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上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第一代打工者中,多数人年复一年地打工,一位女子却率先跨出“投资”一步,将打工积蓄悉数投资,在家乡开办了一个《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项目,专门生产绿色反季节蔬菜。她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目前该项目初见成效,近期她还将扩大规模。在当地近百名第一代打工者中,她是惟一“升级”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连续家"快乐牧场"鲜奶吧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主城区开业,为广大居民提供"没有防腐剂、绝对零添加"的当日鲜奶,深受广大居民欢迎。鲜奶吧的创办者是一位"80后"的女大学生。10年养牛路,她带动了附近村民致富,鲜奶吧又让她成为全市鲜奶直销"第一人",她就是刘晓红。创业养牛,艰难起步成规模2003年,大学毕业的刘晓红放弃了深圳的好工作,回到家乡开始了养牛创业。刘晓红回忆说:"那时候,我自己只有5头  相似文献   

3.
周海燕,家在云南红河州,2012年6月才大学毕业。令人吃惊的是,这位古典、娇俏的美丽女孩已经是两家普洱茶店的老板,已经有两年的"老板"经验,年收入达十几万元。她的父亲是"云南茶王",她创业却从没用过家里一分钱。近日,这个年轻的"女掌门人"在南京的首个加盟店在东南大学南门斜对面开张了。经历:先打工后做"老板"初到杭州念浙江工业大学,海燕自己也没想到,家乡特产可以成为她的创业项目。起初海燕只是把普洱茶作为家乡特产送给同学和  相似文献   

4.
2002年,安防产品在我的家乡还是个新鲜的行业,我凭直觉认为这个产品很不错,再加上我仗着有公安厅的几个哥们撑腰,于是,便决定从银行贷款南下。我和弟弟在深圳考察学习了差不多一个月之久,之后我拿了10万元的产品回到家乡,开始了我的创业之路。  相似文献   

5.
2001年12月,我结束了销售公司业务员的工作,回到家乡重庆自己创业。由于是初次创业,为了尽量减少风险,我决定找一个产品做代理商。我将要代理的产品定位于这几个方面:一要有科技含量;二要是正规厂家生产  相似文献   

6.
正"回家乡发展农业生产,是我觉得很踏实的一件事,也是我想坚持做下去的一份事业。"才24岁的退役军人张鹏,一张充满朝气的脸庞上,闪耀着坚定和执着,有着这个年纪的年轻人少有的一种成熟、稳重和干练。1997年出生的张鹏服役期间先后被评为优秀学兵、优秀士兵,多次受到部队嘉奖。退役时,他没有选择留在大城市,而是回到养育自己的家乡——冷水江市金竹山镇麻溪村开始他的乡村创业。  相似文献   

7.
许晓兵是河北省迁安市委组织部为乡镇企业代培的一名大专生。1999年,她被评为河北省唐山市科技“三下乡”先进个人;2000年荣获市长特别奖,被评为迁安市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然而就在各项荣誉纷至沓来时,许晓兵回到家乡承包了200亩荒山,开始了艰辛而又充满希望的创业历  相似文献   

8.
正我是永州市零陵区接履桥镇的一名村民,1993年大学毕业后,我怀揣着"淘金"的希望南下广东打工,然而打工却并没能让我梦想成真。偶然一次回乡,见到家乡许多肥沃的稻田被荒废,我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2010年,我回到家乡,以10年为期限,一口气租赁了12公顷稻田种植水稻,5公顷荒山种果树,2口水塘养鱼;投资近20万元,购买了水稻收割机、机耕船、抽水机等设备,办起了种养一体化的综合性家庭农场。万事开头难。由于我经验不足,缺乏农业  相似文献   

9.
我坚持订阅《农村新技术》已有13个年头,她一直是我最珍贵的精神食粮。她使我学到了一技之长,增长了文化知识,改善了生活,也改变了家乡的贫困面貌和传统观念,让我们农村朋友勇于接受新生事物。用我的  相似文献   

10.
<正>景洪市小街乡曼康湾村民小组养殖能手玉应罕,凭着自己的勤劳与胆识,在家乡的土地上走出了一条发家致富之路。玉应罕家里的生活条件较好,但看到别人搞养殖、种植、跑运输富了,她再也坐不住了,心想:自己家在坝区,何不利用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江阴市陆一民读者来信:我经人介绍与女青年刘某相识并建立恋爱关系。我为了表明对她的爱慕之情,按家乡风俗主动送给了她3800元“见面礼”。后来,她来信说我俩性格不合,叫我另外选择更合适的对象。要求她返还3800元彩礼,她说那笔礼金是我主动赠送的,不应该返还,请问:我可以要求刘某返还这笔彩礼吗?  相似文献   

12.
历经近二十载寒窗苦读,女大学生邹敏回到家乡做了一名大学生村官。2009年,邹敏干了一件让亲人和同事大跌眼镜的事情——爱美的她居然当起了"猪倌",成天和又脏又臭的猪儿们打交道。创业备两套"行头",爱美妹子当"猪倌"在养殖场以外的生活中,邹敏喜欢身穿亮色小西装,搭配高跟鞋。但只要一进养殖场,她便套上蓝色工作  相似文献   

13.
正家乡很美,变化很大,一直以来,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来写她。曾经的老师,如今身为商城县汪岗镇副镇长的杨绪祥见到我,总会说:"学生,有机会给汪岗也写写啊。"也许是太熟悉了,也许是各方面都做得太好了,不知从哪下笔为好。这次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信阳采访行第二站走进商城县,其中要采访的一个点就是我的家乡汪岗,我决定借此机会写一写。  相似文献   

14.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沿海及发达地区劳动力需求紧缩,大量农民工被迫返乡,我有位同学也是返乡农民工当中的一员,回到家乡后,她跑了当地好几家企业均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她转念一想,与其如  相似文献   

15.
正最近,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冠英镇22岁的小姑娘——杨叶,刚步入社会不久,没资金、没技术、没经验,偶然的一个机会让她下决心做一名农村创客,圆了自己回家乡创业的梦想。短短5天时间,收入几乎相当于做文职一个月的工资,让她更加坚定了创业的信心。她究竟创的什么业呢?近日,《中国农资》记者采访了这位小姑娘。  相似文献   

16.
《农家科技》2011,(6):122-123
一个只读过两年小学的农村妇女怎样成为身家近亿的农民企业家?她究竟是怎样跨越年龄的障碍,挖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是怎样在没有任何背景的情况下,打开了紧闭的客户之门?又是怎样把企业做得如此兴旺?张书英说:“我通常不走别人的路,我喜欢自己闯出条路来。” 44岁之前,张书英还是一个只读过两年小学的农村妇女,因为过度操劳,视力出了问题,心灵手巧的她失去了工作,不得不回到家里;现如今,年近70岁的她已成为身家近亿的农民企业家,创办的燕兴隆集团是北京建材墙体材料行业里的龙头老大。她究竟是怎样跨越年龄的障碍,挖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是怎样在没有任何背景的状况下,打开了紧闭的客户之门?又是怎样把企业做得如此兴旺?  相似文献   

17.
老伴的舞伴     
《新农村》2017,(4)
<正>退休后,老伴想"落叶归根",我只好随她把家搬到了她的东北老家。虽说老伴的家乡比我的老家经济和环境气候都要好一些,但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我感到极为不适应,周围连个说话的朋友也没有,心情郁闷极了!而老伴却在熟悉的环境中如鱼得水,不管忙不忙,她每天都要出门找找乐子,留下我一个老头子在家倍感孤单了。  相似文献   

18.
赵海伶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青川开网店,不仅帮助自己致富,还带动周围农户的收入提高。她的故事赵海伶,"5·12"汶川大地震极重灾区青川县的女孩。22岁的她2009年从四川外语学院毕业后选择回乡创业,在淘宝网上开了家小店,专卖青川土特产,目前月收入上万元,不但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一天午休时,手机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是农工程小华邀我去指导她进行葡萄疏果。我立即骑上摩托车前往她的葡萄园。沿途,一片片生机勃勃的田野从眼前闪过,成就感不禁油然而生。心想:作为一名农业技术员,为民服务,帮助农工提高收入,是我的责任和义务。每当听到手机铃声,就会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工作。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1998,(9)
走进家乡,仿佛掉入了一个绿色的染缸。家乡是一道以苍翠、宁静与活力组合成的绿色风景,她处处散发着绿色的韵味,时时感染着我的缕缕绿色情思。家乡的山,原来并不绿,家乡的人,原来并不看重绿。而今,这已被绿色所拥抱的家乡的山,被绿色所陶醉的家乡的人,却都在怀念着一个如今已与绿色相融,与青山作伴的绿色谛造者——海队长。二十余年前,谁也没有料到,海队长——一个孤寡老人,会萌生开山栽树这样的念头。家乡人的习惯是,要用木料拿钱买,种树造林,是哪辈子受益的事!你海老头,是不是有点邪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