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绿化隔离地区鸟类群落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于2003年7月至2005年7月采用样线或样方法对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3种绿地体系中21个样地内鸟类群落、节肢动物种类多样性与绿地植被组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31种、节肢动物278种、植物269种. 通过对不同绿地体系内鸟类群落与节肢动物种类多样性、植被结构关系的分析,探讨了城市绿地植被与节肢动物群落对城市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鸟类种类及其多样性与栖息地多样性、植物种类、绿化面积或绿化宽度以及节肢动物种类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 鸟类密度与公园水域面积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由于植被组成、绿化面积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功能的绿地体系内鸟类群落与栖息地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城市不同绿地类型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调查了上海市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混交林和落叶针叶林等4种不同绿地类型的16个样地中节肢动物的群落,共采集到节肢动物3纲11目40科,其中摇蚊科数量最多。不同绿地类型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排序为:常绿阔叶林(2.09)落叶阔叶林(1.83)混交林(1.78)落叶针叶林(1.76)。害虫亚群落的多样性普遍低于天敌亚群落,说明节肢动物群落中害虫所占的比例较低。因此,建议在城市绿地有害生物防控的过程中,注意对天敌和中性昆虫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油茶林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基于Tullgren干漏斗法和罐诱法对八大公山亮叶水青冈林、枫香林、光皮桦林、栲树林和耒阳市南京乡半垦复油茶幼林、全垦复油茶幼林、全垦复油茶成林、未垦复油茶成林8种生境的土壤跳虫和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进行研究。Tullgren干漏斗法共分离出土壤跳虫1 830头,隶属4目10科19属;罐诱地表节肢动物12目24科34属1 136头。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土壤跳虫的多样性显著高于人工油茶林,多样化的地表植被和凋落物有利于提高土壤跳虫的多样性,但对地表节肢动物没有显著影响;而油茶人工林不同垦复方式对跳虫群落和地表节肢动物结构及多样性均影响显著,适当垦复对于增加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绿地类型对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调查了生态林、城镇绿地、近自然苗圃、村镇四旁绿地4种类型的14个绿地样点的节肢动物群落,共查获节肢动物3个纲、12个目和71个科.分析了绿地群落与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多样性和稳定性关系,其基本趋势是:城镇绿地、四旁绿地和近自然苗圃的多样性指教要高于生态林的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明显的区域均以害虫为优势种,多样性指数较低,提高昆虫多样性可以控制优势害虫的出现频率,多棒性高的植物群落虫害危害程度较低,而多样性指数较低的群落虫害危害较为严重,提高植物群落多样性可以带动节肢动物多样性的提高,结果有效控制了危险性害虫的爆发.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西藏林芝不同植被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水平,采用陷阱法对西藏农牧学院农场3种不同植物(油菜、杨柳、青稞)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功能群结构进行研究。共捕获节肢动物1221头,隶属6纲11目28科。3种不同植被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相似,油菜、杨柳和青稞的优势种群同为鞘翅目步甲科,但数量分布有所不同,青稞地群落明显高于油菜、杨柳地。通过3种种植地多样性特征指数、功能群分布及相似性比较可知:杨柳地4项指数均高于油菜地和青稞地;3种种植地均是杂食性群落占比最大、寄生性群落占比最少;不同植被下种植地地表节肢动物类群相似性有差异。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在不同植被间存在显著差异,植被变化和人为干扰是影响其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的时序动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玉米整个生长季节内的节肢动物群落调查,共发现节肢动物12目、39科、123种,主要为蜘蛛类、蚜虫类和瓢虫类。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相对多度、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等群落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不同类型田的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群落多样性明显不同。重庆地区小麦-玉米-红茹间套作类型田丰富的节肢动物群落和较大比例的天敌类群,成为控制其害虫的有效因子。  相似文献   

7.
不同防治措施对花椰菜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不同防治措施对花椰菜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为花椰菜地害虫防治和天敌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不施药对照区、生物农药防治区和化学农药防治区,按5点随机取样,记录植株和地面所有节肢动物的数量。在田间定点埋放盛有洗衣粉水溶液的玻璃瓶调查在地表活动的节肢动物种类及数量,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不同防治措施下花椰菜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的差异。【结果】在广州花椰菜地共调查到节肢动物87种,其中植食性害虫29种,捕食性天敌54种,中性昆虫4种。防治措施明显影响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数及其数量。不施药对照区的捕食性天敌、植食性害虫和中性昆虫的数量均高于其他两种施药防治处理区,不同处理区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数及其个体数为不施药对照区生物农药防治区化学农药防治区。花椰菜地植食性昆虫功能类群的优势集中性以花椰菜苗期为最小,成熟期最大;捕食性天敌的优势集中性在不同防治区同样以苗期相对较小,而在不施药防治对照区花椰菜各生育期,其大小接近一致;在施药防治区,捕食性天敌的优势集中性表现出波动现象。在花椰菜不同生育期以及不同防治措施区节肢动物群落的优势种不同。整个生育期优势度指数0.1的有烟粉虱、桃蚜、小菜蛾、菜青虫、前凹狼蛛、拟环纹豹蛛和八斑鞘腹蛛。花椰菜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H′)在不同防治区和花椰菜各生育期之间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各指数之间的变化趋势相似。群落整体多样性指数随花椰菜生长而增大,至中后期达到最大,此结果与田间群落的发展动态相吻合,在不同防治区之间的多样性指数为不施药对照区生物农药防治区化学农药防治区。均匀度指数在不同生育期和防治处理区的变化程度相似。害虫亚群落多样性与群落整体多样性变化趋势相似,其多样性指数在花椰菜生长中后期达到最大。不同防治措施区之间的多样性指数为不施药对照区生物农药防治区化学农药防治区,其中以化学农药防治区花椰菜苗期为最小。均匀度在花椰菜苗期为最大,而后随花椰菜生长而减小。捕食性天敌亚群落多样性在花椰菜各个生育期和防治处理之间变化相对平稳。地表节肢动物的调查表明,两种药剂处理区所施药剂对地表节肢动物的杀伤较大。同时,从地表节肢动物数量和捕食性天敌的数量动态来看,地表中性昆虫对捕食性天敌前期的定殖有一定的作用。蜘蛛与植食性昆虫、中性昆虫以及捕食性昆虫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捕食性昆虫与中性昆虫之间也具极显著的相关性,表明这些功能团之间在数量上具有较好的跟随效应。捕食性昆虫与植食性昆虫之间相关未能达到显著水平。【结论】药剂防治措施虽然能有效降低害虫的种群数量,但也使天敌数量相应减少。地表中性昆虫对捕食性天敌前期的定殖有一定的作用,药剂防治能影响花椰菜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生物农药对花椰菜地节肢动物群落影响小于化学农药。  相似文献   

8.
对10种农作物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作物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均表现出较大差异。调查并研究了农田生态系中不同作物构成水平对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农田生态系中节肢动物群落丰富度、多样性与作物构成呈显著正相关,而均匀度与作物构成则无显著相关。在某一作物构成水平上,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大小的顺序为H′中>H′害>H′天。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葡萄园不同时期害虫和天敌群落物种及其数量的调查,探讨了稀土元素对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2种稀土离子钕元素和镧元素对葡萄树体节肢动物群落及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从整个葡萄生育期的各处理中节肢动物总群落及亚群落结构和发生规律研究来看,将稀土元素处理的葡萄园和2个对照进行比较,节肢动物群落及其各亚群落在物种数、物种性对丰富度、个体数、多样性来看,有着加速物种数聚集,延缓植食类亚群落衰退的作用。该研究为稀土元素用于葡萄园害虫综合治理中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于2010年7—9月,主要采用巴氏罐诱法对西昌市郊紫茎泽兰入侵地中4种林分类型下的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共采集地表节肢动物标本2 909个,分属15目,其中以膜翅目、鞘翅目和直翅目的数量最多,为紫茎泽兰入侵地地表节肢动物的优势类群;柏木林地表节肢动物个体数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林分(P0.05);4种林分类型下地表节肢动物丰富度指数无显著性差异,麻栎林的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最高,柏木林和车桑子灌丛的优势度指数显著低于麻栎林和云南松林(P0.05);车桑子灌丛地表节肢动物的多样性指数最低,显著低于云南松林、麻栎林(P0.05)。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各林分类型间地表节肢动物极相似;紫茎泽兰的分布对不同林分类型下地表节肢动物的多样性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枣树有害生物的生态调控,采用系统调查方法,对太谷地区不同管理模式下枣园的不同功能团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同时也探讨了枣园不同管理类型条件下生物的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常规枣园的各功能团节肢动物物种数显著低于苜蓿枣园,而节肢动物群落的个体优势度显著高于苜蓿枣园;苜蓿枣园的节肢动物各类群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明显高于常规枣园;枣草间作既可增加枣园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又可维持枣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地测量、数据收集与资料分析,计算福州市五个不同类型城市绿地区域植被群落多样性,从降温效益、增湿效益、遮光效益和挡风效益四方面探究该区域生态效益的综合评价值。运用定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不同类型绿地植被物种多样性与生态效益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1)福州市不同类型绿地植被群落总体物种多样性指数大小排序为公园绿地(1.3)商业区(1.18)居住区(1.04)工业区(0.86)道路区(0.57);(2)不同类型绿地植被生态效益大小排序为公园绿地(0.98)商业区(0.57)居住区(0.49)工业区(0.31)道路区(0.03);(3)不同类型绿地植被生态效益的差异性与群落总体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为0.958。该研究从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角度,对福州市生态效益较差的绿地类型提出综合改造建议,以期在城市绿地植被的规划和发展方面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甘草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值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影响甘草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因子,对宁夏人工种植甘草田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数、个体数、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性指数及优势集中性指数等主要特征值之间的关系做了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甘草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与节肢动物群落均匀性关系最为密切,因此,要提高甘草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就要通过控制优势种群的增长,使物种分布相对均匀.  相似文献   

14.
2014年5—10月,对茂兰喀斯特森林湿地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手拣法、陷阱法对获得的地表节肢动物进行分离、分类。结果显示,采集的4 777只地表节肢动物隶属9纲26目27类,其中优势类群3类(蜘蛛目、鞘翅目和膜翅目),常见类群15类,稀有类群9类。各湿地地表节肢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无显著差异(P>0.05)。多样性分析表明,地表节肢动物群落个体数、类群数和丰富度指数最大值均出现在洞弓沼泽湿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板寨溶洞湿地最大。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绿地节肢动物群落时间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保定市内能代表园林植物组成特点的4种绿地类型作为研究媒介,通过对样地内节肢动物群落动态研究表明:城市绿地节肢动物群落个体数、物种数从4~10月份变化的总体趋势:少→增多→减少,其中节肢动物个体数5~6月份最多,物种数7月份最多,表明5、6月是园林刺吸类害虫防治的关键时期.保定市四种不同绿地类型的节肢动物物种数、个体数随时间的变化不同.其中植物配置丰富、管理较好且人为干扰较少的植物园节肢动物群落稳定,城市林业中园林养护措施较差,人为干扰破坏频繁的绿地加强管理,特别是春季管理才能有效控制害虫发生.  相似文献   

16.
以云南省勐海县茶叶种植区为研究基地,于2007~2009年分别对樟-茶间作茶园、芒果-茶间作茶园和纯茶园3种不同类型茶园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勐海茶区共发现节肢动物有17目61科121种,包括有害节肢动物12目41科71种,天敌类群9目20科50种;樟-茶间作茶园与芒果-茶间作茶园中节肢动物群落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均高于纯茶园。这表明复合种植能显著提高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其结构更合理。  相似文献   

17.
调查4个仓库火腿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及结构的变化,应用群落特征参数、主分量分析和灰色系统分析方法分析昆虫群落特征及其在时间过程中的主导因素和时间格局以及与环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火腿发酵时间的长短是影响火腿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动态的主要因子,火腿发酵时间延长,火腿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及均匀度指数降低,而优势度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则升高,主导宣威火腿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特征指数是均匀度指数,同时多样性和丰富度在群落结构中也有较重要的作用,影响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主要是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放牧强度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不同类群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2014年9月在川西北红原县的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内选取轻度放牧(light grazing,LG,15 sheep/hm2)、中度放牧(medium grazing,MG,22 sheep/hm2)、重度放牧(heavy grazing,HG,36 sheep/hm2)及无放牧(对照)(no grazing,NG) 4个样地。使用Vortis便携式吸虫器采集地表小型节肢动物;用环刀采集0-5、5-10和10-15 cm层土样,每层采2份,分别用干漏斗法(Tullgren)和湿漏斗法(Baermann)分别分离土壤节肢动物和土壤线虫。【结果】主成分(PCA)分析结果表明,无放牧处理与其他放牧处理样地间的3类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均存在明显差异,说明放牧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而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在3种放牧强度之间的差异最明显,其次是地表节肢动物,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在3中放牧强度间的差异相对最小。3种放牧强度样地中的土壤节肢动物及土壤线虫的群落密度均显著高于无放牧处理样地(P<0.01),而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密度则以轻度放牧样地最低。地表节肢动物的类群数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增加,但不同放强度间无显著差异(P>0.05);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且以无放牧处理最高,中度放牧处理最低,不同放牧强度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土壤节肢动物的类群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均是中度放牧强度样地的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放牧强度样地(P<0.05);而Pielou 均匀度指数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土壤线虫的类群数以轻度放牧最高,Shannon多样性指数则是随放牧强度增加而下降,Pielou均匀度指数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以中度放牧最低,无放牧处理最高;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线虫的多样性指数在各放牧处理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地表和土壤节肢动物的密度和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化学性质呈显著相关(P<0.05或P<0.01),土壤线虫群落密度和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化学性质和放牧强度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不同类群土壤动物对放牧强度的响应不同,重度放牧有利于地表节肢动物,中度放牧利于土壤节肢动物,轻度放牧利于土壤线虫。因此在评价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时选取合适的土壤动物类群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生物多样性对景观效应的影响,以北京市部分公园绿地为样地,对不同群落类型的植物多样性、动物多样性、生态因子和游人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植物、动物与景观效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类型和多样性决定了动物种类及其数量,后者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主观感受。为了提高景观效应,可以根据某些鸟类和昆虫所喜爱的环境进行合理的植物搭配,在吸引动物的同时更能吸引人。该文对植物多样性和动物多样性相互作用的分析,及其对园林绿地景观效应的综合评价,对生态园林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退化喀斯特生态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微节肢动物的变化特征,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茂兰自然保护区内的草地、灌木丛、灌木林和原森林4种不同演替过程的典型样地,采集土壤样品并分离鉴定土壤动物,分析退化喀斯特生态环境的恢复过程中土壤微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共获得土壤微节肢动物121只,隶属2纲3目9科,土壤微节肢动物群落丰富,其中隐气门亚目螨、捕食性螨在不同的恢复阶段处于优势群落的地位。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铵态氮、易氧化碳对土壤微节肢动物营养功能群落结构和多样性(除均匀度指数)的影响较为显著。研究表明,退化喀斯特生态环境恢复过程对土壤微节肢动物的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性均产生了极显著影响(P≤0.01),对于土壤微节肢动物微食物网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