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培蔬菜对循环养殖水水质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试验研究水生蔬菜对水产养殖循环水水质改善效果,为水生蔬菜在养殖废水生态修复方面提供数据支持。【方法】试验以不种菜为对照,在温室大棚内研究空心菜、薄荷2种蔬菜对高密度水产养殖循环水氮、磷和BOD_5的去除效果。【结果】空心菜和薄荷在循环养殖水中生长正常,二者对养殖水总氮、氨态氮、硝态氮、总磷和BOD5去除效果均较好,最高去除率分别高达77.89%、83.18%、95.55%、93.43%、95.55%和77.56%、80.97%、94.95%、83.94%、91.94%。【结论】空心菜和薄荷对循环养殖水N、P和BOD5的去除效果都较好,其中空心菜去除效果略好于薄荷。  相似文献   

2.
用火山石载体生物膜和角叉菜去除水中氮和磷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一种新型的火山石生物膜载体和大型海藻角叉菜Chondrus ocellatus处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养殖废水,探讨了火山石生物膜载体和角叉菜对去除废水中总氨氮、硝酸态氮和磷酸盐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当牙鲆养殖废水中总氨氮浓度低于1.398 mg/L时,以火山石为生物膜载体的硝化滤器对废水中总氨氮的总去除效率维持在95%以上,对总氨氮去除率最高可以达到16.372 g/(m3.d);角叉菜作为生物滤器的适宜用量为3 mg/L,对硝酸态氮和磷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0.625 g/(m2.d)和0.046 g/(m2.d),其对水中硝酸态氮和磷酸盐的去除效果与孔石莼Ulva pertusa相近。这说明火山石生物膜载体和大型海藻角叉菜在养殖循环水净化方面具有很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法建立了由栅藻(Scencdesmus obliquus)、小球藻(Chlorella vulgans)、亚硝化细菌(Nitritebacteria)、硝化细菌(Nitrate bacteria)组成的复合藻-菌净化系统去除氨态氮和亚硝酸态氮的最优化模型,确定了单胞藻与细菌的最优化数量配比关系,即栅藻∶小球藻∶亚硝酸化细菌∶硝化细菌=2.13∶1∶2.38∶3.73。利用该系统模型与单藻、单菌去除池塘老化水体中的氨态氮、亚硝酸态氮显示:去除氨态氮和亚硝酸态氮的效率远远高于单藻、单菌,其去除率分别为97.3%和68.8%。同时该系统模型还具有增加养殖水体溶解氧的作用,可使水体中的溶解氧在试验设定的参数中短时间达到9.7 mg.L-1,并可为水产动物提供1.6×106CFU.mL-1的天然藻类饵料。  相似文献   

4.
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与危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原因与危害进行了综述。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是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的升高以及缓慢的水流流态和适宜的温度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水流流态和温度条件都非人为所能控制,因此文章主要对养殖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来源以及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养殖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物质的来源包括从外部进入水体的氮、磷,以及水体内部自身底泥等沉积物所释放的。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物在不断积累,浓度在不断上升,当浓度达到一定的限值,并在缓慢的水流流态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就会形成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将导致水中NH3-Nm、NO2-N、H2S等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大幅度提高以及溶解氧的持续降低,这些变化都会影响水产动物的正常生理机能,甚至会造成大面积死亡.从而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水处理设备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红桥  管崇武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1):112-115,117
水产养殖的水处理技术是发展循环水养殖技术的关键,该文根据国内的水处理技术,结合国内外有关水产养殖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结果,论述了目前水产养殖水处理技术的主要方法,为在养殖系统应用中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水产养殖生物脱氮领域研究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脱氮是一种经典的水处理技术,目前已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广泛应用.以Web of Science和CNKI为数据源,聚焦研究热点和前沿,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近30年水产养殖生物脱氮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解析了国内外研究的特点和规律,预测了发展趋势.多视角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产养殖生物脱氮研究领域发展的多样性和深广度在不断增加,好氧反硝化技术脱氮效果好、适用范围广,已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了处理冷水鱼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内积累的氨氮,基于气泡流体力学原理,根据臭氧气泡在水体中的运动、溶解扩散和大小变化方程,设计了一种双层逆流臭氧反应塔,并在工厂化养殖试验系统中进行了臭氧氧化氨氮效果试验和养殖水体臭氧残留浓度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该反应塔进行臭氧催化氧化氨氮,可以去除养殖水体中54%的氨氮,处理效果较好;对养殖水体臭氧浓度监测表明,臭氧在水中的残留浓度低于0.01 mg/L,符合养殖鱼类对水体臭氧浓度的安全要求。通过设计、研制和试验,证明双层逆流臭氧氧化反应塔结构合理、氧化反应充分,达到了设计高效臭氧氧化氨氮设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由浙江百悦康臭氧研究所、浙江省乐清市海洋渔业局所承担的“臭氧水产养殖应用试验”项目日前在乐清通过验收。该项目是国内首次在臭氧水产养殖应用领域进行的生产型试验,为全国水产养殖臭氧净化规模化、产业化开辟了道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型绿色无公害养殖方式有望实现。  相似文献   

9.
致富经     
吸入臭氧鱼虾变肥臭氧养殖前景看好用臭氧来进行水产养殖,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型绿色无公害养殖有望实现。由国家水产养殖臭氧研究基地承担的水源臭氧净化机组项目于今年年初研发成功、并开始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0.
水生植物-滤食性动物用于水产养殖废水净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水生植物、滤食性动物单独或联合作用对水产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选取水生植物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和滤食性动物螺蛳(Bellamya aeruginosa),通过金鱼藻、狐尾藻、螺蛳、金鱼藻+狐尾藻、金鱼藻+螺蛳、狐尾藻+螺蛳、金鱼藻+狐尾藻+螺蛳7种不同的组合方式,研究在静水条件下不同处理对水产养殖废水氮磷的净化,尤其是对养殖具有毒害效应的氨氮、亚硝态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30d后各处理都能使氨氮及亚硝态氮下降到0.5和0.1mg/L以下,去除率达到90%以上,其中金鱼藻处理比其余各处理能更快地减少水体中氨氮及亚硝态氮含量,且能使氨氮及亚硝态氮去除率在18d内达到96.37%和97.85%;各处理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去除水体中的总氮(total nitrogen,TN)和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去除率在30d后分别达到14.93%~20.92%和11.95%~17.92%,其中以狐尾藻及狐尾藻+螺蛳处理对TN的去除效果最好,狐尾藻处理对TN的最大去除率在第18天达到26.62%,且狐尾藻能更迅速地去除水体中的TN,仅12d就能达到24.20%的去除率,狐尾藻+螺蛳处理在第24天达到24.65%;随着时间的延长,组合处理比单一处理更具有优势,金鱼藻+螺蛳处理对TP的去除效果最好,第6天就能去除TP的31.54%,且金鱼藻+螺蛳处理对降低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的效果最好。综上,对于氨氮、亚硝态氮及TP含量高的养殖废水,金鱼藻比狐尾藻和螺蛳的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11.
为综合评价臭氧在蔬菜产后处理中降低有机磷农药残留的作用及其对蔬菜营养成分的影响,分别 采用不同浓度臭氧水和水中持续通臭氧浸泡两种处理方式,模拟测定臭氧对青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 及臭氧处理对青菜中Vc、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可加快去除水浸泡处理青菜中的残留农药,且以 水中持续通臭氧处理效果更佳;青菜中残留农药敌敌畏、乐果和毒死蜱的浓度分别为11.22,6.31和7.04 mg/kg 时,以0.119 mol/L NaHCO3水溶液浸泡,并持续通臭氧处理30 min,去除率分别为79.32%,63.26%和65.54%; 臭氧水处理对青菜中Vc含量基本没有影响,但明显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  相似文献   

12.
用臭氧来进行水产养殖,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型绿色无公害养殖方式有望实现.由国家水产养殖臭氧研究基地、浙江百悦康臭氧研究所承担的水源臭氧净化机组项目于今年年初研发成功、并开始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3.
水处理工艺中对有机物的去除非常重要,三维荧光技术可以表征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特性.论文对常规处理工艺水处理工艺、膜处理技术、臭氧氧化、生物处理技术等现有的常见处理工艺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生物絮凝对半咸水养殖水体中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 500、2500mg/L总固体悬浮颗粒(TSS)浓度条件下生物絮凝技术对处理盐度为2%的水产养殖水体中固体废弃物中氮的去除效果.在试验条件下,养殖固体颗粒物中的氮可以被较快地释放,铵态氮、亚硝态氮、硝态氮的浓度分别在处理后2、1、1d达到最高,两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加入葡萄糖使反应器中的碳∶氮超过10∶1,可以明显促进反应器中的无机氮快速同化,形成絮凝体.2 500 mg/L TSS处理组对无机氮的同化效果明显高于1500 mg/LTSS处理组.同时,研究了反应器对加入的10 mg/L铵态氮、20 mg/L铵态氮以及10 mg/L亚硝态氮的处理效果,2500mg/LTSS处理效果明显优于1500 mg/LTSS处理组,10 mg/L铵态氮和20mg/L铵态氮的降低速度为3.33 mg/(L·h).在相同时间内对亚硝态氮的转化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臭氧消毒是工厂化水产养殖中水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提高臭氧的混合效率、依据臭氧溶解理论、 研发了一种多层式臭氧混合装置、并开展了不同类型的填料尧气液比尧填料高度对臭氧溶解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 明、采用鲍尔环作为填料、在一定范围内减小气液比尧增加填料高度、有利于提高臭氧的溶解效率。当填料高度为0.7 m尧水流量为6 m3/h尧臭氧化气体流量为0.1 m3/h 时、即气液比为1/60尧水处理量为190 m3/h窑m2、臭氧的溶解效率可以 达到78%左右。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尧体积小尧易于安装与维护尧混合效率高和不易堵塞等特点、为优化循环水养殖 水处理工艺与系统尧提高臭氧混合效率和经济性提出了一种确实可行的良好方式。  相似文献   

16.
农林废弃物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林废弃物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储量丰富,但未充分利用。随着水污染的日益加重,农林废弃物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受到关注,作者从两方面进行综述,一是介绍利用它作为微生物异养反硝化的载体和固体碳源,来去除水中的氮;二是介绍利用其作为低成本生物吸附材料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并阐述了存在问题与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小试试验探讨了臭氧-生物活性炭纤维去除微污染源水中氮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反应器进水氨氮浓度较低时,会出现氨氮累积现象,BACF柱适应环境的能力较BAC柱强;臭氧化工艺对亚硝酸盐氮有较强的去除能力;当反应器中亚硝化杆菌和硝化杆菌生长成熟后,炭滤柱出水中均未检出亚硝酸盐氟;2种工艺对总氯的去除率均在10%以内,但O3-BACF工艺去除氮的效率稍高于O3-BAC工艺。  相似文献   

18.
张强  刘彬  刘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533-5534,5536
通过对某饮用水厂的水处理工艺过程进行采样检测,调查研究在水处理过程中细菌等微生物学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水厂采用的臭氧活性炭复合型水处理工艺可较好地保障饮用水的微生物学安全性。混凝沉淀工艺是去除微生物的关键步骤。在该工艺段,细菌、总大肠菌群、MS2和Phix174噬菌体的去除率分别高达80.53%、73.53%、99.10%和98.50%。砂滤工艺可通过物理截留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去除水体中的细菌微生物,但对于粒径更小的病毒则无显著的去除效果。臭氧氧化处理可100%灭活水体中的细菌和病毒。而生物活性炭处理后出现了微生物泄露的情况,分别检出细菌总数为22 cfu/ml,MS2和Phix174效价分别为5、10 pfu/100 L。但经最后的氯化消毒处理后,水厂出水中无细菌和病毒检出。  相似文献   

19.
多功能生态塘对高密度水产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高密度养殖尾水的高效净化和循环利用,选择由具有弹性填料的接触氧化塘、稳定塘和沉水涵养塘耦合的多功能生态塘,对高密度水产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接触氧化塘填料生物膜挂膜成熟后,当养鱼塘尾水(总氮浓度为6.84~13.98 mg/L,总磷浓度为0.92~6.52 mg/L)与多功能生态塘之间水体交换量处于6.25%~37.50%时,耦合的多功能生态塘对高密度养殖尾水的总氮、总磷、硝态氮、亚硝态氮和氨态氮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净化后水体亚硝态氮和氨态氮浓度均低于中国渔业养殖水标准值0.12 mg/L和0.02 mg/L,可循环至养鱼池再利用。因此,本研究耦合的多功能生态塘可达到改善水源水质,高效净化养殖尾水并循环利用的目的,对中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高效利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臭氧水处理对芹菜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芹菜进行臭氧水处理,选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臭氧含量.然后,将研究用的芹菜分成非臭氧水处理非包装组、臭氧水处理非包装组、非臭氧水处理包装组、臭氧水处理包装组这4组进行低温储藏.在贮藏期内,每隔7 d对其颜色、失水率、黄化率、呼吸强度、维生素C含量、过氧化物酶活力这6个指标进行测定,研究臭氧水对芹菜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臭氧水处理后能够有效降低芹菜的失水率、黄化率,抑制呼吸强度,起到延长芹菜贮藏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