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镉(Cd)是生物毒性最强的污染物之一,为探讨外源信号分子H2O2对Cd胁迫下裸燕麦生理响应的调节作用,采用珍珠岩栽培,以裸燕麦品种“定莜6号”为材料。试验设4个处理:1) 叶面喷施蒸馏水,根部浇灌营养液(对照);2) 叶面喷施5 mmol·L-1 H2O2溶液,根部浇灌营养液;3) 叶面喷施蒸馏水,根部浇灌含有50 mg·L-1 Cd2+的营养液;4) 叶面喷施5 mmol·L-1 H2O2溶液,根部浇灌含有50 mg·L-1 Cd2+的营养液。研究外源H2O2对Cd胁迫下裸燕麦幼苗生长、活性氧代谢、光合参数和碳同化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H2O2显著缓解了Cd胁迫下裸燕麦幼苗根长、株高、鲜重和干重的下降程度,降低了Cd胁迫下裸燕麦幼苗叶片中超氧阴离子、H2O2、丙二醛和抗坏血酸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谷胱甘肽、类黄酮、总酚和原花青素含量,而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不大。另外,喷施H2O2对Cd胁迫下裸燕麦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及叶绿素a/b、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无显著影响,但提高了类胡萝卜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及核酮糖1, 5-二磷酸羧化酶、景天庚酮糖1, 7-二磷酸酯酶和果糖1, 6-二磷酸醛缩酶和转酮醇酶活性,降低了胞间CO2浓度。上述结果表明,外源H2O2能够通过调控活性氧清除系统降低Cd胁迫诱导的氧化损伤,并提高碳同化关键酶活性,减轻Cd胁迫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从而缓解Cd对裸燕麦幼苗生长的抑制,增强裸燕麦对Cd胁迫的耐性。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以12周龄的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cuttle’)幼苗为试验材料,用铅(Lead,Pb),Pb+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Pb+丁硫氨酸-亚砜亚胺(L-Buthionine-sulfoximine,BSO)处理1周,研究GSH对Pb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抗氧化系统的调控机理,寻求缓解植物Pb胁迫的有效措施。结果表明:Pb胁迫下,外源GSH能够显著提高多年生黑麦草Pb的吸收和转运,增加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活性,显著增加抗氧化剂GSH含量及GSH/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ized glutathione,GSSG)比率,提高了植物的还原力。外源GSH也能够显著降低活性氧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 anion,O2·-)和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的产生量、膜的相对透性(Relative electric conductivity,EC)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保持了细胞的稳定性,减轻了膜脂的过氧化程度。外源BSO作用基本上与GSH相反。相关分析表明:GSH可通过提高SOD和G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促进GSSG和GSH的相互转化,降低活性氧产生量,提高植物抵抗逆境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广泛收集的73份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Pb(NO3)2溶液进行处理,通过测定种子萌发特性变化进行耐铅性综合评价,以期为多花黑麦草耐铅种质筛选和遗传改良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铅胁迫下,除了根长,多花黑麦草各萌发指标表现出“低促高抑”的现象;铅胁迫对根长的抑制作用强于芽长,当铅处理浓度达到1 200 mg·L-1时平均根长仅为对照的3.65%;多花黑麦草种质资源的耐铅性具有广泛的变异性,在较高浓度(800 mg·L-1,1 200 mg·L-1)处理下更加凸显。通过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可将73份多花黑麦草分为4组不同耐铅类型,即高抗材料3份、中抗材料11份、低抗材料35份和敏感材料24份。  相似文献   

4.
以湖南稷子为研究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NaCl和Na2SO4盐胁迫对湖南稷子苗期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分别对两种盐胁迫下湖南稷子的生长发育指标(株高、根长、鲜干比等),叶绿体色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50 mmol·L-1(NaCl和Na2SO4)的盐胁迫是限制湖南稷子苗期生长发育的阈值;50 mmol·L-1(NaCl)和75 mmol·L-1(Na2SO4)时叶绿体色素含量最高;脯氨酸含量在盐胁迫下显著高于对照(P<0.05),100 mmol·L-1(NaCl)和125 mmol·L-1(Na2SO4)是脯氨酸含量可上升的最大盐胁迫浓度;丙二醛含量在盐浓度为100 mmol·L-1(NaCl和Na2SO4)时达到最大值;75 mmol·L-1(NaCl)和100 mmol·L-1(Na2SO4)时可溶性糖含量、CAT活性达到峰值;SOD活性在盐浓度≥50 mmol·L-1(NaCl和Na2SO4)时显著高于对照(P<0.05),且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湖南稷子对NaCl和Na2SO4盐胁迫表现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且NaCl的抑制作用强于Na2SO4。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磷对铝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分别用不含和含200 μmol·L-1磷(P)、100 μmol·L-1铝(Al)、200 μmol·L-1 P+100 μmol·L-1 Al的简易 [Ca(NO32]营养液(pH=4.5)处理铝敏感紫花苜蓿品种‘Wl440’幼苗。结果表明,在铝处理中添加磷后,苜蓿幼苗根系和叶片中的铝含量分别比铝处理降低81.53%和61.47%,苜蓿幼苗的根长和根系活力显著提高,叶片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光合生理得到明显改善,与铝处理相比,磷添加处理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明显提高,光系统Ⅱ和光系统I的电子传递速率增加;磷添加处理明显提高了铝胁迫苜蓿根系的草酸和苹果酸含量,体内有机酸螯合铝离子的能力增强,光合能力提高。因此,磷能够通过增加根系有机酸含量,改善铝胁迫苜蓿光合系统,从而缓解苜蓿铝毒害。  相似文献   

6.
黄雪玲  李进  刘淑兰  马永慧 《草地学报》2023,(10):3007-3017
为探究盐胁迫下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幼苗生理特性对外源独脚金内酯(SLs)的响应,本研究以黑果枸杞为试验材料,采用浓度为50,100,150,200和250 mmol·L-1的NaCl溶液进行盐胁迫处理,并对幼苗根部灌施0.4,1,5,10μmol·L-1的SLs,测定并分析黑果枸杞幼苗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轻度盐胁迫(50,100 mmol·L-1 NaCl)下施加1,5,10μmol·L-1外源SLs处理、中度盐胁迫(150 mmol·L-1 NaCl)以及重度盐胁迫(200,250 mmol·L-1 NaCl)下施加5,10μmol·L-1外源SLs,测得幼苗中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增加,SOD,POD,CAT,GSH,ASA活性上升,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因此,施加外源SLs能够增强黑果枸杞幼苗的抗盐性,且最佳使用浓度为5μmol·L-1,本研究...  相似文献   

7.
杨航  祁娟  李玉英  刘艳君  吴召林  金鑫 《草地学报》2020,28(4):1015-1023
以来自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野生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砂培法,研究了根部施用不同体积(0,3,5,7,10 mL)磷素(NaH2PO4,200 g·L-1)溶液搭配叶面喷施不同体积(10,7,5,3,0 mL)外源激素6-苄氨基嘌呤(6-BA,20 mg·L-1)和吲哚乙酸(IAA,30 mg·L-1)对老芒麦生长特性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外源激素和磷素的互作效应以及老芒麦人工草地建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7 mL NaH2PO4+3 mL 6-BA(PB7+3)和7 mL NaH2PO4+3 mL IAA(PI7+3)处理下,地上干重较对照分别增加33%和26%;粗蛋白含量在10 mL NaH2PO4+0 mL 6-BA(PB10+0)、10 mL NaH2PO4+0 mL IAA(PI10+0)处理下较对照各增加了24%;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在5 mL NaH2PO4+5 mL IAA(PI5+5)处理下较对照降低了4%,老芒麦磷含量在5 mL NaH2PO4+5 mL 6-BA(PB5+5)和3 mL NaH2PO4+7 mL IAA(PI3+7)处理下较对照分别增加了46%和50%。经灰色关联度对地上干重和营养品质综合分析表明,P素与6-BA和IAA配施可以提高老芒麦生长特性和营养品质,其中在5 mL NaH2PO4+5 mL 6-BA(PB5+5)处理下配施效果较佳,本试验结果可为外源激素和磷素的互作效应以及老芒麦人工草地建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浓度脱落酸、壳聚糖和水杨酸喷施对低温胁迫下柱花草叶片生理指标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以播种50 d的幼苗为试验材料,叶面喷施法处理后,于光照培养箱中连续进行7 d低温(昼夜温8℃/5℃),2 d常温(昼夜温28℃/25℃)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外源物质喷施使低温下柱花草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寒害指数、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继续2 d常温处理后,各项指标有所回升。经300 mg·L-1壳聚糖、0.4 mmol·L-1水杨酸和10 mg·L-1脱落酸处理的植株,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电子传递量子产额(φE0)、性能参数(PIABS)分别显著升高了80.88%~122.57%、119.87%~170.53%和271.77%~580.49%;用于热耗散量子比率(φD0)显著降低了26.39%~37.10%。经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壳聚糖、脱落酸...  相似文献   

9.
许喆  任健  田英  米楠 《草地学报》2019,27(5):1243-1249
为探究干旱胁迫下外源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抗旱性的影响。本研究以多年生黑麦草品种“冬牧”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利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模拟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通过LI-6400XT光合-荧光测定仪,研究了正常、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外源0,200和500 μmol·L-1的ABA对多年生黑麦草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对多年生黑麦草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重度干旱下共喷施225 ml的ABA 500 μmol·L-1能够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而ABA仅对气孔导度(Gs)产生了影响(P<0.05)。外源ABA能缓解干旱胁迫对多年生黑麦草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II潜在活性(Fv/Fo)和光化学猝灭(NPQ)的影响(P<0.05),使受损的PSII反应中心快速得到修复,从而降低干旱胁迫对叶绿体光合机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外源激素对干旱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盆栽法设置对照(CK1)、干旱胁迫(CK2),以及干旱胁迫加4种浓度外源激素处理,即50μmol·L-1褪黑素(MT)+干旱(T1)、0.1μmol·L-1油菜素内酯(EBR)+干旱(T2)、10μmol·L-1脱落酸(ABA)+干旱(T3)、200 mg·L-1赤霉素(GA3)+干旱(T4),分别测定各处理下多年生黑麦草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物酶活性以及内源激素含量,并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天数的增加,黑麦草相对含水量降低,相对电导率、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SP)含量和过...  相似文献   

11.
镉(Cd)是矿区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元素之一,严重限制了植物的生长、发育。细胞分裂素(CTK)能够缓解镉对植物的毒害,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克隆了多年生黑麦草CTK信号通路基因LpARR10,该基因具有6个外显子,编码598个氨基酸。进化分析表明,LpARR10与拟南芥B类ARR转录因子(B-ARRs)聚为一组,其中与AtARR10和AtARR12的亲缘关系较近。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LpARR10具有B-ARRs典型的磷酸受体结构域、磷酸化和金属离子结合位点。表达模式分析表明,CTK(25 μmol·L-1 6-BA)和Cd(200 μmol·L-1 CdCl2)处理0.5、2、6、12、24和48 h均显著提高了黑麦草根部LpARR10的表达;而在叶片中,LpARR10的表达仅在CTK和Cd处理2和6 h后显著升高。过量表达LpARR10转基因和野生型拟南芥在无Cd的MS培养基上生长10 d后,根长和鲜重没有显著差异;而在含有Cd(180 μmol·L-1 CdCl2)的MS培养基中,过量表达转基因株系的根长和鲜重显著高于野生型对照。综上,LpARR10在细胞分裂素调控的植物耐镉机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抗坏血酸(AsA)和水杨酸(SA)丸衣对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缓解效应,以紫花苜蓿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AsA(1、2、4、8 mmol·L-1)和SA(1、5、10、20 mmol·L-1)对紫花苜蓿种子拌种后进行丸衣处理(未丸衣种子为CK1,不做拌种处理的丸衣种子记为CK2),分析丸衣种子在NaCl胁迫下发芽特性的变化,以期获得能有效缓解紫花苜蓿种子盐胁迫效应的种子丸衣配方。结果表明,1.25%和1.50%的NaCl胁迫显著(P<0.05)降低了紫花苜蓿未丸衣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种苗长和种苗重,延长了平均发芽时间。AsA在1.25%NaCl胁迫下缓解效果不明显,4 mmol·L-1AsA拌种后丸衣处理,能提高1.50%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种苗长。1 mmol·L-1SA拌种后丸衣处理,能提高1.50%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种苗长,而20 mmol·L-1SA拌种后丸衣处理降低了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说明AsA和SA丸衣对NaCl胁迫的缓解作用与其拌种浓度和NaCl胁迫浓度有关。本试验筛选出4 mmol·L-1AsA和1 mmol·L-1SA拌种丸衣配方对NaCl胁迫的缓解作用最优,该结果为AsA和SA丸衣应用于紫花苜蓿种子缓解NaCl胁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红三叶种质耐铜能力强弱,筛选出优异种质材料,以30份国内外红三叶材料为对象,研究其萌发期和幼苗生长阶段Cu2+胁迫下的生长发育特性,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红三叶耐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Cu2+胁迫浓度的增加,红三叶发芽率逐渐降低,胚根变短,变粗;胚根在Cu2+浓度为0.5 mmol·L-1下长度为对照的40%~69%,在Cu2+浓度为8.0 mmol·L-1时停止生长,而发芽率在Cu2+浓度为8.0 mmol·L-1时为对照的61%~93%,相对于发芽率,胚根对Cu2+胁迫更为敏感。红三叶幼苗能够耐受20 mmol·L-1的Cu2+胁迫,但其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总长度、根尖数以及根体积均显著降低。不同浓度间红三叶各性状差异显著(P<0.05),且萌发期(0.5 mmol·L-1)和苗期(20 mmol·L-1)不同红三叶材料间同一性状亦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胚根长度与胚根直径、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与根冠比、根总长度和根尖数等性状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依据最小二乘法原理,建立了以胚根长度、幼苗存活率、地下生物量和根总长度4个关键指标为因子的预测模型,其预测值与综合评价值显著相关(R2=0.977)。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材料CF022167、CF022178及CF022232具有较高的铜胁迫耐受性,可作为红三叶耐铜性新品种选育的基础材料或在生产中直接利用。  相似文献   

14.
以从海滨雀稗中分离得到的内生肠杆菌为材料,采用种子萌发与盆栽试验两种方式研究植物内生细菌对狗牙根耐盐性的影响。通过对狗牙根种子和幼苗接种单一内生细菌和混合内生细菌,并测定种子发芽率、苗长、根长、生物量等生长指标与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和叶片中钠离子、钾离子的含量综合评价植物内生细菌对狗牙根耐盐能力的调控。结果表明,在150 mmol·L-1盐胁迫下处理14 d后,接种混合菌液B3014比接种单一菌液B30更能提升狗牙根种子的萌发率、对盐胁迫下胚根及胚芽长度的增长也较显著(P<0.05)。在成坪期,与空白对照相比,接种内生细菌可以提升200 mmol·L-1盐胁迫下狗牙根的成坪质量,增加地上、地下生物量的积累、苗长与根长生长量,并提升植株叶绿素含量与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细胞膜破损程度。在接种内生细菌处理中,接种混合菌液B3014可以使狗牙根在盐胁迫下受到的损伤显著低于(P<0.05)接种单一菌液B30。与此同时,接种混合菌液B3014对狗牙根叶片中钠离子含量降低程度高于接种单一菌液B30,同样,接种混合菌液B3014也能更好地积累盐胁迫下狗牙根叶片内钾离子含量,增加盐胁迫下狗牙根的耐盐能力。因此,接种混合菌液B3014对盐胁迫下狗牙根种子的萌发和成坪后的耐盐能力的提升高于接种单一菌液B30。探讨植物内生细菌对狗牙根耐盐能力的调控,为提高草坪草在盐碱环境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亚磷酸盐是正磷酸盐的一种还原形态,具有溶解度高、运输效率高、与土壤反应活性低等优势。通过探讨不同紫花苜蓿品种苗期对亚磷酸盐的耐逆能力,旨在为紫花苜蓿耐亚磷酸盐品种筛选和亚磷酸盐新型磷肥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以37个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正磷酸盐(0.5 mmol·L-1 KH2PO4)和亚磷酸盐(0.5 mmol·L-1 KH2PO3)两个处理,测定不同品种幼苗的株高(PH)、茎粗(SD)、茎叶磷含量(SPC)、茎叶干重(DWS)、根干重(DWR)、根冠比(RSR)、总根长(RL)、根表面积(RSA)、根磷含量(RPC)、叶绿素含量(Chl)、叶面积(LA)、净光合速率(Pn)12个形态和生理指标变化情况。以各单项指标的耐亚磷酸盐系数(PTC)作为衡量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对其耐亚磷酸盐的特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建立数学模型。在亚磷酸盐胁迫下,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根磷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增加,其余指标均显示下降。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12个单项指标转换成5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根据耐亚磷酸盐综合评价值和聚类分析,可将37个品种划分为4个类别,其中,高度耐亚磷酸盐包括WL903和可汗2个,中度耐亚磷酸盐12个,低耐亚磷酸盐17个,亚磷酸盐敏感型6个。进一步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耐亚磷酸盐特性的评价回归模型Y=-0.174+0.102PH+0.189DWR+0.168 RL+0.187RSA-0.061PnR2=0.9908),且各品种对回归方程的估计精度均大于93.22%。综合表明:高度耐亚磷酸盐的品种有可汗和WL903;在亚磷酸盐胁迫下,株高、根干重、总根长、根表面积和净光合速率等可作为紫花苜蓿品种耐亚磷酸盐特性强弱的快速鉴定和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作为生物体广布的一种生理活性物质,可调节植物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增强其对逆境的抵抗能力;为此,以15%PEG-6000模拟渗透胁迫,研究外源NO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5%PEG-60000渗透胁迫下,0.1 mmol·L-1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可显著减轻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促进脯氨酸(Pro)的累积,延缓幼苗叶片的水分散失(P<0.05);可诱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减缓丙二醛(MDA)的积累,显著缓解因渗透胁迫诱导的细胞膜脂过氧化过程(P<0.05),增强其抗渗透胁迫能力,且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剧效果越佳。0.5 mmol·L-1SNP处理对黑麦草幼苗生长影响不显著,促进保护酶活性及缓解氧化损伤的作用较0.1 mmol·L-1SNP处理显著减弱。外源NO诱导植物水分及抗氧化酶系活性的变化,是植物在渗透胁迫下维持正常生长的重要抗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红砂属于干旱半干旱荒漠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超抗旱树种,对维护荒漠区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极端干旱气候的频发,导致以红砂为建群种的荒漠植物群落出现大面积死亡以及退化的趋势。因此,采用人工措施提高干旱荒漠区植物的抗旱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干旱胁迫中的红砂苗木喷施外源脯氨酸(Pro)以减缓干旱胁迫对其造成的伤害。研究设置5个Pro浓度,分别为50,100,150,200,250 mg·L-1,对红砂植株进行喷施处理,于处理前第0天(CK),处理后第1,3, 6和9天对叶片抗氧化酶系统、代谢调节系统、光合色素、光合性能进行测定,第9天对生长状况进行测定,以期揭示干旱胁迫下Pro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外源Pro处理红砂植株后,对其抗氧化酶系统、代谢调节系统、光合色素、光合性能以及生长状况均有显著影响。除叶绿素a/b(Chl a/b)在处理年份间差异不显著,可溶性糖含量在处理浓度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指标在处理年份之间、处理浓度之间、处理后作用时间之间以及处理浓度与处理后作用时间交互作用之间均差异显著,其中以100 mg·L-1 Pro处理效果最佳。100 mg·L-1 Pro处理后第9天和CK相比,可溶性蛋白(SP)、脯氨酸(Pro)、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分别提高了4.48%、131.07%、30.66%、12.30%,可溶性糖(S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分别下降了6.42%、1.95%;总叶绿素含量Chl(a+b)、叶绿素a含量(Chla)、叶绿素b含量(Chlb)分别较CK降低了5.81%、1.47%和22.22%;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以及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比CK降低了16.07%、10.00%、6.44%、7.68%和9.92%;红砂苗木的生长特性在处理后第9天,株高净生长量为2.48 cm,侧芽萌发数量为3.67个,侧芽净生长量为1.87 cm,地径净生长量为0.27 mm,比处理效果最差的250 mg·L-1处理分别高出0.68 cm,0.34个,0.32 cm,0.07 mm。因此,100 mg·L-1 Pro处理干旱胁迫中的红砂植株,能显著提高其抗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