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P7菌株抗菌蛋白粗提物对家蚕黑胸败血菌的抑杀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和电镜技术,从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的一个新菌株CP7的发酵培养液中提取出抗菌蛋白,研究其抑制家蚕黑胸败血菌(Bacillussp.)的活性作用和杀菌机制。抗菌蛋白粗提液作用于黑胸败血菌后,引起菌体和芽孢变形、凹陷、空瘪等形态上的异常;对菌体细胞组织产生损伤作用,出现细胞壁皱缩、细胞膜受损、细胞器消溶、胞内物质(磷和DNA)外泄等现象;对菌体和芽孢的呼吸代谢产生影响,耗氧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氧呼吸作用的持续时间缩短,最终耗氧量减小。分析认为:CP7抗菌蛋白对黑胸败血菌菌体和芽孢会产生直接的损伤作用,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结构遭到破坏,严重时会导致细胞质消溶与外泄,并通过影响呼吸代谢的途径而协同起到抑菌、杀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家蚕类钙粘蛋白BtR-175不仅是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晶体毒素蛋白的受体蛋白,也是黑胸败血芽孢杆菌(Bacillus bombysepticus)晶体毒素蛋白的受体分子。为建立对黑胸败血芽孢杆菌具有抵抗能力的家蚕品系,采用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设计引导RNA(gRNA)对家蚕BtR-175基因进行精确定点编辑,对蚕卵显微注射重组质粒pU C57-hA 4-Cas9和T-U6-BtR-175后,筛选获得2个碱基插入导致蛋白质翻译提前终止的BtR-175基因敲除突变体,命名为ΔBtR-175。4龄起蚕经口添食黑胸败血芽孢杆菌,结果ΔBtR-175突变体家蚕的死亡率为34.4%±5.8%,野生型家蚕的死亡率为57.8%±8.4%,表明ΔBtR-175对黑胸败血芽孢杆菌的侵染抵抗性显著提高。饲养试验显示ΔBtR-175突变体和野生型家蚕的茧层量没有显著性差异。该突变体有望进一步培育为家蚕抗性育种素材。  相似文献   

3.
三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体外抗家蚕病原菌活性的对比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振霞  牟志美 《蚕业科学》2003,29(4):443-445
为筛选新的抗生素替代氯霉素防治家蚕细菌病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研究了盐酸诺氟沙星、盐酸蒽诺沙星、盐酸环丙沙星 3种药物对家蚕黑胸败血病菌、苏云金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盐酸诺氟沙星对黑胸败血病菌和苏云金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mg/L)分别为 0 78和 0 19,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 3 12 5和 0 78。盐酸蒽诺沙星对黑胸败血病菌和苏云金杆菌的MIC(mg/L)分别为 0 78和 0 39,MBC为 3 12 5和 12 5。盐酸环丙沙星对黑胸败血病菌和苏云金杆菌的MIC(mg/L)分别为 0 78和 0 39,MBC为 12 5和 6 2 5  相似文献   

4.
马波沙星是一种新型的氟喹诺酮类抗菌剂,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支原体均有抑制或杀灭作用。通过体外抑菌试验和生物试验探究马波沙星对家蚕主要细菌病害的防治效果。马波沙星对苏芸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黑胸败血芽孢杆菌(Bacillus bombysepticus)、沙雷铁氏菌(俗称灵菌,Serratia marcescens)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25 mg/L、0.50 mg/L、0.25 mg/L,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8 mg/L、16 mg/L、32 mg/L,均大于或等于盐酸环丙沙星的MIC和MBC值。以质量浓度为50 mg/L、200 mg/L的马波沙星药液给5龄起蚕添食8 h,对由苏芸金芽孢杆菌、黑胸败血芽孢杆菌感染引起的家蚕败血病的防治效率为100%;以800 mg/L马波沙星药液给5龄起蚕添食24 h或连续3 d每日给药8 h,对由灵菌感染引起的家蚕败血病的防治效率为100%,防治效果显著优于盐酸环丙沙星(P0.05)。5龄起蚕接种苏芸金芽孢杆菌3 h后添食50 mg/L马波沙星药液24 h,对家蚕败血病的防治效率为100%;5龄起蚕接种黑胸败血芽孢杆菌1 h后添食100 mg/L马波沙星药液24 h和接种3 h后添食200 mg/L马波沙星药液24 h,对家蚕败血病的防治效率均可达90.0%以上;5龄起蚕接种灵菌3 h后添食1 600 mg/L马波沙星药液24 h,对家蚕败血病的防治效率可达90.0%以上,防治效果显著优于盐酸环丙沙星(P0.05)。药物对家蚕的毒性试验表明,给3龄、4龄、5龄家蚕幼虫连续添食200 mg/L、600 mg/L、1 000 mg/L的马波沙星药液,对家蚕的生长发育和茧质无不良影响。试验结果初步显示,马波沙星对家蚕无安全风险,可以用于家蚕细菌性败血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桑叶农药残留已成为影响蚕作安全的重要因素,严重威胁着蚕业生产的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为了减少蚕农因家蚕农药中毒造成的经济损失,文中以苯甲酰脲类杀虫剂氟铃脲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法测定了微酸性电解水对溶液体系中氟铃脲的降解效果,发现贮存10 h的微酸性电解水与100μg/mL氟铃脲溶液混合处理30 min,降解率最高,达到79.07%。采用Fenton比色法测定微酸性电解水在贮存过程中产生羟自由基的能力,发现贮存10 h时产生羟自由基能力最强。采用生物学试验鉴定微酸性电解水对桑叶氟铃脲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采用将微酸性电解水与氟铃脲溶液混合处理后喷洒桑叶饲喂家蚕、将氟铃脲污染的桑叶用微酸性电解水进行喷洒处理后饲喂家蚕以及将氟铃脲污染的桑叶用微酸性电解水进行浸泡处理后饲喂家蚕3种方式,5龄盛食蚕体质量增长率、熟蚕体质量、结茧率、化蛹率、全茧量和茧层量均显著提高,死蚕率和死笼率降低,且随着氟铃脲农药残留浓度降低,浸泡处理时间延长,效果改善越好。微酸性电解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解桑叶上氟铃脲残留,减少桑...  相似文献   

6.
微酸性电解水喷雾对种蛋杀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微酸性电解水对种蛋表面细菌总数的杀灭效果,探究了适用于孵化场种蛋喷雾消毒的实行方案,为微酸性电解水应用于孵化场种蛋消毒提供了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微酸性电解水喷雾消毒,不同位置的种蛋表面细菌总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100 mg/L微酸性电解水对种蛋表面的杀菌率为56.7%,显著优于场区内使用的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当喷雾时间超过12 min后,微酸性电解水的杀菌效果趋于稳定,不会随着时间的继续增加而显著提高杀菌效果;喷雾完成15 min后打开风机,杀菌率可以达到88.4%,继续增加密闭时间消毒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推荐孵化场蛋喷雾消毒的实行方案为:有效氯浓度为100 mg/L微酸性电解水,喷雾器雾化喷雾12 min,喷雾后继续保持熏蒸室密闭状态,15 min后打开风机,排风5 min完成一次对种蛋的消毒过程。本应用方案与目前场区使用的化学消毒剂使用方案相比,可以减少消毒时间并显著提高消毒效果,可作为一种新的消毒方式应用于种蛋消毒。  相似文献   

7.
为寻找防治家蚕细菌病的有效药剂,通过体外抑菌试验从盐酸左旋氧氟沙星、盐酸蒽诺沙星、强力霉素、硫酸新霉素、氟苯尼考5种常用兽用抗生素药剂中,筛选出对苏云金芽孢杆菌、黑胸败血菌和粘质沙雷氏菌(灵菌)抑菌效果较好的盐酸左旋氧氟沙星,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对家蚕细菌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盐酸左旋氧氟沙星对苏云金芽孢杆菌、黑胸败血菌和粘质沙雷氏菌3种病原菌引起的细菌病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物氟苯尼考;并且盐酸左旋氧氟沙星对家蚕生长、茧质均无不良影响(P>0.05),表明盐酸左旋氧氟沙星是防治家蚕细菌病的一种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8.
通过酸性氧化电位水(简称EOW)与生产常用消毒药剂对灵杆菌(Serratia marcescens)、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和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灭菌效果的比较试验,评估其对家蚕致病细菌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EOW杀菌效果良好,能在5min内杀灭苏云金杆菌和枯草杆菌,而杀灭灵杆菌需要5min的时间;同时通过EOW添食试验结果表明其对家蚕的饲养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中草药消毒剂的杀菌效果,选取大黄、艾叶等中草药在实验室制备了复方中草药消毒剂,并对其进行了定量杀菌试验、临床现场消毒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以大黄、艾叶等中草药组方的中草药消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0 min,杀灭率达99.9%,作用30 min,可达100%;对大肠杆菌作用10 min以上,杀灭率达100%;对枯草芽孢杆菌作用15 min以上杀灭率达99.9%;表面现场消毒对细菌杀灭率达99.96%;54 ℃温箱中放置14 d后,杀菌效果基本不变;有机物的存在对消毒效果有一定影响。结果提示中草药消毒剂用于养殖场消毒稳定有效,并可进行相关消毒剂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杀菌灵"对家蚕细菌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广谱家蚕细菌病防治新药剂"杀菌灵"可兼治由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引起的家蚕细菌性败血病.62.5 μg/mL的"杀菌灵"给药6 h可防治由黑胸败血病菌引起的黑胸败血病,250 μg/mL的"杀菌灵"在3 d内给药24 h+6 h+6 h,可防治由黏质沙雷氏菌感染引起的灵菌败血病."杀菌灵"对家蚕无明显毒副作用.农村养蚕试验也证明"杀菌灵"对家蚕细菌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