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文报导了1984年5~8月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西郊高产成鱼池和鱼种池的水化学和初级生产力调查的结果。该地区高产池主要离子含量适中,pH稳定。总氮平均含量为3.41毫克/升,有效氮平均含量为0.311毫克/升,其中铵态氮占81.7%,硝酸态氮占9.6%,亚硝酸态氮占8.7%。总磷平均含量为0.845毫克/升,其中溶解活性磷(P2O6)平均为0.223毫克/升。总N/总P为4.03。氮、磷相比,氮素偏低。经初步分析表明:池水原水平均CODer为79.74毫克/升。溶解有机物与悬浮有机物比值约为1:1.7,有机碎屑约占有机悬浮物的4/5。成鱼池(红旗池)的平均补偿深度为44厘米,为透明度的1.9倍。鱼种池的平均补偿深度为30.5厘米,为透明度的1.5倍。5~8月间红旗池平均初级毛生产量为9.23克氧/米^2日。7~8月间鱼种池平均初级毛生产量为13.26克氧/米^2。透明度太低,光合作用水层太浅可能是影响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增施氮肥,适当减少人工饲料的投喂量,可能是提高鱼产量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1997年与1998年河口区斑节对虾淡化养殖塘生态系中溶氧收支平衡状况。表层水水柱毛产氧量均大于或显著大于水呼吸耗氧量,底层水毛产氧量却显著小于水呼吸耗氧量,呈现常有的"氧债"现象。在池塘氧耗因子中,水呼吸是最大的溶解氧消耗者,占水柱总耗氧量的70%以上;其次是底泥耗氧量,约占20%;虾呼吸耗氧量所占比例较小,但随养殖时间的延长明显上升。斑节对虾塘平均补偿深度(B)和平均透明度(P)之比(B/P)与通常鱼池所具有的比值(1.5~2.5)相比偏低,为1.42±0.53。说明池塘深层的产氧能力受到限制。斑节对虾淡化养殖塘溶氧处于支大于收的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3.
河口区斑节对虾淡化养殖塘溶氧收支平衡状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了1997年与1998年河口区斑节对虾淡化养殖塘生态系中溶氧收支平衡状况。表层水水柱毛产氧量均大于或显著大于水呼吸耗氧量,底层水毛产氧量却显著小于水呼吸耗氧量,呈现常有的"氧债"现象。在池塘氧耗因子中,水呼吸是最大的溶解氧消耗者,占水柱总耗氧量的70%以上;其次是底泥耗氧量,约占20%;虾呼吸耗氧量所占比例较小,但随养殖时间的延长明显上升。斑节对虾塘平均补偿深度(B)和平均透明度(P)之比(B/P)与通常鱼池所具有的比值(1.5~2.5)相比偏低,为1.42±0.53。说明池塘深层的产氧能力受到限制。斑节对虾淡化养殖塘溶氧处于支大于收的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4.
洋圻湖生态系统由非生命环境因子和生物组成.环境因子中,三态氮含量为1.87mg/l,磷酸盐含量为0.068mg/l,溶氧量5.70mg/l,pH 值6.4~6.7,水体平均深度为1.1m。其中氮磷比例不合理,水质呈酸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鱼产量的提高。生物因子由生产者(水生植物)、消费者(水生动物)和分解者(微生物)组成。洋圻湖生产者生物固定光能能力为7559.62KJ/m~2·年,一级消费者生物供能能力为398.98kJ/m~2·年,顶级消费者生物每年可提供能量为22.19KJ/m~2。各营养级间能量转化率不到10%。该湖鱼类对水体初级生产力的利用率为2.49%,高于其他一些湖泊的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5.
湿地调控凡纳滨对虾养殖塘溶氧收支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养殖全过程湿地循环处理调控凡纳滨对虾养殖塘(E7塘)水体的溶解氧收支演变状况,并与改进封闭式养虾塘(E6塘)进行比较.E6塘因微囊藻致害,养至58 d终止;E7塘中后期经湿地循环处理3次,抑制微囊藻,养至94 d.2塘表层水体毛产氧量均大于水呼吸耗氧量,但E7塘至养殖后期,表层水体毛产氧量仍基本维持在9mg/(L·d)以上的高值水平.试验塘水柱毛产氧量与总耗氧量随养殖时间延长而递增,E7塘显示了直至养殖后期水柱毛产氧量仍维持较高水平的特点,70 d时,其水柱毛产氧量[13.17 g/(m<'2>·d)]为总耗氧量[8.99 g/(m<'2>·d)]的1.5倍.养殖期间,水柱呼吸为最强耗氧因子,E7塘水柱呼吸与虾呼吸耗氧所占比例随养殖时间延长分别递减89.4%~50.0%和递增1.0%~48.7%.试验塘底泥耗氧量较低,其中E7塘经湿地循环处理,底泥耗氧量仅为0.04~0.20 g/(m<'2>·d).虽在阴雨天或养殖末期水柱毛产氧馈低于总耗氧量,但E7试验墉仍取得了较好的溶氧调控与养殖效果,主要是因为湿地循环与塘内配套设施弥补了溶氧的不足,使虾塘溶氧收支处于良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碧流河水库的水化学、浮游生物和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8~1991年对碧流河水库水化学、浮游生物和初级生产量进行了研究,该水库位于大连地区,面积56km,平均水深约13m(最大深度32m)。1)库水含盐量很低,但有机质和氮的含量较高。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3.44mg·L~(-1),以硅藻和绿藻占有优势。浮游动物生物量平均1.10mg·L~(-1),其中桡足类占30.9%,枝角类占24.5%,轮虫和原生动物各占26.4%和18.2%。2)浮游植物毛产量变动于0.660~6.069gO_2·m~(-2)·d~(-1)(平均2.603),水柱呼吸量变动于0.396~7.108(平均2.736)gO_2·m~(-2)·d~(-1)。3)文中讨论了水化学特点、生物生产力的限制因子以及浮游植物量和初级生产量的分布和变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杭州湾畔中国对虾幼虾中间培育池的水化学状况,1993年4~5月全培育期内池水有效氮(Nt)含量丰富,Nt平均为1.47mg/l,其中氨氮占59%,亚硝酸氮占1%,硝酸氮占40%.有效磷基本未检出.化学耗氧量(CODMa)11.9mg/l,可溶性有机物耗氧量占86%以上,pH为9.15。溶解氧收大于支,水呼吸耗氧平均约占虾池总耗氧量61%,底质耗氧约占31%,虾呼吸耗氧约占8%,幼虾瞬时耗氧速率与溶氧量.体长和体重间存有良好相关性.据观测结果与多年生产状况,认为河口沿岸幼虾中间培育池放苗密度在225万尾/公顷内,采取在放苗时约27cm水位基础上,每隔2~3天添加10~15cm水量,最终水位达1.00m的管理方式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杭州湾畔中国对虾幼虾中间培育池的水化学状况,1993年4~5月全培育期内池水有效氮(Nt)含量丰富,Nt平均为1.47mg/l,其中氨氮占59%,亚硝酸氮占1%,硝酸氮占40%.有效磷基本未检出.化学耗氧量(CODMa)11.9mg/l,可溶性有机物耗氧量占86%以上,pH为9.15。溶解氧收大于支,水呼吸耗氧平均约占虾池总耗氧量61%,底质耗氧约占31%,虾呼吸耗氧约占8%,幼虾瞬时耗氧速率与溶氧量.体长和体重间存有良好相关性.据观测结果与多年生产状况,认为河口沿岸幼虾中间培育池放苗密度在225万尾/公顷内,采取在放苗时约27cm水位基础上,每隔2~3天添加10~15cm水量,最终水位达1.00m的管理方式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异育银鲫(Allogynogenetic crucian)养殖池塘水体主要水质因子周年变化的测定与比较,探讨异育银鲫养殖对水体环境的影响,主要测定水体中总磷(TP)、磷酸盐(PO43--p)、硝态氮(NO3--N)、亚硝态氮(NO2--N)和铵态氮(NH4+-N)的含量.结果表明,养殖水体中TP含量的全年变化范围为0.10~1.00 mg/L,12月至次年2月的含量较低,仅为0.10~0.12 mg/L; PO43--P的全年变化范围为0.03~0.67 mg/L,6-9月含量较高,为0.20~0.67 mg/L;NO3--N的全年变化范围为0.02~ 6.75 mg/L,最高值6.75 mg/L出现在8月、11月;NO2--N的全年变化范围为0.01 ~0.60 mg/L,8月呈现最高值(0.60 ±0.01) mg/L;NH4+-N的全年变化范围为0.37~ 2.90 mg/L,5-8月含量较高;溶解态无机氮(DIN)的全年含量为1.06 ~9.19 mg/L,从全年的氮平均含量进行考查,NO3--N、NH4+-N、NO2--N分别占DIN的56.63%、38.08%、5.29%;氮/磷在5月、11月出现2个峰值.说明异育银鲫养殖池塘的水体氮和磷的营养含量受光照、水温和鱼体活动等影响.  相似文献   

10.
河口区中国对虾幼虾中间培育池水化学状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报道了杭州湾畔中国对虾幼虾中间培育池的水化学状况。1993年4~5月全培育期内池水有效氮(N_t)含量丰富,N_t平均为1.47mg/l,其中氨氮占59%,亚硝酸氮占1%,硝酸氮占40%。有效磷基本未检出。化学耗氧量(COD_(Mn))11.9mg/l,可溶性有机物耗氧量占86%以上。pH为9.15。溶解氧收大于支,水呼吸耗氧平均约占虾池总耗氧量61%,底质耗氧约占31%,虾呼吸耗氧约占8%。幼虾瞬时耗氧速率与溶氧量、体长和体重间存有良好相关性。据观测结果与多年生产状况,认为河口沿岸幼虾中间培育池放苗密度在225万尾/公顷内,采取在放黄时约27cm水位基础上,每隔2~3天添加10~15cm水量,最终水位达1.00m的管理方式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1.
利用闲置的鲍鱼养殖池进行豹纹鳃棘鲈工厂化养殖模式的研究。养殖池长宽高为9 m×3 m×2 m,有效水深约1.7 m,设3个进水口,采用下排上溢的排水方式,在距池底高20 cm处建3排6个进气管,管上打孔增氧。在池中放置一长宽高为6.0 m×3.0 m×1.5 m的网箱,将豹纹鳃棘鲈放在网箱中养殖,有效水体深1.2 m。养殖用水处理:海边沙滤井→沉淀池→三级过滤池→紫外线消毒池→活化珊瑚石过滤→养殖池(下排上溢)→上溢养殖废水用于东风螺或双壳贝类养殖,下排养殖废水进入污水沉淀处理池。在2011年7月放养9 000尾全长10 cm的优质豹纹鳃棘鲈苗种,经过约15个月的养殖,共养成每尾平均体重约742 g的商品鱼5 710 kg,养殖成活率达85.5%,单位产量达12.4 kg·m-3。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杂交鳢在池塘养殖中的生长特性,为今后在广西推广养殖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从广东引进杂交鳢鱼苗进行池塘养殖,每月采样测量其体长和体重,并每天测量池塘水温,在广西柳州地区开展一个生长周期的养殖试验。【结果】杂交鳢鱼苗经过7个月的池塘养殖,其产量达53256.0 kg/ha,成活率为90.6%;5~12月杂交鳢的体长均处于增长状态,月均增长1.1~7.4 cm,体长生长曲线与池塘水温变化曲线走势基本一致;5~12月杂交鳢体重也呈明显的增长趋势,月均增重16.2~178.2 g,且体重生长曲线的斜率较体长生长曲线更陡。【结论】杂交鳢在广西的池塘养殖效果良好,尤其在广西桂北和桂中地区可替代罗非鱼进行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13.
吴瑞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918-12919,12948
[目的]探讨卡拉白鱼在辽宁地区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池塘养殖技术.[方法] 2012年开始在辽宁省铁岭养殖基地进行卡拉白鱼人工繁育及池塘养殖试验.[结果]引进卡拉白鱼种鱼400对,催产后人工繁殖的仔鱼经过110 d培育后平均体长达6.65 cm,平均体质量达3.10g;春片经过135 d培育后平均体长达到14.50 cm,平均体质量达到28.50 g.在0.18 hm2池塘投入3龄苗种1.0万尾,经过132 d培育后平均体长达23.80 cm,平均体质量达123.90 g,出塘商品鱼的产量为6 600 kg/hm2,出塘率为96.0%,饵料系数1.8.特定生长率(SGR)和日增重(AWG)在6~8月较高,主要是因为适宜的水温、水质环境和合理的投饲方法,3龄即可达到100 g以上的食用标准.[结论]卡拉白鱼在6~8月生长较快.  相似文献   

14.
光合细菌改良池塘水环境养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高效新型池塘养殖模式及底质改良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光合细菌改良池塘水环境养鲤试验。结果表明:经过93d的饲养,福瑞鲤平均尾重从8g/尾增长至287g/尾,日增重3g/尾,净产量707.5kg/667m2,且当年鱼苗可养成商品鱼规格。  相似文献   

15.
在地势低洼的芦滩上围堤蓄水 ,面积约 6.4 8hm2 ,水深 0 .8~ 1 m。以草鱼 ( 456g/尾 )、团头鲂 ( 1 1 5g/尾 )为主体鱼 ,每公顷共放养鱼种 974 5尾。以菜仔饼为主要饲料 ,6~ 9月每月追肥 1~ 2次过磷酸钙 ( [PO3- 4 ]1 .57~ 0 .94mg/( L·次 ) )和碳酸氢铵 ( [NH 4 ]1 .4 3~ 0 .58mg/( L·次 ) ) ,同时持续注水。饲养约 1 0个月 ,每公顷产鱼约 4 0 68kg,产投比 1 .66  相似文献   

16.
短须裂腹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2013年,为提高短须裂腹鱼人工繁育能力,以刚涌出的清澈无致病菌和虫的地下泉水为水源,采用水流培育亲鱼、流水孵化受精卵、活体饵料培育鱼苗等关键技术,进行短须裂腹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2年共采捕野生短须裂腹鱼亲鱼403尾,在水流速度0.1~0.3 m/s、水温12~16℃、pH值6.5~7.0、溶氧6 mg/L以上的流水池中培育,平均驯养成活率49.4%,获成熟亲鱼234尾次;共催产亲鱼224尾次,产卵雌鱼133尾次,总产卵量127.3万粒,平均每尾雌鱼产卵0.957万粒;获受精卵93.8万粒,平均受精率为73.7%;受精卵在水温12.5~14.0℃的流水孵化槽中孵化199 h开始出膜,共孵出幼体85.5万粒,平均孵化率91.2%;共获2 cm仔鱼55.1万尾,平均出苗率58.7%;共获3.5 cm鱼苗45.2万尾,鱼苗培育成活率为82.0%。  相似文献   

17.
温室池塘高密度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一种经济可行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设计了一种将温室大棚养殖与水质净化设备以及增氧设备涌浪机等合理搭配的简易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以加州鲈鱼为养殖对象,分析了养殖期间系统水质指标、鱼类生长状况以及系统经济前景。结果表明,经过4个月的养殖,该系统鱼类养殖密度由初始2.12 kg/m3增加到5.86 kg/m3,成活率达到95.1%。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养殖期间氨氮、亚硝氮和溶解氧平均浓度分别为(0.66±0.35)mg/L、(0.19±0.089)mg/L和(6.64±0.25)mg/L;水温维持在27.34~28.00℃,pH为6.73~7.34。经济分析表明:每667 m2池塘养殖利润可达17.42万元/年,投资回报期为2.75年,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若选取价格更高的海水鱼类,市场前景更广。该研究表明,温室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是一种经济可行、高效、节能减排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8.
河蟹健康养殖中应用微生物水质改良剂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蟹健康养殖技术的应用与研发过程中,通过应用微生物水质改良剂,使河蟹对饵料的利用率得到了提高,饲料系数比同期对照池降低0.5以上。同时,使用微生物制剂后,河蟹的成活率提高了8.0%,667m2产量提高了10.0%左右;使用微生态制剂后,对提高鲢鳙鱼套养成活率的效果并不明显,但试验池的商品鱼规格平均比对照塘高出150g/尾。试验中水体质量必须符合《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规定。要求养殖水温通过水草的种植、水位的调节和池塘结构的改造后实现人工调控,适宜水温为15~30℃,以22~28℃为最佳。溶氧≥5.00mg/L。pH的适宜范围为7.00~9.00,最佳7.50~8.50。透明度的适宜范围为30~50cm,最佳50cm以上。氨氮(NH3-N)≤0.20mg/L,硫化氢(H2S)不能检出,淤泥厚度10cm,底泥总氮0.1%。  相似文献   

19.
2008年4-6月,在浙江北部沿岸禁渔区线内(28°30’-30°45’N,121°30’-123°15’E)进行了产卵场生态调查,共设置45个调查站位,鱼卵和仔稚鱼的采集分别使用水平和垂直浮游生物拖网,结果表明:凤鲚卵占该海区各种鱼卵总数量的第四位。表层网和垂直网采集到的凤鲚卵占同网型鱼卵总量的6.08%和2.56%,凤鲚卵出现在5-6月,以5月数量最多,5月份平均分布密度4.82粒/网(表层网),最高密度值150粒/网,6月平均分布密度3.02粒,网(表层网)、0.11粒/m2(垂直网),最高分布密度110粒/网。产卵场主要在杭州湾水域,表层水温17.23℃,表层盐度13~31.5,最适表温21~23℃,最适表盐13~26,水深15m以内,透明度0.02~0-3m。凤鲚仔稚鱼在表层网的4-6月和垂直网的6月均采集到,分布面较广,其中表层网采集的凤鲚仔、稚鱼累计居各鱼种仔稚鱼首位,最高分布密度值分别为4月8尾/网、5月2尾/网、6月696尾/网(表层网)和5.9尾/mS(垂直网)。仔、稚鱼分布的表层温度和盐度分别为14.23.5oC、13。33,透明度0.05~1m。  相似文献   

20.
魏珂  杨敬辉  王雄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307-11309,11332
[目的]探究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中合理的机械增氧模式。[方法]在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进行了不同机械增氧模式的增氧效果比较。[结果]在全塘底层溶氧测定中,采用单一增氧模式的各点差别很大,最高值和最低值相差2.1~4.6倍,而采用立体增氧模式的各点基本趋于均衡状态;在底充式和水车式结合的立体增氧模式中,午间增氧后底层溶氧值平均增加4.31 mg/L,平均增氧速率2.15mg/(L.h);凌晨增氧后底层溶氧值平均增加2.25 mg/L,平均增氧速率达1.15 mg/(L.h)。[结论]在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中,立体增氧模式明显优于单一增氧模式,尤以底充式和水车式结合的立体增氧模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