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立木树干材积是树干粗度(胸高直径或断面积)、树高和树干形状三个因子的函数。而林分蓄积量可以理解为林分总断面积、林分平均高和林分平均干形三个因子的函数。在这三个因子中,只测树干粗度和高度两个因子,以确定立木材积或林分蓄积量的方法,称为二元控制法。  相似文献   

2.
根据青海海东地区华北落叶松林区30个标准地调查所得数据,分析各主要调查因子间相关关系,研究落叶松直径分布结构并建立落叶松直径结构模型、树干材积生长模型及林分蓄积生长模型。结果表明:青海海东地区华北落叶松直径分布运用β分布函数的拟合效果最好;青海互助北山林场华北落叶松整体处于中龄林且直径分布较为稳定集中;树干材积生长模型运用理查德模型(Richards)方程拟合效果最好,方程为:V=7485.5×(1-e~(-0.001T))~(2.99);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得出:林分平均直径、林分平均高度、林分平均年龄3个因子与林分蓄积生长相关性最为显著,拟合得蓄积量生长模型为:V=18.752×LnD+5.647×T+15.836×H-28.349。研究结果可为青海高寒地区华北落叶松科学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湖南省永州市75块杉木人工林样地的调查数据,构建含气候因子的杉木人工林树干削度方程,为后续研究气候因子对杉木树干削度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4个备选基础模型中选取1个最优的作为基础模型,使用数量化方法Ⅰ筛选出显著的气候因子,在此基础上,将气候因子和林分密度因子通过混合效应模型方法添至最优的基础模型中,确定最优的随机效应添加形式,从而构建含气候因子和林分密度因子的杉木人工林树干削度方程。【结果】Kozak(2004)模型为最优基础模型,其Ra2为0.959 5;夏季平均最高温(Txmax)、生长积温(DD5)为影响树干削度显著的气候因子。单含林分密度因子的杉木人工林树干削度方程的Ra2为0.971 0,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0.757 2、0.546 7,而含气候因子和林分密度的杉木人工林树干削度方程Ra2为0.981 6,RMSE和MAE分别为0.603 4、0.431 2,相比最优基础模型Ra2提升了2.3%,RMSE降低了32.56%,MAE降低了34.56%;相比单含林分密度因子的杉木人工林树干削度方程Ra2提升了1.1%,RMSE...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鄂西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碳储量变化规律并确定碳储量成熟龄,利用8~41年生日本落叶松人工林87个标准地和249株样木树干生物量测定数据,以建立的单木树干生物量估算方程为基础,利用生物量扩展因子和碳系数推算出各林分单位面积碳储量,构建林分碳储量预估方程。结果表明:该区域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平均单株树干生物量为85.334 kg(2.694~395.214 kg),以胸径或树高为变量的一元和二元方程对单木树干生物量的拟合优度均在0.9以上,而二元方程拟合优度和精度更高;林分平均单位面积碳储量为77.465 t·hm-2(4.573~172.512 t·hm-2),其中单位面积碳储量为60~120 t·hm-2的样地占总样地数的64.4%;利用Richards、Korf和Compertz 3个模型对林分碳储量进行预估,林分碳储量及其平均和连年碳积累量均十分相近,其中最大连年碳积累量和最大平均碳积累量分别为6.2和3.9 t·hm-2左右,峰值林龄分别为13~15 a和23 a。Richards、Go...  相似文献   

5.
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对异龄林用平均年龄和龄组进行归类,会缩小不同林分之间的结构差异,并造成林分年龄的偏低估计。利用海南省热带天然林样地资料。在对异龄林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用占总株数20%的大径级林木来计算异龄林的平均直径、平均树高等林分特征因子,并根据平均直径大小按“径组”(或粗度级)将异龄林分为5级,基本与同龄林的5个龄组相对应。便于对森林资源的统计和汇总分析。提出的径组划分标准可为异龄林的调查和统计提供参考,也为开展这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合江方竹笋产量与林分结构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合江方竹笋产量与每hm2总株数、林分平均胸径、年龄等23个因子的相关性研究可知:合江方竹笋产量与林分平均胸径,每hm2内胸径为4~5 cm5、~6 cm株数,竹株年龄2 a3、a4、a生株数计6个因子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每hm2内与1 a5、a生株数计2个因子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海拔、每hm2内总株数、平均年龄等15个因子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在影响林分竹笋产量的23个因子中,林分平均胸径和每hm2内2~4 a生株数是衡量竹笋产量高低的重要指标。通过提高林分平均胸径和增加林分中2~4 a生株数比例是对目前合江方竹笋用林进行技改的主要手段。同时,采用欧氏距离类平均法可将13个样地划分为高产型、中产型、低产型3个类型。  相似文献   

7.
林分平均因子主要有五个,平均材积、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形数、平均年龄,它们是反映林分状况的基本指标;是森林调查和森林经营中最常用的林分调查因子。长期以来,曾经报道与使用过计算林分平均因子的多种方法,这些方法或者存在系统偏差,或者各平均因子之间大小不相一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湿地松人工林整体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我省湿地松人工林林分标准地调查材料 ,选用不同的数学函数模拟出我省湿地松林分平均树高、平均直径的生长模型 ,以及林分单位面积立木株数的估测模型。以立地指数、年龄和初植密度为控制因子 ,拟建了一套完整的湿地松整体林分的生长模型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自然扩张的影响因素及程度,2005年在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定9个毛竹纯林小班,在其四周共设置36个样地,测定分析样地林分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郁闭度、林龄、林分密度、树种组成、坡度、坡位、土层厚度及林分起源10个因子,2015年复测,分析10年间毛竹的自然扩张距离和10因子的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反映林分密度、平均树高、平均胸径、郁闭度、树种组成的第一个主成分因子方差贡献率最高,达46.99%,对毛竹林自然扩张的影响最大;表征坡度、坡位及土层厚度的第二个主成分因子,方差贡献率为20.26%,对毛竹自然扩张的综合影响较第一个主成分因子小;第三个主成分因子是林分年龄和起源,对毛竹林自然扩张的影响最小。分析结果显示,邻近森林群落林分结构与立地条件决定了毛竹扩张能力,邻近群落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低,其抗干扰能力就低,毛竹容易入侵。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取自10个林分的501株树木的数据,建立了单株立木的干材、树干皮、总的树干、1年生针叶、全部针叶、活枝和树枝总和的干重的估计方程。林分树干的重量与林分断面积和平均高密切相关。林分活枝重量与立木度成反比。林分1年生叶随立木度和立地指数的增加而增加。在阿巴拉契亚(APPalachian)山和弗吉尼亚(Virginia)山麓大片荒芜的农场土地上,存在弗吉尼亚松林(Pinus V-irginiana Mill)。天然林是纸浆材的重要来源,而人工造林正使这种林分不断扩大。利用量的剧烈增长,使得立木各组成部份重量的估计成为必要。本文提出了预报单株立木的方程,并讨论了影响弗吉尼亚松林分重量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描述旨在择伐菲律宾北吕宋的龙脑香林而推导出的生长预测模型。在推导该模型的过程中,对林分产量(作为应变量)与初始树干断面积,地位级与时间(均作为说明性变量)之间的一般函数关系的不同变差进行了检验。该函数关系的最后形式乃是一个线性模型,包括林分产量的对数(作为初始树干断面积和时间的对数的函数)及地位级与时间的比率。采用了一组基于现实伐区的样地的抽取时间的系列数据。按照采伐作业后经过的年数来表示时间。利用采伐后保留下来的龙脑香优势木和次优势木的平均全高确定择伐龙脑香林的立地指示物。  相似文献   

12.
因子分析法在马尾松人工林蓄积相关因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广西2005年第8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以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从中提取306块样地。采用DPS软件的因子分析法,分析了9个因子对其林分蓄积的影响。按照累积方差贡献率大于80%,特征值靠近或大于1的原则提取出5个公因子。结果表明:在马尾松人工林中,第2公因子为平均年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可将其定义为林分基本因子;第2公因子为郁闭度和样木总株数,可定义为林分密度因子;第3公因子为土层厚度,可定义为立木生境因子,第4、5公因子分别为坡位和坡向,可将其统一定义为林地方位因子。最后对建模样本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经验证其结果符合因子分析法结果。综合表明,在马尾松人工林中,对林分蓄积量增长作用最大为林分基本因子,其次是林分密度因子和立木生境因子,林地方位因子对林分蓄积的影响较小。该结论为广西马尾松人工林种植和经营措施的采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林龄尾巨桉林木碳贮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雷州半岛6个林龄尾巨桉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林龄尾巨桉林分的单株生物量和林分碳贮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长,尾巨桉林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单木生物量均有所增加,但各个器官所占比例的变化趋势不同:树干和树叶所占比例增加,树枝、树皮和树根所占比例降低。1—7年生尾巨桉林分碳贮量在1822.56—33925.75kg·hm2,随着林龄增长,尾巨桉林分的碳贮量呈逐渐增多的趋势。树干有机碳贮量所占比例迅速增大,树枝、树皮和树根的逐渐减小,树叶所占比例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4.
火炬松林分叶面指数(LAI)、树干材生长量(立方米/公顷、年)和生长率(立方米树干材/公顷、年、叶面指数)与养分间的关系,川氮磷肥在三个施肥试验区测试,这三个试验林分在施肥前其活立木蓄积量和最大含氮量是各不相同的。在两个缺氮的试验林分中,施氮肥后其叶面指数增长是显著的(最高可增至60%),但磷肥的增加对叶面指数没有影响。树干材的生长与叶面指数和  相似文献   

15.
树干液流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流路径中的重要环节,是估算林分耗水量、研究树木耗水特性以及水分传输机理的关键指标。该文总结了树干液流的研究方法、应用方向以及影响树干液流密度的主要环境因子,旨在为今后掌握林分水平的蒸腾耗水变化以及树木生态需水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两期贵州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资料(2000~2010年),通过主成份法和多元回归研究贵州阔叶混交林林分蓄积与各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非喀斯特林区特征值大于1的有2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66.392%;第一公因子贡献率为48.255%,包括平均胸径、平均树高、郁闭度、坡度、海拔,定义为林分及环境因子;第二公因子是林分密度,定义为密度因子,贡献率18.137%。喀斯特林区特征值大于1的有2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63.708%;第一公因子贡献率为45.675%,包括平均胸径、平均树高、郁闭度、坡度、林分密度,定义为林分因子;第二公因子土壤类型,定义为土壤因子,贡献率为18.034%。多元回归建模和T检验结果表明,喀斯特或非喀斯特阔叶混交林的蓄积相关因子均包括平均胸径、平均树高、郁闭度和林分密度;此外,非喀斯特区林分蓄积相关因子还包括海拔、坡度。该结论为贵州阔叶混交林区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中山地带日本落叶松林分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分蓄积量、生产力与林龄、立地条件、林分密度等因子的关系,选取21个样地,采用标准地调查、树干解析方法对其人工林的蓄积量、生产力以及与立地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在四川盆地中山地带生长良好,林分生产力与林分所处立地条件、林分密度、经营管理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集锦     
<正> 测树(选自林业文摘1985年1期) 1.松树幼林中树干去皮形数与树木某些因子的关系及其变动性——根据在50个松树林分所获得实验资料的研究表明,在10米以下的幼龄林分中,树干去皮形数(F_3)与胸高直径、2倍树皮厚和树高的关系,要比老龄林分中紧密得多。在老龄林  相似文献   

19.
树干液流是SPAC水分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整个林分的蒸腾耗水量,对树干液流的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比分析了测定树干液流的几种原理技术,简述了不同方法适用测量树种的范围,并对不同树种树干液流的时空变化及主要环境影响因子进行了整合分析。综述认为:树干液流日变化曲线主要呈单峰型、多峰型及宽峰型,启动时间基本都在日出前后;树木液流速率季节变化呈现夏季春秋季冬季;单木树干液流速率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异性;液流变化主要受前期环境因子的影响,太阳辐射是主要影响因子。今后,应在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进一步探究植物生理生化过程及环境对液流的影响,从而进一步量化和揭示林分的蒸腾耗水特征。  相似文献   

20.
油料树种光皮树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湖南省不同适生区范围内的光皮树生产基地,按不同生长类型、不同立地条件林分设置临时标准样地30块,在每块标准样地内进行每木检尺,测定胸径、高度、枝下高、冠幅等林分结构因子的数量特征,并调查和收集林下植被、立地因子(海拔、坡向、坡度、坡位)、气象因素、经营水平等环境特征。采用样地调查法进行林分结构调查、标准木和林分优势木解析法测定树干生长过程和生物量。用各种立地条件下的大量树干解析材料,拟合树高与年龄的回归方程式作为导向曲线,再利用树高调整法编制光皮树的地位指数表以及地位指数曲线簇。在综合分析影响光皮树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的基础上,选择了5个立地因子,运用数量化理论I方法,构建立地质量评价数量化模型,进行光皮树的立地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