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邓灶福 《畜禽业》2005,(10):15-16
对引进的英系大约克夏猪母猪40头,公猪3头进行了的扩繁生产,经测定,英系大约克夏猪年产胎次2.2胎,初产10.81头/胎,经产12.63头/胎,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分别为17.34kg、1.48kg,35日龄断奶个体重、断奶窝重分别为10.6kg、108.54kg,表现出良好的生产性能,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吕纪增 《畜禽业》2006,(11):11-12
在母猪的一生繁殖过程中.都有一段高产期。是其终生经济效益最佳时期。高产期的长短,与年龄(胎次)、个体品质和饲养条件有密切关系。据笔者实践观察,现将大约克夏母猪高产期利用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长白猪不同胎次对繁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省某猪场2004—2007年美系长白猪母猪配种1993窝、产仔1323窝的部分繁殖性状进行统计,根据不同胎次分别研究美系长白猪母猪的部分繁殖性能。1胎和8胎以上的分娩率同2、3、4、5、6、7胎差异显著,其它胎次无明显差异。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从1胎到6胎随着胎次的增加而增加,6胎以后则逐渐下降。1胎的异常产仔数较多,(P<0.01)差异极显著,其它胎次无明显差异。流产率和初生头平重则是随着胎次的变化而无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影响新疆部分猪场母猪繁殖性能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现场调查和查阅生产资料对新疆克拉玛依绿成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种猪场、天康畜牧生物技术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米泉种猪场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进行了调查及分析。主要进行了胎次对产仔情况的调查:胎次与产仔总数、健仔数、弱胎、畸形、死胎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比较;胎次与产仔间隔差异显著性比较;月份与产仔数的差异显著性比较;结果表明,胎次、产仔间隔、月份对母猪繁殖性能有影响,其中胎次影响较大,并且随着胎次的上升而改变。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选用62头1~8胎次的大约克妊娠母猪及所生的632头仔猪进行试验,研究仔猪初生重对仔猪成活率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研究母猪胎次和窝仔数对仔猪初生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仔猪初生重与仔猪成活率呈正相关关系。母猪胎次及窝仔数对仔猪初生窝重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7,(Z1)
选择生产性能与胎次接近的临产母猪60头,随机分为试验组30头、对照组30头;选择出生日期、断奶重、体型相近的断奶仔猪60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头;进行保育试验;选择体型、体重相近和出生日期一致的育成猪60头,随机分试验组、对照组,每组30头;母猪产前30 d到哺乳期阶段每吨饲料添加自配中草药制剂2 kg,试验期58 d;保育仔猪在断奶后保育期的饲料每吨添加自配中草药制剂3 kg、试验期32 d;仔猪保育后的育成期的饲料每吨添加自配中草药制剂3 kg、试验期140 d。结果表明:出生窝重差异显著(P<0.05),平均窝断奶头重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发病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死亡数差异极显著(P<0.01);治疗药费,对照组比试验组高76元;保育增重、日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32 d保育期料肉比,试验组1.58∶1比对照组1.78∶1少0.20,保育期治疗药费,对照组比试验组高50元;育成增重、日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140 d育成期的料肉比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0.24,140 d育成期的药费试验组比对照组减少24.3元。  相似文献   

7.
母猪的正常生产过程一般为2~3h,近年来,有些母猪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使产程延长,死产率相应增加,给饲养户造成了相当的经济损失。笔者经过跟踪调查发现,致使母猪产程延长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种:1母猪产程长的原因1.1胎次一般初产母猪,尤其是早配种,体重较小的初产母猪其产程多在10h左右,而经产母猪的产程则为1~5h。1.2品种近年来国外引进的品种猪越来越多,如大约克、杜洛克、长白、汉普夏等几个瘦肉型品种的母猪比当地母猪的产程要长,可能与适应性有很大关系。1.3母猪年龄经调查发现8胎以上的老龄母猪产程往往达10h以上,可能是母猪年龄过大…  相似文献   

8.
作者搜集整理了新疆天康畜牧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米泉种猪选育基地2005年—2006年完整的母猪发情配种记录和产仔记录。对母猪不同胎次、配种次数对断奶日龄与窝产总仔数、窝产活仔数、出生重及断奶重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胎次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影响较大,第一胎繁殖成绩较低,以后逐渐提高;母猪初次配种对其产仔数方面有较大影响,经产母猪繁殖性能稳定。而在排除繁殖障碍等疾病的前提下,泌乳期长的母猪该胎次仔猪断奶重显然高于泌乳期短的;平均断奶重随断奶日龄的增加显著提高(P<0.01)。在仔猪成活方面,断奶期长的仔猪成活数也明显高于断奶期短的仔猪。  相似文献   

9.
黄洋春 《畜禽业》2005,(12):40-41
四川省西充县凤鸣镇清斋宫村6社今年54岁的农村妇女何某,先后投入13万元修建圈舍52间并租用本村25亩水源充足和交通方便的成片河边田坝种植饲草开办新兴母猪养殖场,从1999年开始饲养母猪,至2005年8月已存栏生产母猪35头,母猪品种有本地母猪、上海大花白母猪、太湖母猪、荣昌母猪,目前年均产仔猪60多窝、年产仔750余头(平均每窝产仔12.5头),每窝仔猪收入在2000元以上;全年纯收入5.0—5.3万元,人均收入1.2-1.3万元。总结其饲养母猪多胎高产技术措施有8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生物安全控制技术对种猪生产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通过对猪场进行标准化建设,选取国家核心原种猪场实施物理隔离、流行病学调查、疫病监测与监控、消毒与无害化处理、投入品控制等成套生物安全控制技术,净化种猪场生产内外环境。结果表明:2012-2016年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免疫抗体水平逐年提高,母猪获得了良好的免疫保护屏障和抗体整齐度,进而提高了种猪的生产性能,每头母猪保育仔猪数原种猪场2016年较2012年提高了3.89头,增长了26.07%,父母代种猪生产场提高了3.71头,增长了24.05%,差异极显著(P∠0.01);每头母猪保育仔猪数的提高是由于母猪年产窝数、产活仔数和保育仔猪成活率提高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20,(10)
母猪的繁殖能力由年产胎次和每胎断奶仔猪头数这两个方面决定的,而母猪繁殖周期的长短又决定着年产胎次,每胎产仔数和断奶前成活率决定着断奶仔猪头数,在生产中加强饲养管理,同时采取适时配种、提高群体繁殖水平和加强营养等相应措施,来提高整个生产母猪群的繁殖能力,达到提高养猪场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蒋培红 《畜禽业》2005,(6):35-35
2005年3月5日,定陶县保宁某养猪场,1周内先后有4窝7~10日龄仔猪发病,共42头,其中4~6d死亡4头。而其饲养的10头母猪,100多头架子猪(单独在另一个区域内饲养,间隔有50m)未见发病,遂到我系诊治。该猪场去年同期所产仔猪,有2窝发生了同样的病,仔猪死亡率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3.
选择生产性能与胎次接近的临产母猪60头,随机分为2组,选择出生日期、断奶重、体型相近的断奶仔猪60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头。哺乳母猪在产前7d和产后8d、保育仔猪在断奶换料后30d、添加0.1%的银翘散和0.1%的止泻散,育成猪在转栏后30d,添加0.1%的银翘散,进行饲喂效果比较。结果表明,试验给与对照组21日龄断奶窝重差异极显著(P<0.01);窝日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断奶个体重每头提高280g,差异极显著(P<0.01);平均断奶窝头数差异极显著(P<0.01);平均保育日增重每头提高14g差异显著(P<0.05);保育肉料比试验组为1∶1.51,比对照组减少0.08;育成结束重(81日龄个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平均育成日增重每头提高9g差异显著(P<0.05);育成肉料比试验组为1∶1.71,比对照组减少0.12。试验组的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伪狂犬、口蹄疫的免疫抗体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同时减少了哺乳期、保育期的发病率(P<0.05),降低了哺乳期的死亡率(P<0.01);节约了药费哺乳期每头2.33元(P<0.01),保育期2.27元(P<0.05),育成期2.12元。  相似文献   

14.
选用景宁县生源良种母猪养殖场体重、胎次相近,产后20d仔猪,胎产8头以上的60头长大经产母猪进行对比试验,对产后20~45d采用不同的营养水平饲养,探讨对成年哺乳母猪及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用10窝产期相近的二元杂母猪所产的杜长大仔猪82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5窝,分别进行20日龄(试验组)和28日龄(对照组)仔猪进行饲养至77日龄的试验,结果两组仔猪45日龄时体重己接近(P>0.05),其发病次数百分率、断奶成活率和育成率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单位增重成本比对照组低0.63元/kg,母猪断奶至发情持续天数、发情间隔时间、受胎率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母猪年产仔胎数试验组比对照组可提高0.2胎/年,本试验表明:在规模化养猪的条件下,仔猪20日龄隔离断奶是可行的,且较28日龄断奶可减少疾病发生、提高生产水平和饲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21,(1):17-18
目的研究干湿二槽饲喂法在仔猪断奶后7 d中的使用效果。方法试验选用6窝(54头)个体均匀、健康状况良好、哺乳母猪胎次相同、在21日龄实行早期断奶的长白×大白二元杂交仔猪。实验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窝共26头仔猪,试验组3窝共28头仔猪。对照组饲喂方式采用猪场现行少喂勤添的断奶补料方法进行饲喂,试验猪饲喂方式采用干湿二槽法进行饲喂,实验进行7 d。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猪只平均日采食量和生长速度分别提高了26%和40%;单位增重饲料成本降低了10%。结论仔猪断奶后7 d使用干湿二槽饲喂法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成绩,还可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巨晓青 《畜禽业》2012,(8):65-67
<正>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被调查牛为青海省乐都县某地区人工挤奶的42头奶牛,胎次为第二、第三胎。1.2诊断液隐性乳房炎诊断试剂为CMT试剂(青海大学农牧学院提供)。1.3方法与判定标准按挤奶常规擦洗干净整个乳区,弃取前3把乳汁,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15,(5)
<正>猪瘟疫苗的免疫接种对控制猪瘟至关重要,制定合适的免疫程序对提高免疫效果尤为关键。本研究通过对南平市某规模猪场哺乳仔猪的抗体检测,为制定适合于该猪场的猪瘟首免时间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对象选择分娩日龄临近、分娩仔猪大于8头、胎次为2~7胎的母猪21头及  相似文献   

19.
江山  黄金秀  肖融 《畜禽业》2015,(1):18-20
为研究荣昌猪妊娠母猪及哺乳母猪钙、磷适宜需要量,选择胎次相近的荣昌母猪,遗传来源相似,30头,采用不同钙磷水平纯合饲粮日粮饲喂荣昌母猪,测定荣昌母猪妊娠110d不同钙磷水平的血液指标,测定妊娠110d到哺乳21d母猪体重变化、仔猪初生窝重及21d时窝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妊娠60d到妊娠110d的荣昌怀妊母猪饲喂处理2的钙磷水平为适宜水平(钙0.8磷0.65);荣昌母猪妊娠110d到泌乳21d时处理3日粮钙磷水平比较适宜水平(钙0.82磷0.66)。  相似文献   

20.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主要由伪狂犬病、细小病毒感染、非典型猪瘟、日本乙型脑炎、猪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征、布氏杆菌和衣原体等引起。对A、B两种猪场进行免疫抗体检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和采取其他的防制措施之后,母猪受胎率分别提高了16.3%和2.8%;流产率下降了6.8%和4%;死胎率下降了6.6%和3.3%,每窝产仔数提高了2.7头和0.2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