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了解决黑斑原鮡的人工繁殖技术,该文以雅鲁藏布江特有的黑斑原鮡为研究对象,选取86尾体重在0.065~0.25 kg的雌鱼,15尾平均体重在0.30 kg的雄鱼,雌鱼采用胸鳍注射的方式注射催产药物。结果显示,雌鱼人工授精尾数为59尾,受精卵总重量为897.5 g,总卵量为57 440粒,平均怀卵量为1 194粒,怀卵量与体重呈显著相关。平均催产率为69%,平均受精率为73.5%,黑斑原鮡受精卵孵化水温为13~14℃,溶氧量6.0~7.2 mg/L,胚胎发育所需积温范围为2 592~2 916℃·h。这一套全人工繁殖技术的成功,对黑斑原鮡的人工养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研究滇池金线鲃的胚胎发育情况,为其人工繁殖、种质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Olympus SZ61体视解剖镜观察人工催产受精的滇池金线鲃受精卵,记录其胚胎发育过程.[结果]在水温14.7~15.2℃的条件下,滇池金线鲃从受精卵至全部出膜需要200.6 h,有效积温达2977.9℃.滇池金线鲃的胚胎发育可划分为7个阶段及23个发育时期,其7个阶段分别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发生期及出膜期.初孵仔鱼全长约7.6 mm,卵黄囊较大且呈长椭圆形,喜伏于池底或寻找缝隙躲藏.[结论]在滇池金线鲃人工繁殖生产中,应对原肠中期的受精卵进行消毒,人工剔除死亡的受精卵,同时适当提高水温,加快胚胎发育速度,缩短孵化时间,降低水霉感染风险,提高滇池金线鲃孵化率.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黑斑原鮡的人工繁殖技术,该文以雅鲁藏布江特有的黑斑原鮡为研究对象,选取86尾体重在0.065~0.25 kg的雌鱼,15尾平均体重在0.30 kg的雄鱼,雌鱼采用胸鳍注射的方式注射催产药物.结果显示,雌鱼人工授精尾数为59尾,受精卵总重量为897.5 g,总卵量为57 440粒,平均怀卵量为1 194粒,怀卵量与体重呈显著相关.平均催产率为69%,平均受精率为73.5%,黑斑原鮡受精卵孵化水温为13~14℃,溶氧量6.0~7.2 mg/L,胚胎发育所需积温范围为2 592~2 916℃·h.这一套全人工繁殖技术的成功,对黑斑原鮡的人工养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水温变化对黑龙江野鲤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抚过江段的黑龙江野鲤产卵时间为5月下旬水温上升到16-17℃后的2-3d,水温迅速上升是产卵的刺激信号。在低温(11-15℃)环境中进行人工催产,保持水温稳定或上升,催产率与18-20℃水温时相近。在16-20℃环境中进行人工催产,水温下降超过3℃,催产率接近0。捕获的亲鱼分别在10-11℃、14-15℃、17-18℃水温环境中雌雄分离蓄养7-30d后进行人工催产,蓄养时间越长,温度越高,雌鱼的催产率越低,雄鱼则无明显影响。黑龙江野鲤襄胚原肠期胚胎在10℃、孵出期胚胎在14℃时发育停滞。神经胚期胚胎在12℃死亡率超60%;仔鱼期幼鱼的9℃死亡率达80%。  相似文献   

5.
抚过江段的黑龙江野鲤产卵时间为5月下旬水温上升到16-17℃后的2-3d,水温迅速上升是产卵的刺激信号。在低温(11-15℃)环境中进行人工催产,保持水温稳定或上升,催产率与18-20℃水温时相近。在16-20℃环境中进行人工催产,水温下降超过3℃,催产率接近0。捕获的亲鱼分别在10-11℃、14-15℃、17-18℃水温环境中雌雄分离蓄养7-30d后进行人工催产,蓄养时间越长,温度越高,雌鱼的催产率越低,雄鱼则无明显影响。黑龙江野鲤襄胚原肠期胚胎在10℃、孵出期胚胎在14℃时发育停滞。神经胚期胚胎在12℃死亡率超60%;仔鱼期幼鱼的9℃死亡率达80%。  相似文献   

6.
黄河翘嘴鲌胚胎发育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黄河水域收集的野生翘嘴鲌(Culter alburnus),经促熟培育、人工催产、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对其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黄河翘嘴鲌成熟卵呈淡黄色或黄绿色,为黏性卵,平均卵径约0.9mm,卵内无油球。胚胎发育过程可分为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发生和孵化7个阶段21个发育时期。24~26℃水温下,受精卵经25h左右孵出仔鱼。初孵仔鱼全长平均4.1~4.7mm。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卷口鱼人工繁殖关键技术,采用混合使用HCG、DOM和LHRH-A2的方法,对驯养的卷口鱼亲鱼进行了人工催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催产的6批750组亲鱼中,能顺利挤卵进行人工授精的共有342组,催产率达45.6%;收集鱼卵12.68万粒,共获得受精卵7.17万粒,平均受精率56.5%;孵化出平均全长5.2mm的鱼苗4.93万尾,平均孵化率68.8%;投喂冻干轮虫和鳗鱼料作为开口饵料,经过30d的培育,获得体长28.0~30.0mm的鱼种3.56万尾,平均培育成活率为72.2%。采用10μg/kg LHRH-A2+10mg/kg DOM+1 000IU/kg HC-GM对卷口鱼成熟亲鱼进行人工催产,在适宜水温25.0~28.0℃,微流水充氧条件下,可以成功孵化出卷口鱼鱼苗。  相似文献   

8.
匙吻鲟胚胎与胚后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地区,利用池养匙吻鲟亲鱼进行人工催产和干法人工授精后,对其胚胎和胚后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成熟卵为椭圆形、多黄卵,平均卵径(2.41±0.04)mm×(2.30±0.03)mm.卵裂为特殊的辐射卵裂.水温17.0~19.8 ℃时,胚胎发育历时115.75~147.00 h,孵化时间为134.75 h.胚后发育分为卵黄囊期仔鱼、晚期仔鱼和稚鱼期.水温(20±0.5)℃条件下,8日龄卵黄囊完全耗尽,仔鱼才开始摄食进入晚期仔鱼;水温(22±0.5)℃时,10日龄进入稚鱼期;水温21~23 ℃时,35日龄的平均全长(74.91±6.12)mm,平均体重(2.32±0.55)g,吻长接近全长的30%,外部形态与成鱼相似.  相似文献   

9.
杂交鲶(怀头鲶♀×鲶鱼♂)胚胎发育进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低温催产药物进行人工催产、授精 ,获得的杂交鲶受精卵平均卵径 1.6 4mm ,卵粒质量 3.5~ 3.6mg。利用 0 .3%胰蛋白酶对受精卵脱膜 ,解剖镜下连续观察 ,并将其分为胚盘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出膜期七个阶段 ,对所需时间和发育各时期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在 18.2~ 19.7℃水温条件下 ,孵化积温为 10 35℃·h ,经 5 1h2 6min孵化出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增殖放流保护雅砻江长丝裂腹鱼资源,需对其野生群体开展移养驯化和人工繁育。【方法】本实验对野生长丝裂腹鱼采用混养和诱食的方式进行驯养,对性腺成熟的亲本采用LHRH-A_2+PG+HCG进行催产,并对其成熟卵、受精卵和胚胎发育特征进行详细观察和描述。【结果】野生长丝裂腹鱼易驯养,且性腺能发育成熟,人工催产效应时间为47.5 h,受精率为75.37%,孵化率为68.54%。成熟卵圆球形、浅黄色、微粘,平均卵径为(2.88±0.29)mm,受精吸水膨胀后为沉性卵,平均卵径为(4.06±0.16)mm。在平均水温10.8℃下,胚胎发育历时204 h 25 min,历经胚盘隆起、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发育和出膜共7个阶段。【结论】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采取适宜的方法可驯养成熟并人工繁殖野生长丝裂腹鱼成功。在平均水温10.8℃时,其受精卵的孵化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大刺鳅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特性,选择人工培育的3冬龄大刺鳅作亲本,在28~29℃水温下,分2次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和地欧酮混合物,2次注射间隔时间12 h,第2次注射后12 h开始人工授精。大刺鳅受精卵为沉性卵,具黏性,受精卵吸水膨胀后,卵径为(1.94±0.05)mm。结果显示:大刺鳅催产率为99.20%、受精率为82.77%、孵化率为77.20%、雌鱼平均怀卵量约3036粒/尾;受精卵在水温28~29℃、溶解氧5 mg/L以上、pH值7.2~7.8的条件下,胚胎发育历经受精卵、胚胎隆起、卵裂期(2细胞、4细胞、8细胞、16细胞、多细胞期、桑葚期)、囊胚期(囊胚早期、囊胚中期、囊胚晚期)、原肠胚期(原肠早期、原肠中期、原肠晚期)、神经胚期(神经胚期、胚孔封闭期)、器官形成期(肌节出现期、视泡期、尾芽期、肌肉效应期、心跳期)、出膜期等8个阶段22个时期,总历时约50.5 h,总积温约1454.4℃·h。初孵仔鱼平均全长(6.52±0.05)mm。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一种鲤鱼配对繁殖苗种的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发明涉及一种鲤鱼配对繁殖苗种的方法,在平均估算育种值排名前10位的家系中,分别挑选2个近交系数小于0.03的家系,将一个家系中生长最快的雌鱼与另一个家系中生长最快的雄鱼挑选出来,分别注射催产激素,注射完成后,将雌、雄鱼放在同一池塘中,然后在池塘中放置鱼巢,用于收集受精卵。受精卵在18~22℃水温下,经5~7天即可孵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蓝鳃太阳鱼胚胎发育规律,采用人工干法授精,在溶氧充足的静水孵化条件下获得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细胞,利用双筒Olympus解剖镜对受精卵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连续的观察,并记录和描述其发育过程和时间.蓝鳃太阳鱼的卵呈圆球形,金黄色,具粘性;未吸水卵的卵径为1.01~1.33 mm,平均为1.16 mm,吸水后卵径膨胀到1.42~1.81 mm,平均为1.62 mm;在水温为(26±1)℃的条件下,50%受精卵经34 h后孵化出膜;受精卵在2.2 h进入二细胞期,7 h进入囊胚阶段,9.9 h进入原肠胚阶段,13.2 h进入神经胚期,34 h 50%的仔鱼出膜,初孵仔鱼全长2~3 mm.  相似文献   

14.
云南光唇鱼人工催产与孵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注射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_2(LRH-A_2)、注射用绒促性素(HCG)、多潘立酮注射液(DOM)3种催产药物,采取不同剂量、多次注射的组合方式对池塘养殖条件下的仔一代云南光唇鱼进行人工催产试验。结果表明,水温为16.2~17.5℃时,第1针剂量2μg/kg LRHA2+1.5 mg/kg DOM+175 IU/kg HCG,间隔20~21 h后注射175 IU/kg HCG,能够获得较好的催产效果,云南光唇鱼催产率达90%以上,雌鱼受精卵排空率80%以上。受精卵采用孵化框孵化,受精率和出膜率均超过70%。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大刺鳅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特性,选择人工培育的3冬龄大刺鳅作亲本,在28~29℃水温下,分2次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和地欧酮混合物,2次注射间隔时间12 h,第2次注射后12 h开始人工授精.大刺鳅受精卵为沉性卵,具黏性,受精卵吸水膨胀后,卵径为(1.94±0.05)mm.结果显示:大刺鳅催产率为99.20%、受精率为82.77%、孵化率为77.20%、雌鱼平均怀卵量约3036粒/尾;受精卵在水温28~29℃、溶解氧5 mg/L以上、pH值7.2~7.8的条件下,胚胎发育历经受精卵、胚胎隆起、卵裂期(2细胞、4细胞、8细胞、16细胞、多细胞期、桑葚期)、囊胚期(囊胚早期、囊胚中期、囊胚晚期)、原肠胚期(原肠早期、原肠中期、原肠晚期)、神经胚期(神经胚期、胚孔封闭期)、器官形成期(肌节出现期、视泡期、尾芽期、肌肉效应期、心跳期)、出膜期等8个阶段22个时期,总历时约50.5 h,总积温约1454.4℃·h.初孵仔鱼平均全长(6.52±0.05)mm.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大刺鳅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特性,选择人工培育的3冬龄大刺鳅作亲本,在28~29℃水温下,分2次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和地欧酮混合物,2次注射间隔时间12 h,第2次注射后12 h开始人工授精.大刺鳅受精卵为沉性卵,具黏性,受精卵吸水膨胀后,卵径为(1.94±0.05)mm.结果显示:大刺鳅催产率为99.20%、受精率为82.77%、孵化率为77.20%、雌鱼平均怀卵量约3036粒/尾;受精卵在水温28~29℃、溶解氧5 mg/L以上、pH值7.2~7.8的条件下,胚胎发育历经受精卵、胚胎隆起、卵裂期(2细胞、4细胞、8细胞、16细胞、多细胞期、桑葚期)、囊胚期(囊胚早期、囊胚中期、囊胚晚期)、原肠胚期(原肠早期、原肠中期、原肠晚期)、神经胚期(神经胚期、胚孔封闭期)、器官形成期(肌节出现期、视泡期、尾芽期、肌肉效应期、心跳期)、出膜期等8个阶段22个时期,总历时约50.5 h,总积温约1454.4℃·h.初孵仔鱼平均全长(6.52±0.05)mm.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大刺鳅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特性,选择人工培育的3冬龄大刺鳅作亲本,在28~29℃水温下,分2次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和地欧酮混合物,2次注射间隔时间12 h,第2次注射后12 h开始人工授精.大刺鳅受精卵为沉性卵,具黏性,受精卵吸水膨胀后,卵径为(1.94±0.05)mm.结果显示:大刺鳅催产率为99.20%、受精率为82.77%、孵化率为77.20%、雌鱼平均怀卵量约3036粒/尾;受精卵在水温28~29℃、溶解氧5 mg/L以上、pH值7.2~7.8的条件下,胚胎发育历经受精卵、胚胎隆起、卵裂期(2细胞、4细胞、8细胞、16细胞、多细胞期、桑葚期)、囊胚期(囊胚早期、囊胚中期、囊胚晚期)、原肠胚期(原肠早期、原肠中期、原肠晚期)、神经胚期(神经胚期、胚孔封闭期)、器官形成期(肌节出现期、视泡期、尾芽期、肌肉效应期、心跳期)、出膜期等8个阶段22个时期,总历时约50.5 h,总积温约1454.4℃·h.初孵仔鱼平均全长(6.52±0.05)mm.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北方须鳅Barbatula barbatula nuda人工养殖和资源增殖,于2015—2019年采集野生北方须鳅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探索了北方须鳅的繁殖季节、雌雄鉴别、人工催情、产卵、人工孵化等关键性技术。结果表明:通过催产北方须鳅雌亲鱼55000组,获卵5960万粒,平均催产率为45.0%,平均受精率为56.0%,平均孵化率为42.7%,水花鱼苗为1840.3万尾;辽宁东部山区北方须鳅繁殖期主要集中在3月中旬—4月上旬,北方须鳅卵径为(2.15±0.07)mm,产卵最低水温为8.5℃,适宜水温为17~22℃,在此温度下,效应时间为23~26 h,人工授精适宜雌雄比为2∶1;受精卵吸水后卵径为(2.35±0.05)mm,历经胚盘形成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器官分化期和出膜期;从受精至仔鱼孵出积温为66.67℃·d,受精至仔鱼平游积温为126.5℃·d;初孵仔鱼全长为(4.9±0.8)mm,体质量为(0.6±0.1)mg。研究表明,通过生态调控(温度)和生理调控(复合催产药物)措施,可实现野生北方须鳅的规模化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19.
短须裂腹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2013年,为提高短须裂腹鱼人工繁育能力,以刚涌出的清澈无致病菌和虫的地下泉水为水源,采用水流培育亲鱼、流水孵化受精卵、活体饵料培育鱼苗等关键技术,进行短须裂腹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2年共采捕野生短须裂腹鱼亲鱼403尾,在水流速度0.1~0.3 m/s、水温12~16℃、pH值6.5~7.0、溶氧6 mg/L以上的流水池中培育,平均驯养成活率49.4%,获成熟亲鱼234尾次;共催产亲鱼224尾次,产卵雌鱼133尾次,总产卵量127.3万粒,平均每尾雌鱼产卵0.957万粒;获受精卵93.8万粒,平均受精率为73.7%;受精卵在水温12.5~14.0℃的流水孵化槽中孵化199 h开始出膜,共孵出幼体85.5万粒,平均孵化率91.2%;共获2 cm仔鱼55.1万尾,平均出苗率58.7%;共获3.5 cm鱼苗45.2万尾,鱼苗培育成活率为82.0%。  相似文献   

20.
选择5龄以上的经产雌鱼和3龄以上的初产雌鱼共21尾,在水温14~20℃时混合使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地欧酮3种药物对亲鱼进行人工催产,催产率为66.7%,受精率为65.5%。采用17~19℃的地下水流水孵化,受精卵在173h内全部出膜,孵出仔鱼9.4万尾,孵化率为77%。试验结果表明:重口裂腹鱼在人工培育条件下性腺能够发育成熟,能成功催产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