的L*a*b标准色度学系统,研究了柚木、花梨和红栎装饰薄木经不同参数等离子体改性处理前后的材色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放电功率的增大、处理速度的减慢,3种类木材装饰薄木明度降幅下降,处理前后色差均呈现增大趋势;红栎薄木材色经等离子体改性处理后的变色最显著,花梨桃次之,柚木变色相对最小,且柚木受等离子处理的影响相对较弱。红栎装饰薄木表面变色主要由明度变化所致,柚木和花梨经等离子体改性处理的变色机制主要与明度、红蓝度和黄绿度等色相有直接关系。放电功率高于3 kW时,装饰薄木表面易出现蚀刻过度现象。  相似文献   

10.
木质材料的表面劣化与木材保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试验以枫桦(Betula costata Trautv)、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木材单板和凸版纸、新闻纸、条纹牛皮纸、书写纸、胶版纸和朴克原纸为试材,借助于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和分析了经室内、外暴露和人造紫外光辐射期间各种木质材料表面化学和表面性状的变化;提出了抑制木材表面劣化,保护木材的处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监测木质材料的劣化过程。采用化学药剂处理和油漆涂饰处理均可抑制紫外光对木材表面的光化降解,其中用浓度为5%的三氧化铬溶液或三氯化铁溶液处理木材其保护作用显著,能够改善木材的耐候性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木材太阳能干燥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太阳能的不连续、不稳定性使其难以实现连续化干燥,因此联合干燥成为了发展热点。针对桉木单板探索了联合干燥对单板物理性能的影响,模拟太阳能将单板含水率由50%预干至25%~30%,然后联合热压干燥;设置热压温度为140℃、160℃、180℃、200℃,时间为2、3 min,压力为0.5 MPa。对联合干燥单板的压缩率,导热系数、表面颜色、平衡含水率进行测定,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及XRD衍射光谱对微观层面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太阳能预干联合热压干燥相比全程采用太阳能干燥节省时间约为50%;随着热压干燥温度的增加,单板厚度压缩率增大,导热系数增加率最大为14.6%,明度值L*降低范围为0.4%~12.81%,表面颜色朝着暖色调方向发展;与未处理材相比,联合热压干燥后单板的平衡含水率呈降低趋势,最大减小约20%,且由XRD分析可知,联合热压干燥可使单板纤维素相对结晶度增加,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单板的尺寸稳定性;SEM显示热压处理改善了表面裂隙,有助于提高后期的胶合质量。因此太阳能预干联合热压干燥能够提高单板干燥效率与应用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单板干燥质量。  相似文献   

12.
杨木单板染色工艺与表面材色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材为I-214杨木单板,以染料酸性大红GR和活性艳蓝KN-R为染化试剂,选取染液质量分数、染色温度、浸染时间为考察工艺因子,进行单板染色试验。通过多光源分光测色计测定染色单板的表面材色,用CIE(1976)L*a*b*Diagram对其进行颜色表征。结果表明:染色单板表面材色与着色度的变化与染液质量分数、染色温度、浸染时间的关系不同,高温下染色时染液质量分数增大,着色度(ΔE*ab)提高;染色时间延长,着色度有所增加或无明显变化;染色温度对表面染色影响较小。酸性染料和活性染料染色的单板材色变化幅度接近。  相似文献   

13.
以蔗糖为细胞壁充胀剂,二羟甲基二乙烯脲(DMDHEU)为交联剂对速生软质杨木单板进行浸渍处理和热压固化定型,通过细胞壁化学改性和细胞腔物理压缩协同作用,实现低载药量下单板的密实增强。系统评价了蔗糖和DMDHEU浸渍压缩对所制备单板的回弹率、密度、硬度、表面颜色和力学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蔗糖和10%DMDHEU浸渍压缩的杨木单板经5个水饱和—干燥循环和1次水煮测试后压缩回弹率为23%,表面密度提高至0.71 g/cm3,达到硬质阔叶材水平,表面硬度比素材增加2倍,单板颜色从暗灰色变为明亮的金褐色,水性涂料在浸渍压缩表面的漆膜附着力显著提高。综上所述,低质量分数蔗糖和DMDHEU浸渍压缩后的杨木单板具备作为复合地板优质表板的潜能。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在室内自然光辐射下杨木和桦木染色单板的变褪色过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光辐射过程中,染色单板发生了显著变褪色.经光辐射100d,各个试件色差值ΔE*均超过16,最大达44.36.染色单板光变色前期主要是由于染料及木材抽提物不饱和基团的劣化,后期主要是木材基质.染料结构及稳定性是影响其变褪色的主要因素,漂白预处理加...  相似文献   

15.
预处理对杨木单板染色和阻燃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木材的渗透性,对杨木单板进行了水热和Na OH溶液预处理,用酸性染料和BL-阻燃剂对处理后的单板进行染色和阻燃同步处理,考察预处理工艺对单板上染率、氧指数、耐日晒牢度和耐水洗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不同预处理方式均提高了单板的渗透性,上染率和氧指数都增大;水热处理的单板耐日晒牢度和耐水洗牢度均提高;Na OH溶液处理的单板耐日晒牢度变差,单板表面局部甚至变黑;8 g·L-1Na OH处理40 min的单板耐水洗牢度最差,色差值最大为16.172NBS.综合分析得出的较优预处理工艺为80℃热水处理5 h.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刨切厚单板质量,减少水热处理时间,采用带实时喷蒸加热功能的刨切试验装置,在冷水浸泡、冷水浸泡再喷蒸加热、水煮软化和水煮软化再喷蒸加热4种条件下对桉木进行刨切试验,刨切厚度为1~6 mm。结果表明:单板表面粗糙度为4.29~14.30μm,随刨切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横纹方向表面粗糙度大于顺纹方向,但都能满足GB/T 13010—2006的要求;单板背面裂隙度在刨切厚度为2~6 mm时变化幅度不大。相对于未喷蒸加热的情况,采用实时喷蒸加热刨切的单板横纹表面粗糙度、顺纹表面粗糙度和背面裂隙度的最大降低百分率分别为11.55%、23.12%和28.06%,表明采用实时喷蒸加热处理对改善单板质量效果明显;其中,在水煮软化再喷蒸加热的条件下,刨切单板表面粗糙度和背面裂隙度最小。  相似文献   

17.
利用化学镀法在桦木单板表面沉积Ni-P合金镀层制得镀镍桦木单板。测试了镀层与单板表面的结合强度,对比分析测试了镀镍前后单板的抗拉强度、胶合强度、表面润湿性及导热性,同时还分析了其环境适应性(如抗低温、耐高温和耐腐蚀等性能)。结果表明,镀层与单板表面的结合非常牢固,经表面镀镍后,抗拉强度和表面耐磨性有所提高,胶合强度和表面润湿性稍有下降,导热性能显著提高。镀镍桦木单板具有良好的抗低温、耐高温和耐腐蚀性能,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以壳聚糖(CTS)和活性艳蓝KN-R染料为原材料,通过两步反应法制备新型N,O-羧甲基壳聚糖染料,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元素分析仪分析其结构和化学基团,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其水溶性进行检测;采用常压浸渍法制备N,O-羧甲基壳聚糖染料染色薄木,用光谱光度仪进行表面颜色及日晒和水洗色差测量;用菌落计数法定量表征其抗菌性能。结果表明:CTS分子中大量—OH、少量—NH2基团被—CH2COOH基团取代,染料中的—SO-3和N,O-羧甲基壳聚糖中质子化的—NH+3发生反应;羧甲基化和染料接枝反应使得CTS结晶度下降;N,O-羧甲基壳聚糖染料的水溶性得到显著改善;N,O-羧甲基壳聚糖染料可明显改善薄木的染色效果,且染色薄木的耐日晒和耐水洗牢度均提高;N,O-羧甲基壳聚糖染料染色薄木的抗菌性能优于活性艳蓝KN-R染色薄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明确低盐和低碱活性染料应用于单板染色的适用性,可降低染液废液污染水平和生产成本。  方法  选择新型低盐活性大红(SNE)染料和低碱活性红(LA)染料对渗透性较差的柞木Xylosma japonicum单板进行染色,以应用较广的活性红(M-3BE)染料作为对照,测试3种染料染色柞木单板的直接性、反应性、固色率和染色效果,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仪(TG)和扫描电镜(SEM)分析其官能团、组分和细观结构的变化。  结果  与M-3BE染料相比,SNE染料硫酸钠用量降至1/2和LA染料碳酸钠用量降至1/8时,SNE染料固色率提高了15.33%、色差降低了1.35%,LA染料固色率降低了3.37%、色差提高了2.03%。染色处理后,木材表面羟基含量减少,其中低盐染料染色柞木单板羟基含量最低,除出现较弱的硫酸盐S=O吸收峰外,无新吸收峰产生。3种活性染料与木材的结合机理和产生的官能团结构相似,但因染料母体结构差异较大,导致热分解曲线略有不同。染料分子可从木材表面扩散到木材内部,扩散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SNE、M-3BE、LA。  结论  SNE染料具有较高的上染率,LA染料具有优异的颜色提升性,可用来染色木材单板,从而降低电解质盐和碱的排放。图3表3参28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电热式化学镀铜地热地板研究提供参考,对化学镀铜杨木单板的导电性与电磁屏蔽效能进行测试,分 析镀层厚度与吸收损耗、反射损耗、趋肤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镀铜杨木单板屏蔽效能主要以反射损耗为主,属 于反射型电磁屏蔽材料;表面电阻率随镀层厚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横纹方向的表面电阻率是顺纹方向的3 倍左 右;频率越高,电磁波在镀铜层中传导时的趋肤深度越小,通过计算趋肤深度确定化学镀铜层的厚度,可以节省镀 铜时间并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