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朝天椒无公害间作套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间作套种能够充分利用生长季节,提高土地、光能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单位面积的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该文介绍了朝天椒与玉米间作,小麦、朝天椒、玉米间套,柘椒1号与小麦套种,柘椒1号与西瓜、甜瓜间套,朝天椒与大蒜套作,朝天椒与春棉间作,幼龄经济林间作朝天椒等套种技术,可以在黄淮地区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礼县花椒和辣椒套种技术,就是在幼龄花椒园或覆盖率低的花椒园套种辣椒,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达到“以短养长”,增加农民产业收入,做到花椒和辣椒同步发展,这种“双椒”套种模式是礼县近年来探索出来的一种新型栽培技术。当前,“双椒”套种模式在礼县已经进行大面积推广,本文针对礼县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礼县花椒套种辣椒技术,并针对礼县花椒套种辣椒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切花芍药土地利用率及产出效益,根据市场需求,在每年6月至来年2月在切花芍药的大田进行间作套种。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了适宜切花芍药行间进行间作套种遵循的3个基本原则,2种主要模式及甜糯玉米、菠菜的间作套种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大葱——菠菜——棉花通过合理间作套种,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大大提高种植效益。2004~2006年连续3年平均每667m2(亩)效益超过5000元,比常规小麦—玉米连作模式的效益提高了4倍多。  相似文献   

5.
土地流转建园已成为甘谷果园建设的一大亮点,目前种植面积已超过1 333.33 hm2。为了保证新建果园早成形、早收益,搞好果园间作套种,实现以短养长,以园养园非常必要。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分析,在不影响果树生长的前提下,作者筛选出了4种果园间作套种模式,分别是果树+马铃薯+白菜(甘蓝)、果树+大葱、果树+中药材和果树+花木。  相似文献   

6.
小麦-辣椒-芝麻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辣椒-芝麻间作套种栽培技术是在已经成熟的小麦辣椒套种栽培模式的基础之上,利用小麦收获后形成的80cm空档种植芝麻,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效益的间作套种技术。文章详细介绍了该间作套种模式和相关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大葱——菠菜——棉花通过合理间作套种,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大大提高种植效益。2005—2008年亩效益均超过5000元。  相似文献   

8.
杂交抗虫棉田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杂交抗虫棉种植密度低、棉花前期对土地和气候资源利用不充分的特点,因地制宜,搞好间作套种,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增加棉农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特总结了杂交抗虫棉间作套种的基本原则、措施和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9.
为了在苹果幼园中寻求一种既能增加早期收益又不致严重影响幼树生长发育的间作模式,2008-2010年在陕西省淳化县官庄镇景罗村百亩乔化富士幼园,开展了苹果幼树行间套种试验,在1 m宽的树盘带上行间间作分别间作小麦、西瓜、黄芩或豆类或以上三种农作物间作,结果表明第1年间作西瓜,第2、第3年连续间作黄芩效益最好,平均年增效益9 675元/hm2,幼树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0.
花椒不同间作模式栽培技术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调查花椒与玉米、小麦、大豆、油菜、燕麦、蚕豆、马铃薯等不同作物的间作模式,分析在不同间作条件下花椒和各种作物的经济效益、花椒黑胫病发生状况,总结出既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又有利于减轻花椒黑胫病危害的间作模式。结果表明:可选择大豆、蚕豆、油菜、马铃薯、小麦作为间种作物,要进行轮作换茬,且灌水次数宜少不宜多,才能达到提高椒园经济效益、减少花椒黑胫病危害的间作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花椒生态复合栽培模式,通过在花椒林下套种白三叶草、小冠花等宿根草本花卉,利用黑膜覆盖,采用合理整形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丰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开展了花椒生态复合模式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花椒园树行间覆盖黑膜可以起到保水、增温、防除杂草、防病虫害等作用,为椒树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土、肥、水、热条件,有效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促进花椒树的生长发育,提高花椒产量。花椒林下套种白三叶草、小冠花等耐阴、观赏效果好的宿根草本花卉,不仅蓄水、固土、保墒,增加肥力,还可以提高花椒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小麦辣椒芝麻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较大的辣椒生产基地多为小麦套种辣椒生产模式。该模式可以很好的解决粮经争地矛盾,增加单位面积的效益,然而小麦收获后形成了空档,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土地闲置。在小麦辣椒套种的基础之上,利用空档间作芝麻,形成了"小麦套种辣椒,辣椒间作芝麻"的一年三熟模式,可以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增产增收。再者,辣椒芝麻间作可以显著减轻辣椒"日灼病"的发生,提高辣椒品质,同时也为发展芝麻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实现了高效、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河南省扶沟县在全面落实稳定粮田面积、提高棉田生产科技含量、增粮保棉的前提下,增加间作套种瓜菜类产量,提高土地和光热空间资源利用率,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和生态效益,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小麦、西瓜、棉花、西葫芦或西兰花等作物间作套种合理搭配的,以获取产量、效益最大化的适用的集成栽培技术,全县推广面积已达1.5万hm2.  相似文献   

14.
苹果幼园套种大豆,能提高果园土地利用率,改良果园土壤环境及蓄水保墒和抑制杂草,是增加定植后1~3龄苹果幼园前期收入的重要农作措施。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和试验研究,集成了以品种选择、选地、整地与施肥、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关键环节的生产技术要点,为苹果幼园套种大豆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正1青花椒标准化栽培技术该技术主要从青花椒良种繁育,包括种子育苗、嫁接育苗、扦插育苗、营养袋育苗到椒园的建立(丘陵山地建园、平地建园及栽植)、幼年树管理及应注意的问题、结果树管理(土壤管理、排水和灌水、营养及施肥、培养健壮秋梢、促花及保果、修剪时期、修剪技术、丰产树形及整形、不同类型枝的修剪和培养)、提高果实品质、树体保护、青花椒主要病害及虫害的识别与防治等技术进行了图文并茂地说明,为青花椒绿色高效生产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王正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0933-10934,10937
在水资源日趋紧张的扬黄灌区,采用枸杞套种红葱的种植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产值,提高经济效益和单方水的效益,是解决枸杞栽植初期种植产量低、土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低的“三低”问题的主要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7.
1建园花椒园建在海拔1200~1700m之间,无“三废”污染的阳坡半阳坡梯田台地。要求利用集雨灌溉,1年灌水1~2次,采用丰产坑按3m×4m定植优质壮苗。2土、肥、水管理2.1中耕除草及树盘覆草盖膜2.1.1中耕除草中耕除草是椒园重要的基础管理措施,花椒生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充分利用宾川干热河谷区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提高柑橘园建园初期(1~3年)的综合效益和复种指数,促进果农增收,采用"乔(灌)+农经作物"的建园方法,建立柑橘园套种模式,提出典型模式建设关键技术,并进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柑橘园前3年幼树期进行作物套种,能以短养长,使柑橘园每年平均增收32 340元/hm2,套种经济作物每年最高增收达55 200元/hm2;能改善柑橘园小气候,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抑制杂草,减少虫害,保持果园生态系统平衡,保护人类健康;提高柑橘园的资源利用率,节本增效,社会效益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9.
目前各地、县发展核桃生产,定植都采用实生砧苗以果棉套作栽培方式,成活后再嫁接优良品种.这种以短养长的栽培方式很适宜南疆地区人多地少的种植模式,充分发挥了在仅有土地面积上的增效作用,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但这种模式定植的砧木苗成活率较低,有建园3~4年还在补栽核桃砧苗,个别园6~7年还断行缺株,不但增加了建园购苗成本,而且加大了人力物力的投入,还推迟了建园效益.为此,新疆农科院园艺  相似文献   

20.
寒地桑园间作大豆试验的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定植前2-3 a产叶量及产茧量低,单位桑园效益低。桑园合理间作,可以增加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桑园单位面积的总体经济效益。通过对不同类型桑园间作大豆的试验,结果表明:每hm2桑园产值增加15.4%。说明粮桑间作,增加桑园复种指数,是提高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