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毕节试验区生态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生态畜牧业是毕节试验区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对毕节生态畜牧业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毕节试验区生态农业与贵州喀斯特农业发展提供参考,分析毕节试验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路。结论:毕节试验区发展生态农业是喀斯特山地农业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在实践经验、自然资源、政策支持与发展潜力方面具有发展生态农业的条件,应从耕地资源利用、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农村环境改善和拓展生态农业模式等多层面综合促进试验区生态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吴长松  龙玲  熊咏 《农技服务》2010,27(6):809-810,813
建设生态文明家园关键是通过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从特色产业的概念、类型和发展方式入手,结合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发展,阐述了发展特色产业对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提出了发展特色产业的措施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何玉龙  左雪 《现代农业科技》2011,(11):314-315,318
通过对毕节试验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总结回顾,运用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资源及经济学外部性等理论,分析了毕节试验区基本概况、存在的环境建设问题及制约因素,在对生态环境建设有关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孙波  罗艳 《贵州农业科学》2012,40(5):132-137
为了促进毕节试验区生态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根据毕节试验区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对畜牧业的结构调整、产业带布局与体系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本报讯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作为省属大型国有企业,开磷一直坚持绿色发展,发展循环经济,致力于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国庆期间,开磷绿色矿山环保举措不停歇,用实际行动支持贵州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开磷是我国最大的磷矿石地下开采企业,也是国家首批绿色矿山和首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单位。"十二  相似文献   

7.
以贵州毕节试验区作为研究对象,在简要阐述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围绕生态补偿机制建立与完善,从补偿策略、补偿标准制定以及补偿实施组织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探索性建议,指出应通过生态补偿优先级规划来制定区域生态补偿方案,利用生态服务价值与生态建设成本相结合制定补偿标准,根据职能制组织结构模式设计生态补偿管理机构框架,以期为推动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摸清毕节试验区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进而判断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利用生态足迹法分析了贵州省毕节试验区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08年毕节试验区的人均生态足迹为2.600 6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753 2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847 4 hm2,生态足迹强度指数为3.452 9,基于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806 3和0.6947,基于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社会发展指数为2.096 9和0.523 2,万元GDP生态足迹为4.514 2 hm2.说明,毕节试验区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生态经济系统处于生态耗竭、不可持续状态,生态多样性低,生态经济发展能力较差,经济发展属于高能源消费型.根据中国可持续发展等级,毕节试验区属不可持续发展等级.在分析不可持续发展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毕节试验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两江(长江和珠江)"下游的生态安全,而且关系到试验区能否顺利脱贫以及与全国同步(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为给毕节试验区乃至贵州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介绍了毕节试验区农业板块经济的发展现状,提出毕节试验区发展农业板块经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毕节试验区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建设,是当前毕节试验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对毕节试验区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提出重视生态农业发展与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生态家园建设模式、结对帮扶模式、新农村建设模式、一村一品建设模式、自然保护区治理模式等方面总结了毕节试验区创先争优生态模式,以期为该试验区生态模式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的函》(国办函〔2013〕35号)等文件的出台,为毕节试验区畜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大力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统筹畜牧业生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和谐发展。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通过对草地资源的保护建设及合理利用,既能更多地生产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能更加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立足于生态移民,从生态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运用主成分分析模型,选取环境治理相关指标数据,并借助SPSS软件对毕节试验区的生态移民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毕节试验区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该地的生态修复状况持续上升,生态发展状况和综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状况波动较大,但发展实现程度、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生态移民的多重目标实现率较低,整体发展态势欠佳。  相似文献   

14.
以大方县羊场镇桶井村为例,剖析了喀斯特地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面临的突出问题,对毕节试验区石漠化综合治理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进行了探索,为加快毕节试验区石漠化治理步伐,促进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付玉林 《乡村科技》2020,(7):119-121
毕节试验区成立30多年以来,经过了一系列生态治理政策变迁,其生态治理政策不断完善,生态环境质量大大改善,但在生态治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为此,本文梳理和回顾试验区生态治理政策的变迁,以探析今后毕节试验区生态治理政策的发展趋势,为其他贫困地区的生态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毕节试验区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泽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471-14472
为改善毕节地区贫困状况,促进当地农业和经济发展,对毕节地区特色农业发展进行研究。表明毕节试验区特色农业基地、特色农业企业等数量快速增加,特色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当地相关部门也积极配合,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特色农业的发展。但毕节试验区存在生态脆弱、农业技术落后和投资主体单一的问题,需要通过建设和完善市场化的发展模式以及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解决当地特色农业发展中面临的资金、人才、销售、技术问题,并为其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7.
张荣达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985-6988
分析了毕节试验区现代农业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毕节试验区农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生产结构,拓宽融资渠道等。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毕节试验区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采用SWOT分析法对毕节试验区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毕节试验区食用菌产业具有生产条件优越,野生种源丰富,品质优良且生产成本低的优势;但其市场占有量小,生产技术标准化程度低且精深加工不足;其在面临国内市场广阔、交通发达及政策支持等契机的同时也面临安全要求不断提高、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生产与生态矛盾尖锐等诸多挑战。在此基础上,从鼓励壮大产业规模、加大母种和原种研发、加快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完善商品化处理、注重菌渣循环利用和建立地方标准等方面提出了毕节试验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毕节试验区农业产业扶贫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毕节试验区通过发展产业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贵州省农村地区范围广、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滞后,加快推进全省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重要指示精神的政治要求,也是农村地区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美丽乡村的现实需要。本文立足于贵州省获批建设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背景、相关配套制度规划及探索实践、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效等方面,尤其对部分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积极成效的地区进行经验总结和对比分析,探索贵州省农村地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路径、成效,并进行系统性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