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野生老芒麦苗期耐旱性品种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苗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筛选出适宜在半干旱地区生长的老芒麦,为青藏高原半干旱地区的栽培草地建植、草地补播改良和草原生态恢复提供依据。选取青海省互助县、门源县、大通县和刚察县地区不同生境的19份野生老芒麦为研究材料,同时以青牧1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Qingmu No.1’)和川草2号老芒麦(E. sibiricus ‘Chuancao No. 2’)作为参比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土壤相对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45%~50%)模拟典型干旱胁迫环境,定株测定了老芒麦的表型和生理指标,并通过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野生老芒麦和栽培种老芒麦苗期耐旱性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天数的增加,老芒麦材料株高、相对生长速率、单叶面积增长减缓,相对存活率、叶绿素含量持续下降,根系干物质积累率、相对电导率值则不断上升。老芒麦株高、叶面积、根系干物质积累等形态的可塑性是苗期老芒麦适应干旱环境的重要方式。供试的21份老芒麦材料中,大通县的15-195老芒麦苗期耐旱性最强,属Ⅰ级强抗。  相似文献   

2.
根据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苗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筛选出适宜在半干旱地区生长的老芒麦,为青藏高原半干旱地区的栽培草地建植、草地补播改良和草原生态恢复提供依据.选取青海省互助县、门源县、大通县和刚察县地区不同生境的19份野生老芒麦为研究材料,同时以青牧1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Q i n g m u N o.1')和川草2号老芒麦(E.sibiricus'C h u a n c a o N o.2')作为参比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土壤相对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45%~50%)模拟典型干旱胁迫环境,定株测定了老芒麦的表型和生理指标,并通过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野生老芒麦和栽培种老芒麦苗期耐旱性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天数的增加,老芒麦材料株高、相对生长速率、单叶面积增长减缓,相对存活率、叶绿素含量持续下降,根系干物质积累率、相对电导率值则不断上升.老芒麦株高、叶面积、根系干物质积累等形态的可塑性是苗期老芒麦适应干旱环境的重要方式.供试的21份老芒麦材料中,大通县的15-195老芒麦苗期耐旱性最强,属Ⅰ级强抗.  相似文献   

3.
川西北高原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考察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川西北高原16个县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进行了考察.考察结果表明:13个县均有野生老芒麦存在,共收集到176份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其中严格按居群采样法采集单株156份;川西北高原野生老芒麦分布范围广,生态类型多,表型差异大,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此外,对川西北高原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川西北高原16个县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进行了考察,考察结果表明:13个县均有野生老芒麦存在,共收集到176份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其中严格按居群采样法采集单株156份;川西北高原野生老芒麦分布范围广,生态类型多,表型差异大,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此外,对川西北高原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9份采自川西北高原的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通过对苗期至开花期自然干旱胁迫处理下的生理生化、生长特性、生物量等指标的观测,筛选出鉴定老芒麦抗旱性的重要指标,在此基础上对供试材料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可将干物质胁迫指数作为老芒麦抗旱性鉴定的初级指标,POD活性、株高、叶面积、生育期、分蘖数、地上部分鲜重等作为次级指标;并筛选出抗旱性较强的SAG205190、SAG204059、SAG205164、SAG205171、SAG205118作为抗性育种中间材料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川西北高原野生老芒麦居群穗部形态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采集自川西北高原的13个野生老芒麦居群的15项穗部形态指标进行了研究。Shannon-weaver指数分析表明,13个居群在穗部性状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H′=1.793 7),且居群内遗传变异(69.31%)大于居群间(30.69%);聚类分析将这13个居群分为3组;主成分分析表明单穗长和宽、单穗重、小穗长、内外稃长和每穗轴节小穗数等是造成13个居群老芒麦穗部特征差异的主要因素;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海拔、纬度、经度和降水量对川西北高原野生老芒麦居群穗部性状变异贡献较大,而年均温对此影响不大。此外,提出了川西北高原野生老芒麦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7.
对川西北高原16个县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进行了考察。考察结果表明:13个县均有野生老芒麦存在,共收集到176份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其中严格按居群采样法采集单株156份;川西北高原野生老芒麦分布范围广,生态类型多,表型差异大,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此外,对川西北高原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苗期抗旱性较强的野生老芒麦种质材料,用于青藏高原人工牧草栽培与育种,采用砂培和盆栽2种培养方式,对青藏高原不同地区收集的25份老芒麦材料进行模拟干旱试验,并使用隶属函数法评价各材料的抗旱性,引入干旱变异指数筛选老芒麦抗旱性评价指标.结果 表明:两次筛选结果相似,其中10-124、14-250、16-335、09-118、G23和09-035为抗旱材料,14-234、09-110、川草1号、09-089、09-249、09-129、09-150、09-053、G9、13-306、13-360和10-005为中等抗旱材料;1-1-4-2、09-210、09-149、1-1-5-13、青牧1号、13-364和14-004为不抗旱材料;(2)叶面积、根冠比、根长、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最大光化学效率、光化学淬灭系数和表观电子传递效率的干旱变异系数相对较大,可作为青藏高原老芒麦抗旱种质材料筛选的依据.综上,10-124、14-250、16-335、09-118、G23和09-035抗旱性较强,可作为青藏高原牧草栽培与育种的首选材料;叶面积、根冠比和根长等指标对干旱胁迫较为敏感,可作为老芒麦苗期抗旱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川草2号老芒麦选育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sibiricusL,cv。chuancaoNo。2)品种,原品系编号为812189(下同),于1990年定名为川草2号老芒麦,它是根据我所1980年拟定的禾草育种计划,针对以若尔盖高原为主体的川西北高原寒温气候地域主栽禾草老芒麦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良提高,经系统选择育成的继川草1号老芒麦之后的又一个新品种。该品种由三个入选的优良株(穗)系混合组成,经过系统的育种试验和生产试验,证明是一个适宜本气候地域栽培的,主要经济性状表现不但优于红原原有的本地老芒麦,且优于川草1号老芒麦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0.
Na2CO3胁迫对牧草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了Na2CO3胁迫下五种禾本科牧草苗期的植株存活率、生物量、生长胁迫指数等生长指标与其耐盐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五种牧草的存活率(浓度>0.5%)、鲜重与干重均随着Na2CO3胁迫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草种间耐盐性差异显著,其耐盐性强弱顺序是野大麦>披碱草>肥披碱草>老芒麦>无芒雀麦。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野生老芒麦形态变异特征和遗传背景,对我国野生老芒麦主要分布区域不同生态类型的104个居群520份野生老芒麦种质进行了23个形态指标测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老芒麦材料的形态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9.49%~49.56%;聚类分析将104个居群分为具有各自明显特征和开发利用潜力的4类;形态特征与地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发现,野生老芒麦抽穗早晚及茎秆叶鞘基部小刺等特殊性状与其海拔呈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发现,株高、抽穗、茎节数、单株干鲜重、旗叶长宽等指标代表了老芒麦67.79%形态多样性,是造成老芒麦形态特征变异的主要因素,可作为老芒麦形态分化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利用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野生资源,本研究从我国青藏高原、西北、华北、东北地区以及国外部分地区共采集了1 723份野生披碱草属种质资源,通过表型特征观测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共鉴定出了990份野生老芒麦种质,246份垂穗披碱草种质,并测得老芒麦的DNA含量在5.86~7.30 Gb之间,平均DNA含量为6.66 Gb;垂穗披碱草材料的DNA含量在9.50~10.36 Gb之间,平均DNA含量为9.97 Gb。研究结果显示,在西北、华北以及东北地区的部分野生老芒麦材料在苗期基部叶鞘出现了绒毛,分析发现该表型出现的概率与经度和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海拔、年年均气温以及年平均降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表明老芒麦苗期基部叶鞘绒毛的有无与环境因子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可能是老芒麦种质应对不同环境类型的适应性机制之一。本研究为老芒麦的形态鉴定提供了新的依据,为老芒麦种质资源挖掘和育种应用提供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刘敏洁  刘文辉  张永超  吴瑞  秦燕 《草地学报》2020,28(5):1355-1362
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6000)溶液对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幼苗进行模拟干旱胁迫,研究干旱胁迫对老芒麦幼苗生长、次生代谢相关酶活性和相关产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抑制了老芒麦幼苗生长,叶片不同程度萎蔫,显著降低了叶片相对含水量(Relative water content,RWC)、株高、根长、叶和根鲜重,且中度干旱的降幅大于轻度干旱;干旱胁迫下,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在中度干旱胁迫中响应比轻度干旱更迅速;苯丙氨酸解氨酶(L-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活性在轻度干旱20 d和中度干旱15 d时最强;两种干旱处理第15 d时,老芒麦叶片的总酚、类黄酮和单宁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且中度干旱胁迫下的增幅较大。综上所述,干旱胁迫导致老芒麦幼苗生长减缓,幼苗叶片POD快速响应,表现较为敏感,POD和PAL相互协作,促进部分次生代谢产物积累,从而使老芒麦适应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14.
8份披碱草属牧草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室内盆栽的8份披碱草属(Elymus L.)牧草进行干旱处理,通过分析干旱胁迫和复水下各种质资源叶片的相对电导率、相对含水量、丙二醛、叶绿素等8项生理指标的干旱胁迫指数,探究各种质资源间苗期抗旱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干旱及复水处理下,各种质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干旱适应性,其中E05的干旱适应性较强,表现为各项指标在干旱处理下变化较小,且在复水处理下恢复较明显。对各种质资源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四项生理指标进行隶属函数分析,得出其抗旱性从强到弱依次为:E05 > E08 > E06 > E01 > E03 > E07 > E02 > E04。综上所述,采集地年均降水量较少(319.25 mm)的垂穗披碱草(E. nutans,编号E05)在长期适应干旱少雨的过程中,表现出更强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Chuancao No.2’)为材料,采用砂培法,通过测定幼苗形态、生理特性和端粒酶活性,研究喷施不同浓度(30,75和150 mg·L-1)赤霉素(Gibberellin, GA3)和吲哚乙酸(Indole acetic acid, IAA)后对老芒麦幼苗生长发育过程的影响,以期为促进老芒麦生长、提高产量甚至防止早衰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各处理提高了株高、叶长、叶面积和地上生物量,150 mg·L-1 GA3和30 mg·L-1IAA处理利于老芒麦植株生长和生物量积累。GA3各处理降低了10~15 d的叶绿素含量和第15 d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显著提高了0~5 d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0~15 d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性、第10 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  相似文献   

16.
纪童  蒋齐  王占军  季波 《草业学报》2022,31(7):144-156
以7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蒙古冰草-宁夏、蒙古冰草-内蒙古、沙生冰草、扁穗冰草、细茎冰草、格兰马草、老芒麦)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农艺性状(绿叶数和株高)收益与土壤水分收益的权衡关系,将权衡值(RMSD)与土壤含水量作为分位数模型变量,确定维持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含水量的响应阈值,同时研究干旱胁迫下生理指标综合评价值,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程度越高,牧草的绿叶数和株高受到的负面影响就越大;2)不同牧草对干旱胁迫的耐受程度和范围有差异,其中,细茎冰草和格兰马草的绿叶数-土壤含水量阈值分别为9.1%和9.7%,细茎冰草、格兰马草和蒙古冰草-宁夏的株高-土壤含水量阈值分别为4.6%、5.6%和13.0%,其余牧草分位数模型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3)通过7项生理指标评价分析,7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抗旱性强弱表现为:蒙古冰草-宁夏>格兰马草>细茎冰草>蒙古冰草-内蒙古>沙生冰草>扁穗冰草>老芒麦;4) 综合土壤含水量阈值与抗旱生理评价,细茎冰草与格兰马草可作为中度干旱区的引选牧草。  相似文献   

17.
披碱草属植物形态多样性及其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严学兵  周禾  王堃  郭玉霞 《草地学报》2005,13(2):111-116
以我国9种披碱草的40个居群为材料,对28个形态特征进行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以遗传距离系数0.78为尺度把40个披碱草居群分为两大类,第1类主要包括垂穗组披碱草种类,第2类大多数包括穗直立的披碱草种类。披碱草属每个种的各居群基本能够聚在一起,并和地理条件有一定的关系;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圆柱披碱草(E.cylindricus)和紫芒披碱草(E.purpuraristatus)变异性很大,而垂穗披碱草(E.nutans)、老芒麦(E.sibiricus)归类比较清晰明显;在形态分化的指标中,与生产应用及分类功能联系密切的17个特征向量可反映总变异85%以上的信息,根据贡献的大小分为10个不同的层次;单株重、单穗重、分蘖数、生殖枝长、旗叶与穗基部长度、穗色、小穗长、外稃、芒长、小穗宽、穗宽、生长速度(出苗-幼苗)、颖宽、植株绒毛分级、生长速度(幼苗-分蘖)、叶片颜色和株高是披碱草形态分化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青藏高原地区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为研究对象,通过MaxEnt模型模拟预测其在青藏高原的分布格局,利用刀切法(Jackknife)筛选出影响老芒麦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运用ArcGis软件对不同时期的老芒麦进行适生等级划分以及适生面积的计算.结果表明:老芒麦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9.
4份菊苣种质材料苗期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温室盆栽干旱胁迫方法,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4份菊苣材料苗期11种抗旱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加重,菊苣叶片含水量及相对含水量、株高、生物量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根冠比变化趋势比较明显,株高胁迫指数与干物质胁迫指数变化不大;综合分析认为叶片含水量、相对含水量、株高、根冠比、细胞膜透性、可溶性糖含量可以作为菊苣抗旱性评价的主要指标,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株高胁迫指数、干物质胁迫指数、脯氨酸仅可作为菊苣抗旱性评价的参考指标。通过对11种抗旱性指标进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4份菊苣材料抗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2>C1>C4>C3,该结果与田间观测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杨伟  刘文辉  马祥  马晖玲 《草地学报》2020,28(3):684-693
为探究不同抗旱性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材料对干旱胁迫下幼苗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积累和清除的影响,从而为老芒麦抗旱生理机制的研究及抗旱材料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试验选用抗旱性差异明显的2份老芒麦材料(抗旱性强的材料,记为Q,处理组QD,对照组QC;抗旱性弱的材料,记为S,处理组SD,对照组SC),采用砂培法培养材料,待幼苗长到2叶1心时,用含有20% PEG 6000(W/V)的1/2 Hoagland营养液进行胁迫处理,2份材料的对照正常培养。在处理7 d、14 d和21 d取样,分别测定各项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胁迫过程中,QD的株高、叶片相对含水量(Relative Water Content,RWC)降幅及ROS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增幅均低于SD,但是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幅以及抗氧化物质的比值高于SD。与各自的对照相比,干旱胁迫21 d后,QD和SD的株高分别下降39.11%和55.20%;RWC分别下降78.34%和84.52%;O2·-含量分别增加235.71%和323.03%;H2O2含量分别增加126.19%和234.88%;MDA含量分别增加318.99%和434.81%;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分别增加156.20%和83.83%;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分别增加32.39%和30.50%;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活性分别增加58.10%和172.89%;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DHAR)活性分别增加66.54%和11.38%;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活性分别增加227.07%和130.29%;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和脱氢抗坏血酸(Dehydroascorbic acid,DHA)比值(ASA/DHA)的降幅分别为52.51%和73.69%;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lutathiol,GSSH)比值(GSH/GSSH)的降幅分别为40.94%和61.43%。综上可得,干旱胁迫下抗旱性强的材料株高和RWC降幅、ROS积累和膜脂过氧化程度显著低于抗旱性弱的材料;抗旱性强的老芒麦响应干旱胁迫时以SOD、CAT和GR为主,抗旱性弱的老芒麦响应干旱胁迫时以SOD、CAT和APX为主;但是整体来看,抗旱性强的老芒麦表现出更强的抗氧化防御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