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苏茶叶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是全国重要的产茶省之一,产品有绿茶、红茶、花茶等,以绿茶为主。全省茶区可分为环太湖低山丘陵茶区、宁镇扬丘陵茶区和连云港茶区。近年来,江苏茶叶产业一直呈持续稳定发展的势头,茶叶面积、产量、产值持续增长。全省现有茶园2、53万hm^2,年产茶叶1.2万t,年产值超7亿元。  相似文献   

2.
采用生物防治控制病虫害是无公害茶叶生产的重要环节。1996年以来在安徽省十字铺茶场设置大面积的无公害茶叶生产、试验区,以生物防治的措施治理病虫害,增施有机肥和复合肥增强茶树生机和抗性,取得一定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兹报告十字销茶场无公害茶园和化防茶园病、虫种群数量和农药残留量的差异。1试验区概况无公害茶园,从1996年春季起禁止施用化学农药,对主要病虫害进行生物防治。以球孢白僵菌防治茶小卷叶蛾,以韦伯虫座孢菌剂防治黑刺粉虱,以茶尺蠖NPV制剂防治条尺蠖。该茶区重要病害茶云纹叶枯病4月份病情开始上升,5~6月份明…  相似文献   

3.
邵武市近5年已建无公害茶同667hm^2,其中有机茶园202hm^2的茶叶通过欧盟有机茶认证,成功地拿到了出口欧洲市场的“绿卡”。  相似文献   

4.
加快福建省无公害茶园建设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现有茶园面积12.66万公顷,占全国茶园面积的13.57%,1997年茶叶产量10.99万吨,占全国茶叶产量的183%。茶叶既是我省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又是广大菜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许多菜区地处丘陵山区,土壤肥沃,生态环境优越,害虫的天敌种群丰富,大部分茶园远离城镇、工厂,水质、大气、土壤污染程度小,十分有利于无公害茶叶和绿色食品茶叶生产。但是,在无公害茶园建设和绿色食品茶叶生产方面却相对滞后,有些茶区的产品农残检测还存在超标现象。目前,这一问题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省农业厅已开始组织实施无公害茶园…  相似文献   

5.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之一,茶叶栽培及加工历史悠久。2001年茶园面积17.07万hm^2,采摘面积14.80万hm^2,居全国第一位,产茶8.1万t,居全国第三位,全行业产值14亿元,是我省种植业中的支柱产业。我省茶区大多集中在边疆民族贫困山区,  相似文献   

6.
闽东无公害茶园建设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农药残留问题长期以来未予重视,直到1996年12月才着手抓这个问题。1997年全省在宁德、南平、泉州、三明、漳州、福州六地市建立无公害茶园示范点10个,闽东占4个。经过几年来的科学治理、示范、推广,茶园病虫害逐年减少,茶叶质量、产量逐步提高,全市现有无公害茶园13万亩,绿色食品基地2万亩。2000年全市茶叶抽查合格率在87%以上,各县(市)送检合格率达85%以上,具体有:①省技术监督局2000年6月份在宁德市蕉城区和寿宁县分别抽样36批次和20批次,“农残”合格率均为100%;②宁德市技术监督局2000年4月、9月在全市各茶区共抽检茶…  相似文献   

7.
《茶叶》2006,32(1):I0002-I0002
嵊州市是“中国茶叶之乡”,茶叶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各县(市)之首。现有茶园面积16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面积4.5万亩,已发展无公害茶12.8万亩,有机茶认证1.6万亩,茶叶生产已基本实现无公害化。全市从事茶叶生产的农户8.2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35.7%,全市年产茶叶  相似文献   

8.
茶斑蛾在我省各茶区均有查见,2008年在福安茶区局部茶园为害严重。该虫栖息茶丛中下部荫蔽处,前期容易被忽视,错过最佳防治时期。茶斑蛾在全国未有大面积发生的报道,应用清源保防治茶斑蛾的效果良好。为适应无公害茶叶生产,2008年6月.进行了生物农药对茶斑蛾幼虫的室内毒力和茶园小区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福建茶园主要杂草及其无公害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园杂草的防治是茶树栽培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对茶叶产量和品质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介绍了福建省茶园杂草的主要种类及危害特点,并提出了茶园杂草的无公害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茶尺蠖在闽北茶区的发生与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尺蠖,俗称拱背虫、量尺虫,是一种暴食性害虫,近年来在闽北茶区严重为害,该虫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大量发生时整片茶园吃成光杆,导致茶叶减产60%以上,并且严重影响成茶品质。本文就茶尺蠖在闽北茶区的发生情况及其无公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有机茶与茶业产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莘野 《茶叶》2000,26(4):188-189
有机茶系指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茶叶.开发有机茶是以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将农学、生态学、环境科学、营养学、卫生学等多学科的原理运用到有机茶的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以及相关的教育、科研等环节,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无公害、无污染的优质茶叶产供销与管理系统而茶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茶支柱产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二者在区域化开发、产业链的结构、产供销、经科教等方面,可以互相促进,相得益彰.表现在:  相似文献   

12.
南涧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境内有保存完好的国家级无量山自然保护区。茶树大多生长在海拔1700~2200m范围之内,且多数处在天然森林的包围之中。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栽培不但丰富了茶树的遗传多样性,而且也出现了罕见的多种变异。2010年笔者先后在海拔1960~2200米的公郎镇罗伯克茶场、县茶树良种场的地方群体品种、云抗10号和长叶白毫中发现了多种芽叶变异现象。现择几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白云峰 《茶叶》2002,28(2):61-61
最近一、二年一些茶区开发"有机茶、无公害茶、生态茶"炒得很热乎,各地提法不尽相同,有的叫有机茶,有的叫无公害茶,有的叫生态茶,也有叫无公害(有机)茶,无公害(放心)茶,无公害生态茶,绿色食品茶等,"词儿"很多,弄也弄不灵清,可以肯定提倡开发这些产品的部门是清楚的,都有自己特定的要求和定义,但是,茶区基层干部和茶农不一定都很清楚,有茶农反映:到底听谁好?到底要我们开发什么茶,建立什么样的生产基地?有没有销路和效益,这是茶农最关心的问题.现在,这些新名称的成品茶已经陆续上市,反映在茶叶包装上、媒体广告上,可以这样说,这些有机茶,无公害茶,生态茶,绿色食品茶等,目前还没有可以用简单直观的办法去区别与常规茶的"不同"之处,只能凭"标志"的感觉去选购,有的消费者又不放心,怕上当受骗,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4.
权启爱 《中国茶叶》2002,24(6):36-37
马来西亚系地处亚洲南部的半岛和岛屿国家,面积近33万km2,人口2270多万。  相似文献   

15.
我国茶叶市场和消费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在世界茶叶生产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既是世界茶叶第一生产大国,又是世界茶叶消费和出口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国际市场环境因素变化,2008年,我国茶叶市场和消费需求步入新的发展适应调整期,将带来茶叶营销模式、茶类消费结构、茶业经济增长方式等的转变,将对我国茶产业发展产生长期有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韩星海 《茶叶通讯》2006,33(3):45-46
茶叶是一个商品率很高的农产品,因而搞活茶叶流通对于拉动茶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茶叶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卖茶难”的现象。如何解决好这个突出的矛盾,成为广大茶农、茶商和茶叶企业普遍关注的话题。笔者以陕西省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茶叶生产虽也是陕西经济发展的传统产业之一,但总产量和销售量与全国茶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7.
张琳洁  龚淑英 《茶叶》2003,29(4):230-232
中国古代茶化,是儒、道、释三家思想融合的结晶。茶从一种普通植物发展为饮料之王,并衍生为茶化,这和茶的物质属性有着重要的关系。茶化的形成经历了茶从普通植物到饮用,又从饮用上升到化高度的过程。其间,茶的物质特点与社会的思想背景共同发挥作用。本根据现代茶叶生化研究,分析茶化的形成历程,探讨茶的物质特性和社会思想背景对茶化产生作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谢继金  周继法 《茶叶》2000,26(Z1):314-315
经济较发达地区的茶叶生产成本居高难下,这将是继农残问题后茶叶出口面临的又一个难题,要从搞好大宗茶机采和提高茶机热效率等方面,尽快降低以采、制成本为主体的茶叶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9.
刘新玲 《中国茶叶》2007,29(1):26-27
“水西翠柏”、“南山寿眉”是江苏溧阳市20世纪80年代中期创制的风格各异的地方名茶,经过20年的努力,目前产量占全市名特茶产量的2/3左右,成为溧阳市名特茶的支柱产品。  相似文献   

20.
过去,世界三大传统饮料是茶叶、咖啡和可可,后来变为茶叶、咖啡、碳酸饮料和果汁蔬菜饮料四大饮料.在激烈的饮料大战中,茶叶取胜,茶业经济贸易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