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解施用沼液后水芹菜和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分别在2018年12月24日(批次1)、2019年1月24日(批次2)和2019年3月24日(批次3)3个不同时间,检测同一位置的水芹菜和土壤中重金属累积含量,与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比较,评价使用沼液浇灌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第三批次水芹菜中Cu、Pb和Cd含量显著高于第一批、第二批含量(P0.05),Zn的含量在第一、第二和第三批次间虽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批次水芹菜中Cd含量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2)不同批次土壤中Cu和Zn的含量均有所提高,Pb、Cd和As的含量呈现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Pb、Cd的含量符合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要求,未检测出土壤中含有重金属Cr。以上结果表明,随沼液浇灌时间的延长,水芹菜中重金属的含量呈现上升趋势,水芹菜对重金属Pb具有一定的富集能力,种植水芹菜的土壤没有出现重金属含量超标的情况,证明利用沼液种植水芹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利用沼液种植水芹菜的安全性,对某规模化猪场沼液和施用沼液的水芹菜不同部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1)猪场沼液和水芹菜中的重金属元素以Cu、Fe、Mn、Zn为主,含有少量的Cd、Pb、Cr~(6+),未检出Hg和Se;(2)沼液中Cu、Fe、Mn、Zn、Cd、Pb、Cr6~+的含量均达到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3)施用沼液后,水芹菜中除了Pb之外其余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未超过国家限量标准;(4)水芹菜根中Cu、Mn、Zn和Cd的含量显著高于茎和叶(P0.05),叶中Pb的含量显著高于根和茎(P0.05),Fe、Mn、Zn、Cd、Pb和Cr~(6+)在茎、叶中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施用猪场沼液对水芹菜中重金属元素Pb的含量提升较为明显,说明相对于其它重金属,水芹菜对Pb具有更强的富集能力。此外,水芹菜根部对Cu、Fe、Mn、Zn、Cd和Cr~(6+)的富集能力强于叶部和茎部,但是Pb则表现为叶茎根。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猪-沼-茶"生产模式对土壤和茶叶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随机采集和测定龙泉市某规模猪场生长猪饲料、猪粪、沼液及喷灌沼液茶园土壤和茶叶中的Cu、Zn、Hg、Cr、Cd、As、Pb含量。结果表明:沼液中重金属含量较低,达到农业灌溉标准。猪粪中的重金属含量则高于饲料中的含量,土壤中的Cu、Zn含量接近标准上限指标。试验表明,沼液是一种安全优质的有机肥,对茶叶品质无明显影响,采用"猪-沼-茶"生产模式,既解决了规模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又可为茶叶生产提供安全优质的有机肥,有利于实现养殖业和种植业两者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密度对杂交狼尾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04年4-9月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研究了密度对杂交狼尾草牧特利Pennisetum glaucumcv.Nu-trifeed产量、品质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草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但由于其分蘖调节作用显著而产量增幅较小;粗蛋白含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下降,粗纤维含量、茎叶比均随密度增加而增高;各种植密度下粗蛋白含量均随刈割茬次的增加而降低,粗纤维含量及茎叶比则随刈割茬次的增加而增大;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有效分蘖下降而叶面积指数增加。综合密度对产量、品质的影响,认为研究地区牧特利的适宜种植密度为13.3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5.
猪粪发酵液对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沼液不同用量对蔬菜产量、品质以及对蔬菜、土壤中部分重金属残留的影响,试验以宁夏灌区主要设施蔬菜番茄为材料,通过不同量沼液作为农田灌溉用水替代部分氮肥,以氮为基准施肥量,每个小区按氮基肥+氮追肥设计4组(全沼液组、对照组、化肥组、半沼液组),测定了番茄果实产量,番茄果实维生素C、总糖、总酸、铜、锌含量,番茄叶片中铜、锌含量及种植后土壤样本中的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全沼液组番茄果实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半沼液组(P0.05),全沼液组番茄果实中总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化肥组和半沼液组(P0.05);全沼液组番茄果实中全铜、全锌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化肥组(P0.05),番茄叶片全铜、全锌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土壤样本中的重金属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全沼液组土壤样本中有机质、全量氮、速效氮、速效钾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化肥组(P0.05)。说明沼液替代部分氮肥灌溉农田,在短期内对土壤环境不会产生污染。  相似文献   

6.
紫花苜蓿是优质高蛋白的饲草,更是奶牛不可或缺的饲草之一。紫花苜蓿播种后生长45 d进行第1次刈割,以后让其再生至45 cm高左右进行刈割,然后施予农家肥,旱季适时灌溉;每个供试品种进行4、6和8茬不同的刈割茬数,每个品种测产点设4个重复,最后进行产量统计。结果紫花苜蓿鲜草产量随着刈割茬数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刈割茬数平均产量为:8茬102.47 t/hm2、6茬84.62 t/hm2和4茬59.05 t/hm2,其中以威斯顿紫花苜蓿和速生紫花苜蓿的产量最高,分别达到106.55 t/hm2和106.45 t/hm2。三得利紫花苜蓿居中,平均产量94.22 t/hm2,最低的是游客和赛特紫花苜蓿,仅仅约89 t/hm2。种植紫花苜蓿年产97.25 t/hm2,按目前市场鲜紫花苜蓿价350元/t计算,产值34 037.50元/hm2,是种植玉米收籽粒产值13 200元的2.58倍;种植青贮玉米产值18 750.00元/hm2,是种植玉米籽粒产值13 200元的1.42倍;为云南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种植密度对夏季复播光敏型高丹草的影响,在陇东旱塬地区麦茬后,采用6.75万株/hm~2、9.75万株/hm~2和12.75万株/hm~2三个密度种植了"海牛"、"BJM"和"大卡"3个光敏型高丹草品种,观察并比较了各品种的物候期、农艺性状和不同茬次的产草量。结果表明:在刈割1茬时,品种对株高、茎粗、叶片数、单株鲜重和分蘖数影响极显著(P0.01);种植密度对各品种分蘖数影响显著(P0.05),对株高影响极显著(P0.01)。3品种刈割1茬的产草量均高于刈割2茬之和的产量,前者平均是后者的3.30倍;品种仅对刈割1茬和刈割2茬第2次产草量有影响,种植密度对各茬次产量均有影响。在刈割1茬时,3品种的产草量12.75万株/hm~2组较6.75万株/hm~2组平均增产17.43%、较9.75万株/hm~2组平均增产4.15%。综合分析认为,在陇东旱塬地区麦茬后夏播复种光敏型高丹草时,以12.75万株/hm~2、刈割1茬和"大卡"品种相组合的生产模式为最优。  相似文献   

8.
沼液不同施用量对皇竹草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玮  王琳  张健 《四川草原》2012,(2):5-7,15
以皇竹草为供试材料,清水和复合肥为对照,设置不同的沼液用量梯度,研究了施用沼液对皇竹草产量以及土壤肥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用量在166.67t/hm2左右,能促进皇竹草的生长,提高产量,同时,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而大量施用沼液,对牧草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影响牧草产量。  相似文献   

9.
微肥、稀土对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土壤瘠薄、盐碱较重的地段研究微肥、稀土对苜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微肥及稀土对苜蓿有明显增产作用,200 g/kg稀土液产量最高,为16 708.40 kg/hm2,比对照高24.74%;施肥后粗蛋白含量明显提高,100 g/kg稀土液效果最好,两茬分别为22.14%、23.30%,比对照提高35.99%、30.75%;喷施微肥及稀土可增加苜蓿种植的经济效益,200 g/kg稀土液,净增收1 979.52元/hm2。  相似文献   

10.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鹏  温定英  孙启忠 《草业科学》2011,28(12):2203-2208
以科多8号青贮专用型玉米(Zea mays)为试验材料,设低(6.80万株/hm2)、中(8.00万株/hm2)、高(9.55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处理,分析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发酵品质、营养成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种植密度植株高度、单株叶质量、茎质量均最高,但鲜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却低于其他处理;青贮饲料营养成分随密度变化不一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均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粗蛋白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青贮降低了原料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种植密度对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影响不显著。比较产量、发酵品质、营养成分、硝酸盐类物质含量,中种植密度玉米产量和青贮质量较高,为适宜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1.
通过3种豆科牧草在青海大通县的生产特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种豆科牧草在大通地区均能安全越冬,越冬率在91%以上;红豆草、阿尔冈金、金皇后种植当年可刈割2茬,鲜草产量分别为34 063.5 kg/hm2、53 026.5 kg/hm2、54 164.3 kg/hm2,种植第2年可刈割3茬,鲜草产量则分别为66 281.6 kg/hm2、65 027.8 kg/hm2、65 067.2 kg/hm2;阿尔冈金、金皇后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1.7%、16.0%,茎叶比分别为2.0、2.4,叶量丰富,品质优,是建立多年生人工饲草基地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2.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栽培牧草,因其干物质含量高、营养价值丰富、适口性好、易消化,而被称为"牧草之王".近年来大理州畜牧兽医站引入了紫花苜蓿"盛世 Alfalfa、游客Eureke、三得利Sanditi、四季旺Sativa L、猎人河Lucerne、WL525"等多个品种进行种植、试验、示范推广.据测产试验表明,紫花苜蓿种植当年其平均鲜草产量达7.9万kg/hm2;第二年可达13.5~21.0万kg/hm2;干物质含量达20.3%(因品种、土壤及水分条件而有所不同);粗蛋白含量达22.8%;粗脂肪含量为2.1%;钙含量为2.0%;磷含量为0.28%.  相似文献   

13.
三种豆科牧草在高寒地区的生产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3种豆科牧草在青海大通县的生产特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种豆科教草在大通地区均能安全越冬,越冬率在91%以上;红豆草、阿尔冈金、金皇后种植当年可刈割2茬,鲜草产量分别为34 063.5 kg/hm2、53 026.5 kg/hm2、54 164.3 kg/hm2,种植第2年可刈割3茬,鲜草产量则分别为66 281.6 kg/hm2、65 027.8 kg/hm2、65 06722 kg/hm2;阿尔冈金、金皇后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1.7%、16.0%,茎叶比分别为2.0、2.4,叶量丰富,品质优,是建立多年生人工饲草基地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4.
试验以7个青贮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了6.20万株/hm2、7.95万株/hm2及9.70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进行栽培密度试验,分别测定了各处理的干物质产量及粗蛋白质含量,通过统计分析得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青贮玉米各品种粗蛋白质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铁吉11及吉单4011干物质产量呈下降趋势,中原单32、吉饲9号、东青1号、阳光1号及高油106干物质产量则均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吉饲9号在密度为7.95万株/hm2下的干物质产量在各处理中最高;阳光1号在密度为6.20万株/hm2下粗蛋白质含量在各处理中最高。  相似文献   

15.
在大理州巍山和洱源县种植高丹草3901、甜高粱大力士、甜高粱3701、墨西哥玉米4个品种牧草,记录乳熟期生育天数,刈割两茬测定鲜草、干物质产量及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钙、磷含量。结果显示,在巍山种植的高丹草3901鲜草产量可达154.6t/hm2,干物质产量可达26.71t/hm2,干物质含量可达23.38%,粗蛋白含量可达9.76%,生育期日产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钙、磷在4个牧草中都是最高的。综合评价,在大理州内推荐种植的品种优先顺序为:高丹草3901、甜高粱3701、甜高粱大力士。墨西哥玉米的鲜草产量和营养成分均不具优势,在洱源种植的一茬后就死亡,在巍山种植的第二茬死亡,说明墨西哥玉米不适宜在大理州内种植。  相似文献   

16.
进行了羊粪、沼液、尿素对黑麦草相同施N水平试验,结果表明:黑麦草的生产性能受到肥料种类影响和环境温度的控制。以羊粪、尿素和沼液为基肥种植的黑麦草产量分别为92.18t/hm28、0.04 t/hm27、8.80 t/hm2;在生长速率方面,温度低时,以尿素为基肥的生长速度较快,但是在整个生育期黑麦草的生长速率是羊粪>沼液>尿素,在平均株高方面是羊粪>尿素>沼液;在分蘖数上同样表现为羊粪>尿素>沼液。  相似文献   

17.
黄芪不同种植密度的耐盐抑盐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和对不同密度处理的黄芪可溶性盐分及盐分离子含量的测定,研究了黄芪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黄芪对盐碱地有明显的改良作用,而且改良效果与密度呈正相关;种植黄芪后, Na 、Ca2 、Mg2 、SO42-、Cl- 含量、pH值、全盐量都明显降低,而K 含量升高,提高了土壤的K /Na ,使盐碱地得以改良.同时土壤中(K Na )/(Ca2 Mg2 )下降,有助于土壤胶体的凝聚,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种植黄芪可使土层平均可溶性盐分降低67%~76%;黄芪种植密度应保持适当,密度过大反而影响黄芪的产量和药材品质,本试验中12.5万株/hm2处理为黄芪的最佳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光敏型高丹草为试验材料,探讨种植密度及品种对其营养成分及产量的影响。在陇东旱塬麦收后以6.75(45P)、9.75万株/hm2(65P)和12.75万株/hm2(85P)复种海牛、BJM和大卡3个品种。结果表明:品种对各营养成分含量、粗蛋白质(CP)与总可消化营养物(TDN)产量和相对饲喂价值(RFV)均有极显著(P0.01)影响,CP含量和产量以BJM最高;种植密度对CP、可溶性糖(SS)、酸性洗涤纤维(ADF)及TDN含量、RFV和TDN产量影响均极显著(P0.01),CP和TDN产量以85P最高;品种和种植密度互作对各营养成分含量和RFV影响均极显著(P0.01),对CP产量影响显著(P0.05)。综上所述,以养分产量为主要考虑因素,在黄土高原半湿润偏旱雨养农业区麦收后夏播复种光敏型高丹草的生产模式中,以BJM 12.75万株/hm2种植为最优。  相似文献   

19.
以6个青贮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其种植密度对植株性状和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茎粗、单株重量影响较大,对株高影响不大,生物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种植密度增加到一定量后,生物产量呈下降趋势,表明密度与生物产量存在相关性。在西昌地区适栽青贮玉米品种为川单15号、凉单6号、先玉508,适宜种植的密度为11.1万~14.4万株/hm2,其中11.1万株/hm2为最佳种植密度,川单15号种植密度为11.1万株/hm2时的生物产量最高,达104 144.00kg/hm2。  相似文献   

20.
沼液营养元素及重金属元素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内对厌氧发酵后沼液营养元素及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沼液营养元素含量丰富,可作为优质有机肥用于农业种植。沼液重金属含量均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一级标准,沼液对环境的污染在安全可控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