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普洱茶是原产于云南普洱及周边地区的历史传统名茶。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2008年第60号《关于批准对普洱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作为国家对普洱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依据,体现了国家对普洱茶的高度重视。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普洱熟茶具有滋味醇厚,汤色褐红,陈香显著,叶底红褐的品质特点,并具有越陈越香的品质特征。千百年来,由于普洱茶产地优越的自然环境、优良的茶树品种、独特的加工工艺、独具匠心的造型、越陈越香的品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勐腊县象明乡倚邦村自然环境优越,种茶历史悠久,是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之一,现存古茶园400多hm2,茶树品种有普洱茶种(C.assamica)和茶种(C.sinensis)2大类。通过实地调查,在倚邦村曼拱二队发现了7株红花茶树,记录其地理位置、维量特征、花器特征等,建立了红花茶树资源档案,为进一步研究红花茶树的遗传与变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简述云南普洱茶香气成分研究的进展,报道了普洱生茶、熟茶、以及不同产地、不同贮藏时间、不同干燥方法、不同茶树品种原料人工后发酵过程中的香气成分及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产地对普洱生茶品质与化学成分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来自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三大产区12个茶山(自然村)的普洱生茶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对不同产地普洱生茶的非挥发性代谢物表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普洱生茶的化学成分在含量上具有较大差异,且具有明显的产地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可以对来自西双版纳自治州(包括勐腊县、勐海县、景洪市)、普洱市、临沧市3个地级行政区的普洱生茶进行有效区分,也可以对来自普洱茶产区的东南、西南、西北3个区域的普洱生茶进行有效区分。进一步鉴定了普洱生茶中79种主要成分,并对其在12个茶山(自然村)的普洱生茶中的含量分布,以及与不同产地普洱生茶滋味品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本研究表明,基于UHPLC-Q-TOF/MS的茶叶非挥发性化学成分轮廓可以作为普洱生茶产地判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方式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品质差异,分别采用数控与传统两种发酵方法将茶叶加工成普洱熟茶样,分别对感官品质及主要理化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两种发酵方法普洱熟茶的品质差异。结果表明,数控设备发酵的普洱熟茶样感官品质整体低于传统方式发酵的普洱熟茶样,同时两种方法发酵的普洱熟茶各品质指标存在一定差异,品质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数控设备发酵的普洱熟茶样和传统方式发酵的普洱熟茶样主要理化成分含量总体差异不大,除水分、咖啡碱和酚氨比差异显著(p <0.05),其他均不显著,但存在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传统方法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样综合品质优于数控发酵的普洱熟茶。试验结果可为普洱熟茶发酵技术的研究及普洱熟茶的加工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云南普洱茶的发展历史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骆锐  邵宛芳 《茶叶》2006,32(2):112-115
云南普洱茶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具有独特的风味品质特征。本文就普洱茶名称的来源、历史背景及其发展阶段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普洱茶是我国生产历史悠久的传统产品,其品质风味别具一格.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芽叶完整,色泽褐红(猪肝色);内质汤色红浓、滋味醇厚回甜,具有独特的陈香,其陈香、滋味随贮藏时间的延长会变得更加醇和. 普洱茶品质特色,主要是由于其独特的陈香、丰富的内含成分及醇厚回甜的滋味.一般认为普洱茶越陈越香,这主要是因为它的化学成分随着年代的变迁而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本研究通过对经过七年贮存的同一批普洱茶样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测定及对比分析,并就其感官审评品质差异进行探讨,揭示贮存时间对普洱茶主要化学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为今后制定普洱茶品质的化学指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茶树冠层枝干结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茶树成龄期,它的地上部,即所谓冠层,形成了较稳定的树体结构。即使它的上层每年有节奏地发生新梢,呈现季节性和年周期性生长动态,然而茶树不同品种,各有其周有的株型特征。这些特征既是不同品种对生态环境的适应,也反映出茶树品种生理代谢的差异。因此,研究茶树不同品种冠层枝干结构,是研究茶树株型的重要组成之一,它有助于我们从形态结构深入到生理代谢来揭示茶树不同品种产量和品质形成的规律,为提高茶树光能的利用率及筛选优良品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产地普洱茶品质风格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普洱茶是原产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特种茶,由云南大叶种鲜叶经特殊加工工艺加工而成,具有滋味醇厚、陈香显著、汤色红浓、叶底红褐的品质特点,在港澳及东南亚市场上一直很受欢迎,近年来还出口到日本、欧洲、北美洲,同样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从70年代开始,广东、广西也开始生产普洱茶,80年代以来,四川、湖南、贵州等地也批量生产普洱茶.由于多口岸出口,我国普洱茶的质量有所下降,因此,在港澳市场上,越南、泰国、印尼等国仿制的普洱茶乘虚而入,特别是越南的河江茶,以其独特的品质风格深受港澳消费者的欢迎,对我国普洱茶的出口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提高和改善我国普洱茶的品质,在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的资助下,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对不同产地普洱茶的品质进行了调查,本文重点对搜集到的国内外普洱茶样品进行的感官审评和理化测定结果作一分析,以期对改进我国普洱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郑际雄 《茶叶》2018,(1):13-16
普洱紧压茶(生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按特定的加工工艺生产,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笔者经过30余年的云南普洱茶生产加工及产品研发实践,通过本文对普洱紧压茶(生茶))原料晒青毛茶的拼配过程控制因素的分析,可望为生产者在产品研发、产品力提升、品质管控方面提供经验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普洱茶自2007年价格泡沫破裂以来的产销现状,对普洱茶后期市场发展做出研判并提出相应的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及水浸出物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茶叶中的主要生化成分均随渥堆时间延长而剧烈变化。至渥难结束时,茶多酚、此茶素、TF、TR、氨基酸及组分、可溶性精含量均剧烈地下降;TB和水不溶性条多酚则明显增加;但水浸出物含量并未明显下降,说明茶叶内含物通过氧化、降解、缩会等反应已产生新的生成物,从而形成了新的色香味品质。这种品质成分的剧烈变化,除了在特殊条件下的湿热作用外,微生物的参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中还对普洱茶品质的形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黄化变异是茶树较为常见的叶色变异现象,黄化茶树的特征性化学成分含量会发生较大变化,其中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研究此现象形成的原因有助于揭示叶色与氨基酸代谢的相关性.本研究以石门地区自然黄化变异茶树为材料,对其全黄、全绿和黄绿叶片进行叶绿体超微结构分析和主要生化成分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茶氨酸生物合成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普洱茶生产的清洁化加工条件,提升自动化发酵水平,研究开发了普洱茶立体小罐发酵加工工艺技术。该技术通过将传统大堆发酵料分割成独立小单元,以小罐为载体进行封装,配套自动化控制系统,流水线作业完成装罐、发酵和出罐,发酵过程不翻堆、不补水,精准控制发酵温湿度,解决了传统渥堆发酵生产装备水平低、环境可控性差的难题,提升了普洱茶自动化发酵水平。结果显示,立体小罐发酵技术加工的普洱茶审评结果符合普洱茶国家标准,规模化自动发酵具有可行性;较传统发酵工艺,普洱茶立体小罐发酵加工工艺技术可提升单位面积产能40%,缩短发酵周期15~20 d,减少人工成本约75%;茶叶外形条索更完整,茶多酚、茶褐素、氨基酸态氮含量以及pH显著提高,品质稳定性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5.
配方普洱茶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配方普洱茶饮用的安全性,以标准普洱茶为对照,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测量方法分别测定茶样中的理化成分,并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试验测得标准普洱茶、灵芝普洱茶、洋参普洱茶、橄榄普洱茶、荞芽普洱茶等5个茶样对小白鼠的LD50依次为10.32、10.02、10.02、10.96、10.32 g/kg;在理化指标上:配方普洱茶与标准普洱茶没有明显的差异,且符合普洱茶的国家规定。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普洱茶的急性毒性与标准普洱茶同样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从食品毒理学的标准来看,4个配方普洱茶都属于实际无毒。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云南省普洱市5种不同模式茶园的茶叶产量调查、主要害虫与天敌之间的关系研究,探讨了混交模式对茶园鲜叶产量、茶园天敌和害虫的影响。结果表明,捕食性蜘蛛和假眼小绿叶蝉是5种茶园中最重要的天敌与害虫。纯茶园中假眼小绿叶蝉的数量显著高于混交茶园;蜘蛛数量在5种茶园中的大小顺序为:龙眼+茶>板栗+茶>糖胶树+茶>杉木+茶>纯茶园;龙眼混交茶园的害虫数量显著小于其他模式茶园,而纯茶园、板栗+茶、糖胶树+茶和杉木+茶等4种类型茶园害虫数量之间无显著差异。龙眼+茶模式因茶园透光适中,产量、天敌数量最高,害虫数量最低,是较好的混交模式。捕食性蜘蛛与假眼小绿叶蝉以及其他害虫之间不同季节存在显著负相关,并能用Logarithm方程很好表示。  相似文献   

17.
对新选801、新选802两个品系进行芽叶性状观察、绿茶品质鉴定及配套加工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新选801、新选802萌芽期特早,发芽密度高,芽叶肥壮,茸毛特多,持嫩性强,适制卷曲形烘青绿茶;加工绿茶,香气清高,栗香显或有花香,滋味醇厚、鲜爽、回甘,耐冲泡,品质优异,明显优于福鼎大白茶;两个品系萎凋程度的要求不同,新选801、新选802分别萎凋减重25%与20%时,品质最佳。内含生化成分随着萎凋程度的加重而发生显著变化,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茶多酚含量与酚氨比显著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增加趋势,差异不显著,咖啡碱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不同栽培措施(密度、移栽叶龄、施氮量及水分管理方式)对稻田拔节期冠层反射光谱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研究表明,不同栽培措施通过影响水稻拔节期群体生长特征而引起冠层反射光谱发生变化。增施氮肥、水层灌溉、减小栽插秧龄和增加密度都使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增加,可见光波段反射率降低。用绿(560 nm)、红(660 nm)和近红外(810 nm)3个波段的反射率和比值植被指数为指标,用模糊聚类方法可以完全无误地区分开拔节期不同处理的水稻群体。说明通过光谱分析可以识别不同栽培措施和生长状况下的水稻群体。  相似文献   

19.
普洱茶急性毒性安全性评价研究报告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报道了采用昆明种小白鼠,用茶汤灌胃法对三个云南产不同年份的普洱茶产品和云南大叶烘青绿茶的急性毒性对比研究结果,三个普洱茶样品的LD50分别为:9.7 g/kg、11.2 g/kg、12.2 g/kg,而测得烘青绿茶的LD50为7.5 g/kg。并发现四个样品的一次灌胃量在5 g/kg以下时喂养观察十四天没有动物死亡,1/2LD50以下的灌胃量灌胃后多数动物表现出神经兴奋症状;随着灌胃剂量加大,动物在10 min后出现神经抑制症状。三个普洱茶样的急性致死时间只有一个高峰期,而烘青绿茶则有两个死亡高峰期,死亡原因是由过高浓度的咖啡碱和茶多酚有关,从LD50来看,两类茶叶的食用安全性都很高,但科学的饮茶法是饮茶健身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