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长春 《农业考古》2001,(2):99-101
中国茶文化 ,是中华传统文化百花园里所绽放出的一朵绚丽奇葩 ,而小说中的茶文化描写 ,则又使之更加艳丽夺目、魅力无穷。在明清小说中 ,关于品茶生活的描写比比皆是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儒林外史》、《老残游记》等都记载有丰富多彩的茶事活动 ,这既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 ,又是中国茶文化对文学艺术创作产生重大影响的具体表征。上述诸名著中的茶文化描写已有不少文章和专著所论及 ,而清代小说《镜花缘》中的茶事记载则较少有人研究。其实 ,《镜花缘》中有着大量的茶文化描写 ,其内容涉及…  相似文献   

2.
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红楼梦》总共120回,其中有112回讲到茶,其中对名茶、茶具、择水、茶俗、茶礼皆有涉及。本文从茶事活动、茶对人物的塑造两个角度对《红楼梦》中的茶文化浅作评述。红楼茶品,精茗叠见;红楼茶事,亦雅亦俗;曹雪芹展现了全方位的中国茶文化,也借茶塑造了生动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3.
方健 《农业考古》2002,(4):260-270
笔者校证本《中国茶书全集》 ,将并非茶书———如仅数百言的单篇短文 :叶清臣之《述煮茶泉品》、唐庚《斗茶记》等 ;或从一书录出有关茶事的章节 ,如沈括《梦溪笔谈》中的《本朝茶法》 ,旧题陶谷 (方按 :实误 )《清异录》37门之一《茗录》等 ;或书佚而序存如裴汶《茶述·序》者 ,或仅佚存吉光片羽者 ,如宋周绛《补茶经》、丁谓《北苑茶录》佚文等 ;及敦煌文献中之《茶酒论》( 1) 、摩崖石刻中之茶文 ,均编入附录 ,以略存其概。这里先刊布的《百丈清规》是附录中比较特殊的一种。顾名思义 ,乃禅刹古规 ,今收入者乃与茶事有关者 ,或许对当…  相似文献   

4.
清代大文豪曹雪芹倾其毕生心血而作《红楼梦》,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就在这“满纸荒唐言”中,曹氏不知有意无意,全书一百二十回(连高鹗续书),提及“茶”者将近百处,诗词中咏及“茶”者有六处,专门论叙品茗一事的回目有一回,即“栊翠庵茶品梅花雪”。茶与文学的结合不是以《红楼梦》为始,但结合的效果《红楼梦》可算上乘。或三言两语,或大段连缀,或正面描写,或旁敲侧击,以茶托事,以茶比人,作者也许是信手拈来,带过一笔,却是文尽其妙,“茶”尽其用。  相似文献   

5.
《孽海花》是清代著名小说家曾朴的著作,曾朴运用谴责的手法向社会大众描写了一遭清末民初时期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变革,在小说中曾朴浓墨重彩的运用大量叙事写实的手法描写了封建社会的历史变迁,运用讽刺的手法凸显出了清政府的造作与无能。《孽海花》为典型近代历史小说,对于后世影响深远,鲁迅也曾暗自赞许《孽海花》的结构与文采。《孽海花》小说中最为突显即运用叙事手法充分的展示其思想的现代性色彩,在小说中不难看出小说中带有鲜明的西方现代小说影子,其文章中展现了传统小说的精髓,并充分发挥了时代创新的特色。基于此,本文以《孽海花》为研究对象,并从叙事角度分析整篇小说,探究《孽海花》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小说由于体裁及题材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审美祈向。据此路径思考,不同题材的传统小说中描写茶事的侧重点亦有不同:在历史军事小说中,茶一般作为一种社交礼仪与写作程式,其文化内涵未做过多展开;在英雄奇侠小说中,从总体上来看,描写茶的具体内容较之历史军事小说有所增加,但茶仍然不是小说书写的主线;在神魔鬼怪及世情小说中,茶的线索性作用及精细化描写得以体现,茶事受到了更多关注。但由于传统小说的题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茶很难突破传统题材的园囿成为小说描写的绝对主体。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中茶事多福建省漳州市常发反映明代社会生活众生相的古典文学名著《金瓶梅》,描述到茶的场面很多。书中提到点茶有多处,如第二回写“(西门庆叫王婆)点两杯茶来我吃,王婆不多时,便浓浓点两碗稠茶,放在桌子上,西门庆都吃了。”第七十三回连写点茶,一是写...  相似文献   

8.
"茶滋于水,水藉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明·许次纾《茶疏》),没有茶具,茶事活动就无法进行,茶艺也就因它而"缺一则废".可见茶具在品茶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文献中最早提到茶具的是西汉王褒《僮约》中的"烹荼尽具",其次是西晋杜育《赋》中的"器择陶简",但都语焉不详.真正对茶具给以足够重视的是陆羽,他在《茶经》中专辟一章"四之器"来详细论述煮茶的器具,可以说,是陆羽首次明确肯定茶具在茶艺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政治文化语境的规约下,以《创业史》为代表的农村小说大多以思想路线的矛盾来结构作品中的"生活故事",日常的家庭生活场景和情感活动被极大程度地遮蔽和悬置,人性本能被乌托邦的政治理想所消解,这一叙事方式烛照出"十七年"作家书写"生活故事"时的矛盾与尴尬。但受传统文化心理的影响,"十七年"农村小说描写农民由家庭小生产者向集体劳动者的身份转变过程中也呈现出某些传统民间社会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相似文献   

10.
宋刻百川学海本《茶经》考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冬梅 《农业考古》2005,(2):159-162
陆羽《茶经》是中国古代茶叶文化史上一部划时代的百科全书式巨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著作,在茶文化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茶经》在《新唐书》艺文志小说类、《通志》艺文略食货类、《郡斋读书志》农家类、《直斋书录解题》杂艺类、《宋史》艺文志农家类等书中,都有记载。  相似文献   

11.
乾隆八旬万寿庆典是清代鼎盛时期所举办的规模最为宏大的宫廷庆祝活动,展现了宫廷茶文化最为繁荣的景象,可惜清代官方的档案对其时茶文化的状况记载甚是不足。当时众多藩属国派遣使团前来朝贺,其中“朝鲜使行录”文献中的徐浩修《燕行纪》,比较详细地记载了清代宫廷中有关茶文化的所见所闻。笔者以该文献为主要研究资料,辅以中国方面的相关资料,分析了乾隆八旬万寿盛典期间的茶事活动及其效用,如重华宫茶宴联句、君臣茶礼、乾隆茶叶及茶具赏赐以及接待用茶等;然后截取《燕行纪》32处与茶叶相关的内容,进一步分析和整理,根据其中出现的茶叶种类和茶具类型,深入探讨和了解当时的茶文化。概言之,在11天宴会中,茶事出现的茶叶和茶具分为:骆茶(即乳茶)、清茶、普洱茶、香茶、茶膏;茶罐(即茶壶)、金盖白玉盖碗、琥珀茶盘、象牙茶盘等。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我国历史上的古典名著。自清代乾隆年间刊行以来 ,二百多年传诵不衰 ,毛主席不止一次读过《红楼梦》 ,并对全书有独特评价 ,它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一位博学多才 ,知识面广 ,学术很深的文学家。其中不但对当时社会经济、民俗世情、封建道德、人物性格作了客观反映 ;对山水、林木、花鸟、诗歌、衣着、饮食、医药等方面都有生动的描述 ,特别是书中讲到茶处很多。 12 0回《红楼梦》中 ,就有 112回讲到茶 ,并对茶具、茶类、茶诗、茶联、茶礼、泡茶、品茶等等都有相当的讲究。可以说 ,《红楼梦》中…  相似文献   

13.
刻画美国社会下层阶级的生活以及人性的善恶是欧·亨利小说的一大特色。欧·亨利的《市政报告》也毫不例外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市政报告》以其巧妙的构思,独特的故事情节以及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而深受读者的赞赏。《市政报告》中独特、多样的写作手法使其成为小说创作中的艺术杰作。本文通过探索《市政报告》中的开篇风格、人物刻画、叙事手法以及修辞方式等写作手法,赏析该小说独特的文学魅力,帮助读者更好地解读小说,从而深刻地理解和体会欧·亨利作品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池宗宪 《农业考古》2002,(4):275-275
品茶可以是轻松平凡事。也可以用心喝出清香和品味。品茶要得好滋味 ,贵在好茶、好水之外 ,还要有一颗对茶的好心情才能凝精聚神细细的由茶的实体抽离出意象 ;才能穿透茶的种植、制作工序找到滋味与含脉 !那么 ,深深解构茶的每一细节 ,便成为茶痴的基石。可惜的是 ,短缺了一份深入浅出对茶的认识与解析 ,就少了一份对茶集合天时、地利、人和多元变化的了解 ,就无法深思品茶原来潜藏了婀娜多彩的面貌 !《茶文化大系》是以一份尊敬茶的心情所编写 ,所筹划的 !是用最浅显的文字记述茶在多元变动因素中如何脱颖而出 ?并期待带给华人品饮艺术的一…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传统茶文化呈全面繁荣之势。这一情形反映在该时期风头一时无二的才子佳人小说中。作者们喜以"茶诗"、"茶联"作为章节题目或是回头诗词,使故事开篇惊艳。书中人物常常"谈茶"、"论茶",提升了小说的文化品位。书中穿插关于"茶风"、"茶俗"的描写,增添了此类小说的市井色彩和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6.
邱志诚 《农业考古》2021,(2):171-176
南宋类书《类说》录有《茶录》一书,已有研究认为作者为蔡襄或曾慥,均误。通过其录文本身的"破绽",并与《绀珠集》所收《茶录》比较,可以确定其真正的作者是朱胜非。朱氏《茶录》作于绍兴五年至七年间,该书汇辑它书制茶、饮茶等方面术语,每一术语单独列为一个条目,在宋代茶书中别具一格,称得上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茶文化辞典。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一书中的服饰描写在内容结构、审美意趣上都具有突出的表现作用。此外,《红楼梦》的服饰描写笔法也十分巧妙,匠心独运,字字珠玑。  相似文献   

18.
用茶水漱口并非现代人发明,在《红楼梦》的开场情节中就有这样一段描写:“寂然饭毕,各有丫环用小茶盘捧上茶来,……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可见,用茶水漱口保健古已有之。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讲道:“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在《诗经》的时代,农业已成为国人主要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也是主要的社会生活.全社会几乎都与农业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许多政治活动和宗教活动也围绕着农业展开。《诗经》中的农事诗,忠实而形象的记录了这一点。研究这些作品.对丁我们全面认识西周社会生活,了解自西周以来两千余年的农耕社会制度,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赵天相 《农业考古》2003,(4):146-146
《茶十德》 (唐 )刘贞亮按 :唐·刘贞亮“茶十德”引自《庄晚芳论文选集》中《日本茶道与径山茶宴》一文。该文为庄晚芳、王家斌合作 ,初发表于 1984年《农史研究》第四辑。文中称 :“唐代我国有位刘贞亮 (据日本《茶与文化》一书 )把饮茶的好处总结为‘十德’” :   一、以茶散郁 (郁闷 )气二、以茶驱睡气三、以茶养生气四、以茶除病气五、以茶利礼仁六、以茶表敬意七、以茶尝滋味八、以茶养身体九、以茶可雅心十、以茶可行道《茶十德》 (日本 )明惠上人按 :日本明惠上人 (1173- 12 32 )“茶十德”引自陈椽《论茶与文化》一书 (农业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