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营林产值是以价值形式表现的营林生产的产品总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营林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成果,是考察林业发展速度,研究农业与林业内部比例关系的重要经济指标。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理论上的探讨和科学的计算方法,致使营林产值难以反映营林生产的实际成果,同时也不利于体现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因此,有必要研究营林产值的理论并制定一套适合我国林业生产实际情况的计算方法。一、现行营林产值计算方法的主要问题与改革的必要性现行营林产值计算方法是国家统计局于60年代初制定的《农业总产值计算方案》中规定的。该方法包括三个内容:1.人造林木生长量产值;2.林产品产值;3.农村中大队  相似文献   

2.
营林产值是反映林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总成果和计算营林净产值的主要指标。长期以来,由于缺乏一套较为完善的,科学的计算方法,致使林业生长的实际成果得不到全面、准确的反映。为此,有必要对营林产值的计算方法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现行营林产值计算方法的弊端 现行营林产值的计算方法,基本是一直沿用国家统计局60年代所制定的方法。它包括人造林木生长量产值、林产品产值、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竹木采伐产值三个部分。此法,在过去林业生产比较落后和统计工作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对反映林业生产成果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按现在新的形势要求,已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营林生产的实  相似文献   

3.
现行林业产值计算是分森林工业和农业——营林生产两个类别来进行,计划、统计体系上也是按两大部门计算。计算方法:森林工业产值是用森林工业当年产品产量乘以生产费用;营林产值的计算又分人造林木、林产品、生产大队和生产队木材采伐三部分组成。就是将三者各自的当年作业量乘以生产费用。笔者认为这种将森林的培育利用两个阶段分作两个部门来计算林业产值的方法弊端很多。首先是不利于统一考核经济效  相似文献   

4.
总产值是用价值表示的生产单位(或部门)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生产经营的总成果,是计算其它经济效果指标的基础。各种产品不仅物质形态不同,且生产过程也各有特点,因而总产值计算方法应有所区别,为科学地反映林业部门的内部生产结构,为准确地反映林业生产的总成果,本文准备从林业生产活动的特点出发,结合各林种主产品的物质形态特点,来探讨林业总产值的计算办法。现在的林业总产值包括三部分:人造林木生长量产值、林产品产值和社队竹木采伐的产值,即:P=P_1 P_2 P_3式中:P—林业总产值;P_1—人造林木生长量产值;P_2—林产品产值;P_3—人民  相似文献   

5.
如何研制一套新的科学而实用的用材林林木总产值计算方法来取代现行的按营林生产各作业项目工作量乘以标准单位生产费用的林木产值计算方法,是目前林业产值计算方法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就这一问题,笔者设想:能否考虑采用“成熟法”来计算用材林的林木总  相似文献   

6.
研究营林产值问题,理论上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符合产值核算的基本原则,主要是确立“产值反映劳动产品价值”这一理论前提;第二,营林生产长期性、阶段性和产品多样性的特点,要求产值计算方法具有灵活性;第三,价格问题,营林投资规律和林木生长规律及由此决定的林价变化规律的特点,给林价赋予了一种不同于一般产品价格的变化特征,产值计算价格与立木交换价格应有所区别。鉴于此,本着“理论上完善,实践中可行”的原则,本文提出营林产值的阶段性计算方法及其有关问题,求教于林业经济界同仁。  相似文献   

7.
鉴于当前营林产值统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提出了营林主要产品——立木产品价值的计算方案。营林总产值应是所有立木产品的价值总和,按报告期立木产量乘以相应林价计算;营林净产值反映营林活劳动成果,以生产法——从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价值计算;营林商品产值则反映在报告期可供作商品周转的立木产品价值。为做到科学反映营林产值,今后还应在林价研究及改进森林调查手段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8.
现行林业总产值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林木生长量价值,另一个是林产品产量价值。前者,由于林木生长量在计算上比较复杂,并不易计算准确,因而采用了以营林生产工作量价值(即造林、更新、幼林抚育、零星植树、采种、育苗工作量分别乘其生产费用)以及抚育采伐所得木材价值(即木材产量乘以单位价格)来代替的办法;后者,按所得林产品产量乘以单位价格即得。这是多年来省、地、市、县统计部门用来测算林业产值的一  相似文献   

9.
现行营林产值计算方法,计算范围小于林业部门实际经营的项目,制定的价格小于劳动价值,既不符合林业生产的客观规律,也违背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按这种不合理的方法计算出的营林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占的比重人为地缩小了,仅占农、林、牧、副、渔五业的第四位。其结果,一不能如实反映营林生产的实际总成果,二导致林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处于低下的地位和被动的局面。这种状况妨碍了广大林农经营林业的积极性,无形中阻碍了林业事业的发展。为此,改革营林产值计算方法势在必行。1988年林业部提出“新的林业产值计算方案(初稿)”,供全国各地试算、探讨、  相似文献   

10.
林价是森林价值的货币表现,是营林及森林经营产值核定的基础,也是林木进入市场核定价格和森林资产评估的基础。其计算内容应包括营林总投入及利息、林木年数、利润、损失、税金、级差地租、树种价差等项目。  相似文献   

11.
试论营林产值计算的理论及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营林产值计算,必须遵循产值计算的一般原理,同时又要反映营林生产的特点。本文提出产值计算价格和生长量系数两个概念,并运用它们,从理论上解决了营林产值计算问题。本着在实际应用中应力求简便易行的原则,提出了产值计算系数的概念及其运用原理,对产值计算公式做了简化处理。  相似文献   

12.
如何计算营林产值,不但关系着能否正确反映林业生产的成果,而且对加快绿化进程和工农业总产值也有直接影响。本文就此问题谈一下个人的粗浅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刊从该期起,请沈熙环同志陆续介绍林木育种技术知识,兼顾介绍一些新的经验。初步计划分八个专题刊登,即:(1)林木育种的几个问题;(2)至(5)林木育种的主要手段;(6)良种繁育;(7)育种程序;(8)后代鉴定。为把这一专栏办好,热烈欢迎广大读者及时向我们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4.
林木组织培养的障碍因素及对策(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木组织培养障碍因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1)多元酚类物质;(2)杂菌污染问题;(3)试管苗玻璃化问题;(4)培养物老化问题。若这些障碍因素得以排除,就会加速林木组织培养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营林是我国林业生产的基础。用比较正确的计算产值的方法,反映营林生产活动的实际成果,是促进林业生产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国林业科研、生产和教学部门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的探讨。本文仅就营林产值的计算方法结合山东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初步改革意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国外林木种苗生产的理念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苗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造林成败和林分的生产力。在营林生产中,应把主要力量放在林木种苗生产上,研究种苗可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国外林木种苗生产的理念及关键技术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定向苗木概念、种子园建设、种苗机械化、苗圃规模化、根系培养及容器育苗等。建议:(1)加大投资力度,强化种苗科学研究;(2)良种定向采种、定向培育、定向供应,实施"定向苗木概念;"(3)实现苗圃大型化、种苗生产机械化;(4)研究和推广平衡根系、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育苗。  相似文献   

17.
当前,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建立一个科学、实用的核算理论和方法,从根本上加强林业经济核算,以便及时准确的反映营林生产成果,这对于振兴林业是极为重要的。近年来林业经济界对此做过许多有益的探讨和研究,并已在序列林价、营林产值等计算理论和方法上有所突破,为建立营林经济核算体系打下了基础。本文以活立木成本核算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活立木序列标准成本(下称:C序列标准)的计算理论、方法及其运用,和同志们探讨。  相似文献   

18.
森林的分类     
《绿色科技》2013,(8):136
正森林分为以下五类:(一)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二)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三)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四)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相似文献   

19.
本刊81年第二期上登栽了《对改善我国营林生产管理办法的初步探讨》一文(以下简称《探讨》),文中提出营林生产要以林木生长量作为主要衡量指标以及以省或地区为单位,把宜林荒山(包括采伐迹地)划分为不同的营林类型并确定相应的林木生长量指标。近年来  相似文献   

20.
提高材质和增加材积是满足国民经济对这个重要原料需要问题的两个方面。因而营林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为林业生产提供技术方法,以便能在最短期间内提高所培育林木的木材质量。此外,林分结构,特别是密度的合理性,在现阶段营林部门提高森林生产力中起着很大作用。由于缺乏林业劳动力,林场在营造针叶用材林时普遍有减少造林株数和通过营林抚育以增加林木稀疏程度的趋势,因而这一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