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鱼种越冬期间,常因水质差、鱼体质弱,感染病害、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鱼种大量死亡,严重影响来年渔业生产。为了保证来年鱼种的供应,必须加强越冬管理,防止鱼种越冬死亡,要求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选好越冬池越冬池应选择避风向阳、池底平坦、泥较少、无水草、不漏水、水深适宜、靠近水源且无污染的池塘.不合要求的池塘,要彻底清整,清除淤泥  相似文献   

2.
张士罡  余培丰 《新农村》2008,(11):24-24
严冬时节气温较低,池水容易结冰,水中溶氧降低,鱼类抗病能力弱,常可引起死亡,造成损失。现将冬季鱼类的死亡原因及防制方法介绍如下。 1.病鱼进入越冬池塘  相似文献   

3.
<正> 稻田水浅、水温高、溶氧充足、饵料生物丰富,培育出的一龄鱼种体质健壮,肥满度较好。但由于长江以北地区是单季稻,相比之下也比较冷,鱼一般不能在田间过冬,需采取池塘越冬的方法来提高稻田一龄鱼种的越冬成活率。 1.选择好的越冬水体 越冬水体多为静水体,远离污染源,水深保持在1.5~3米,无大量水草,池底平坦,淤泥较少。因为大量水草冬季枯死,极易败坏水质;底泥中的有机物分解要消耗大量溶解氧,产生二氧化碳或硫化氢气体,促使pH值下降,导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2017,(10)
<正>罗非鱼是热带鱼类,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不能自然越冬,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越冬保种。1.越冬准备(1)池塘选择罗非鱼种越冬用的池塘应选择形状规则,避风向阳,面积3~5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为宜,水深2米以上,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尤其要注意水温调控,要保持池塘水温在18~32℃之间。(2)清塘消毒鱼种放养前,应选择晴朗天气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一次彻底清塘消毒,以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增加池水中的钙  相似文献   

5.
一、功能与用途当冬季气温低于10℃时,大多温水性鱼类(如罗非鱼、河豚、加州鲈等)很难在普通池塘中安全越冬。在冷空气来临前,提前根据池塘条件加深池水,覆盖适宜的大棚膜,可保持池塘水温,确保鱼虾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冬天的来临,天气也逐渐变冷,为了提高鱼类越冬的成活率,安全度过即将到来的严寒季,应充分做好一下准备工作。一、选择合适越冬池越冬池水深应保持1.5米以上,池底要平坦,淤泥越少越好。水质要求含氧量高,有机物含量少,如含氧量太低,应增加注水流程和跌水,有工业污水和大量生活污水流入的不能作为越冬池。条件较差的越冬池,应严加修整。如水浅、塘泥多的鱼塘应结合农田积肥,挖出淤泥,加高加固池堤,提高水位,尽量清除池边杂草和池中野杂鱼等。二、培育健壮的大规格鱼种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冬季寒冷,最低气温达到-30℃以上,封冰期长,可达150~180天,冰的厚度最大可达80~100cm,在这种环境下,如何保证鱼类安全越冬,既是对鱼类生存的考验,更是对养殖户最大的考验。一、鱼类越冬期间死亡的原因1、越冬鱼塘严重缺氧,造成鱼类死亡一是池塘严重老化,多年未清淤,淤泥过厚,再加上饲料投喂多,排泄物多,有机物增多,耗氧量增大;二是鱼塘土  相似文献   

8.
王文彬 《新农业》2011,(12):55-56
影响养殖鱼类越冬安全的因素主要是越冬池塘条件差,放养密度过大,鱼类个小体质弱或受伤致病,管理不善引起死亡等。许多养殖户由于忽视水产品越冬安全,导致越冬死亡率居高不下,效益不佳。  相似文献   

9.
越冬期内鱼类很少摄食或停止摄食,活动量明显减少,新陈代谢水平降低,生长速度减缓,鱼类抗病力明显下降,要认真做好池塘越冬期的日常管理工作。1巡塘喂料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注意观察池塘水色及鱼类活动情况。鱼种下塘后,若遇天气急剧变冷时,要加深池水,防止冻伤鱼种。在天气晴朗、水温较高时,要适当投喂一些饲料,以保证鱼种在越冬期内不断食、不掉膘。春季,气温回升后应及时恢复饲料投喂,争取让鱼"早开食、早恢复体质、早恢复生长"。  相似文献   

10.
气温降到10℃以下时.将养殖池的水位提高到30~50厘米.保证冬季池底水温在0℃以上。越冬期间切莫随意拉动水草和搅动水体。池塘结冰时要及时破冰。也可在冬季来临前排干池水,保证底泥湿润,在底泥表面覆盖一层稻草、麦秸或玉米秸秆,  相似文献   

11.
分析我国北方池塘养鱼死亡率高的原因,提出减少鱼类越冬死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这几年由于鱼价较低,较多的养殖户都增加了冬季鱼类的储存量,但是由于管理水平的有限鱼类越冬出现死亡现象曾多。为降低鱼类死亡率,减少养殖户的损失,就冬季鱼类死亡的原因以及处理对策加以总结,希望能够给养殖户提供一些帮助,减少损失。一、原因1.越冬池水严重缺氧导致死亡,在一般情况下,越冬池水严重缺氧是鱼类死亡的重要原因。造成池水  相似文献   

13.
一、大规模鳜鱼苗的培育 1.池塘条件 养殖鳜鱼的池塘要求沙质底,淤泥少,面积2~3亩,水深1.5m以上,排灌方便,水质清淡、不混浊,无污水流入,并有少量沉水性水草的鱼池.新开池要视土质而定,酸性池及池水易混浊的池不适宜饲养鳜鱼.  相似文献   

14.
一、巡塘喂料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注意观察池塘水色及鱼类活动情况的变化。鱼种下塘后,若遇到天气急剧变冷,要加深池水,防止冻伤鱼种。在天气晴朗、水温较高时,要适当投喂一些饲料,以保证鱼种在越冬期内不断食,不掉膘。春季,  相似文献   

15.
李路军 《农家致富》2007,(20):43-44
1.渔塘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深水(2米以上)渔塘自然越冬。越冬池水不应长期处于静止状态,通常20~30天调换部分池水,每次换总池水的1/4~1/5,以防池水污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颜永胜 《当代农业》2013,(22):38-39
立冬后,气温逐渐下降.鱼种需适时并塘进行越冬管理,以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笔者根据多年的养殖实践经验,将鱼种越冬死亡的原因与管理措施总结如下。一、鱼种越冬死亡的原因 1.水体缺氧严重(1)多年未清淤,池底淤泥沉积过多.造成池水恶化,耗氧增加,导致鱼种缺氧而死亡。(2)池水过瘦、浮游植物少、光合作用弱,产生氧气不够水体生物的消耗.再加上肥水措施没跟上.导致鱼种缺氧而死亡。(3)池中野杂鱼过多或放养密度过大,导致鱼种缺氧而死亡。  相似文献   

17.
张金宗 《北京农业》2008,(11):33-34
1鱼类越冬时的生理特点 鱼类(北方养殖越冬品种多为4大家鱼,而广东珠三角地区除养殖越冬品种4大家鱼外,还有一半是热带、亚热带鱼类:罗非、淡水白鲳、革胡子鲶、泰国野鲮、土鲮鱼及塘虱等)冬季要在4.5℃的水体中度过漫长的6个月(此是指北方地区,而热带、亚热带鱼类大都要死亡,  相似文献   

18.
张金宗 《新农村》2008,(10):24-24
10月后气温逐渐下降,鱼类渐渐停止摄食,进入越冬期。鱼类在越冬期间,由于营养不良,体质较弱,容易在外界环境(如温度、水质等)突然变化和疾病侵袭下,引起大批死亡,造成较大损失。分析鱼类越冬死亡原因,大致可分为直接死亡和间接死亡两类。  相似文献   

19.
鱼类在越冬期死亡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越冬水体严重缺氧。造成缺氧主要原因有:①池水清瘦,浮游植物数量少,光合作用弱,产氧少。②越冬水体有机物质过多,大量分解消耗氧气。③放养密度过大。④土壤保水力差,水位下降过大,鱼类活动空间减少。⑤污水流入,影响生长,造成死亡。2.鱼种小,体质差。鱼种规格小,体质差,体内积存脂肪等营养物质少,难以在漫长越冬期蓄积维持生存所需的能量,常因身体衰竭而死亡。又因鱼种体质差,在拉网作业中容易感染疾病而  相似文献   

20.
1.改善养殖环境。养殖池塘包括苗种越冬土池要尽可能提高水位,加固塘基,最好池塘水深保持2米以上,池水透明度应在40厘米左右,条件许可的地方越冬养殖池要搭保温棚。也可按当地实际情况综合选择向池塘注入当井水、工厂余热水或温泉。如果一些地区养殖池较浅,无法保持较深水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