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刘炳源  周晶 《现代农业科技》2013,(17):225-226,228
针对青海地区不同类型的土壤进行放线菌的分离、筛选。结果表明,10-3倍土壤稀释浓度为分离放线菌的最佳土壤稀释浓度;重铬酸钾是一种高效、方便、廉价的杂菌抑制剂,共筛得102株形态各异的放线菌,有32株菌分别对9种指示菌有较强的拮抗性,26株对不同细菌有较强抑菌活性,6株对真菌有抑菌活性,其中第24号放线菌对不同的指示菌的拮抗性最好。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放线菌对海水养殖病原弧菌(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的抑制效果,从繁茂膜海绵Hymeniacidon perlevis中分离筛选出了一株具有抑菌活性的放线菌(FH),并采用16S r D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初步鉴定为球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lobisporus;以抑菌活性为导向对放线菌FH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通过测量发酵沉淀菌丝体干质量,获得了FH菌株生长曲线,同时研究了发酵产物保存温度及时间对抑菌效果的影响,以及FH发酵产物在灭菌海水中对弧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对FH菌株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0~15 h为适应期,15~72 h为指数生长期,72~120 h为稳定期,120 h后为衰亡期;抑制弧菌效果试验显示,FH菌株发酵正交试验的最优条件为温度25℃、p H 7.5、装液量30m L(250 m L三角瓶);在正交试验最优条件下,FH菌株发酵培养72 h获得的粗提物抑制哈维弧菌和灿烂弧菌的效果最好;FH菌株发酵粗提物在4℃和-20℃下保存60 d和在室温保存7 d,其抑菌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100 m L灭菌海水中,FH菌株发酵产物2 m L可有效抑制哈维弧菌和灿烂弧菌的繁殖。研究表明,海绵放线菌及其发酵产物在海水养殖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臭椿中分离内生放线菌,测试其代谢产物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采用4种培养基分离臭椿组织中的内生放线菌,采用琼脂移块法和平板对峙法研究臭椿内生放线菌的抑菌活性,通过形态特征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高活性菌株进行菌种鉴定。【结果】4种培养基中以HV培养基分离效果最为理想;从臭椿组织中共分离纯化获得45株内生放线菌,有26株菌株对指示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占总分离菌株的57.78%;其中,菌株AAA19对6种供试菌株均有抑制能力,拮抗作用最强,菌种鉴定结果表明该内生放线菌为抗生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antibioticus)。【结论】臭椿内生放线菌具有抗菌作用,菌株AAA19具有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从不同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微生物菌株1223株。以香蕉叶斑病5种病原菌为靶标进行的拮抗菌筛选结果显示,香蕉尾孢的拮抗菌检出率(39.3%)最低。在以香蕉尾孢为指示菌的筛选中发现,放线菌中拮抗性菌株的出现率(33.3%)明显高于细菌(14.9%),不同类别作物中以香蕉根围拮抗性菌株的出现率(23.3%)最高。筛选到的拮抗细菌B106菌株和拮抗放线菌St1607菌株连续移植6次,对香蕉尾孢的抑菌力均保持稳定。2株拮抗菌除对香蕉叶斑病菌具较高抑菌活性外,对其余11种植物病原菌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魔芋软腐病拮抗放线菌的筛选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土壤中分离筛选魔芋软腐病拮抗放线菌,测定其发酵抑菌活性,并对其活性成分进行初步分离。[方法]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出魔芋软腐病拮抗放线菌。对活性较强的拮抗菌株SJK18作不同碳源、氮源、温度及pH值等培养条件的单因素试验,并分别测定其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分别用乙醇和乙酸乙酯萃取拮抗菌的发酵液,并测定抑菌活性。[结果]共分离得到112株放线菌,其中11株具有抑菌能力。在以玉米粉为碳源、KNO3为氮源、温度为30℃及pH值为6.0的单因素试验条件下,SJK18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最强,且活性的pH值适应范围在5.5~10.0。乙醇提取物的抑菌圈直径为17.0mm。乙酸乙酯萃取浓缩液无抑菌活性,而其萃余液抑菌圈直径为20.0mm。[结论]筛选获得1株对魔芋软腐病原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放线菌。  相似文献   

6.
以资源利用为出发点,研究了环青海湖土壤中可培养放线菌的多样性及生物活性。采用5种放线菌培养基,分离获得纯培养菌株,并通过6种指示菌筛选具有生物活性的放线菌资源。共分离获得151株纯培养菌株,对其中的45株进行16SrRNA基因序列鉴定,选出具有代表性的19株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它们分属7个种属,以链霉菌和诺卡氏菌居多,抗菌活性显示多株菌的代谢产物表现显著的抑菌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笔者采用4种分离培养基对10份采集自海南岛西线海岸的红树林植物进行了茎的共附生放线菌分离,并利用16S rRNA序列分析法对分离得到的放线菌进行鉴定,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分离得到的放线菌的发酵产物进行抗菌活性分析。结果共分离获得63株放线菌,初步确定16株代表性放线菌的分类地位。16株代表性放线菌中,有13株放线菌属于链霉菌属,有2株放线菌属于小单孢菌属,其中5株链霉菌为潜在的新物种。抗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16株代表性放线菌的发酵产物对至少1种指示菌具有抗菌活性。从菌株HNM0645的发酵粗提物中分离获得了1个化合物A,经过结构鉴定为已知化合物K-252a。通过测试不同浓度化合物A对山药炭疽病原菌的抑菌率,利用Excel求出毒力回归方程,计算出EC50值为286.61 μg·mL?1,化合物A对供试细菌没有明显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培养基平板对峙培养,从292株放线菌中筛选出了8株对杨树腐烂病病原菌(Valsa sordida)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再结合发酵液的生长抑制率测定,筛选出了1株抑菌效果最好的菌株,对其发酵液的萃取液进行了薄层层析分析,初步确定抑菌活性是由一种极性较弱的物质引起的,并对该物质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活性物质无挥发性,对酸、温度和紫外线都较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蒙自小枣黑疔病链格孢拮抗放线菌,并优化发酵条件。【方法】以小枣黑疔病链格孢为指示菌,以肾茶26株、臭灵丹17株内生放线菌和大庆油田12株土壤放线菌作为供试菌,采用滤纸片法筛选高拮抗放线菌,进而通过单因子试验优化发酵条件。【结果】筛选到一株分离自肾茶根部、抑菌带宽达13.6 mm的拮抗菌株BEG-46,其最佳培养基组成和最佳培养条件为1 000 mL培养基中含葡萄糖2 g、酵母粉20 g,蛋白胨2 g,NaCl 4 g,CaCO_34 g,初始pH值为自然,发酵温度28℃,发酵周期为7 d;优化后BEG-46发酵液抑菌活性提高了118.3%。【结论】拮抗放线菌BEG-46的发酵液抑菌活性在优化条件下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0.
4株海洋放线菌对半滑舌鳎病原弧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东日照海域潮间带选择出对半滑舌鳎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同时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4株放线菌.采用琼脂块法测定4株放线菌的抗菌谱,并检测4株放线菌分别在固体和液体培养液中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4株放线菌的抗菌谱均较窄,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对2种病原弧菌都有较强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集秦巴山区野生虎杖(Polygonurn cuspidatum),选取以海藻糖、葡萄糖、淀粉等为主要营养和能源的4种培养基,经分离纯化得到47株内生放线菌.经形态学鉴定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将6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2株,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2株,链孢囊菌属(Streptosporangium)2株;采用滤纸片法初步研究了内生放线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17株菌株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占所有分离菌株的36.2%,其中6株具有较明显的抑菌活性,菌株PEA023对所有靶标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菌株PEA023和PEA032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拮抗活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组织块分离法、梯度稀释涂布法和划线分离法,从健康紫皮和白皮洋葱中筛选得到内生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其对10株供试指示菌的抑菌活性,再以洋葱提取液为对照,对各拮抗菌株的发酵液进行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从2种洋葱中共筛选出87株内生菌,其中内生细菌68株,内生放线菌3株,内生真菌16株。通过抑菌试验,发现12株内生细菌对3至9种指示菌具有抑菌活性,占分离菌株总菌数的23.08%,其中YD–21、YD–23、YD–26、YD–27、YD–32、YD–38、YD–37、YD–22共8株菌株的抗菌谱较广,对9种供试指示菌均具有抑菌活性。薄层层析检测结果表明,菌株YD–27发酵产物在Rf值为0.73处有与洋葱提取液层析带迁移率相同的显色带,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其属于黄酮类物质。菌株YD–27能发酵产生黄酮类或产生与黄酮类类似的化合物,表明洋葱内生菌具有合成黄酮类次级代谢产物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4株放线菌的防病促生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分离的54株放线菌中筛选出具有很强抑菌活性的4株放线菌(05-5、05-11、05-25和06-6)进行发酵液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06-6的发酵液对4种靶标菌的抑菌活性较强,抑菌圈直径均大于20 mm.温室试验中4株放线菌对番茄灰霉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以菌株06-6表现最为明显,防效达到了81.2%.4株放线菌对番茄幼苗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菌株06-6使番茄幼苗的株高增幅达到68.3%.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银杏(Ginkgo biloba)健康组织中分离得到25株内生真菌,根据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5株被鉴定为链孢霉菌属、4株为酵母属、4株为曲霉属,3株为毛霉属、3株为青霉属,2株为根霉属,1株为简梗孢霉属,3株分离菌株不产孢子。测定25株内生真菌对3种受试指示菌的抑制作用,共筛选得到11株至少对一种指示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对抑菌活性较强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和显微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具有抑菌活性的核桃内生真菌,以核桃炭疽病原菌等6种真菌和大肠杆菌等5种细菌病原菌作为指示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生长速率法和滤纸片法测定内生菌的拮抗作用及其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共筛选出抑菌活性显著的内生菌6株,其中弯角镰刀菌LTL-G3、木霉属YJL-3和德氏霉属YJL-14菌株的发酵液抑菌活性显著,其次生代谢产物中可能存在独特的抑菌活性物质;番茄早疫病原菌和产气荚膜梭菌对核桃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响应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方海霞  赵惠娅  陈发荣  王燕  林学政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268-1270,1282
以尖刀镰孢菌为指示菌,从第27次南极科考采取的南大洋海水样品中筛选到20株活性菌株,其中2株属于嗜冷杆菌,2株属于假单胞菌,16株属于假交替单胞菌。对4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进行抑菌谱研究,结果表明,菌株312-1、83-1、195对尖刀镰孢菌、辣椒疫霉、大丽轮枝菌、番茄早疫病菌、瓜亡革菌、水稻纹枯病菌、芦笋茎枯病菌均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红树林植物组织中分离出对动物病原菌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植物内生菌。[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多杀性巴氏杆菌、产气肠杆菌、粪肠球菌4种常见的致病菌作为指示菌,采用M10和P3培养基从红树林植物根、茎、叶组织中分离内生菌,以固体琼脂打孔法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提取菌株的基因组DNA,PCR扩增16S rDNA基因并测序,通过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从红树林植物组织中共分离857株可培养的内生菌,有145株菌有抑菌活性,占分离菌株的16.6%。其中通过M10培养基从红树林植物叶组织分离的菌株32-5对铜绿假单胞菌、产气肠杆菌都具有最强抑菌活性,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8和42 mm;通过P3培养基从红树林植物茎组织分离的菌株12-4对粪肠球菌具有最强抑菌活性,其抑菌圈直径为56 mm;通过M10培养基从红树林植物茎组织分离的菌株13-2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具有最强抑菌活性,其抑菌圈直径为64 mm。有抑菌活性菌株分为10个属,其中芽孢杆菌属是优势菌属。[结论]该试验初步揭示红树植物根、茎、叶组织中植物内生菌的抑菌活性和多样性,为开发新型抗菌药物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南大洋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菌株并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及抑菌谱研究。[方法]活性菌株筛选和抑菌谱研究采用平板扩散法,系统发育分析采用Mega4.0软件的邻接法。[结果]以尖刀镰孢菌为指示菌,从第27次南极科考采取的南大洋海水样品中筛选到20株活性菌株。分子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研究表明,2株活性菌株属于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2株属于假单胞菌(Pseudomonas),16株属于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对4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的抑菌谱研究表明,菌株312-1、83-1、195对尖刀镰孢菌、辣椒疫霉、大丽轮枝菌、番茄早疫病菌、瓜亡革菌、水稻纹枯病菌、芦笋茎枯病菌均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除水稻纹枯病菌外,312-2对其他6种植物病原真菌也均有明显的抑菌活性。[结论]4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具有较高的研究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9.
聚乳酸(PLA)和丝蛋白粉分别作为选择性碳、氮源可以有效提高稀有放线菌的分离效率,同时海洋环境中蕴藏着丰富的活性稀有放线菌,是发现新药的有效途径。为了筛选并鉴定海洋环境中产生活性物质的稀有放线菌,以聚乳酸和丝蛋白粉分别作为选择性碳、氮源,配制6种分离培养基,用平板稀释法分离放线菌;并用滤纸片法和MTT法对供测菌株发酵产物进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共分离出96株稀有放线菌,分属于11个属;其中,80株菌对7种靶标菌显示出一定的抗菌活性;78株菌对肿瘤细胞具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活性。另外,比较了6种培养基对稀有放线菌的分离效果。从分离结果来看,最理想的是聚乳酸培养基。  相似文献   

20.
从三尖杉根部分离得到2株内生放线菌ECA023、ECA045,通过培养观察与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和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放线菌.采用滤纸片法和MTT法研究了菌株发酵液的抑菌和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2株内生放线菌对4种病原菌和K562肿瘤细胞株均显示出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中ECA023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表现出较强的拮抗作用,ECA045对K562细胞的平均抑制率达56.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