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用天油4号作对照,对5家单位提供的8个油菜品种进行区域比较试验,研究不同油菜品种在天水山区的越冬性与产量表现情况。结果表明:10-191、10-1358以及宁油3号越冬率最高,为96%,天油4号、09鉴2以及延油96-4越冬率最低,为92%,其它各参试品种均在这两者之间。10-1358产量最高,为119.06 kg/667 m~2,较对照增产27.35%,居第1位;对照天油4号折合单产量为93.49 kg/667 m~2,居第8位;09鉴2折合单产量为79.9 kg/667 m~2,较对照减产14.53%,居第9位。  相似文献   

2.
用天油4 号作对照,对5 家单位提供的8 个油菜品种进行区域比较试验,研究不同油菜品种在天水山区的越冬性与产量表现情况。结果表明:10-191、10-1358 以及宁油3 号越冬率最高,为96%,天油4 号、09 鉴2 以及延油96-4 越冬率最低,为92%,其它各参试品种均在这两者之间。10-1358 产量最高,为119.06 kg/667 m2,较对照增产27.35%,居第1 位;对照天油4 号折合单产量为93.49 kg/667 m2,居第8 位;09 鉴2 折合单产量为79.9 kg/667 m 2,较对照减产14.53%,居第9 位。  相似文献   

3.
为鉴定冬油菜新品系10-1358在天水山区的丰产性与抗寒性,特用天油4号作对照品种,对8家单位提供的9个油菜品种进行区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0-1358越冬率最高,为97.1%,09鉴11越冬率最低,为84.4%,其他各参试品种均在这两者之间;0731756产量最高,为184.8kg/亩,居第1位;10-1358产量为179.47kg/亩,较对照增产12.75%,居第2位;对照天油4号折合亩产量为159.18kg,居第6位。结论: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系10-1358具有较高的丰产性与较强的抗寒性,可以在天水山区及周边平凉、庆阳等同类生态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4.
在庄浪县干旱山区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条件下,对引进的11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以陇油9号折合产量最高,为2 055.6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4号增产19.3%,表现强抗寒,越冬率为85.7%。陇油7号、07皋兰DQW-1-3折合产量分别为2 000.0、1 888.9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4号分别增产16.1%、9.7%,表现为抗寒,越冬率分别为78.7%、79.9%。天油4号(CK)、平油1号折合产量分别为1 722.2、1 611.1 kg/hm~2,表现为强抗寒,越冬率分别为87.3%、84.0%。综合分析认为,陇油9号、陇油7号、07皋兰DQW-1-3、天油4号、平油1号这5个品种(系)适合在庄浪县干旱山区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5.
天水市山区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经济性状和产量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天水南部山区对10个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的生育期、越冬率、经济性状及产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冬油菜品种抗寒性差异较大,产量差异也较大,10个参试品种的越冬率在48.3%~95.1%,产量在2 561.68~4 331.56 kg/hm2。天油2255生育期281 d,越冬率91.6%,产量为4 331.56 kg/km2,较对照增产9.85%;天油14号生育期279 d,越冬率92.4%,产量为4 153.59 kg/km2,较对照增产5.33%;16GUS-1生育期282 d,越冬率93.5%,产量为4 125.02 kg/km2,较对照增产4.61%。天油2255、天油14号和16GUS-1抗寒性强、经济性状优良、产量高,属中晚熟丰产性品种,可在天水干旱、半干旱山区及相同生态区域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一、试验目的本试验主要通过对11个白菜型和1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的越冬、抗寒性及生产潜力进行分析,以期从中筛选出抗寒性强、丰产性和越冬率高、适应奇台当地栽培的优良品种。二、试验设计1.参试品种本试验参试品种:陇油6号、陇油7号、陇油9号、天油2号、天油4号、07皋兰DQW-1-3、07兰州天油2号-2、宁油2号、07临洮延油2号-9、07兰州MXW-1-3、平油1号、DWKL-4共12个冬油菜品  相似文献   

7.
12个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系)在景电灌区的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景电灌区条件下,对12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的产量以品种宁油2号最高,为4 120.37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4号增产40.16%;品系06468位居第2位,为3 935.18kg/hm2,较对照天油4号增产33.86%。且宁油2号、06468越冬性较强,越冬率达88.89%以上,综合表现较好,可在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出适合天水市半干旱山区种植的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以甘杂1号为对照,在天水市麦积区五龙镇安家山村对7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表现最佳的是甘油4号,越冬率87.6%,产量4 015 kg/hm2,比对照增27.30%;其次为合油杂2号,越冬率83.4%,产量3 660 kg/hm2,比对照增16.01%;第三位是陇油88,越冬率85.3%,产量3 600 kg/hm2,比对照增14.10%;第四位是天油14号,越冬率85.7%,产量3 515 kg/hm2,比对照增11.41%。以上4个品种综合性状比较好,适合在天水市海拔1 600 m左右的半山区及渭河流域的粮油互作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在庆阳市镇原县临泾镇新堡村对17个冬油菜品种(系)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的折合产量以新品系2013-平试8号最高,较对照品种天油14号(CK)增产35.04%;pbⅡ-2-309居第2位,产量为195.02kg/667m2,较对照品种天油14号(CK)增产14.67%;pbⅡ-15-1居第3位,较对照品种天油14号(CK)增产7.51%。且2013-平试8号、pbⅡ-2-309这2个品种(系)越冬率高,抗逆性强,适宜在庆阳旱塬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7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在甘肃不同生态区引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不同生态区对7个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种(系)进行多点试验,对越冬率、经济性状及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越冬率为26.7%~96.4%,产量为644.3~4 236.3kg/hm~2。不同生态区以12PZ20平均产量最高,为2 141.7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4号增产15.34%;株高116.7 cm,单株有效角果数172.5个,角粒数21.6粒,千粒重2.63 g。12PⅡ16-1平均产量为2 120.6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4号增产14.21%;株高115.8 cm,千粒重为2.59 g。2个品种抗寒性强,可在兰州、张掖等河西地区推广种植。天油258平均产量为2 010.3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4号增产8.27%,在7个生态区增产,增产点次最多,增产幅度较大,株高128.8 cm,千粒重2.92 g,经济性状优良,是丰产型品种,适应范围最广,可在甘肃东、中部的天水、庆阳、陇西和陇南大部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10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在静宁县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对引进的10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进行比较,初步筛选出适宜静宁地区栽培的冬油菜优良品种(系)MXW-1-3、DQW-1-3和天油2号-2,折合产量分别为1975、1690、1560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天油4号增产39.08%、19.01%和9.86%。其余品种(系)有待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12.
为做好甘蓝型冬油菜品种更新换代及适应性工作,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农业局依托科技项目,以甘杂1号为对照,引进6个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合油杂2号、陕油28、陕油1924丰产性好,增产幅度大,亩产分别比甘杂1号(对照)增加22.07%、10.52%、8.62%,并且这3个品种越冬性好,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可以在甘肃天水市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3.
冬油菜新品系964-1-1是天水市农科所以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天油1号作母本,加拿大甘蓝型春油菜品种p ivot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1-2003年的区域试验中,2 a 10点次折合产量2 118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1号增产12.1%。该品系株高110.6 cm,千粒重2.57 g,角粒数24.6粒,生育期273 d,越冬率94.2%。适宜在陇东、陇南及定西等海拔2 000 m以下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种冬油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冬油1号是以"82-2-1"为母本,"74-1"为父本杂交经过多代选育而成的冬油菜新品种.在2007-2009年甘肃省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2 195.6 kg/hm2,比对照品种天油4号和天油2号平均增产7.98%;在2008-2009年度生产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2 605.6 kg/hm2,较对照...  相似文献   

15.
以抗寒性不同的4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陕西关中地区自然越冬过程中叶片和根部的形态特征以及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品种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超强抗寒冬油菜陇油6号和陇油7号冬前地上部生长较慢,地下部生长较快,干物质积累较多。表现叶片数、叶长及叶面积均小于天油2号和天油4号;但根长、根茎粗以及地上部和地下部干湿质量比均明显大于天油2号和天油4号。在越冬过程中(最低温度从5℃→0℃→-5℃→0℃→5℃),相对电导率、MDA、POD活性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AT活性整体表现为先升后降后又上升继而下降的规律。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均在-5℃时达最大值,POD活性在0℃时达到峰值,CAT活性在0℃时达到高峰值。在同一温度时期内,MDA含量与CAT活性则表现为叶片高于根,而POD活性表现为叶片低于根。同一品种,在越冬过程中,叶片和根各生理指标变化趋势一致。陇油6号和陇油7号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在各时期均显著低于天油2号和天油4号,POD活性(除越冬前期5℃)、CAT活性在各时期均显著高于天油2号和天油4号。隶属函数分析表明,陇油6号、陇油7号的隶属函数综合值明显高于天油2号和天油4号,说明生理指标结合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可以准确鉴定品种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6.
8个甘蓝型冬油菜在陇东南干旱山区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多点试验,对8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在陇东南干旱山区的越冬率、生育期、经济性状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抗寒性和产量差异较大,参试品种的越冬率为52.1%~98.6%,折合产量为1 205.1~4 174.2 kg/hm~2。其中天油2288越冬率为88.2%~96.1%,折合产量为1 687.5~4 120.5 kg/hm~2,平均折合产量最高,为3 456.5 kg/hm~2。陕油2016越冬率为55.6%~96.7%,折合产量为1 205.1~4 174.2 kg/hm~2,在陇南市徽县试验点单产最高,为4 174.2kg/hm~2,平均折合产量为3 185.6 kg/hm~2。各品种经济性状差异也较明显。综合分析,天油2288、天油2255和15ML22抗寒性较强,属强冬性、中熟、丰产型油菜品种,可在甘肃中东部较高海拔干旱山区种植;陕油2016和陕油28经济性状优良,是弱冬性、早熟、丰产型油菜品种,可在陇南市及天水市低海拔的渭河流域种植。  相似文献   

17.
旱作冬油菜越冬期生理特性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冬油菜越冬期生理特性与其抗旱性的关系,筛选抗旱性较强的冬油菜品种,以9个冬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对油菜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对电导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越冬期冬油菜叶片中的POD和CAT活性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天油2号、天油4号、天油8号叶片POD和CAT活性增幅大于陇油6号、陇油7号、陇油8号、陇油9号。冬油菜叶片SOD活性在越冬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相对电导率在越冬期都呈现上升趋势,叶片相对含水量则呈现下降趋势。综合来看,9个冬油菜品种中,天油2号、天油4号、天油8号为强抗旱品种,延油2号、宁油2号为中抗旱品种;陇油7号、陇油8号、陇油9号为弱抗旱品种,陇油6号为抗旱敏感型品种。  相似文献   

18.
会宁县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品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旱地梯田全膜覆土穴播条件下,以静宁10号为对照,对引进的5个冬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2000-8折合产量5649.3 kg/km^2,较对照品种静宁10号增产26.91%;0441折合产量5201.4 kg/km^2,较静宁10号增产16.85%。这两个品种(系)均表现抗倒伏、越冬性强、综合性状好。  相似文献   

19.
2014 — 2015年度甘肃省甘蓝型冬油菜区试天水山区点总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甘杂1号为对照,对4个甘蓝型冬油新品种在天水中梁山区进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甘杂1号的产量和越冬率均排第1位。新品种陕油1201综合性状表现良好,越冬率84.2%,产量为3880.0 kg/hm2,可在天水及周边山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9个冬油菜新品种(系)的栽培试验研究,结果发现:最终试验筛选出适宜陇东地区抗寒、稳产、越冬性强的油菜品种4个,为天油142、天油7号、天油178、15QX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