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中华绒螯蟹生长关键期池塘水质状况,于2018年8月至11月对洪湖区域内4口池塘和梁子湖区域内6口池塘水质进行了监测和分析,选取温度(T)、pH值、非离子氨(UIA)、NH4+-N、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氮(TN)、总磷(TP)共8项作为监测水质指标.参照《渔业水质标准》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采用标准指数和超标率对区域内监测指标进行单项水质指标分析,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池塘综合水质进行分析和整体评价.结果表明,在中华绒螯蟹生长关键期内,主要超标因子为CODMn和TN,其次为DO、UIA、NH4+-N、TP,超标率排序为CODMn(100%)>TN(73%)>DO(30%)>UIA(19.2%)>NH4+-N(10%)和TP(10%);根据综合污染指数判定,池塘综合水质在8-9月达到"轻污染"等级,10-11月达到"中污染"等级,污染水平为超出警戒线水平;根据区域内超标率和综合污染指数判定,整体上梁子湖区域中华绒螯蟹池塘水质优于洪湖区域.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糯扎渡鱼类增殖站丝尾鳠养殖池塘水质理化因子的检测,了解其变化规律。池塘水的主要理化因子基本符合要求:高锰酸盐指数4.87~21.10 mg/L,氨氮0.128~1.086 mg/L,亚硝酸盐0~0.01 mg/L,溶解氧5.34~8.40 mg/L。丝尾鳠对养殖水体中氨氮和非离子氨的适应能力较好,适合作为池塘养殖品种。最后提出了几种水质调控方法,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3.
2010—2012年宁夏地区养殖池塘水质环境现状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0—2012年对宁夏地区养殖池塘水质的监测检测,分析评价了宁夏养殖池塘水质状况及其污染特点。结果表明:池塘水质非离子氨超标,部分池塘个别监测参数结果偏高,综合污染指数超出警戒水平。宁夏养殖池塘水质富营养化情况严峻。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池塘泥鳅养殖对养殖水体的影响,选择湖北天门四海泥鳅养殖基地和仙桃市郭河镇养殖户的10口泥鳅养殖池塘及水源进行取样分析,调查养殖池塘水质污染情况,分析水质污染的原因,并提出治理对策。结果表明,调查区域的养鳅水源为井水,水质偏酸性、氧化还原电位偏低、氨氮偏高,不符合养殖要求。池塘养殖水体pH值、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浓度范围正常,而氨氮、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浓度严重超标,浮游生物量偏高。调查区域泥鳅养殖池塘污染以营养物质和有机物污染为主,水质污染主要与饲料选择、投加方式有关。泥鳅养殖池塘可采用生物浮床、人工湿地等生态技术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5.
运用养蟹塘种植沉水植物,构建原位生态修复塘,对蟹塘周边养殖废水进行水质净化处理,建立“蟹塘-鱼塘”循环水系统,削减养殖废水排放,循环再利用.结果表明:蟹塘水质整年较稳定,主要理化性质与生物学指标优于周围鱼塘和河道水质,达国家地表水Ⅱ~Ⅲ类;蟹塘对鱼塘与鱼苗塘废水处理效果明显,经20d处理,鱼塘的高锰酸盐指数、铵态氮、总磷、总氮、叶绿素a削减率分别为58%、55%、75%、65%、60%;鱼苗塘的高锰酸盐指数、铵态氮、总磷、总氮、叶绿素a削减率均超过45%,水质总体达到Ⅲ类标准,其中鱼塘铵态氮达到Ⅱ类标准.同时,蟹塘整体水力负荷较大,HRT为30~ 40 d,处理6 336 m3养殖废水时,水力负荷为0.02~0.03 m3/(m2·d),有效改善水质,能将劣V类的养殖废水净化处理为Ⅲ类,并保持相对稳定,体现该养殖污染生态控制集成技术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实现“零废水”排放.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盆地环境条件下中华绒螯蟹幼蟹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于2021年5—9月对四川开江地区幼蟹养殖池塘及其水源的温度、溶解氧等11项水质因子进行监测,并采用单样本t检验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养殖期间,幼蟹养殖池塘水体电导率、水温、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与水源水体差异显著(P<0.05),pH、溶解氧和氨氮含量总体低于水源水体。幼蟹养殖池塘水体可溶性磷酸盐、高锰酸盐指数、总氮和总磷含量均超出Ⅲ类水域标准。盆地环境条件下中华绒螯蟹幼蟹养殖期间除总氮、可溶性磷酸盐、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外,其他水质指标基本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的III级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且养殖后期幼蟹池塘可溶性磷酸盐、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较水源水体差,表明幼蟹养殖对水环境存在一定污染,应当在幼蟹养殖过程中及养殖结束后对水环境进行改善和处理。养殖期间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和养殖结束后对尾水进行净化处理是未来提高盆地环境条件幼蟹养殖生态效益的两大方向。  相似文献   

7.
沙河水库水环境质量的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饮用水源地沙河水库水质进行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挥发酚、氨氮、总氮、总磷、粪大肠菌群、COD、高锰酸盐指数均有超标现象,其中总磷严重超标,沙河水库上游入库口那京河口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选取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作为学习样本,建立了水质综合评价的3层BP神经网络模型,选取溶解氧、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总磷6个指标为评价因子,在MATLAB平台中对大伙房水库7个主要监测断面进行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入库河流中,浑河和苏子河水质级别为Ⅲ级,污染较严重,主要为氮素污染,社河断面水质虽为Ⅱ级,但有接近Ⅲ级的风险。库区内各断面及出库口水质均为Ⅱ级,总体水质较好,但总氮含量仍偏高。  相似文献   

9.
在幼蟹塘种植不同面积的芦苇稻(分别占池塘面积的10%、20%、30%)后,对池塘水体水温、溶解氧、p H值、钙镁总硬度、高锰酸钾盐指数、总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总磷、磷酸盐磷、叶绿素a 12项水质指标进行监测,探究合理的芦苇稻种植面积对幼蟹池塘养殖水的净化效果,了解其水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种植芦苇稻幼蟹塘的亚硝酸盐氮、总磷、磷酸盐磷含量总体低于不种植芦苇稻的对照组,而高锰酸钾盐指数和叶绿素a含量高于对照组,其他各指标二者差异不明显;在养殖中后期,种植30%面积芦苇稻幼蟹塘的高锰酸钾盐指数、氨氮、亚硝酸盐氮、磷酸盐磷、叶绿素a较种植10%、20%面积芦苇稻组的池塘高,而溶解氧、钙镁总硬度、硝酸盐氮则相反;在养殖期间,种植20%面积芦苇稻幼蟹塘的叶绿素a含量总体低于10%面积幼蟹塘;此外,种植芦苇稻后幼蟹池塘水体p H值达到渔业水质和地表水环境标准,高锰酸钾盐指数、总磷、氨氮、总氮分别达到地表水环境的Ⅰ、Ⅱ、Ⅲ、Ⅳ级标准。综上表明:芦苇稻对幼蟹池塘水体有较好的净化能力;幼蟹塘套种50%水花生+20%芦苇稻的水质条件最好。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九洲江广东段水质变化特征及其污染来源,选取了2021—2022年九洲江营仔国考断面自动站逐日水质数据,利用相关性分析、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模型对九洲江不同水期水质特征及污染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九洲江营仔断面丰水期水质相对较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浊度相较枯水期显著升高,溶解氧、pH相较枯水期显著下降;不同水期水质指标相关性存在一定差异,与枯水期相比,丰水期pH、溶解氧和浊度与其他水质指标的相关性有所增加,而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和总氮指标间的相关性有所减小;枯水期畜禽养殖源+城镇生活源对总磷、氨氮和总氮的绝对贡献率分别为58.47%、48.71%和44.14%,未识别污染源对高锰酸盐指数、水温、pH和电导率的绝对贡献率分别为63.08%、59.48%、54.90%和52.65%;丰水期农业面源+城镇面源对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的绝对贡献率分别为51.96%、41.38%和34.78%,气象因子对溶解氧、pH和氨氮的绝对贡献率分别为55.66%、40.75%和31.87%。综合来看,九洲江广东段水质指标枯水期主要受畜禽养殖源+城镇生活源和未识别污染源的影响,丰水期主要受农业面源+城镇面源和气象因子影响,故九洲江广东段水质管控不仅要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城镇污水管网完善,还应注重保障生态流量、削减汛期面源污染等工作。  相似文献   

11.
常规池塘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养殖尾水的超标排放等问题,是制约池塘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凤眼蓝+狐尾藻和黑麦草+蕹菜为受试植物,用聚氯乙烯(PVC)管及聚乙烯(PE)网片制成浮床,分析2种组合型植物浮床对常规养殖池塘水体中总磷含量、总氮含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含量及亚硝酸盐氮含量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在凤眼蓝+狐尾藻、黑麦草+蕹菜组合植物的生长旺盛期,池塘总氮含量、高锰酸盐指数均能达到SC/T 9101—2007《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一级标准,对池塘总磷含量也有较好的调控效果。凤眼蓝+狐尾藻浮床对总磷含量、高锰酸盐指数的调控作用优于黑麦草+蕹菜浮床,而黑麦草+蕹菜浮床对总氮和氨氮含量的调控作用要优于凤眼蓝+狐尾藻浮床。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资水营养盐分布及水质情况,在资水实地考察并采集水样,分析河段水体物理化参数及营养盐参数,结合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资水营养水平。结果表明,资水表层水温为22.23~29.13℃,pH为8.01~12.09,溶解氧为7.40~8.57 mg/L,总氮、总磷、溶解性总氮、溶解性总磷、硝态氮、铵态氮、正磷酸盐、高锰酸盐指数分别为0.035~3.747、0.001~0.267、0.159~3.676、0.002~0.081、1.072~2.317、0.044~1.236、0.159~0.436、1.167~4.250 mg/L,总氮、总磷、溶解性总氮、溶解性总磷、硝态氮、铵态氮、正磷酸盐、高锰酸盐指数各指标平均值分别为1.913、0.026、1.812、0.033、1.740、0.406、0.111、2.468 mg/L。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和局部点位分析,资水氮污染严重,属于劣Ⅴ类水质;根据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资水营养状态指数为37.63,属于中营养水平。将资水营养盐横向分布特征与奥维地图资水沿线生活社区及污水排放情况进行局部分析,益阳、安华、邵阳段氮污染严重,需采取相应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不同取样尺度下采集皎口水库水样,测定水体主要指标总氮、总磷、氨氮及高锰酸盐指数含量,研究了地统计分析法在不同取样尺度下对水库水体空间变异的适用性和空间插值的质量。研究结果表明,皎口水库100 m尺度与200 m取样尺度相比,4种主要水质指标在不同取样尺度下空间变异最佳变异模型、插值模拟及空间分布均存在一定差异。空间拟合模型方面,总氮、高锰酸盐指数最佳拟合模型为高斯模型,总磷、氨氮最佳拟合模型为球面模型;结合模型特征参数和空间插值综合评价,总氮和氨氮在200 m取样尺度下表现出较好的空间相关性,插值模拟质量较好,而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则在100 m尺度下表现出一定优势;空间分布上,水体氨氮、高锰酸盐的影响主要是人为因素,总磷受水库内源环境影响较大,而总氮则与库周农业种植等活动密切相关。以上结果表明,总氮和氨氮更适合在200 m尺度下取样,而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宜在100 m尺度下取样。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14年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辽宁省19条主要入海河流的水质与污染物入海通量。结果表明,Ⅰ~Ⅲ类水质断面占31.6%,Ⅳ类占47.4%,Ⅴ类和劣Ⅴ类各占10.5%。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和总磷,个别断面出现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和挥发酚超标现象。主要入海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氨氮、总磷、石油类,占污染物总入海通量的96.6%,其他污染物入海通量占3.4%。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入海通量均在第一季度最大,总氮、总磷和石油类入海通量在前三季度基本无明显变化,第四季度最小。辽宁省19条主要入海河流中,以鸭绿江、大辽河入海通量最大。  相似文献   

15.
常熟地区水质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W分级法,2006年4-5月对常熟地区典型水域水质(包括水质透明度、溶解氧含量、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总氮含量、总磷含量等主要指标)进行了监测评价.结果表明:监测期城区与郊区的水质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其污染程度已经超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点源化学及物理方式处理污水的能力(其中总氮平均超标4.45倍,溶解氧含量也低于Ⅲ类合格水域标准的1.44倍).本文根据监测结果,指出需要建设一个能大量处理水质污染物的面源水质生物净化体系,以避免或减缓其水质污染的加重.  相似文献   

16.
东平湖水质现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东平湖5个地区的实地调查和水质分析,结果表明:东平湖水p H值为7.62?7.89,湖水略呈碱性;湖水总硬度为3.56?4.65 mmol/L,湖水为极软水;湖水高锰酸盐指数、总氮和总磷3项污染指标存在一定程度的季节变化,9月份湖水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氮明显较5月份偏高,而9月份湖水总磷含量普遍低于5月份。观测结果表明,东平湖湖区水质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湖泊水质现状,以吴江区内75个重点湖泊为研究对象,对其水体中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5项参数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吴江区湖泊水质综合达标率为53.56%,其中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达标率为100%,氨氮、化学需氧量达标率达90%以上,总磷达标率为60.44%,说明总磷是影响吴江区内湖泊水质的主要制约因子。为此,通过对总磷来源进行调查分析,建议在继续加强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实施清淤工程、抓好农村污水处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等措施,以有效改善吴江区湖泊水质和水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1~2005年松花湖库体和取水口水质监测资料,分析其水库水质和富营养化状况。采用总氮、总磷、透明度、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a 5项指标作为参数的富营养状态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松花湖水体营养水平处于中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9.
宁夏沙湖水体富营养化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8年4月至2009年1月对宁夏沙湖水质进行调查,分析了透明度、叶绿素a、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浮游植物等水质指标季节变化规律,采用非生物因子、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与浮游植物密度、生物量、种类组成、多样性指数等对其营养水平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沙湖水体已达到富营养化状态。营养状态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夏季TLI最高,为中度富营养;秋季、春季为轻度富营养。Shannon-Wiener指数(H)、Margalef指数(D)评价表明水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夏季污染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20.
基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的石佛寺水库水质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石佛寺水库水质的富营养化状态,采集2012~2015年石佛寺水库的水质监测数据,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水库入库口、库中和出库口综合营养化指数进行计算,并对水库水质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价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石佛寺水库2012~2015年水质各月份营养级别都处于轻度富营养化或中度富营养化,营养状态指数从中度下降至轻度,中度富营养化月份占全年比例由75%下降到37.5%,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由2012年的62.06%下降到2015年的57.76%。由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叶绿素a(Chla)和透明度(SD)5项参数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的评价结果表明:总氮指标最高,可以断定总氮是引起石佛寺水库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石佛寺水库2012~2015年部分月份水质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有些月份甚至只能达到Ⅳ类水质标准。通过对水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H与溶解氧(DO)呈极显著正相关,透明度与溶解氧呈极显著负相关,总氮与溶解氧呈极显著正相关,总磷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总磷与总氮呈显著正相关,叶绿素a与总氮、总磷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高锰酸盐指数与总磷呈极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的石佛寺水库水质的评价方法和结果可为该区域内的水质富营养化控制和改善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