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获物组成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根据 2 0 0 4年 7月 2 8日至 9月 1日在中西太平洋海域的金枪鱼围网生产调查结果 ,以及“金汇 2号”2 0 0 3年全年的生产数据 ,对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获物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 ,渔获物种类有鲣鱼 (Katsuwonuspelamis)、黄鳍金枪鱼 (Thunnusalbacares)和大眼金枪鱼 (Thunnusobesus)等 19种 ;渔获物重量组成中鲣鱼占 70 .5 1% ,黄鳍金枪鱼占 2 6 .92 % ,其它鱼类占 2 .5 6 % ;鲣鱼的叉长范围为 2 7~ 81cm ,优势叉长组为 4 0~ 5 0cm ,占 4 1% ;黄鳍金枪鱼叉长范围为 32~ 16 5cm ,优势叉长组为 5 0~ 70cm ,占 33% ,另一优势叉长组为 110~ 130cm ,占 2 0 % ;渔获物重量组成存在海域差异 ,在 16 2°E以东海域鲣鱼比例高于以西海域 ,黄鳍金枪鱼则是在 16 2°E以西海域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2.
宋利明  沈智宾  季诚 《水产学报》2017,41(9):1407-1414
研究黄鳍金枪鱼鱼体脂肪含量与其生物学参数的关系有利于确定其鱼体脂肪含量与生物学参数是否有关并掌握鱼类的生长、繁殖和渔场特性。本研究根据2013年10月到2014年4月在印度洋中西部海域延绳钓渔业调查中采集到的91尾黄鳍金枪鱼,测定了其脂肪含量和生物学参数等,应用频率统计法分析了其脂肪含量的时空分布,脂肪含量与性别、体质量、性腺成熟度的关系;应用GAM方法分析了脂肪含量与条件系数(K)、纯重系数(SI)、性腺指数(GSI)、叉长(FL)的关系。结果显示:(1)黄鳍金枪鱼的脂肪含量为0.1%~26.7%,平均脂肪含量为6.94%;(2)黄鳍金枪鱼10—12月份月平均脂肪含量总体较低,12月份以后月平均脂肪含量呈上升趋势;2°N~3°N,59°E~60°E区域的平均脂肪含量最高,为15.3%,7°S~8°S,44°E~45°E区域的最低,为1.2%,两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3)各性别、体质量组、性腺成熟度、叉长组的脂肪含量无显著性差异;(4)黄鳍金枪鱼脂肪含量与条件系数(K)、纯重系数(SI)、性腺指数(GSI)、叉长(FL)均无显著相关性。研究表明:(1)3、4月份黄鳍金枪鱼开始进入产卵期;(2)2°N~3°N,59°E~60°E可能是一重要的产卵场;(3)雌性的繁殖能力与鱼体脂肪含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印度洋中西部水域黄鳍金枪鱼的食性及其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2003年12月至2004年6月及2005年9月至12月在印度洋中西部水域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利用两因子列联表及单因子方差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印度洋中西部水域黄鳍金枪鱼的食物组成及其随月份和体长的变化、摄食强度及食物组成的生态位宽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印度洋中西部水域黄鳍金枪鱼食物组成包括帆蜥、鲣、鳞鲍、沙丁鱼、鲐鱼、虾、蟹、鱿鱼、章鱼、竹笑鱼及未辨认甲壳类等饵料类群,其中主要食物为鱿鱼、鲐鱼以及蟹.大部分月份黄鳍金枪鱼摄食率相对较高,基本上维持在70%以上;除2月和6月外,其余月份黄鳍金枪鱼饵料种类数更替率均低于50%.各叉长组黄鳍金枪鱼摄食率基本维持在70%以上;当叉长在106~155 cm之间,饵料种类数更替率低于40%.黄鳍金枪鱼摄食强度各月差异显著,但各叉长组摄食强度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各月饱满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黄鳍金枪鱼的食物组成随月份和叉长有明显变化.鱿鱼、鲐鱼和蟹基本上为不同叉长组黄鳍金枪鱼所摄食.黄鳍金枪鱼食物组成各月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波动较大,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ielou均匀度指数J'基本上维持在0.80~1.00之间,但各月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印度洋中西部水域黄鳍金枪鱼各叉长组食物组成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变化较大,但在106~145 cm期间相对保持稳定,而Pielou均匀度指数J'波动较大.印度洋中西部黄鳍金枪鱼食物组成各月和各叉长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许柳雄  朱国平 《水产学报》2006,30(2):211-218
根据2003-2004年1-6月印度洋中西部海域金枪鱼延绳钓所捕获的黄鳍金枪鱼数据,对其基本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3年和2004年渔获物中黄鳍金枪鱼加工后体重分别为7~81 kg和20~78kg,优势组分别为20~50 kg和30~60 kg。叉长范围分别为70~180 cm和110~170 cm。2003年渔获物雌雄性比的平均值为0.71,月间性比组成差异较小;2004年渔获雌雄性比的平均值为1.00,月间性比组成差异较大。2003年各月的摄食等级以1-2级为主,月间差异较小;2004年摄食等级以一级为主,并且月间各等级组成差异大。当渔获个体的叉长小于100 cm时,其性比组成波动较大;当渔获个体的叉长范围在100~150 cm之间时,性比组成的变化相对较小,基本上维持在0.5左右,也就是说雌雄个体数量大体保持平衡;当渔获个体的叉长大于160 cm时,所有样本个体均为雄性。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2×10-5L2.9269。  相似文献   

5.
宋利明  惠明明 《海洋渔业》2012,34(2):145-153
利用2006年10月至次年1月在马绍尔群岛海域与2009年10~12月和2010年11月至次年1月在吉尔伯特群岛海域延绳钓探捕所取得的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的生物学数据,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两个海域的黄鳍金枪鱼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马绍尔群岛海域和吉尔伯特群岛海域黄鳍金枪鱼的优势叉长分别为120~140 cm和100~140 cm,平均叉长分别为(129±1.08)cm和(119±0.78)cm,差异性显著;(2)性别比例(雄性∶雌性)分别约为1.07∶1和1.40∶1,无显著性差异;(3)马绍尔群岛海域黄鳍金枪鱼的性腺成熟度高于吉尔伯特群岛北部海域,吉尔伯特群岛北部海域黄鳍金枪鱼的性腺成熟度高于南部;(4)摄食等级均以0和1级为主,其中马绍尔群岛海域分别占48.31%和35.96%,吉尔伯特群岛海域分别占27.91%和40.70%,无显著性差异;(5)两海域原条鱼重与叉长的关系无显著性差异;(6)马绍尔群岛海域的黄鳍金枪鱼可能是从吉尔伯特群岛海域洄游过去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GAM 的吉尔伯特群岛海域黄鳍金枪鱼栖息地综合指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宋利明  武亚苹 《水产学报》2013,37(8):1250-1261
为了可持续利用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资源,本文利用2009年10月~12月吉尔伯特群岛海域海上实测的34个站点海洋环境垂直剖面数据,黄鳍金枪鱼渔获率数据,应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 进行建模,预测渔获率,并通过wilcoxon检验来判断预测渔获率与名义渔获率是否存在显著相关性。根据预测渔获率估算黄鳍金枪鱼的栖息地综合指数(IHI),通过对各水层IHI均值分析和Pearson相关系数,判断该方法的预测能力。使用2010年11月~2011年1月在吉尔伯特群岛海域实测的16个站点40~80m水层和0~240m水体的环境数据,验证模型。结果表明:(1)拟合的各水层的IHI值分布各不相同,各水层中影响黄鳍金枪鱼分布的因子各不相同,黄鳍金枪鱼主要栖息在40~120m水层;(2)2010年数据验证结果表明,GAM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好;(3)GAM在筛选影响黄鳍金枪鱼分布的因子时比较有效,能反应黄鳍金枪鱼渔获率与环境因子之间的非线性关系;(4)可通过GAM建立IHI指数模型来分析大洋性鱼类栖息地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8年9月至2009年4月在印度洋中南部水域金枪鱼延绳钓渔场收集的数据,研究分析和比较了3种钓钩钩型(传统金枪鱼钩、“J”形钩和圆形钩)的渔获效益及对钓捕对象的选择性。结果表明:(1) 从渔获种类上看,大眼金枪鱼和大青鲨金枪鱼钩钓获比例最高,“J”形钩和圆形钩的钓获比例相当;而长鳍金枪鱼则为金枪鱼钩钓获比例最高,其次为“J”形钩和圆形钩。(2) 大眼金枪鱼存活率以金枪鱼钩最高,“J”形钩最低;长鳍金枪鱼则为“J”形钩稍高于圆形钩,金枪鱼钩最低;大青鲨则以圆形钩最高,“J”形钩最低。(3) “J”形钩钓获的长鳍金枪鱼和鲨鱼平均叉长较金枪鱼钩和圆形钩稍大;而金枪鱼钩钓获的大眼金枪鱼平均叉长较圆形钩和“J”形钩稍大。(4) 3种钩型钓获的长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和大青鲨叉长分布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金枪鱼是世界名贵海洋经济鱼类之一,属于硬骨鱼纲,鲈型目,鲭科,又叫鲔鱼,是大洋性高度洄游鱼类,广泛分布于各大洋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广阔水域中。据记载,全世界金枪鱼共有30多个品种,我国也有10多种,其主要渔获种类为大眼金枪鱼、黄鳍金枪鱼、长鳍金枪鱼、蓝鳍金枪鱼、马苏金枪鱼和鲣鱼等。金枪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堪称生鱼片中的极品。熟食则香  相似文献   

9.
印度洋金枪鱼延绳钓主要渔获种类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印度洋金枪鱼管理委员会IOTC的金枪鱼生产数据库,对1967-2004年间印度洋金枪鱼延绳钓主要渔获种类的产量按年进行汇总和基于5度格网进行了空间上的统计,采用GIS软件制作了印度洋金枪鱼延绳钓主要渔获种类的捕捞产量的地理空间分布图,分析了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和剑鱼Xiphias gladius是印度洋金枪鱼延绳钓的主要渔获种类,其产量之和占到总产量的90%,这4种印度洋金枪鱼延绳钓的主要渔获种类从1967-2004年的产量均呈上升趋势,但产量的峰谷变化各不相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尽管在印度洋海域分布范围广泛,但产量丰沛的区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印度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不同深度的水温影响到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延绳钓渔获率。文章利用2008—2017年延绳钓生产作业数据,并结合Argo浮标水温数据,采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分析长鳍金枪鱼空间分布与不同深度水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表面(0 m)、200和400 m 3个水层的温度显著影响长鳍金枪鱼的空间分布,最优的GAM模型对渔获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的方差解释率为53.3%,模型拟合的决定系数为0.527。长鳍金枪鱼渔获率与所选取的3个水层温度均呈非线性关系,高渔获区集中分布于17~30℃的表层海域,17~20℃的200 m层海域,9~15℃的400 m层海域,以及他们的交集海线。文章初步得出了南印度洋长鳍金枪鱼空间分布与水深断面温度的关系,可为指导长鳍金枪鱼的合理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The variation of virulence of Renibacterium salmoninarum , the causative agent of bacterial kidney disease (BKD) in salmonid fish, was studied by infecting rainbow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 (Walbaum), with two isolates (strains 325 and 932) from diseased Atlantic salmon, Salmo salar L., and one isolate (strain 4366) from an apparently healthy Atlantic salmon. Coho salmon, Oncorhynchus kisutch (Walbaum), were injected with the strain 932 to estimate difference in fish species resistance. Fish were removed by random sampling for other study purposes, a study design possible with analysis of lifetime distributions incorporating both sampling-, death- and survival-times.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the rainbow trout infected with strains 325, 932 and 4366 had a survival probability of 33%, 51% and 72%, respectively. The coho salmon infected with strain 932 had a 26% survival probability. The strain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according to the log-rank test, and the risk ratio between the strains ranged from 1·8 to 5·4. The strain from the apparently healthy fish was least virulent. The survival of the fish species was different over time. Rainbow trout were more likely to die early in the time course, but high numbers of coho died later, resulting in an overall risk of mortality of 1·4 in favour of rainbow trout. Differences in virulence may reflect changed selective pressure on R. salmoninarum when introduced from feral stocks into the environment of fish farms.  相似文献   

12.
水硬度对七彩神仙鱼幼鱼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同硬度的水对七彩神仙鱼幼鱼进行饲养。6周龄幼鱼在硬度为7.94°dH±0.30°dH时饲养84d后,比在硬度为14.71°dH±0.23°dH水中的幼鱼个体大,生长速度快。表明较高硬度的水有利于七彩神仙鱼幼鱼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水生生物资源》2003,16(5):461-465
Anti-proteinase activity was demonstrated in the seminal plasma of cyprinid fish species (bream, chub, ide, dace, asp, goldfish, roach, common carp) using electrophoretic techniques combined with a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inhibition of bovine trypsin. We found species-specific protease inhibitors in the seminal plasma of cyprinids. At least three bands of protease inhibitors with different migration rates could be identified by native PAGE. Higher variability was characterized for bands with slower migration rates. Visualization of inhibitors after SDS-PAGE under non-reducing conditions allowed estimation of their molecular weights. Apparent molecular weights were within the range of 51–59 and 47–54 kDa for the bands with slower and moderate migration rates, respectively.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fast migration bands for roach and common carp were estimated to 23 and 30 kDa, respectively. Inhibitors of common carp seminal plasma differed in their affinity toward serine proteases. Three inhibitors in common carp seminal plasma could be visualized using cod and bovine trypsin, but only two inhibitors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were recognized with chymotrypsin.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anti-proteinase activity and seminal plasma protein concentration in relation to the origin of common carp seminal plasma (breeding lines) and time of milt collection (spawning vs. post-spawning season).  相似文献   

14.
牙鲆刺激隐核虫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七、八月份,乐亭、滦南一带多家工厂化牙鲆养殖场发生刺激隐核虫病,此种病虫害发病急、传染快、死亡率高。发生过该病的养殖场牙鲆死亡率一般都在50%~80%之间,这种病害给牙鲆养殖业带来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通过肉眼观察、镜检,进行干露、饥饿、盐度突降、福尔马林等抗性试验,并采用病毒检测等方法,以期建立评估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虾苗活力和质量标准。结果表明,斑节对虾健康虾苗具有趋光性、集群性,体表光洁,肌肉透亮,肠胃食物充盈等特性。测试虾苗干露时间以15min为宜,健康虾苗干露后能立即恢复活力,而病弱虾苗多出现死亡、昏迷现象;虾苗的成活率随饥饿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随福尔马林浓度升高和时间延长而降低,随盐度突降幅度增加而降低。健康虾苗能忍受100~200μL·L^-1福尔马林溶液30min,成活率近100%;在盐度20~30下虾苗的成活情况较好,而其在淡水中仅能存活1h。对虾苗进行病毒检测,可以避免养殖中因虾苗携带病毒而可能导致的病毒性疾病的暴发。  相似文献   

16.
鳟鱼发眼卵和旨种运输是养鳟生产的重要环节。发眼卵多在冬季和早春运输,苗种多在晚春和夏季运输。苗种运输大多以鱼篓充氧进行短距离汽车运输,长途运输冷水性鱼苗种的实例很少。本文总结了金鳟和虹鳟苗种长途运输方法,以期与养鳟业界共同交流提高。一、包装材料和方法内包装材料是苗种运输专用塑料袋,规格54×104cm,外包装是泡沫塑料箱,规格63.5×45.5×30.5cm,纸箱规格64×46×32.5cm。塑料袋采取双层式,内装苗种和水共12.5kg,其中苗种0.5-1.3kg,100-2000尾。起运前苗种停食1-2天。运鱼用水水温调至6℃,鱼、水入袋后袋内…  相似文献   

17.
猪的胎盘属于弥散型胎盘,这种胎盘的结构特点和饲养管理的不当,常常导致母猪胎衣不下发生,给生猪的生产繁殖带来极大损失。本文针对母猪胎衣不下发生病因、综合防治进行详细阐述,旨在对预防和治疗胎衣不下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在唐山沿海发生的渔船海难、海损事故经统计表明呈增多趋势。这与出海作业渔民的安全意识不强有很大关系.渔民为了挣取更多的效益,在海上,超抗风浪等级作业且人为地增加船的不规范载荷.造成船的储备浮力损失,酿成恶果。笔者认为.在渔船设计建造中,留取的干舷对渔船作业的安全性起相当重要的作用,必不可少。 一、储备浮力的重要性 所谓储备浮力就是自船舶设计水线至水密甲板的水密部分体积,其大小与干舷相关.于舷大则储备浮力大,干舷的重要性就在于能够使船在海中保持正常的浮性和安全。再者,在设计建造渔船时,为了改善…  相似文献   

19.
七种甲壳类水产品脂肪酸组成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产动物食品中富含ω—3型多稀酸,其中尤其是C_(20:5)(EPA)和C_(22:6)(DHA)对人体有特殊保健功能。本文对七种常见的甲壳类水产品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它们是中国对虾、日本沼虾、安氏白虾、克氏原螫虾、葛氏长臂虾、中华绒螯蟹和三寺疣梭子蟹。测定主要采用黄志斌、李淡秋(1990)的“快速制备脂肪酸甲酯用于气相色谱分析”一文所提供的方法。结果显示,被测样品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而不饱和脂肪酸中多烯酸含量高达60%,且以长碳链(C_(20)、C_(22))ω—3型为特征,表明甲壳类水产品体脂中EPA和DHA含量甚高,超过淡水鱼的一倍,但略逊于海水鱼。值得注意的是,甲壳类水产品中EPA的含量高于DHA的含量,这与鱼类中的情况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20.
三种群银鲫形态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滁州鲫体色较浅,背部青灰色,腹部银白色。各鳍条颜色灰白,略带黄色。体厚,背高,体型侧扁,头短小。脊椎骨4+26~28,侧线鳞28~30。背鳍不分枝鳍条4根。雄性个体胸鳍末端可达腹鳍基部,雌鱼不达腹鳍基部。上述形态特征均有别于方正银鲫及彭泽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