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祁门红茶是我国著名的工夫红茶。它以优异而独特的浓郁玫瑰香型的高香特色闻名于国内外市场。关于红茶的香气成分,国外学者分析,初步已知有300多种。竹尾博士分析包括祁门红茶在内的我国几种红茶的20多种香气成分组成,证实了祁门红茶的香叶醇(牻牛儿醇)含量最高,因而祁红具有浓郁的“玫瑰花香”。国内对祁门红茶香气分析,以往未能开展。近年来,我所与有关单位合作,初步揭示了祁门红茶不同产地香气成分的异同,同时对初制加工过程香气成分变化也初步进行了研究。本文就此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2.
《农村新技术》2009,(8):63-65
乌龙茶属青茶类,是半发酵茶。初制工艺比较复杂,技术要求也较高。前阶段用红茶工艺加工,经过晾青、晒青、摇青和做青4道工序。后阶段用烘青绿茶初制工艺加工,经过杀青、初揉、初烘(毛火)、复揉、复烘(足火)5道工序。乌龙茶制法综合了红茶和绿茶的工艺特点,其品质既有红茶的甘醇,又有绿茶的清香,品饮后回味甘鲜、齿颊留香、神怡身轻,给人特殊的享受。根据其制法和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茶树夏季鲜叶的利用率,多元化开发利用黄山茶区大宗茶原料。[方法]取舒茶早、凫早2号茶叶品种夏季鲜叶为原料,参照黄山毛峰和祁门工夫红茶初制工艺,开展了绿茶、红茶适制性研究,分析了茶叶品质特点和儿茶素组分的变化。[结果]夏季鲜叶加工的绿茶、红茶外形条索松,色泽深欠润,毫少,香气低,滋味厚,汤色欠亮。夏季绿茶、红茶中,5种儿茶素总量及组分的保留量高。[结论]利用传统加工工艺不利于改善夏季绿茶和红茶品质。  相似文献   

4.
为丰富适制红茶的茶树品种资源,对安徽黄山当地8个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进行了探究。采摘‘祁门槠叶种’、‘浙农117’、‘浙农139’、‘皖茶4号’、‘皖茶91’、‘舒茶早’、‘凫早2号’和‘翠绿1号’共8个品种的一芽一叶新梢,采用祁门红茶工艺加工成红茶。在感官审评基础上,对所制红茶的多酚、氨基酸等生化成分进行测定,并对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提取和GC-MS检测。结果表明:‘祁门槠叶种’红茶审评综合得分最高,茶多酚含量较高,具有最优的色香味形品质;其次是‘浙农139’红茶,其具有甜花香,带蜜香,滋味甜醇的特点。生化成分与感官审评相关性分析显示茶多酚与红茶干茶滋味、汤色呈中度正相关,与审评总得分呈强正相关。因此,‘祁门槠叶种’和‘浙农139’具有更高的祁门红茶适制性;干茶香气分析表明‘皖茶4号’茶树品种具有仅次于‘祁门槠叶种’的香气表现。  相似文献   

5.
本规程从术语和定义、加工场所、鲜叶要求等方面开展研究,规定了"留青山"红茶的产区、初制和精制工艺流程,提出了"留青山"红茶的加工技术要求。在道真县良种繁育场加工厂多年运用,效果良好,对县良种场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定义安顺高山红茶,并对安顺高山小叶品种的红茶初制加工工序提出要求,规范了鲜叶处理、萎凋、揉捻、渥红和干燥(做形)的各个环节操作技术,达到稳定安顺高山红茶产品特征,提高产品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乌龙茶属青茶类,是半发酵茶.初制工艺比较复杂,技术要求也较高.前阶段用红茶工艺加工,经过晾青、晒青、摇青和做青4道工序.后阶段用烘青绿茶初制工艺加工,经过杀青、初揉、初烘(毛火)、复揉、复烘(足火)5道工序.  相似文献   

8.
红茶初制工艺对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制工艺是红茶品质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红茶的传统初制工艺包括鲜叶-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各个工艺阶段的差异形成了不同品牌红茶的品质特性.综述了目前国内红茶的初制工艺的特点,以期揭示各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不同萎凋工艺加工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不同萎凋工艺加工英红九号红茶的品质,初步试验表明日光萎凋与鼓风萎凋加工的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相近,而冷冻萎凋所制的红茶在滋味、汤色、叶底方面均好于上述两个处理,但香气较差。  相似文献   

10.
红茶是湖南的优势茶类。通过综述影响红茶香气、滋味品质两大关键因子的相关研究进展,总结前人所做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探寻该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提升湖南红茶品质提供借鉴和参考。采用文献梳理及归纳总结法,从品种布局,嫩度等级、加工工艺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综述与讨论。结果表明:湖南红茶适制品种资源丰富,并进行了科学的空间布局;采用不同嫩度等级原料制作的红茶品质特征差异明显;不同加工工艺的改进对红茶关键品质的影响及改善效果明显。因此,保障湖南红茶良种有效供给、加强中低产茶园品种改良、科学选择茶树品种、加强湖南红茶鲜叶嫩度等级相关研究、精准采摘鲜叶、改良和研发加工技术、加强湖南红茶品质形成的基础研究、更加关注夏秋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提升湖南红茶整体核心品质的关键科技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借鉴红茶加工工艺,对金银花叶试制红茶加工工艺进行初探,结果表明:感官审评方面,制得的金银花叶红茶产品,甜香持久,滋味甜醇,综合得分较高,为87.15,整体效果较好,说明金银花叶适合红茶类产品开发。通过内含成分检测分析,借鉴红茶工艺制的金银花叶红茶,水浸出物、多糖、黄铜等成分含量略低于花中含量,绿原酸略高于花蕾中含量;金银花叶红茶所含内含成分与花蕾中所含内含成分的种类相同,虽含量略有差异,但同样能说明其药用价值较大。由此可见,基于金银花叶潜在的药用价值,对其进行的开发应用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12.
利用尤溪县丰富的福云6号、梅占品种等单芽采摘后的茶园,以成熟度较高的机采鲜叶为原料,按照绿茶加工工艺,借鉴乌龙茶初制、精制半连续机械化生产设备进行大宗茶的加工技术工艺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出兼具绿茶的品相与红茶内质的扁形红茶的加工工艺。[方法]通过对龙井茶与红茶加工工艺的组合研究,结合2种工艺的优势,克服不足,试制出扁形红茶。[结果]研究试制的扁形红茶,其品质与传统工艺加工的条形工夫红茶相当,部分指标优于工夫红茶;其光滑扁平的外形改变了传统红茶的单一外形,形成一种色、香、味、形俱佳的红茶加工工艺。[结论]研究可为茶类结构调整,提高茶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习水县古茶树红茶饮品品质提升提供参考,以贵州习水县野生古茶树春1芽2叶、1芽3叶鲜叶为原料,对野生古茶树红茶初制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萎凋时间29 h,室外晒青4 h,轻摇青3次的茶样感官审评最优,该条件下加工的红茶条索紧结,蜜甜香,优雅细致持久,带花果香,充分体现出古树茶的特质与韵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中提到高香型红茶初制中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加工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控制萎凋叶含水率60%时, 经揉捻后制茶率高, 茶叶品质好;黄观音等高香型型红茶品种,发酵室的环境温度为25~26℃,湿度90%以上,发酵时间以3~4h为宜,成茶品质好。  相似文献   

16.
不同萎凋方法对红茶品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萎凋方法对红茶品质影响赵和涛(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245600)萎凋是红茶加工中第一道工序,同时也是重要的基础工序,通常萎凋时间长短和程度轻重,对红茶品质的形成影响较大。但是,在一些红茶产区,往往对萎凋工序不太重视,采用的萎凋方法也较多,有...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我国红茶加工科技水平以及促进我国红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我国红茶的生产、销售现状,总结了我国红茶在制品状态在线检测技术、加工装备研制、加工技术创制及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分析了我国红茶产业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包括红茶产品品质整体水平仍偏低和风格相类似、红茶加工装备调控水平较低和标准化装备推广不足,以及红茶精准化标准化加工水平偏低等。最后从加工理论挖掘、智能化装备研发、新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对我国红茶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我国红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技术需求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阐述了我国红茶的发展沿革、生产现状、市场动态、研究进展等产业发展概况;针对红茶加工与品质特性,分别从加工原料需求、工夫红茶加工、红碎茶加工、特种红茶加工、红茶加工设备升级等方面,对红茶产业提升 的技术需求进行了多层面分析;并从构建区域特色产业模式、红茶品牌系统建设、行业监督管理与社会保障及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我国红茶产业的发展策略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工夫红茶加工工艺不断创新,品质不断提高,给消费者带来更多风味品质的选择。就工夫红茶的加工工艺及其对品质的影响展开归纳和探讨,并阐述了工夫红茶生产上的新兴技术手段,旨在为工夫红茶工艺进展和品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武夷岩茶工艺制作红茶对成品茶品质的影响,进行了武夷岩茶工艺与传统工艺制作红茶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武夷岩茶传统工艺汲取了红、绿茶初制工艺之精华,巧妙、合理、科学运用该传统工艺制作红茶,可以改善和大幅度提高红茶品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