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现代农业科技》2016,(12):307-308
当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因供给主体缺位而年久失修,严重影响了我国水利体系的完备性与农业现代化进程。为深入分析农户供给意愿影响因素,应当转变孤立看待农户与政府之间关系的思路和农户同质性的观点,通过构建政府与两大农户群体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本文研究认为农户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供给行为受政府出资决策的影响,其出资概率取决于诸多小型水利收益因素。要走出小型农田水利供给困局,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与投入。  相似文献   

2.
王蕾  曾心韵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7):307-312,325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供给是保障农业稳产高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因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实地调查陕西省、河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的181个村庄的微观数据,从不同维度分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供给现状。结果发现,我国小型农田水利的投资仍以国家财政为主,且存在多元化趋势;但在资金利用过程中存在着资金利用效率不高、不透明等问题;近年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趋势较好,但节水灌溉发展不够完善,农户的参与积极度低下,同时后期维护与管理工作也需加强。基于此,从建立完善的小型农田水利稳定投入机制、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后期管理体系、重视社会资本作用、调动农户参与积极性、推广节水惜水措施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超群  周玉玺 《现代农业》2010,(12):131-134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小型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性设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由于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的优势,在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供给模式由政府供给模式转化政府与民间共同供给模式,这种转化加快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步伐。文章针对现在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滞后原因分析,提出了目前适合的供给模式,并且建议在小型农田水利供给模式中积极推进"民办公助"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4.
为正确评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绩效,促进发挥其建设过程中农户参与的积极作用,利用重庆市14个区(县)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农户投入效用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并构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农户投入效用影响因素模型,分析影响农户投入效用的现实因素。结果表明:重庆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农户投入效用普遍较高,同时,农户的农业收入比例越高,用水量越大,参与水利设施建设的组织和管理程度越高,文化程度越高,则这一投入效用越高,反之则越低,而农户的性别、年龄和家庭人口数均对这一效用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国家水利设施体系的"最后一公里",如何建设适应生产发展、满足农民需要的水利设施,实现设施项目的供需主体互动成为时下优化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机制的关键问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为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制度设计,在促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需对接上具有重要价值。但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在地区实践中还存在需求上传受阻、农户监督失效、信息沟通不畅、制度衔接不力的问题,构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需互动的现实梗阻。有效化解"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执行难题,优化和完善"一事一议"与财政奖补的对接机制是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需对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农业逐渐由“平面化农业”向“立体化农业”转变。20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农业基本上属于“平面化农业”,农产品质量市场需求层次、农业经营主体类型、农业经营方式单一,农业产业链条较短,农业功能和增值途径也相对单一。90年代之后,随着国民经济快速提升,国民收入和消费层次拉开,农产品市场需求呈现层次化、多样化特点,农业经营主体也呈多元化,由小农户为主体向以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和小农户等多种经营主体共存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由全国大一统的小规模家庭经营向多种方式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延伸,农业一二三产融合也在深化拓展。当前,农业发展由数量供给向质量供给转变,由物质生产向服务增值拓展,农业发展外延不断拓展,内涵更加丰富,已完全由过去“平面化农业”向多维度“立体化农业”转变。  相似文献   

7.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发展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可以满足基本的灌溉需求,减少农业灌溉人力成本。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方面效果比较显著,一方面它节约经济的成本,另一方面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十分明显。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研究,首先介绍了我国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出现的问题,然后介绍了对于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建议。本文希望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可以解决农村灌溉和人畜用水问题,从而促进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典型的公共池塘资源,其自主治理绩效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环节,决定着农户的灌溉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自主治理绩效与群体异质性、用水者规模等制度安排的关系密切。根据湖北省105个自然村1 549户农户的分层随机抽样数据,在对变量进行标准化和主成分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用水者规模门槛回归模型分析群体异质性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自主治理绩效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规模村落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自主治理绩效与群体异质性正相关,中等规模村落两者的关系不显著,大规模村落两者负相关。因此,群体异质性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自主治理绩效呈倒"U"形关系。进而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即小规模村落应加速土地流转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作出决策时须采取集中决策的方式,大规模村落应组建农户用水户协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民间组织,并实行多中心协商的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9.
农田水利建设能够有效抵御旱涝灾害,保证农业稳定发展。农田水利投融资问题更是农田水利建设中的重中之重。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其农田水利投融资问题对于保障粮食供给和粮食安全十分重要。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的农田水利投融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如各投资主体的投资不足、未能建立公益性补偿机制等,提出了加快黑龙江省农田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的对策建议,即搭建省级水利投融资平台、统筹管理省级水利投资建设基金、整合各类涉水项目资金、用好用足金融支持政策等。  相似文献   

10.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设施供给具有保障农业和农村发展、农民民生的公共产品属性。依据公共产品的属性探讨农田水利设施供给不足问题及其发展对策,意在强调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消费过程中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是属于利益共享的产品,要通过政府牵头和众人拾柴的方式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获取更强劲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1.
正在灌溉型农业生产之中,通过构建农田水利设施能够提高农业在自然灾害面前的低于能力。我国目前所开展的农业水利设施主要是公共建设的一部分。随着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化,农田水利建设所拥有的"自上而下"的供给模式逐渐深化,同时也带来了供需错位的不良影响。水利设施建设与农民真实需求之间往往难以协调,最终造成贫富差距扩大,地区发展极不协调。因此需要对供给水平。农民意愿进行分析和探究。1农田水利设施的供给水平分析  相似文献   

1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同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制度是农村公共物品治理制度中的重要制度,它体现着农村农业生产、产业组织的成熟、组织合作等地区经济与政治的互动状态,同时也体现了用水户参与农村公共物品治理的能力。本文分析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治理模式,提出了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治理的对策,以发挥现有水利设施的作用,保障粮食供应,促进社会安定、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主体缺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从投资主体界定、基层干部管理和农户信心3方面分析了农村小型水利建设投资主体缺位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选择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户为对象,考查了兼业化程度较高地区的农户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的需求,并运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参与农田水利工程投资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需求来看,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户相对于中西部农户来说有其特殊性,沿海地区兼业化程度较高的农户对于农田水利设施的需求并不十分强烈,对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的满意度也比较高.从投资的影响因素来看,农户参与农田水利工程投资的决策行为受农业收入占家庭纯收入的比例、有效灌溉面积、对农田水利工程整体状况的评价、对农田水利工程的需求强度等变量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郭建  承晓培 《吉林农业》2012,(3):223+222
文章从农村公共物品的角度,介绍了农田水利供水机制与方式的变化,对市场化的水利改革、国家、乡村组织有了新的认识.研究发现,国家与乡村基层组织基本上退出了农田水利的供给,但两个替代性的制度选择——农民用水协会和“一事一议”——均无法发挥实质性作用,使得与农民最密切相关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无法起到蓄水排涝和缓解旱情的作用.大中型水利设施与农民的需求相脱节,使现有的水利设施陷入废弃状态,农田水利陷入困境之中.所以在农田水利供给上,要考虑不同规模,不同环境条件,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从国家、水管单位、乡村组织、农民几个方面来建立农田水利供给制度.  相似文献   

16.
国内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投资不足,农业社会化服务滞后,新型主体培育不成熟,人才集聚与科技创新不足,市场化水平低。采用PPP模式发展高效农业,可解决政府与社会资本单独投资农业领域的不足,显著提升农业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PPP项目公司联合农户、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形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合理构建项目风险分担机制,利用PPP项目资金和技术优势,促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王昕  陆迁 《天津农业科学》2014,20(11):42-48
成本分担方案的制定是农户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成本分担的核心问题。本文基于陕西省89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农户成本分担方式进行了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按照灌溉面积分担方式进行合作供给成本分担是农户最愿意接受的方式。运用价值评估方法(CVM)得出农户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的成本分担意愿为小型水利设施总投资额的36.7%。  相似文献   

18.
对于水利项目来讲,其是农业的命脉,同时也是发展农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设高质量的小型农田水利项目,能够极大程度提高农业抵抗灾害的水平,有助于形成农业产业化,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民经济收益,改善农业人口生活质量。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小型农田的水利项目建设进行深入研究。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影响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质量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项目建设质量,更好的促进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少飞 《吉林农业》2011,(11):220-220
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所在,改革和发展水利设施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依据我国的农业发展进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必要的。文章就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的问题两方面予以阐述,探索我国目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运营管理的脚步。  相似文献   

20.
对于水利项目来讲,其是农业的命脉,同时也是发展农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设高质量的小型农田水利项目,能够极大程度提高农业抵抗灾害的水平,有助于形成农业产业化,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民经济收益,改善农业人口生活质量。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小型农田的水利项目建设进行深入研究。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影响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质量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项目建设质量,更好的促进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