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为了提高低温冷冻灾害的防御能力,为政府部门制定防灾减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自然灾害形成机理及风险评估原理,以济南市长清区为例,利用气候资料、历史灾情数据、地理信息数据及社会经济等资料,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通过对致灾因子危险性、敏感性、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评价指标的空间评价,实现了对长清区低温冷冻灾害的风险性评估和综合区划。结果表明:长清区低温冷冻灾害总体表现为空间化强,没有规则的分布规律,综合风险性总体水平较高。文昌街道办事处、五峰山街道办事处、双泉乡的部分地区综合风险性最高,属于低温冷冻灾害的重点防御区域;轻、低风险主要分布在平安街道办事处、万德镇、马山镇、崮云湖街道办事处的部分辖区。该评估结果将对本地区农作物的种植规划及灾害防御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气候变化背景下冀西北地区青贮玉米生产布局及应对未来气候变化政策调整的需要,利用ArcGIS 9.3技术最大熵模型研究青贮玉米种植区分布的气候适宜性。结果表明:目前冀西北地区青贮玉米种植区从北到东南总体呈现“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的分布格局。其中最适宜区面积占28.16%,建议种植中早熟品种;适宜区面积占57.72%,适宜种植中晚熟品种;次适宜区面积占9.65%,不适宜区占4.46%,建议对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的种植模式进行调整并减少种植面积。2030s、2050s气候情景数据预测表明:1986-2050年≥10℃积温与年平均温度持续上升,降水量呈现先上升(2030s)后下降(2050s)的趋势,2030s、2050s气候影响冀西北地区青贮玉米潜在种植区域明显,表现为青贮玉米适宜区随着未来气候变化逐渐减小,不适宜区呈现从南向北扩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低温冷冻灾害的防御能力,为政府部门制定防灾减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自然灾害形成机理及风险评估原理,以济南市长清区为例,利用气候资料、历史灾情数据、地理信息数据及社会经济等资料,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通过对致灾因子危险性、敏感性、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评价指标的空间评价,实现了对长清区低温冷冻灾害的风险性评估和综合区划。结果表明:长清区低温冷冻灾害总体表现为空间化强,没有规则的分布规律,综合风险性总体水平较高。文昌街道办事处、五峰山街道办事处、双泉乡的部分地区综合风险性最高,属于低温冷冻灾害的重点防御区域;轻、低风险主要分布在平安街道办事处、万德镇、马山镇、崮云湖街道办事处的部分辖区。该评估结果将对本地区农作物的种植规划及灾害防御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旨在开展花生种植的气候适宜性评价,以确定花生种植的气候差异格局及气候适宜性分布区域。从花生生产特性与气候因素的适宜性出发,筛选出包含温度、降雨和日照特征的6个气象评价指标,利用GIS技术及模糊数学方法进行花生气候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划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用全国1:100万耕地矢量数据掩模分析,得出中国花生气候适宜性等级的耕地面积排比。结果表明:中国花生气候适宜性等级的耕地面积排比:适宜区最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区域、四川盆地,占比40.78%;适宜区域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东北等地区。得出了中国花生种植的气候优势区域并提出重点发展方向,可为种植业结构调整、花生产业布局优化等宏观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旨在开展花生种植的气候适宜性评价,以确定花生种植的气候差异格局及气候适宜性分布区域。从花生生产特性与气候因素的适宜性出发,筛选出包含温度、降雨和日照特征的6个气象评价指标,利用GIS技术及模糊数学方法进行花生气候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划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用全国1:100万耕地矢量数据掩模分析,得出中国花生气候适宜性等级的耕地面积排比。结果表明:中国花生气候适宜性等级的耕地面积排比:适宜区>最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区域、四川盆地,占比40.78%;适宜区域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东北等地区。得出了中国花生种植的气候优势区域并提出重点发展方向,可为种植业结构调整、花生产业布局优化等宏观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通过改变物种栖息地的适宜性来影响物种的生长区域。天麻作为中国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评估其种植适宜区分布以及气候变化对天麻种植适宜性的影响可以为天麻生产布局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采用MaxEnt模型,基于我国天麻地理分布数据和环境数据,模拟天麻种植适宜性和适宜区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结果表明,影响天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5月至7月太阳辐射量、10月至11月降水量、最冷月最低温和植被类型。我国天麻种植高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周围的西南地区。1961—2020年,天麻种植适宜性呈波动增加趋势,种植适宜性提高的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9.10%,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华中、华东的部分地区以及陕西省。过去60年间5月至7月太阳辐射量总体上的下降是天麻种植适宜性提高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通过对天麻种植适宜性准确评估和种植适宜区变化因子解析,为我国天麻生产与人工栽培选址提供科学依据,对制定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对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重庆地区不同气候年型下玉米耕地适宜等级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规划未来重庆市在不同气候年型下玉米的合理种植与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重庆市旱地耕地为评价对象,以100 m×100 m栅格为评价单元,根据玉米种植生长的立地要求,建立不同气候年型下由地形、水热和土壤条件等组成的5个评价因子体系,借助GIS与加权指数和、多指标决策模型评价重庆市玉米适宜用地数量、质量及分布。结果表明:重庆市3种气候年型下玉米用地的适宜性情况总体良好,高度适宜区和中等适宜区面积比重占70%以上,基本可以代表研究区的适宜性水平。气候正常年份玉米用地高度适宜等级面积最大,偏干旱年份最小,偏湿润年份居中;不适宜等级面积偏干旱年份最大,正常年份居中,偏湿润年份最小。根据不同气候年型玉米用地的适宜性等级,针对重庆市玉米用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玉米用地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广西金花茶气候生态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广西是世界上金花茶物种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为了探讨金花茶气候适宜种植区域,为金花茶种植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根据金花茶对生态气候条件的需求,分析确定了影响广西金花茶分布的气候区划指标,利用广西90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气候资料及台站地理信息数据,采用GIS技术对区划指标进行小网格推算,得出了广西不同地理背景下1 km×l km网格点上有关的气候要素值,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和多层复合等方法,对广西金花茶进行气候生态适宜区的划分。结果表明:金花茶生长的适宜区和次适宜区分布在广西南部,其中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广西南部沿海一带,左、右江河谷部分区域,以及桂东南和桂西南海拔较低的地区;不适宜区分布在广西北部以及南部海拔较高的山区;并对各适宜区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种植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陕南茶树气候生态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陕南秦巴山区农业气候资源,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达到趋利避害、防灾减灾的目的,本文根据陕南秦巴山区近30年气候资料,采用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10℃积温、年降水量4个因子作为陕南茶树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利用GIS空间分析及制图功能,在实现区划指标空间化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陕南秦巴山区茶树气候生态适宜性进行区划。结果表明适宜区主要分布于秦巴山区沿汉江及其支流沿岸海拔950 m以下的浅山丘陵地带,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次适宜区周边海拔1200 m以下浅山区,就各适宜区茶树生长气候条件优劣进行评述,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云南早熟鲜食葡萄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找出早熟鲜食葡萄种植的适宜区域。以1981—2010年云南125个气象站观测数据为基础,结合早熟鲜食葡萄生长所需气候条件,筛选出5月≥10℃活动积温、1—5月≥10℃活动积温和4—5月降水量3个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采用GIS技术对云南早熟葡萄种植进行气候适宜性精细化区划。结果表明,最适宜区占全省面积的1.9%,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干热河谷区,包括楚雄州的元谋、永仁东南部、双柏南部、大理州的宾川坝区、丽江市的华坪东部、永胜中部和南部、保山市的昌宁西部、怒江州的六库局部等地区;适宜区占8.9%,主要分布在红河北部、楚雄南部、昆明东南部、玉溪、普洱北部、大理南部、临沧东部、昭通北部和保山东部等地区;次适宜区占27.3%;不适宜区占61.9%。本研究将云南划分为4个早熟葡萄栽培气候区,对不同气候区进行分区评价,并对该地区葡萄的区域化种植提出建议,以期为云南葡萄产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陕晋黄河两岸32 个县1985—2014 年气象观测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基于GIS技术对该区的中阳木枣进行气候适宜性区划,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黄土高原丘陵区中阳木枣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在综合分析黄土高原丘陵区中阳木枣气候适宜性、气候变化对陕晋两地红枣生产影响实地调查结果,以及陕晋两地红枣典型丰产年和受灾年关键生育期气象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黄土高原丘陵区中阳木枣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 技术完成研究区域各区划指标的精细化空间小网格模拟推算,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结合坡向地形因子对黄土高原丘陵区中阳木枣气候适宜性进行区划与评价。研究表明: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陕晋黄河及其支流沿岸,海拔高度730~1100 m的阳坡滩地、河谷和丘陵坡地;建议北部适宜区适当扩大中阳木枣种植面积,中南部适宜区和次适宜区应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改良种植抗裂品种,同时加大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促进黄土高原丘陵区红枣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DTOPSIS法的塔里木河流域棉花种植适宜性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及棉花生产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综合评价了塔里木河流域各县市的棉花种植适宜性,将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合新疆棉花种植的实际情况做出了合理的区划。利用塔里木河流域23个气象站点1993—2012年气候资料,采用DTOPSIS法对塔里木河流域的棉花种植气候资源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县市水资源潜力指数,对塔里木河流域棉花种植适宜性进行区划研究。塔里木河流域棉花种植最适宜区为塔里木河干流区,适宜区大多位于塔里木河中游区及支流地区,次适宜区主要位于下游区及边缘地区,塔里木河流域的较高海拔山区为棉花种植不适宜区。除个别县市外,棉花各生育区内的平均温度和光照时数各县市间相差不大。因此灌溉条件是影响各县市的棉花种植适宜性的主要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淫羊藿生态适宜性评价及种植区划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笔者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基本理论,利用GIS技术、模糊数学等方法,选取8个影响淫羊藿种植分布的潜在因子,构建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对甘肃省淫羊藿人工仿生种植适宜性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种植淫羊藿的面积为403.42万hm2,占甘肃省林地总面积的66.07%;主要分布在甘南州、陇南市、兰州市的榆中县兴隆山和七里河区南部的马衔山脉以及定西市岷县、漳县和渭源县部分区域,平凉市华亭县和关山、太统山、崆峒山沿线。通过适宜分区的划分,为甘肃淫羊藿野生变家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咸阳石榴种植气候适宜性精细化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咸阳石榴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找出咸阳石榴种植的适宜区域。利用咸阳12个国家气候观测站1988—2017年最新气象观测资料,采用GIS技术对咸阳石榴栽培进行气候适宜性精细化区划,以期为咸阳石榴生产及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影响生长和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筛选出咸阳石榴从现蕾至果实成熟需≥10℃的有效积温、年生长期内需≥10℃的有效积温、年日照时数、9月日照时数、7—9月降水量、日平均气温18~21℃时的日较差、年极端最低气温和旬极端最低气温等8个气候适宜性精细化区划指标。评估发现石榴种植优质区占咸阳市面积的14.9%,主要分布在三原、泾阳大部、渭城区西北部、礼泉东部、乾县北部;适宜区占21.3%,分布在兴平市、秦都区、渭城区、礼泉县南部、乾县南部及武功北部台塬区;劣质区占16.6%;不适区占47.2%。咸阳旱腰带以南除武功外都是石榴种植适宜区,该区域光、热、水气候资源满足石榴优质生产所需的全部气象因子,可以大力发展石榴栽培。  相似文献   

15.
廊坊地区夏玉米气候适宜度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廊坊地区夏玉米对气候变化的适宜程度,笔者对廊坊地区夏玉米各生育期和全生育期气温、降水、日照的气候适宜度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各个生育期和全生育期气温适宜度最高,其次是日照适宜度,降水适宜度最低;所有生育期气温适宜度年变化均呈弱的上升趋势,日照适宜度呈下降趋势,七叶—拔节、乳熟—成熟2个生育期的降水适宜度呈微弱上升趋势,其他生育期均呈下降趋势,且年际间波动较大。气候适宜度因受降水的影响最大,各生育期和全生育期年变化趋势和降水适宜度相同,但年际间变化小于降水适宜度。对廊坊地区而言,气温对夏玉米的生长发育是适宜的,而降水是影响夏玉米产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6.
GIS支持下的商南县小麦生态适宜性评价及种植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是陕西省商南县重要的粮食作物,进行该区域小麦种植区划,对因地制宜种植小麦、优化区域布局有重要意义。利用GIS技术、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层次分析法,对商南县小麦种植进行了生态适宜性评价。用专家经验法筛选各生态因子评价指标,建立了商南县小麦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运用于各指标权重的定量计算,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9.3的叠加分析功能,得到商南县小麦种植生态适宜性评价图。结果表明:高度适宜小麦种植的农田有8323.97 hm~2,占耕地面积的33.50%,适宜的有10557.46 hm~2,占耕地面积的42.49%,这两类耕地主要分布于本区域的浅山与丘陵地带,占总耕地面积的75%以上,是商南县耕地的主体;同时,本区域内余下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中山地貌区,包括勉强适宜小麦种植、不适宜耕作的耕地两种,分别有4423.41 hm~2和1543.43 hm~2,仅占耕地总面积的17.80%和6.21%。因此,通过对商南县小麦种植环境的统计和分析,总结了当地生态适应度分布的规律并绘制了空间分布图,从而为商南县在进行小麦或同类作物种植时,进行合理布局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水稻的合理种植和产量与品质的提升,备受人们的关注。对水稻进行气候区划可以有效地利用当地的气候资源,规避风险,提升稻米品质,增加产量。[方法]利用太仓市及周边地区7个基本气象台站1971~2010年的平均气温、降水和日照资料,分析了水稻各生育期气象条件和太仓市农业气象条件、水稻各生育期气象条件和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春末夏初连阴雨、夏末秋初低温)之间的关系。并且采用了空间插值(普通克里金法)的方法对太仓市水稻种植进行了分区。[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太仓市热量、光照、降水等资源较为丰富,可以满足水稻生育期所需;太仓地区的春末夏初连阴雨、夏末秋初低温分布出现概率较低;将太仓市水稻种植可以区划为:城厢镇为最佳种植区,经济开发区、双凤镇、浏河镇、沙溪镇和浮桥镇为适宜种植区,璜泾镇为一般种植区。[结论]该水稻区划可以为水稻增产和品质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选取海拔、积温、灌溉保证、耕层厚度、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7项适宜性评价指标,基于“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V4.0软件”建立层次分析模型进行玉米的耕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高度适宜区的耕地面积有1.83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2.38%;适宜耕地面积为2.49 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0.42%;勉强适宜区耕地面积为2.33 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8.48%;而不适宜区耕地面积为1.53 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8.72%。另外,全州高度适宜区和适宜区以茂县的分布面积最大,达0.84 万hm2,其次为九寨沟县和小金县,其分布面积分别为0.65万hm2和0.64万hm2;红原县仅有的0.01万hm2耕地均不适宜种植玉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