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9个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品种(系)的物候期、农艺性状及鲜草产量进行比较研究,以期筛选出适宜汉中地区栽培的紫云英品种(系),为汉中水稻(Oryza sativa)不同种植模式下紫云英推广应用提供优良品种(系).结果表明:'南郑种'、'yH925'、'宁波大桥'、'湘紫1号'属于特早熟种,'yiJ'、'848711'、'闽紫7号'、'弋江籽'属于早熟种,'湘紫4号'属中熟种.9个品种(系)盛花期鲜草产量差异较大,'闽紫7号'鲜草产量最高,为24 192.45 kg·hm-2;其次是'yiJ',为23 494.50 kg·hm-2,与闽紫7号'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系);'南郑本地种'最低,为12 049.80 kg·hm-2,显著低于其他8个品种(系).特早熟品种(系)中'宁波大桥'在汉中适应性较好,株高、地上部分特征、根瘤及盛花期鲜草产量等综合特性表现较好,适宜在水稻直播模式中种植.早熟品种(系)中,'闽紫7号'和'yiJ'在汉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盛花期鲜草产量优势显著,适宜在水稻机插秧和手插秧模式中种植.  相似文献   

2.
不同紫云英品种物候期及主要经济性状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福建省对15个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品种(系)生长生育过程的特征和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选育并正在扩繁的8个品种(系)8410441、8324411、84471031、8428121、84341022、8487711、闽紫6号和8454311表现中熟,生长性状表现良好,各项指标优于从外省引进的品种,特别是盛花期鲜草产量都比引进种常德种有显著的提高,说明这8个品种(系)可以进行大规模扩繁鉴定,为紫云英育种提供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适宜盛花期刈割、饲草品质好、再生能力强紫云英品种,以期提高南方稻区紫云英综合利用价值,本研究在田间试验条件下,分别在盛花期和成熟期对浙紫5号、闽紫6号、闽紫7号、84(8)7-1-1、升钟5个紫云英品种(系)进行刈割,并测定紫云英草产量及养分含量。结果表明:盛花期刈割紫云英地上部生物产量显著低于成熟期(P<0.05),但营养成分和品质显著高于成熟期(P<0.05),84(8)7-1-1和升钟紫云英盛花期综合性状较好;再生期紫云英地上部生物产量和养分累积量均显著低于成熟期(P<0.05),升钟和闽紫7号再生期综合性状较好。由此可知,盛花期刈割紫云英作为饲草能够获得更高的实用价值和更优品质,再生的紫云英作为绿肥翻压回田可为土壤提供有机肥源。因此,在福建地区,升钟和84(8)7-1-1盛花期刈割后,适宜作为饲草推广;升钟和闽紫7号再生草作为绿肥翻压回田可提供更多的肥源。综上,升钟紫云英适合作为饲草和绿肥两段式利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不同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品种(系)之间的经济性状差异和物候期,以期筛选出适宜闽西地区栽培的紫云英品种。结果表明,紫云英新品种(系)闽紫6号、8410441、8324411在福建省长汀县的鲜草产量均超过40 500 kg/hm2,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宁波大桥、弋江籽、余江大叶。新品种(系)植株较高,茎秆较粗,早发性好,中后期(开春后)长势旺,适宜作为当家品种。地方品种表现出植株较矮,茎较细,长势较慢,鲜草产量低。但地方品种宁波大桥和余江大叶植株越冬率高于其他品种。因遭受极端天气,各品种(系)种子产量受到严重影响,未能真实反映品种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宜宁夏雨养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品种(系),本研究以10个小黑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参试品种(系)的生产性能、饲草营养价值及种子产量进行比较,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10个小黑麦品种(系)生产性能、饲草营养价值、种子产量及籽粒营养品质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晋饲草1号’的株高、干草产量、粗蛋白产量、牧草粗脂肪含量和种子产量均为最高,分别达145.55 cm, 11 894.16 kg·hm-2,1 036.09 kg·hm-2,1.35%和6.72 t·hm-2。小穗数和穗粒重均以‘石大1号’最高,分别为34.10个和3.13 g;籽粒粗蛋白含量以‘鉴47’最高(15.07%)。不同品种(系)小黑麦可聚为三类,主成分综合排名前三的品种(系)分别为‘晋饲草1号’、‘鉴46’和‘冀饲3号’。因此,‘晋饲草1号’、‘鉴46’和‘冀饲3号’适宜作为饲料型小黑麦在宁夏雨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适宜半干旱区种植的饲用燕麦(Avena sative)品种,本研究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于2020年在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赤峰试验站种植10个燕麦品种,测定其乳熟期的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指标,并采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燕麦品种的株高为61.10~121.76 cm,鲜草产量为15 757.87~37 685.50 kg·hm-2,干草产量为3 443.67~6 425.91 kg·hm-2,在内蒙古赤峰地区,10个燕麦品种中鲜草产量最高的是‘甜燕1号’,干草产量最高的是‘白燕3号’。2)不同燕麦品种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变化分别为11.75%~15.45%、50.69%~53.42%和26.82%~32.65%,‘青海甜燕麦’和‘甜燕1号’达到特级干草标准。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青海甜燕麦’和‘甜燕1号’是表现最好的两个品种,且适合在内蒙古赤峰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席杏媛  闫慧颖  李春喜 《草地学报》2019,27(5):1400-1409
为探索青海水、旱地覆膜种植甜高粱(Sorghum dochna)的增产栽培技术,将2个甜高粱品种‘九甜杂3号’和‘吉甜5号’与3个豆科品种‘草原224’,‘西牧333’和‘1741’分别在水地和旱地进行混播、刈割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海拔生态区不同品种各性状差异显著,综合表现为水地优于旱地;在旱地与豆科混播对甜高粱‘九甜杂3号’和‘吉甜5号’的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吉甜5号’不刈割混播的鲜草产量比单播增加0.42%~21.44%,干草产量增加14.63%~32.24%;‘九甜杂3号’不刈割混播比单播干草产量增加16.74%~43.30%。生长中期刈割对‘九甜杂3号’影响显著,其水地和旱地鲜草产量分别增加9.57%和9.91%。‘九甜杂3号’适宜与豆科品种‘草原224’混播,在生长中期刈割1次,两茬鲜草产量高达147.33 t·hm-2和112.40 t·hm-2;‘吉甜5号’适宜与‘西牧333’混播且不刈割,两者鲜草产量达129.55 t·hm-2和104.01 t·hm-2,干草产量达29.57 t·hm-2和22.15 t·hm-2。因此,甜高粱品种与豆科植物的混播及刈割能够增加其草产量,这对生产实践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适宜冀西北地区种植的饲用谷子品种,本试验选取28个饲草专用型谷子对其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饲草谷株高变异范围为164.93~211.58 cm,鲜草产量变异范围为23647.7~106237.21 kg/hm2,干草产量变异范围为5593.68~26036.65 kg/hm2。饲草谷12号和25号叶茎比高于其他品种,25号鲜草产量最高,17号生物产量最高。饲草谷粗蛋白质变化范围为10.1%~12.8%,酸性洗涤纤维变化范围为35.7%~44.4%,中性洗涤纤维范围为55.6%~68.1%。不同饲用谷子相对饲喂价值和相对牧草价值差异显著,分别为74~103和81~124。隶属函数分析不同谷子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晚熟品种饲草谷25号、28号,中熟品种饲草谷10号、5号和2号,早熟品种饲草谷20号、21号和16号综合性能高。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优质青贮玉米种植的最佳氮肥施用量及最适宜种植密度,提高生产水平及饲草品质,为青贮玉米的实际生产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指导,选择临夏地区主栽的2个青贮玉米品种(S1:铁研53;S2:屯玉168)为试验材料,通过裂区设计,研究3种不同施氮量(A1:0 kg N/hm2;A2:180 kg N/hm2;A3:360 kg N/hm2)和5种不同种植密度(B1:7.5万株/hm2;B2:8.25万株/hm2;B3:9万株/hm2;B4:9.75万株/hm2;B5:10.5万株/hm2)对青贮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种植密度下,铁研53的株高、鲜草产量、粗淀粉、粗蛋白质含量与施氮量均呈正相关,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与施氮量差异不显著,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负相关;其中铁研53在施氮量达到180 kg N/hm2以上时,株高和鲜草产量差异不显著。屯玉168的株高、鲜草产量、粗淀粉、粗蛋白质含量与施...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不同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品种嫩梢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分析其菜用营养价值,本研究测定了10个不同紫云英品种的分枝期地上部嫩梢的8种矿质元素含量,同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与系统聚类法筛选了适宜菜用的品种。结果表明紫云英嫩梢中矿质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为钙(Ca)>磷(P)>镁(Mg)>铁(Fe)>锰(Mn)>锌(Zn)>铜(Cu)>硒(Se);矿质元素含量综合得分排名前3的品种分别为‘湘紫1号’、‘闽紫7号’和‘弋江籽’;将10个紫云英品种聚为四类(A,B,C,D),其中A,B,C类分别以高Ca, Fe及Cu含量为特征,D类为‘湘紫1号’,其矿质元素含量均较高,综合评价最高。因此,紫云英种质间嫩梢矿质元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湘紫1号’嫩梢矿质元素含量高,作为菜用综合品质高。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宜甘肃陇西半干旱山区种植的优良燕麦(Avena sativa)品种及最佳播期,本文研究了7个燕麦品种在4个播期(5月6日、5月16日、5月26日、6月5日)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和聚类分析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播期和品种互作对燕麦的干草产量、种子产量和饲草品质具有极显著影响(P < 0.01)。28个处理相比较,5月26日种植的‘梦龙’干草产量最高,为13 550.80 kg·hm?2;6月5日种植的‘莫妮卡’种子产量最高,为2 147.31 kg·hm?2;5月26日种植的‘青燕1号’粗蛋白含量最高,为6.94%。利用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对值进行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得出,5月6日种植的‘陇燕3号’综合表现最好,其次是5月26日种植的‘梦龙’。通过系统聚类将28个处理根据干草产量、种子产量、饲草粗蛋白含量聚为四大类。综上,在陇西半干旱山区选择适宜的播期种植可提高燕麦产量和营养品质,是适宜该地区燕麦草地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成都平原地区玉米(Zea mays)与拉巴豆(Dolichos lablab)间作的最佳比例及其对混合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将‘德美亚一号’玉米分别与不同密度的‘润高’拉巴豆进行间作,对适宜收获时期玉米的农艺性状以及混合饲草的鲜、干草产量和饲草营养成分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混合饲草的鲜草产量增加部分进行了经济效益评估。结果表明随着拉巴豆播量的增加,玉米的株高、茎粗、茎叶比等指标较玉米单播处理有所降低,混合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体外消化率和干鲜比等指标高于玉米单播处理。其中,52 500株·hm?2玉米间作112 500株·hm?2拉巴豆处理的混合饲草鲜草产量最高,为63 711.86 kg·hm?2,与单播玉米处理相比净增收20 081.69 CNY·hm?2,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降低。将鲜草产量和营养成分经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表明,112 500株·hm?2拉巴豆与玉米间作的隶属函数值最高,为0.83,此处理下混合饲草综合评价最佳。综合分析表明,在成都平原地区,52 500株·hm?2的玉米与112 500株·hm?2的拉巴豆间作处理是提高饲草产量和品质的最优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宜在成都平原推广种植的优质白三叶品种,对10个白三叶引进品种进行了物候期、干草产量、生长高度、茎粗、叶面积等指标的生产性能评价,并对其进行营养品质测定。结果表明,引进品种‘金宝’的物候期最长,可达306 d,为晚熟品种。各供试白三叶品种在返青第一次刈割后生长速度最快,达0.52~0.67 cm·d^(-1),随后两次刈割后日均生长速度放缓,第3茬刈割后生长速度最慢,为0.34~0.50 cm·d^(-1)。各品种中‘罗特’年度平均干草产量最高,达14436.44 kg·hm^(-2),较对照品种‘海法’‘胡依阿’分别增产20.0%、26.7%(P<0.05)。‘欧米克’年平均干草产量为8898.64 kg·hm^(-2),显著低于对照品种‘海法’‘胡依阿’(P<0.05)。各参试白三叶品种的生长高度、拉伸高度为22.6~30.2 cm、35.4~53.7 cm,‘罗特’的叶面积、茎粗和茎节数最大,‘超级胡依阿’的生殖枝长度,‘金宝’的叶柄长度和‘海法’的叶柄粗均在参试白三叶品种中表现最优。对10个品种的粗蛋白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白三叶品种间差异较大,引进品种‘游侠’的粗蛋白含量最高,可达22.8%。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0个白三叶品种的干草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罗特’‘超级胡依阿’和‘金宝’田间性状表现较优,适宜在成都平原地区推广种植利用。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当前宁南半干旱区草畜产业发展中优质、高产牧草紧缺的问题,本试验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对2018-2019年16个饲用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及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鲜干草产量表现最优品种是‘大龙’,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相对饲用价值表现最优品种是‘美洲巨人’、‘甘露400’,粗蛋白含量表现最优品种是‘绿巨人’,水溶性碳水化合物表现最优品种是‘海狮’。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大龙’、‘海狮’、‘大力士’、‘F10’、‘海牛’5个品种表现最优,适合在宁南半干旱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青海东部农区高产优质燕麦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青海东部农区种植的优质燕麦(Avena sativa)品种,以8个当地主栽燕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对其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进行比较分析,并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开花期8个燕麦品种的饲草产量及品质从高到低依次为青海444>青海甜燕麦>青燕1号>青引1号>加燕2号>白燕7号>青引2号>林纳,其中青海444饲草产量最高,达39091.29 kg·hm^-2,青海甜燕麦排名第2,且两者纤维含量低,适口性较好;青燕1号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较高。因此收获饲草建议种植青海444、青海甜燕麦和青燕1号。成熟期8个燕麦品种的种子产量及饲草品质综合评价从高到低依次为白燕7号>青海甜燕麦>青燕1号>林纳>青海444>青引2号>加燕2号>青引1号,白燕7号粗蛋白含量(3.74%)最高,但白燕7号的种子产量(5528.01 kg·hm^-2)低于林纳(5888.69 kg·hm^-2),青燕1号种子产量较低,因此以种子高产为目的建议种植白燕7号、青海甜燕麦和林纳。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筛选适宜河套地区种植的优质饲草大麦品种,本研究以12PJ-051,12PJ-007,12PJ-067、12PJ-068为参试材料,以蒙啤麦3号为对照,测定各品种饲草的草产量和营养指标,确定各品种最佳的刈割时期。通过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大麦品种饲草产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2PJ-067在抽穗期刈割效果最佳,鲜草产量2947.78kg/666.7㎡,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各个时期(P<0.05),达到564.99kg/666.7㎡,粗蛋白含量14.0%。12PJ-007在灌浆期、乳熟期、乳熟后期,鲜、干草产量均表现最好,鲜草产量均在3000kg/666.7㎡以上,干草产量均在500kg/666.7㎡以上,粗蛋白含量均在12%以上。各品种不同刈割期粗蛋白含量在8.4%~18.5%之间,其中12PJ-007在乳熟期粗蛋白含量最高,达到18.5%,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的各个时期(P<0.05)。  相似文献   

17.
以引进的高粱属饲草为材料,开展了不同类型饲草高粱品种比较试验,对常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对早牧、晚熟高丹草、大卡、大龙、能饲1号、能饲2号6个不同品种饲草高粱的农艺性状、鲜草产量、常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营养成分进行了饲草营养指标计算,对6个不同品种饲草高粱的品质进行客观的评价,旨在为饲草高粱高效利用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鲜草产量由高到低顺序为大卡>大龙>能饲2号>能饲1号>晚熟高丹草>早牧,大卡、大龙、能饲1号、能饲2号的鲜草产量均达到4 000 kg以上。对CP、ADF、NDF和ADL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6个饲草高粱的品质顺序为大卡>大龙>晚熟高丹草>早牧>能饲2号>能饲1号。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草产量及适口性,2002年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利用60Coγ射线辐射闽引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 ‘Minyin’,CPI86134)种子,经多代筛选选育出闽牧3号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 ‘Minmu No.3’),并于2011年通过福建省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2005-2010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闽牧3号圆叶决明平均种子产量260.9 kg·hm-2,比对照增产7.7%,但差异不显著;初花期植株粗蛋白含量为18.84%;平均干草产量11110.4 kg·hm-2,比对照闽引圆叶决明增产22.05%,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闽牧3号圆叶决明适用于加工草粉饲料。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适宜在成都平原地区种植的多花黑麦草品种(系),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12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系)的生长速度、茎叶比、刈割高度、干草产量、鲜草产量等生产性能指标,并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对不同刈割时期的4个营养成分动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多花黑麦草在3~4月生长速度最快,日均生长速度达2.05~2.18 cm,而此时茎所占比例较大,鲜草茎叶比为1.02~1.14,干草茎叶比为0.71~1.00。各参试多花黑麦草品种(系)鲜草产量达93444~109660 kg·hm-2,干草产量为13191~15099 kg·hm-2,其中新品系JG1和DC2两年平均干草产量最高,分别为15099和14846 kg·hm-2,较对照杰威增产14.5%和12.5%。安第斯的粗蛋白含量达18.44%,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新品系JG1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均为最低,分别为26.09%和53.43%;川农1号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达21.67%。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对12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的产量和营养品质相关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新品系DC2、JG1、CA1和GB性状综合表现较好,可进一步试验以在成都平原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甘农2号’黑麦(Secale cereale L.)为试验材料,以‘冬牧70’和‘黑饲麦’为对照,来评价‘甘农2号’在2018-2019年在青海省不同区域(海晏县、湟中县、平安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3个黑麦品种中,‘甘农2号’在3个试验点的平均干草产量(13.04 t·hm-2)显著高于‘冬牧70’和‘黑饲麦’,平均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冬牧70’和‘黑饲麦’;3个试验点中,海晏点3个黑麦品种的平均干草产量(12.06 t·hm-2)显著高于湟中和平安点;品种×年份交互作用中,2018年‘甘农2号’黑麦的平均干草产量(14.38 t·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试验点×年份交互作用中,2018年海晏点3个黑麦品种的平均干草产量(14.47 t·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甘农2号’黑麦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高且较稳定,适应青海省海晏县、湟中县和平安区以及其他气候相似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