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准确还原松针覆盖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设置0.29、0.58、0.87 g/cm2共3个不同的松针覆盖水平(分别记为F1、F2、F3)和不覆盖松针处理(F0)进行一维土柱垂直入渗试验,以van Genuchten模型为基础,针对松针覆盖层的特性设置相应的水力特征参数,并使用HYDRUS–1D对土柱入渗和蒸发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与F0相比,松针覆盖处理F1、F2、F3的土壤蒸发量随松针覆盖层厚度增加而逐渐减少,松针覆盖处理能明显降低土壤蒸发量;松针覆盖土壤会优先蒸发松针覆盖层内部的水分,F3在0~300 min时段内始终保持着3种覆盖处理中最高的时段蒸发量和累计蒸发量,且时段蒸发量呈现出随时间逐渐减小的趋势;4种处理的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主要在5 cm以上的浅层土壤中表现出较大的区别,试验截止时,F1、F2、F3在该深度下的地表土壤含水量较F0提升比例分别为67.3%、94.9%、110.2%;7.5~17.5 cm深度下,F1、F2、F3的土壤含水量相比F0的均有提升,但相互之间差距不明显;4种处理在20 cm以下的深层土壤含水量虽然较为接近,但湿润锋深度随覆盖量增长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HYDRUS–1D模型的模拟值同实测值间的均方根误差低于0.025,相关系数高于0.6,拟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求宁夏中部干旱地区最适宜的硒砂瓜覆砂厚度。[方法]采用蒸发器整体称重法,以宁夏中卫南山台地区天然砂石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厚度砾石覆盖对土壤蒸发的影响。[结果]砾石覆盖处理的土壤日蒸发量的大小顺序为CKH1(5 cm)H2(8cm)H3(10 cm)H4(15 cm)。同时,随着试验天数的增加,H3(10 cm)和H4(15 cm)处理的累积蒸发量的差别逐渐减小。土壤总蒸发量随碎石覆盖厚度的增加呈现幂函数减少的变化趋势,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达到0.925 5。[结论]随着砂石覆盖厚度的增加,土壤日蒸发量逐渐减少,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覆盖可以有效减小蒸发,且覆盖厚度越厚,对蒸发的抑制效果越明显。在实施砾石覆盖处理时,应该适量增加覆盖厚度,阻止大量水分因蒸发而造成的水分损失。当砾石覆盖厚度达10 cm以上时,砾石抑制蒸发的效果差别不大,因此10 cm的砾石覆盖厚度最适宜当地区域的自然条件。幂函数方程Y=atb可以用来模拟土壤总蒸发量随碎石覆盖厚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不同厚度砾石覆盖对土壤蒸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求宁夏中部干旱地区最适宜的硒砂瓜覆砂厚度.[方法]采用蒸发器整体称重法,以宁夏中卫南山台地区天然砂石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厚度砾石覆盖对土壤蒸发的影响.[结果]砾石覆盖处理的土壤日蒸发量的大小顺序为CK>H1(5 cm)>H2(8cm)>H3(10cm)>H4(15 cm).同时,随着试验天数的增加,H3(10 cm)和H4(15 cm)处理的累积蒸发量的差别逐渐减小.土壤总蒸发量随碎石覆盖厚度的增加呈现幂函数减少的变化趋势,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达到0.925 5.[结论]随着砂石覆盖厚度的增加,土壤日蒸发量逐渐减少,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覆盖可以有效减小蒸发,且覆盖厚度越厚,对蒸发的抑制效果越明显.在实施砾石覆盖处理时,应该适量增加覆盖厚度,阻止大量水分因蒸发而造成的水分损失.当砾石覆盖厚度达10 cm以上时,砾石抑制蒸发的效果差别不大,因此10 cm的砾石覆盖厚度最适宜当地区域的自然条件.幂函数方程Y=atb可以用来模拟土壤总蒸发量随碎石覆盖厚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宁夏中部干旱区最适宜的硒砂瓜覆砂颜色。[方法]采用蒸发器整体称重法,以宁夏中卫南山台地区天然砾石为试材,研究不同颜色砾石覆盖对土壤蒸发的影响。[结果]不同颜色砾石覆盖处理的土壤日蒸发量由大到小依次为CK、C3(紫色)、C1(白色)、C2(青色)。同时,随着试验天数的增加,C1(白色)和C2(青色)处理的累积蒸发量的差别逐渐减小。不同颜色砾石覆盖下,累积蒸发量随蒸发时间呈幂函数增加的变化趋势,拟合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40 0。[结论]砾石覆盖可以有效减少蒸发,且浅色砾石对土壤水分蒸发的抑制效果比深色砾石更明显,其中紫色砾石覆盖的累积蒸发量最大,其次是白色砾石,青色砾石最小,而青色和白色砾石覆盖的土壤日蒸发量差别较小,累积蒸发量随蒸发时间呈幂函数增加。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求宁夏中部干旱区最适宜的硒砂瓜覆砂粒径,以宁夏中卫南山台地区天然砂石为试材,采用蒸发器整体称重法,研究了不同粒径砾石覆盖对土壤水分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砾石覆盖可显著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量;且覆盖砾石的粒径越小,土壤日蒸发量越少,土壤含水量越高;试验时间内,以4.0~5.0 cm粒径处理的土壤水分累积蒸发量最大(10.67 mm),以0.7~1.0 cm粒径处理的土壤水分累积蒸发量最小(7.80mm),但砾石粒径在1.5~4.0 cm范围内时,不同粒径砾石抑制土壤水分蒸发的效果差别不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可用多项式方程Y=at2+bt来模拟土壤水分累积蒸发量随时间的变化,用指数函数方程Y=aebx来模拟土壤总蒸发量随砾石覆盖粒径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施加马铃薯生物炭对宁南山区土壤水分运移和氮素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不同马铃薯生物炭添加量(0、1%、2%、3%、5%、6%)对宁南山区典型土壤(山地草甸土、黑垆土)水分入渗、蒸发特性及硝态氮淋溶的影响规律及差异。【结果】山地草甸土的入渗湿润峰进程和累积入渗量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逐渐降低,黑垆土呈现先增加后递减的趋势;Philip入渗模型适合山地草甸土的水分入渗过程,Kostiakov模型适合黑垆土的水分入渗过程;生物炭显著降低了2种土壤的累积蒸发量,土壤蒸发量和蒸发时间复合幂函数关系;2种土壤硝态氮(NO-3-N)淋溶损失质量减少幅度均随着生物炭添加量增加呈现先增加再减小后加强的趋势,且均在1%添加量时减幅最小,6%时减幅最大。【结论】施加马铃薯生物炭能提高宁南山区土壤持水能力,减小土壤硝态氮损失。  相似文献   

7.
生物土壤结皮对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进一步探究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内结皮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了结皮(地衣结皮和苔藓结皮)未受干扰和移除处理下的土壤水分入渗、蒸发及含水量状况。结果显示:1)两种结皮均对土壤水分入渗具有抑制作用,移除两种结皮后,土壤水分初渗速率、稳渗速率以及累积入渗量均显著增大(P < 0.05);2)结皮对土壤蒸发的影响与结皮类型及蒸发阶段有关,地衣结皮对整个蒸发过程中日蒸发量及蒸发总量无显著影响(P>0.05),而苔藓结皮对土壤日蒸发量的影响在模拟蒸发前期表现为抑制(第1~5天),后期表现为促进(第6~15天),但对总蒸发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3)总体来看,地衣结皮覆盖区0~40cm土层含水量高于地衣结皮移除区,而苔藓样地规律则相反。从不同土层来看,相比于移除结皮,地衣结皮覆盖区40cm深度以上各层土壤含水量均较高,苔藓结皮覆盖区土壤含水量在5和10cm深度较高,20和40cm较低。研究结果表明,地衣结皮提高了油蒿群落土壤水分有效性,应对其进行保护;苔藓结皮降低了油蒿种群土壤水分有效性,却提高了浅根系草本土壤水分有效性,这是驱动油蒿群落演替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在为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提供水分管理依据的同时,也从土壤水分方面为该群落的演替提供一定解释。   相似文献   

8.
生物质炭输入对盐化灰漠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生物质炭输入对氯化物—硫酸盐盐化灰漠土水分垂直运移的影响。【方法】轻、中、重盐渍化土壤输入不同量生物质炭,以不添加生物质炭为对照,通过滴加去离子水,观测湿润锋和累计入渗量随入渗时间的变化。【结果】各程度盐渍化土壤不同生物质炭输入量处理,湿润锋垂直运移距离和累计入渗量随入渗时间的持续均显著增大(P﹤0.05);生物质炭输入阻碍水分在中、重度氯化物-硫酸盐盐化灰漠土入渗,低生物质炭输入量(≤4%)促进水分在轻度盐渍化土壤垂直运移;轻、中度盐化灰漠土输入大量(≥6%)生物质炭可增加累计入渗量,重度盐化土壤累计入渗量随生物质输入量增加而降低;不同生物质炭输入量处理间垂直湿润锋深度的累积入渗量变化无规律。【结论】生物质炭输入比例、盐渍化程度及两者的交互效应对土壤水分的入渗效率和累计入渗量均有显著影响:对中度盐渍化土壤入渗速率和入渗量促进作用突出;低量输入对轻度盐渍化土壤水分运移有促进作用;对重度盐渍化土壤累计入渗量和入渗速率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滴灌条件下砖红壤水分入渗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4种滴速在室内条件下进行了砖红壤水分入渗试验研究,采用烘干法和张力计法测定了不同时刻和不同深度处土壤的含水量,得到了砖红壤中水分迁移规律和适宜的滴灌速度。结果表明:在滴灌时,土壤中的水分主要受重力作用和毛细作用,使水分产生水平和垂直运动;滴灌停止后,土壤中的水分主要受热运动(蒸发)和土颗粒的结合力使用,使土壤中的水分逐渐均匀化;虽然砖红壤的细颗粒含量较高,但水分入渗速度快,因而应采用较大滴速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缓释肥在设施农业条件下养分释放与土壤水分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控制土壤水分含量,定期检测缓释肥肥效的释放速度。[结果]缓释肥养分的释放受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影响,风干土样的有效氮含量由最初的28.80 mg/kg增加到试验结束时的43.08 mg/kg,而土壤相对含水量为100%的土样中的有效氮含量由最初的36.90 mg/kg增加到试验结束时的249.58 mg/kg,但有效磷和速效钾的释放量随含水量的增加效果不如有效氮显著。[结论]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升高,缓释肥的养分释放速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
针对村镇供水中的水量供应问题,以重庆市长寿区新市水厂的供水源东门水库和叶家沟水库为例,采用定额法建立预测模型,预测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量及工业需水量,并结合考虑其他用水需求量。综合两水库来水量及水分损失量,以可供给取水工程的水量,即水厂的可取水量限制水量开发,必要时供水工程需另觅水源以满足用水需求。  相似文献   

12.
运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监测技术,以微核千分率为指标,对武汉市某自来水厂的水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各取样点的蚕豆根尖微核千分率显著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选取暴露32 h的微核千分率计算其污染指数,判定该厂水源水和中间水为中度污染,自来水为轻度污染.因此,该厂作为武汉市饮用水的重要来源,其水质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具有致细胞突变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在喷灌管路中减压式水电站水击压力计算的方法,对于了解这类电站水击压力的变化规律、合理的选用阀门及切换设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李慧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5):786-787
用W值法对上派镇段派河水质进行了评价 ;对主要污染因子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保护派河水质 ,防治水污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燕 《北京农业》2012,(18):184-185
分析在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这两者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18.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体营养状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兰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515-5517,5520
为了给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长期生态研究数据信息库的建立及生态工程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在丹江口水库水域设立5个监测站,于2012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叶绿素a和水质理化指标进行监测,并采用营养状态指数法和单因子评价法对中线水源区进行营养状态评价。结果表明,2012年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叶绿素a质量浓度为0.003 mg/L,营养状态指数TSI(Chla)为41.35;丰水期营养状态指数最高(EI为45.3),枯水期和平水期相近;单项指标中总氮超标,已达中富营养状态。综合评价表明,2012年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处于中营养状态,符合南水北调调水水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晟 《北京农业》2011,(3):169+172
农业是我国基础的产业经济,但在农田灌溉中常常会消耗大量的水源,若不采取正确的节水措施往往会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减少了农民的收益。重点分析了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已建水库向城市供水水价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城市用水的供需矛盾,就已建水库向城市供水水价计算进行可行性分析,以期为水管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