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旱塬晚播小麦覆盖地膜套种西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渭北旱塬秋豆茬晚播小麦覆盖的地膜,套种西瓜,一膜两用,每亩增值100元以上,可较发地解决粮经争地矛盾。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蓝田县园艺站通过对旱地地膜西瓜品比试验,旨在对各试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抗病性、商品性等初步对比分析研究,秦红7号、金华F1B和秦红9号长势健壮、抗逆性、抗病性较强,比较适应旱塬的气候特点和西安地区的消费习惯,建议进一步试验示范,然后在西安地区露地地膜西瓜生产中种植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AM微生物菌剂在陇东旱塬西瓜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陇东旱塬地研究了AM有机发酵物在西瓜上的施用方式与用量。结果表明,以基施AM有机发酵物75 0 kg/ hm2 、追施75 0 kg/ hm2 的效果最佳,产量可达6 375 0 kg/ hm2 ,较施用等量有机物增产2 5 .7% ,纯收益较对照增加4 84 5 .0元/ hm2 ,同时可提高西瓜含糖量1.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30余种不同类型种植模式连续4年的试验研究认为,在现阶段自然经济状况下,陇东旱塬 应以单作一熟型为基本模式,提倡发展一定面积的复种,在物质、资金和技术保证的情况下,适度发展多作多熟型种植模式。其中以小麦/西瓜、小麦/烤烟经济收益最高,以小麦/玉米、小麦/马铃薯、玉米/马铃薯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荞麦具有抗旱、耐贫瘠、抗逆性较强等特点,很适合在渭北旱塬种植,经过多年种植试验,本文总结了一套荞麦在渭北旱塬地区的栽培技术,为渭北旱塬荞麦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论渭北旱塬春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渭北旱塬气候、自然地理条件进行分析,科学地阐明了本地区地膜玉米的生产现状、增产原理、栽培技术。并通过试验、示范,论证了渭北旱塬旱地春玉米高产原因。针对本地区旱塬旱地春玉米生产环境,提出了适宜渭北旱塬生产的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荞麦具有抗旱、耐贫瘠、抗逆性较强等特点,很适合在渭北旱塬种植,经过多年种植试验,本文总结了一套荞麦在渭北旱塬地区的栽培技术,为渭北旱塬荞麦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养麦具有抗旱、耐贫瘠、抗逆性较强等特点,很适合在渭北旱塬种植,经过多年种植试验,本文总结了一套荞麦在渭北旱塬地区的栽培技术,为渭北旱塬荞麦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从自然、土地、技术层面分析了宝鸡市金台区旱塬地小麦产量提升的制约因素,并总结了其对策,以期为旱塬地小麦产量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自然、土地、技术层面分析了宝鸡市金台区旱塬地小麦产量提升的制约因素,并总结了其对策,以期为旱塬地小麦产量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截至目前,甘肃省陇东旱塬区核桃产业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结合"陇东旱塬区核桃良种育苗试验研究"项目的开展实施,现提出有待研究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可促进陇东旱塬区核桃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对推动陇东旱塬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1]。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渭北旱塬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干旱、造林成活难度大的特点,从种苗选择、整地技术、苗木处理、抚育管理等方面阐述渭北旱塬地区提高造林成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陇东旱塬高粱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陇东旱塬区高粱丰产栽培的实践 ,从合理选地、整地保墒、科学施肥、品种选择、适时播种、严格浅播、抗旱播种、合理密植及田间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适合陇东旱塬区高粱丰产栽培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给旱塬地玉米单产实现高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在黄土高坡旱塬地生态区,以玉米新品种临玉3号、晋单63号、大丰30为试验材料,设置了4个种植密度(B_1:67 500株·hm~(-2),B_2:75 000株·hm~(-2),B_3:82 500株·hm~(-2),B_4:90 000株·hm~(-2)),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旱塬地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坡旱塬地推荐种植玉米新品种大丰30,适宜密度为75 000株·hm~(-2)。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宝鸡县城关公社西秦大队,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南临渭河北靠旱塬。有稻田、川水地、滩地、坡地、旱塬地。为了掌握和改造大自然,彻底改变贫穷面貌,1956年我们在农业合作化的基础上,开展了科学实验活动。  相似文献   

16.
平凉市地处甘肃省东部,全市有耕地面积37.42万hm^2,其中旱塬地3.74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0%。旱塬地土壤肥沃,生产潜力大,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等作物。由于受温度、降水等气候因素影响,麦后复种主要以糜子、养麦等小秋作物为主,复种效益不理想。近年来,当地农业技术部门积极探索新的种植方式,通过试验、示范总结出了旱塬冬小麦茬复种西葫芦栽培技术。据调查,从2004年开始,崆峒旱塬区累计麦后复种西葫芦260hm^2,平均收入1.800万元/hm^2,其中,小麦收入0.525万元/hm^2,西葫芦收入1.275万元/hm^2,较复种糜子、养麦等小秋作物增收1.050万元/hm^2,增收1.4倍,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17.
小麦是关中平原旱塬区的重要农作物类型,常年播种面积较大。由于旱塬区缺乏充足的水资源,导致小麦植株的正常生长受到严重影响,不利于小麦增产稳产目标的实现。面对这种情况,种植人员需结合旱塬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积极应用小麦抗旱节水栽培技术,促使小麦植株的长势得到增强。同时,要充分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制定科学的防控方案,避免病虫害问题影响到小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渭北旱地夏播谷子水肥耦合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旱棚控制条件下研究了渭北西部旱塬肥料和水分(模拟降水)对谷子生长发育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建立了谷子生物学产量,籽粒产量和根系发育的水肥耦合模型,表明在渭北西部旱塬条件下肥料的作用比水分大,渭北旱塬谷子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限制因素是肥料,其次是水分。肥料和水分为正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了旱塬地优质专用型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因地制宜选择品种、适期播种、重施底肥、足墒播种、重施起身、拔节肥,增施挑旗孕穗肥、病虫害综合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旱塬地优质专用型冬小麦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陕西渭北旱塬越夏番茄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渭北一带夏季自然气候特点,在调研生产问题,总结高产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越夏番茄全流程抗逆增产栽培技术,对于促进渭北旱塬越夏蔬菜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