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金华火腿是我国最著名的干腌火腿品种,以肌红脂白,肉色鲜艳,香气浓郁,滋味鲜美,色香味俱全而闻名于世。国内除浙江省外,干腌火腿在江苏、云南、贵州、湖北和江西等省也有生产,其生产工艺和产品的风味品质与金华火腿相似。但金华火腿占据全国75%的干腌火腿市场份额,是国内品质最好、影响最大的干腌火腿品种。为确保金华火腿这种传统食品的优良品质,笔者对其质量安全控制进行研究,为初步拟定其质量控制规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云腿加工贮藏过程中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叙述了云腿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试验表明,火腿加工前期(腌制、晾晒阶段),主要受绿蝇、丽蝇和麻蝇等危害;火腿加工后期(发酵、贮藏阶段),主要受酪蝇、火腿皮蠹危害。先进的加工方法和卫生条件对虫害防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内蒙古羊后腿为试验原料,采用KCl部分替代NaCl(75%NaCl+25%KCl)和100%NaCl分别对羊腿进行干腌后,结合低温风干、中温发酵以及强化高温成熟工艺(温度由36℃逐渐升至40℃,速率为2℃/d,相对湿度为90%±5%,成熟30 d)制备干腌羊火腿。通过测定加工过程羊火腿的水分含量、水分活度、盐分含量、亚硝酸盐含量以及颜色变化,研究盐替代协同强化高温工艺对干腌羊火腿理化性质的影响;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加工过程干腌羊火腿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盐替代组与食盐组羊火腿加工过程中各理化指标变化趋势相似,其中KCl盐替代可显著降低最终产品总盐分和亚硝酸盐含量(P<0.05)。两组火腿亮度(L*值)整体呈下降的趋势,a*值先下降后上升,b*值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KCl部分盐替代在不影响干腌羊火腿色泽的情况下使钠含量降低了25%,且具有较好的感官可接受性;GC-MS结果表明,25%KCl盐替代协同强化高温能促进来自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代谢、β-脂质氧化及酯化反应等挥发性化合物的形成,显著增加了产品中3-甲基丁酸、3-甲基丁醛、烷烃、烯烃及酯...  相似文献   

4.
干腌火腿的食用品质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干腌火腿的加工是为抑菌、防腐,以达到产品长期贮藏的目的。在加工过程中,脂肪和蛋白质发生适度水解,为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前体物质。前体物质之间发生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形成许多种类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赋予产品独特的风味品质。挥发性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原料的品质、加工过程中的温度、相对湿度、加盐量以及微生物的作用均能够影响干腌火腿的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5.
云南火腿加工工艺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火腿是我国最著名的干腌火腿品种,主要有宜威火腿、撒坝火腿、鹤庆火腿、三川火腿等,这些火腿以其肌红脂白、肉色鲜艳、香气浓郁、滋味鲜美、色香味俱全而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储粮约占总产量的80%,据调查虫害损失是很大的。其他储藏物虫害也很严重。云南省贡山县火腿生虫,损失达数万元;云南省某公司经营的物资虫害严重,仅干鱼片一项,1985年损失削价达4346元。云南省粮科所研究出一套适合农村推广的杀虫方法,以减少粮食、商品和衣物的虫害损失。  相似文献   

7.
生物技术应用于森林虫害防治中,能够进一步避免化学防治带来的危害,其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都十分可观。首先阐述了森林虫害生物防治新技术的特点,接着对生物技术应用于森林虫害防治的优势进行了分析,最后讨论了生物技术在森林虫害防治中的具体应用,以期对我国生物技术以及森林虫害防治工作的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火腿原来是以猪的大腿肉作为原料,经过熏制而加工成的一种肉制品。现在火腿加工,无论是对原料的要求,还是生产工艺过程以及产品的特点等均有了较大的改变,品种逐渐繁多,如:无骨火腿(去骨火腿或称去骨熟火腿)、有骨火腿、背肉火腿以及肩肉火腿等。其中无骨火腿属西式火腿,它的生产历史在我国虽然较早,但真正发展起来还是近几年,由于其制品味美鲜嫩,卫生美观,食用方便,而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笔者根据我国传统的火腿生产方法并结合日本无骨火腿的生产技术,研究总结出无骨火腿生产新工艺。1工艺流程原料→整形→挤血、盐腌→去…  相似文献   

9.
阮兴权 《种子世界》2021,(7):0054-0056
草地贪夜蛾是云南省玉米种植过程中会遇到的主要虫害之一,会对当地玉米种植造成重大的影响,降低玉米的产量以及质量,导致种植人员的经济损失。对于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是云南省昆明市玉米种植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文章从云南省昆明市草地贪夜蛾发生现状入手,分析云南省玉米种植过程中产生草地贪夜蛾虫害的原因,并对其防治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马鲛鱼的最佳干腌工艺,以感官评价为指标,研究不同风干时间、食盐添加量和风干温度对干腌马鲛鱼感官品质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干腌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马鲛鱼的最佳干腌条件为食盐添加量4.02%,风干温度15.11℃,风干时间4.3 d。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干腌马鲛鱼感官评分与模型预测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光波监测昆虫种群的动态是目前无公害防治害虫方法中的研究热点.综述了不同光波对储粮害虫的监测和防控的研究进展.简单描述光波测控设备的工作原理,总结了近些年光波测控储粮害虫的研究概况,光波测报储粮害虫与传统选筛法之间的对比,以及目前光波测控储粮害虫存在的问题,并就光波测控储粮害虫中的IPM原理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以引导广大储粮管理人员正确选择储粮害虫防治方法,真正做到“以防为主,综合防治”,达到绿色储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高粱鳞翅目害虫发生动态,解决防治适期问题,通过3年田间试验,利用性诱技术诱集鳞翅目害虫,探索黏虫、条螟、玉米螟、桃蛀螟、草地贪夜蛾和二化螟的发生动态。研究发现,玉米螟和条螟发生最为严重,占鳞翅目害虫数的70%以上,各类鳞翅目害虫的发生时段在5月初—8月初,其中主要集中在5月底—7月中下旬大量发生。研究结果可为更加科学合理预测高粱鳞翅目害虫的发生危害提供依据,也为本地有机高粱生产过程中的鳞翅目害虫制定防控方法提供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榆林地区绿豆种植区害虫种类和危害程度,2014—2015 年采用黑光灯诱法和田间调查法对榆林地区绿豆害虫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榆林地区绿豆害虫共计31 种,隶属4 个目16 科。鳞翅目害虫共采集到13 种,占害虫种类总数的41.9%;鞘翅目害虫共采集到12 种,占害虫种类总数的38.7%;半翅目害虫共采集4 种,占害虫种类总数的12.9%;同翅目害虫共采集到2 种,占害虫种类总数的6.5%。榆林地区绿豆害虫主要集中在鳞翅目和鞘翅目。其中危害严重的害虫有赤绒金龟(Maladera orientalis)、黑绒金龟(M. verticalis)、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豆蚜(Aphis craccivora),同时对其危害特征及发生规律进行介绍,为榆林绿豆害虫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储粮害虫图像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防治储粮害虫带来的危害,借助计算机对储粮害虫进行有效的图像识别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方法]针对基于图像的储粮害虫多分类识别问题,引入了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储粮害虫图像识别方法。该方法与传统的储粮害虫识别方法相比,大幅度简化了数据预处理过程,[结果]同时该方法在识别精确度方面达到了97.61%,也明显优于传统方法。[结论]因此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储粮害虫识别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且具有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湖南油茶害虫风险性评估及危险性等级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系统明确湖南地区油茶害虫的主要种类,以2011年6月—2013年8月湖南省油茶害虫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估分析法、害虫风险指数加权法与经验公式法,从害虫分布区域、危害程度、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和防治处理难度5个方面(包括16个风险因子)对危害油茶的172种害虫的综合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估。将湖南省油茶害虫划分为4个级别,茶籽象甲Curculio chinensis、黑跗眼天牛Bacchisa atritarsis、油茶毒蛾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为危害油茶频发性成灾的害虫;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油茶织蛾Casmara patrona、油茶尺蠖Biston marginata、油茶叶蜂Caliron camellia、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广西灰象Sympiezomias citri、油茶堆砂蛀蛾Linoclostis gonatias、油茶金花虫Colaspoides opaca、茶长卷叶蛾Homona magnanima为高危害虫(偶发性成灾害虫);并列出了14种中危性害虫,其他均为低危或无危害虫。根据害虫的危险性等级,对油茶害虫的防治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十字花科蔬菜关键害虫的生态控制方法,研究甘蓝分别与大蒜、番茄、茼蒿3种非十字花科蔬菜间作对春甘蓝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蓝与大蒜、番茄、茼蒿间作对春甘蓝主要害虫菜青虫和菜蚜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其中,甘蓝与大蒜间作对甘蓝害虫的控制效果最好,同时可显著提高春甘蓝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均匀度和多样性,在甘蓝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利用性信息素控制害虫是无公害农业生产者的一种方法,引进日本产复合搅乱剂-A的迷向法控制苹果桃小食心虫、金纹细蛾、卷叶蛾等几种主要害虫试验,无论是连续二年还是当年的处理,其危害率都较对照降低40%~90%,且复合性信息素一次处理,简便易行。引进的桃小食心虫和金纹细蛾性诱剂进行的大量诱捕防治试验,也取得一定效果,特别是诱蛾量高于国产性诱剂的诱蛾量。  相似文献   

18.
利用DH群体动态检测水稻抗褐飞虱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籼粳交珍汕97/武育粳2号F1花培获得的190个双单倍体群体(doubled—haploid population,DH系)及其构建的179个SSR分子标记遗传图谱,通过对DH系群体苗期重复接虫试验和2个不同时期对褐飞虱危害程度进行动态调查,并应用Mapmaker/exp Version3.0和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2.0对水稻抗褐飞虱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uantative trait locus,QTL)进行动态检测和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苗期对褐飞虱抗性的检测中,共检测到6个抗性QTL,分别位于第2、3、4、8和10染色体上,各QTL的LOD值分别为2.22-4.64,贡献率为5.04%~13.73%,第3染色体和第4染色体上各有1个OTL的加性效应为正值,表明来自于亲本武育粳2号的这2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可以提高水稻对褐飞虱的抗性,其余4个QTL的加性效应均为负值,表明来自于亲本珍汕97的这些位点的等位基因可以提高水稻对褐飞虱的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