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化桑园管理 提高选原种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成才 《四川蚕业》2009,37(4):30-31,38
<正>蚕以桑为食,育种需先种桑、桑成饲蚕。桑叶是家蚕的营养基础,没有良桑就没有良种。所谓良桑,是指桑叶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成份含量高,内在质量好,而且没被微粒子病原污染的桑叶。防微、  相似文献   

2.
蚕体内的水分主要来自桑叶,而影响蚕体水分多少的因素,一是桑叶的含水量,一是饲养环境中的空气湿度。远在2200多年前,荀子就曾讲到蚕“喜湿而恶雨”,即养蚕的环境应有一定的湿度,但忌雨水。六世纪时,贾思勰引《春秋考异邮》一书中记述“蚕阳物,大恶水,故蚕食而不饮”,指蚕在一般情况下桑叶中的水分已能满足其生理上的需要,不必另外补充水源。  相似文献   

3.
桑叶是桑蚕最好的饲料。它含有水份、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无机物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桑叶的营养价值,极大地影响着蚕儿的生长发育和蚕茧、蚕种的产量和质量。在蚕桑生产实践中,除了严重的病虫  相似文献   

4.
<正> 在正常情况下,桑叶的含水率为80%左右,若遇气候干旱,还要进一步降低,从而降低或丧失了桑叶的饲料价值。致使不能满足蚕体的生理要求,影响了蚕儿体内的水分平衡,削弱了体质,降低了抗病性和抗逆力。特别是夏秋干旱,气温较高、蚕病较多,给夏秋蚕生产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5.
蚕吃下桑叶以后,怎样通过体内酶的作用而起分解、合成,使叶内的氨基酸形成丝蛋白,国外开展的研究颇多,这是整个生物界蛋白质合成的一部分,属于分子生物学范围,其机理逐步摸清。这对我们研究提高一定桑叶的产丝量,是不可缺少的知识。一、蚕对桑叶中蛋白质的利用蚕食桑叶后,把桑叶中的蛋白质经肠液蛋白酶的作用,水解为肽或氨基酸,连同桑叶中原来存在的游离氨基酸,进入血液,运行至蚕体的各部分。这些氨基酸在幼虫的第1-4龄,主要合成组织蛋白质,待至第5  相似文献   

6.
桑叶是蚕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叶质的优劣直接关系着蚕茧的产量和质量.但是叶质除受桑树品种、肥培管理水平和桑叶的采运影响以外,同桑叶的贮藏是否合理也有很大关系.特别在5龄期,用叶量多,劳力紧,贮桑是必要的.贮桑的原则是保持叶质新鲜,防止桑叶变质.1982年春5月中下旬,苏州地区正遇干旱,平均气温在23.5℃,相对湿度在70%左右.桑叶含水率仅72%,桑叶水分少,必然影响蚕的生长发育和蚕茧  相似文献   

7.
黄仕国 《四川蚕业》2013,41(2):35-36
<正>1小蚕共育良桑饱食的重要性养好小蚕七成收,目前农村劳动力十分缺乏,且工时费高,小蚕共育是缓解劳动力紧张、降低养蚕成本,克服养蚕技术参差不齐、养好小蚕的重要手段。只有共育出健壮、整齐、蚕头充足的小蚕,大蚕生产才有良好的基础,养蚕生产才能达到单产高、质量优、效益高的目的。因此,要搞好小蚕共育工作,必须做好小蚕共育阶段的良桑饱食工作,为小蚕生长提供良好的营养环境。2影响良桑饱食的因素2.1桑叶质量桑叶质量分为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内在质量是指桑叶本身所固有的营养成分(各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水等)组成比例。外在质量是指非桑叶所固有的但又随桑叶一同被蚕食下  相似文献   

8.
中秋蚕产量不稳的原因分析及采取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原因分析1.1 自然气候环境的影响1.1.1桑园肥水流失严重,叶质差 东台市地区秋季雨期长,雨量也较大,桑园内肥水流失严重。在8月下旬和9月上旬,不少蚕农又偏施氮肥,致使桑叶中的碳氮比例失调,蛋白质和水份增加,碳水化合物含量减少,叶质不良,蚕儿食下此类桑叶后,蚕体虚胖。  相似文献   

9.
小蚕期选采蛋白质丰富、含水率较高、含糖量适当的桑叶饲养,根据是:1、小蚕期生长发育快,特别是第1龄,经历3日体重就要增加12~16倍,需要大量的营养,而蛋白质是建造体躯的基本物质,据调查:100克于物蚕体中,有68.8克是粗蛋白质。  相似文献   

10.
桑叶的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伟强 《广东蚕业》2003,37(2):43-44
桑叶是桑树的主要产物,约占地上部的64%,是养蚕的主食料。近年来,随着对桑叶研究的加深,对桑叶的其它利用方面越来越广泛,发现桑叶具有较高的经济开发价值。桑叶的营养成份,主要是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无机盐类、胡萝卜素、叶酸、VB1、VB2、VC等:含有钙、镁、磷、铁、锌、钠、铜等营养元素;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15种为体所需)。据测定,桑叶的粗蛋白含量占总干物质的23%,其氨基酸组成和含量与油  相似文献   

11.
飼养夏秋蚕时,因为桑叶叶質較差,加上溫度有时过高,常常容易發生一种軟化病又名空头病,对这种病的防治虽然在書本上記載着用金鷄霜和醋酸配成藥水,噴在桑叶上給蚕兒吃,可以收到效果,但效果甚小,又不怎么十分可靠。1957年浙江省杭縣崇賢鄉秋蚕得空头病的很多,当然發病的原因可能也很多,主要的恐怕是高溫和食桑不足,特別是在四令的时候,休眠期正逢秋老虎,桑叶水分不足,补湿工作做得不够。根据發病情况來看,主要是缺少碳水化合物,所以就考慮用添食紅糖來試一試  相似文献   

12.
引言 家蚕幼虫期的含水量是85%左右,与桑叶中的含水量(82%)是很接近的。家蚕水分主要来源于桑叶,其次是体内的中间代谢水。水分能影响蚕体康健,影响蚕茧的丰收。一般干旱地区的蚕茧产量均低于多水地区,也是水分生理  相似文献   

13.
一头蚕从孵化到上簇,约25日,需食下鲜叶22克左右,折合成桑叶干物约4.7克,消化率约36%.其中含有各种营养素,吸收率大致:蛋白质62%,脂肪60%,碳水化合物37%,无机盐28%,纤维素因缺乏纤维素水解酶而完全不被吸收.长成蚕体100克,约需食下桑叶干物160克,其中60克作为能量被消耗.5龄以前食下的桑叶主要用于蚕体生长,5龄期食下  相似文献   

14.
蚕吃下绿色的桑叶,怎样能吐出白色的絲呢? 桑叶中含有各种成分,例如水分、粗蛋白质、乙■浸出物、粗纤维和灰分等,這些成分在蚕体中有的能被利用吸收,有的则不能利用。其中被利用吸收最重要的是蛋白质。蛋白質的利用。一方面是組成蛋体,一方面是形成丝液。蛋白質经酶的  相似文献   

15.
蚕儿从桑叶中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中,大约有1/3用作能源被消耗,其中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消耗极少,吸收蛋白质的约1/2用以生成丝物质,可见桑蚕利用饲料蛋白质生成丝物质的效率极高,是一种具有高效率利用饲料蛋白质生成丝蛋白质的昆虫。  相似文献   

16.
春季的气候特点是春雨时间长 ,日照不足 ,根刈桑叶成熟不充分 ,往往叶子含水分偏多 ,空气湿度大 ,桑叶水分不易被蒸发。假如这时连续给蚕吃湿叶 ,不但体内的水分累积量逐渐增多 ,造成蚕体虚胖 ,同时因排泄水分量增多 ,盐类的排泄量也多 ,使血液的 p H值降低 ;而血液 p H值过低是造成诱发蚕病的主要原因 ,所以春季养蚕尽量不要喂湿叶。为了避免喂湿叶 ,春季养蚕要密切注意收看天气预报 ,假如第二天下雨 ,今天就要多采一两餐桑叶贮存 ,春季的桑叶比夏季保鲜的时间长。第二天等待停雨的间隙 ,叶子在地里被吹干时 ,再采叶。春蚕期应避免连续喂…  相似文献   

17.
探讨家蚕不同饲料营养与抗性生理的关系对家蚕的病理生理及蚕病预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自4龄起蚕开始用柘树叶和桑叶分组饲养,调查家蚕的生长发育状况,并连续10 d分别检测蚕体内与抗性相关的酶活性。结果表明:柘叶饲养组不仅蚕体重和体长的增长小于桑叶饲养组,而且上蔟率、结茧率、全茧量及茧层量均显著低于桑叶组;柘叶饲养组蚕体内的碱性磷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及羧酸酯酶活性平均值分别为0.070 8、14.129 0、632.557 1 U/mL,桑叶饲养组蚕体内的碱性磷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的活性平均值分别为0.076 4、15.189 0、628.055 1 U/mL,与桑叶饲养组相比,柘叶饲养组蚕体内的碱性磷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显著降低,而羧酸脂酶的活性显著提高(P<0.05)。由此认为,家蚕采用拓叶饲养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蚕体的生理代谢,降低蚕体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人工饲料蛋白质含量变化对家蚕体内酶活性的影响,自4龄起对在此之前均以市售人工饲料养的家蚕(中140号×日140号,)分别喂以高、适、低三种蛋白质含量的准合成饲料及桑叶,并用比色法测定、比较了5龄幼虫中肠,血液和消化液的海藻糖酶、蔗糖转化酶、磷酸酯酶、淀粉酶以及蛋白酶的活性。其结果,磷酸酯酶活性随饲料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而减弱;蔗糖转化酶的活性则与之适相反。海藻糖酶的活性为高蛋白区>低蛋白区>适蛋白区;淀粉酶活性在各人工饲料区间的开差不大;蛋白酶活性为适蛋白区>高蛋白区>低蛋白质区。桑叶与准合成饲料相比较,海藻糖酶,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活性以桑叶区为最强,蔗糖酶和磷酸酯酶在桑叶区方面未呈现最强的活性。 上述结果表明,人工饲料蛋白质含量对蚕体内酶的活性有明显的影响,影响大小因酶种类而异。饲料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并不导致蚕体内所有酶活性的增强,亦非蛋白质含量越低,各类酶活性均随之越弱。用蛋白质含量适于生长的人工饲料饲养的家蚕,体内酶活性不都高于它种蛋白质含量的饲料饲育者;桑叶育不都高于人工饲料育者。  相似文献   

19.
桑叶营养价值的高低,决定于桑园的肥水管理水平,以及叶内所含营养成份的绝对量和各种成份的比率是否与蚕的生长发育相适应。根据桑叶生长规律,一般在生长初期,叶内水分的绝对量和百分率很高,干物质较少,而在干物质中糖较少,蛋白质较高;以后随着叶子的生长,水分渐渐减少而干物质量逐渐增加,长到一定程度时桑叶成熟。春期60日左右成熟,秋期开叶16--20日后成  相似文献   

20.
晚秋季前期温度较高,后期凉爽,蚕农说:“晚秋如春天,不冷不热好养蚕”.这一时节,桑树秋芽萌发,生长旺盛,桑叶质地柔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较为丰富,气温不冷不热,适宜蚕儿生长发育.增养晚秋蚕能充分利用桑树秋叶,增加全年发种产茧量,提高经济效益.我县已有多年饲养晚秋蚕的经验,不少蚕户饲养晚秋蚕单张产茧均在40kg以上,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