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草原畜牧业作为川西北高寒牧区重要经济支柱,是国家实现藏区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维护藏区长久稳定的根本保障.动物防疫工作是畜牧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最后一道防线,如何做好川西北高寒牧区动物防疫工作,是全州畜牧工作者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本文结合阿坝州牧区防疫工作实际,对当前形势下牧区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北方具有广阔的草原牧区而南方具有丰富的草丘陵,但由于地理位置,使得这些牧区山高路长,区域发展较为缓慢,经济发展也相对比较落后,但正因这些牧区位置偏僻经济发展缓慢,使得工业和农药等化学污染较少,非常适合发展生态草牧畜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对优质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空间巨大。因此,在中国广阔的草原地区发展生态草业,发展特色优质草畜产品,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粮食消费需求,可实现产业扶贫,进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3.
从政策管理的角度,梳理了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以来在恢复草原生态环境,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农牧民收入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总结出当前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草牧业产业发展落后、监管和技术队伍薄弱等问题,提出了提高补奖标准、重新核定补奖区域和面积、继续安排绩效考核奖励资金、加大草牧业扶持力度、加强队伍建设、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和构建多部门联动机制等政策建议,对于确保政策精准落地、助推牧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应对全球前所未有的资源环境约束和现实发展困境,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草原牧区也不例外。笔者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典型牧区正蓝旗的实地调研和相关资料分析,认为草原牧区在绿色发展过程中存在草原畜牧业组织化程度低、农畜产品龙头企业产业化程度低、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足等问题,从而提出草原牧区应在遵循无污染、低消耗、节约资源、自我循环等原则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绿色畜牧业,实施"生态旅游+文化"战略,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1凉山州半细毛羊产业与脱贫和乡村振兴1.1凉山州畜牧业与半细毛羊发展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四川省三大牧区之一,又是典型的半农半牧区,现有地方畜禽资源15个,位于全省之首,拥有建昌黑山羊、建昌马、凉山半细毛羊、金阳丝毛鸡、建昌鸭、西昌钢鹅、德昌水牛等优良地方品种,畜牧业产值超过15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全州拥有天然草原240余万公顷,占幅员面积的40%,其中可利用草原超过198万公顷,为发展养羊业提供了充足的饲草资源,  相似文献   

6.
普惠金融是支持牧区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有序衔接的重要抓手。本文从普惠金融的供给现状和需求出发,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内蒙古牧区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以来,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大草原生态工程的深入实施,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基本草原保护三项基本制度的逐步确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全面建立,使得我国草原生态整体恶化势头有所减缓,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正在逐步转变,草原合理利用水平正逐步提高. 一、草原政策实现了新突破 1.出台了新政策.2011年6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指导我国牧区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加快牧区发展的18项政策措施,对牧区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四川是中国的草原资源大省,草原资源丰富。川西北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为中国五大牧区之一,是四川省最大的草食畜牧业生产基地,也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草原生态保护、黄河上游高质量发展和四川农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发展方式和开展草原生态修复的同时,充分发挥四川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四川现代草原畜牧产业,对推动草原生态修复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寒牧区退化草地生态治理是实现我国新时期生态与环境建设目标的基础与前提之一。本研究以西藏纳木错流域为案例区,综合考虑纳木错景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背景,基于354个牧户调研数据,在构建ⅣProbit计量模型的基础上探讨牧户草地生态治理行为特征及选择因素。研究发现:1)牧户旅游业参与度影响其草地生态治理意愿和行为,参与旅游产业的牧户具有更高的退化草地生态治理意愿;2)纳木错流域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效促进了乡村公共事务的自主治理水平,是高寒牧区退化草地生态治理的主要驱动力之一;3)从农户微观角度和微观行为出发、自下而上的乡村治理路径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与前提。基于此,本研究认为,欠发达地区以提高农户参与率为前提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是有效提升乡村退化环境生态治理成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路径。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主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定不移走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之路。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在牧区、半牧区大力发展优质饲料牧草和草食畜牧业,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党组绿色兴农部署,深入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促进草牧业高质量发展,11月4日,全国畜牧总站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召开了草牧业典型模式总结交流会。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马有祥,全国畜牧总站站长杨振海,全国畜牧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政府致力于完善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背景下,如何权衡牧民禁牧减畜与收入减少之间的矛盾,提高牧民对政策的满意度,是完善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亟须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第一轮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期(2011-2015年)已结束,第二期(2016-2020年)已经开始,评估牧民对第一期补偿政策的满意度,对完善第二期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研究以甘南、肃南和天祝500户牧户为调查对象,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选取牧民社会经济特征、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3个潜变量,构建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偿政策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牧民受教育水平越高,获得的草原生态补奖额度越高,其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满意度也越高。牧民生活与放牧地区自然灾害发生情况,以及水质和水量的下降情况从侧面反映该地区草原生态环境情况。因此,本研究从完善牧区教育机制,强化草原生态补奖政策配套措施建设,鼓励牧民对草场进行科学管理等方面提出增强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满意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家畜养殖规模是草地载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度剖析,对于引导牧户合理放牧,遏制草地退化,确保我国生态安全意义重大。根据在青海省调查获取的牧户数据,本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识别了冻原高山草地上相关因素对牧户家畜养殖量的贡献率,进一步采用分位数回归深入剖析了不同规模牧户家畜养殖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探索家畜养殖影响因素在牧户规模层面的异质性。结果表明:冻原高山草地牧户家畜养殖量的主导现实因素为自然因子,其余影响因素依次是政策因子、教育因子和非牧因子;中等以下规模牧户家畜养殖量受家庭劳动力和非牧就业收入占比的显著影响;中等及以上规模牧户家畜养殖量受人均经营草地面积和草原补奖政策的显著影响,补奖政策中禁牧比草畜平衡更能达到保护草地生态的目标。建议增加牧区非牧就业机会,积极引导中等以下规模牧户参与非牧就业,同时加大冻原高山草地禁牧范围,并在补偿标准上对中等及以上规模牧户适当倾斜。本研究发现了冻原高山草地上家畜养殖影响因素在牧户规模上的异质性,为政府针对不同规模牧户区分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国草牧业发展理论及科技支撑重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侯向阳 《草业科学》2015,32(5):823-827
2015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发展草牧业"。发展草牧业是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草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文对草牧业的概念进行新的阐释,提出草牧业的概念是草业+草食畜牧业+相关延伸产业的"三合一"产业耦合关系,进一步从草业基础产业论、生态畜产品供需均衡理论、产业技术和产品质量升级刺激经济增长理论、产业融合和耦合理论、创新驱动发展理论等方面论述草牧业是融合多产业的新兴复合产业,其发展主要以生态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为理论支撑。同时针对我国草原区、半农半牧区及农区草牧业发展存在的不同瓶颈问题,提出了相关突破性关键技术和优化模式,阐明不同区域发展草牧业的科技支撑重点,为加快推进草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4.
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是自2011年起实施的草原地区资金规模最大、受益农牧户最多的惠民政策,是通过给予农牧民补助奖励,支持鼓励农牧民合理利用草原、加快发展草牧业,解决人草畜矛盾的关键措施。中央政府不断完善政策内容、加大扶持力度,并按照“四到省”和“五到户”的原则,由地方政府结合地域实际创新性地落实政策,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与补奖前的2011年相比,草原鲜草产量提高了9.07%,植被综合盖度从51.0%提高到55.3%;政策执行以来,牛出栏率提高了1.3%,羊出栏率提高了4.2%,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草食畜总量增加0.27亿头(只),实现了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的经济目标;政策通过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实现了牧区人口转移,牧民对政策满意度高。当前,草原地区生产生态还不够协调平衡,人草畜矛盾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需要进一步完善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促进草原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蒲小鹏  师尚礼 《草业科学》2009,26(9):200-205

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农村土地合理流转问题,为草地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空间。根据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乡南泥沟村的草地资源流转现状,分析了草地资源流转的意义和形式,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南泥沟村主要存在草地租赁、转包、转让、联户经营、代牧和草地互换等草地流转形式,但由于牧民素质、自然环境和政策方面的原因,使得该地区草地资源流转发展缓慢。针对当地现状,分别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拓宽就业渠道、加快良种化进程和兽医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牧区困难户保障体系、扶持草业龙头企业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草原牧区的发展对于我国畜牧业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促进牧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牧民增收,我国政府于2011年开始实施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在此政策背景下,基于16篇实证研究的3099个样本,运用Meta分析和累积Meta分析方法,探讨了政策实施以来影响牧民收入的重要因素,并分析了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提升对我国整体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乡村振兴战略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强的保障、更集中的资源。当前,饲料产业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一环,对提升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饲料业供应链深入乡村能提高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效率,帮助农民走出农产品交易成本高、渠道不稳定的困境,对于完善我国农产品在饲料业中的供应链,建立农产品新型交易模式,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提高农产品质量,推动信息共享,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规模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饲料业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对饲料业供应链、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同时就饲料业供应链深入乡村对农村的促进作用进行了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8.
马小林  侯庆丰  杨鼎 《草地学报》2021,29(4):772-779
退耕还草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本研究以青海省以农业收入占主导的乐都县、牧业收入占主导的刚察县和农牧业收入兼有的尖扎县为研究区,从单个农牧民家庭的角度分析退耕还草政策与农牧民家庭收入的关系。结果表明:总体分析时,与未实施退耕还草的农牧户相比,退耕还草政策显著降低了农牧民家庭人均农业收入(P<0.05),增加了农牧民家庭人均其他收入(P<0.05),对家庭人均总收入没有显著影响,且家庭人均总收入在不同地点表现不一致;在已实施退耕还草政策的农牧户,家庭人均总收入随着补助金额的增加而呈现先降低而后增加的趋势;根据拟合曲线分析发现,当补助金额在0~348.98元时退耕户家庭人均总收入低于未退耕农牧户,这说明补助金额过低时不利于于农牧民维持生计。因此,应当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标准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内蒙古33个典型牧业旗(县)进行实地调研和产业发展状况分析研究,提出在坚持牧民主体地位和改革创新驱动的基础上,以草原畜牧业的肉牛、肉羊、驼、马、草五大产业为主导,引导推进牧区一、二产业融合,鼓励支持第三产业发展,构建“三保障”“五支撑”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的思路,并针对性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推进内蒙古牧区产业现代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青海是全国四大牧区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2011年底,存栏各类草食牲畜2019.74万头只,肉类总产量32.37×104t,牛奶产量32.1×104t。全省农牧业增加值到155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608.47元。但是,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人口、牲畜数量持续增长与草场承载能力下降,草业发展缺乏有力的科技支撑等问题依然困扰着草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