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姜茎尖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生姜茎尖为外植体,研究了用于生姜脱毒脱菌的组培快繁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激素组合,对生姜组培快繁有明显的影响。诱导生姜愈伤组织以2.4-D2mg/L KT1mg/L组合的培养基效果较好,诱导生姜芽分化较好的培养基是KT2mg/L NAA0.5mg/L。  相似文献   

2.
生姜是重要的经济作物,由于生姜长期采用老熟的根状茎进行无性繁殖,不仅繁殖系数低而且容易导致种性的退化,通过生姜的组织培养技术,不仅可以脱毒脱菌而且可以快速繁殖,有效解决生姜生产中的问题。通过对移栽于不同基质的生姜试管苗生理指标的测定,找出最适的移栽基质,从而为完善生姜组培苗的工厂化生产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生姜茎尖分生组织培养中,用HgC12(0.1%)消毒外植体的最佳消毒时间为10min;生姜试管苗最适移栽基质为珍珠岩:蛭石=1:1的混合基质。  相似文献   

3.
应用脱毒组培技术,提供竹姜脱毒良种,建立脱毒竹姜种的三级繁殖体系;研究竹姜生产期调节,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脱毒组培竹姜与普通竹姜产量,综合性状和抗逆性对比;生姜优良品种的引进试种。  相似文献   

4.
脱毒马铃薯原种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系统地回顾了我省马铃薯生产的历史和现状,着重介绍了脱毒技术及其应用。1991-1994年,采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和指标植物鉴定法对14个马铃薯品种进行了脱毒,快速繁殖脱毒试管由125.5万株,扦插繁殖脱毒微型原原种49万枚,无虫网棚繁殖混合型原原种30542kg,在高山原咱基地生产1代优质原种84.6万kg。。4年来,毒咱薯应用面积累计达3.52万hm^2,平均增率30.7%-223.8%,脱  相似文献   

5.
对浅层液体培养与固体培养在生姜脱毒苗继代、生根及移栽过程中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浅层液体培养继代增殖系数、生根长度及株高均优于固体培养;根数、生根率在两种培养方式中没有明显差异;来源于浅层液体培养生根的生姜脱毒苗移栽成活率明显高于来源于固体培养基的脱毒苗;使用浅层液体培养节约化学药品成本66.7%以上,同时减少大量用工;据此认为,浅层液体培养更适合于脱毒生姜种苗的大量繁殖。  相似文献   

6.
福安生姜产业化关键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茎尖脱毒组培技术,生产生姜脱毒组培苗、实施设施栽培技术调节生姜的产期,开展生姜病虫害防治等研究。  相似文献   

7.
生姜茎尖脱毒苗培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姜作为一种重要的调味品 ,深受人们的喜爱。生姜是无性繁殖作物 ,生姜病毒病的发生已严重影响了生姜的产量和品质。目前 ,在尚没有特效防治药剂及高抗品种的情况下 ,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 ,生产生姜脱毒种苗是有效预防生姜病毒病 ,提高生姜产量与品质的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为了尽快将生姜脱毒技术应用于生产 ,现将生姜茎尖脱毒培养技术介绍如下。1 培养基的配制生姜茎尖生长与分化的关键是培养基 ,据实验 ,适宜茎尖生长与分化的培养基为 :MS +琼脂5~ 8g/L +白糖 30 g/L +活性碳 2~ 4g/L +NAA 1mg/L + 6-BA 0 .5mg…  相似文献   

8.
生姜为无性繁殖作物,病毒侵染是其种性退化的重要原因.据调查,生姜因病毒病危害而造成的减产幅度为5%~45%,给姜产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将脱毒生姜用于生产是一项有效的避毒增产措施,一般比未脱毒的生姜增产20%以上.  相似文献   

9.
文召 《河南农业》2003,(2):16-16
生姜为无性繁殖作物,病毒侵染是其种性退化的重要原因。据调查,生姜因病毒危害而造成的减产幅度为5%-45%,这给姜产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将脱毒生姜用于生产是一项有效的避毒增产措施,一般比未脱毒的生姜增产20%以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技术培育高唐栝楼的脱病毒试管苗。[方法]对添加不同浓度外源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进行一系列优化试验,筛选出高唐栝楼脱毒试管苗最佳繁殖培养基。[结果]在MS+2.0 mg/L 6-BA+0.1 mg/L NAA+0.10 mg/L KT培养基中诱导效果较好,技术上达到了快速繁殖规模生产的要求。经反复的病毒检测,证明脱毒试管苗脱病毒彻底。[结论]最终获得了高唐栝楼茎尖培养脱毒与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培养基,及其生长所需要的外部环境条件和相关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1.
脱毒技术和快速繁殖技术在草莓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茎尖分生组织脱毒培养获得的草莓无菌苗经生物学、电镜、双链RNA技术鉴定,证明是脱毒的。在脱毒苗建立的基础上,对硕丰、宝交早生、丰香3个品种的快速繁殖方式、继代培养、生根生长及降低成本途径进行了探讨。快速繁殖生产的大量草莓脱毒苗经实验基地的入土栽培,已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12.
评估市场上不同脱毒剂对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的脱毒效果,为饲料厂家及养殖户选择优质脱毒剂提供参考依据。从市场上收集了7种不同的脱毒剂(1~7号),对DON进行体外脱毒试验,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别测定脱毒前后霉变玉米中DON的含量,并计算其相应毒素的下降率。结果表明,不同厂家生产的脱霉剂脱毒效果差异显著,7种脱毒剂对DON的脱毒效果从好到差依次为7号、5号、6号、4号、1号、3号和2号。属酵母细胞壁类脱毒剂的5~7号对DON的脱毒效果比属铝硅酸盐类脱毒剂的1~4号明显,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对马铃薯脱原原种快速繁育的一些关键技术措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总结出一套高产快敏脱毒原原种的生产技术,即采用广口玻璃罐头瓶、简化培养基、液体浅层静置培养脱毒苗;脱毒苗剪顶扦插快速育苗;脱毒苗一次栽苗,两次收种;脱毒苗喷施多效唑等。这些技术措施的配套实施,是高产、低耗、快繁脱毒原原种的有效方法,可在规模化生产脱毒种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红薯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但由于无性繁殖带来的病虫害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种性严重退化。本文通过茎尖培养技术,对目前生产上的鲜食红薯进行脱毒培养,然后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组培苗进行检测,进而集成一套鲜食红薯脱毒种苗快速开发的技术体系,为生产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脱毒种薯快繁技术及其数量经济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对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和脱毒试管苗周期性繁殖总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脱毒后可以有地提高产量和品质。而脱毒微型薯的生产,特别是雾化栽培技术的应用,较之常规基质栽培大大提高了种薯繁育效率并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正规的马铃薯供种体系,可为种薯质量提供可雉的保证。种薯生产体系总的发展趋势是技术更加成熟稳定和简化、繁育年限更短、效益更高。选用脱毒马铃薯种薯较之一般种薯更能显著的提高经济效益。在脱毒试管苗快繁过程中,繁殖总代数比每代繁殖增大倍数更重要。所以,减少繁殖周期从而增加一年内繁殖总代数对增加繁殖总量更为有效。同样,起始脱毒苗量也很重要,是纯粹的总量繁殖系数,增加起始脱毒苗量同样对提高一年内脱毒苗产量有重要意义。在分析了国内外马铃薯种薯供种体系的基础上具体测算了使用脱毒种薯所增加的效益。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分析是我国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的重要积累和高度概括,也是区域产业化发展规划的重要前提和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甘蔗的脱毒技术较多,有物理法、化学法、抗病育种法、茎尖培养法等,这些方法均有一定的脱毒效果,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各种方法都有一定的优缺点.采用改良热处理和茎尖组织培养可以取得良好的脱毒效果,而甘蔗组培苗第1代分蘖多,能够生长拔节成为有效茎的比例不高.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分蘖成茎,减少分蘖的死亡率,提高甘蔗脱毒种苗的繁殖率,促进甘蔗脱毒苗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我们于2004年对甘蔗脱毒种苗到生产用种的田间快繁技术进行了探讨,最大限度将甘蔗脱毒种苗应用于甘蔗生产中.  相似文献   

17.
甘薯脱毒苗是目前利用茎尖培养防治植株病毒病最有效方法.我公司脱毒中心在2000年脱毒薯田间对比试验中,用甘薯茎尖培养并获得的植株增产16%~17.9%.脱毒甘薯苗对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快繁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脱毒组培苗繁殖效率分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对脱毒马铃薯组培苗周年繁殖效率作了较详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周年实际繁殖总量较理论繁殖总量有较大差距,且随着快繁代数的增加这种差距成指数曲线迅速增加。在快繁过程中,快繁总代数较其他因素更能影响和决定一年的繁殖总量。因此,采用一些特殊的组培技术来增加快繁速度和快繁总代数,可显著增加周年的繁殖总量。可通过减少繁殖周期从而增加周年繁殖总代数对繁殖总量的提高产生作用。缩小这种理论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距即提高一年的实际繁殖总量是可行的,且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此外,影响周年繁殖总量的重要因素还包括脱毒试管苗繁育技术和一些客观因素。本文通对脱毒试管苗一年的繁殖效率进行分析,从而寻求到周年生产最大量的有效途径,为马铃薯原原种生产和产业化发展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9.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又称微薯,种薯直径一般为1~2cm,是脱毒马铃薯良种生产的重要种源,在良种的生产和推广中意义重大,其生产技术较为复杂,成本较高。这里介绍一种较为方便,能快速生产原种的生产技术,通过我们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采用地膜地面栽培生产微型薯较其它方法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20.
潜山生姜脱毒种姜快速繁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阳  徐德聪  李红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699-15700
对建立潜山生姜脱毒种姜快速繁殖体系的技术,如脱毒、组织培养、病毒检测、移栽驯化和种姜的培育进行了研究。重点讨论了脱毒姜种的培育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